关闭×
推荐论文 更多
  • 鼻科学
  • 代谢组学与转录组学联合分析揭示变应性鼻炎小鼠鼻黏膜免疫-代谢机制及关键调控基因[论著]
    杜芯仪 梁玉芳 赵妍
    2025, 49 (2): 63-.
    摘要 ( ) PDF ( 3738KB ) ( )   
    目的 探究卵清蛋白(OVA)诱导小鼠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分子调控机制,联合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系统阐明AR发生和发展的关键代谢通路和调控基因。方法 采用OVA致敏法构建BALB/c小鼠AR模型,通过鼻部黏膜评分、血清IgE和细胞因子检测及鼻黏膜病理学验证模型有效性。使用Seriomics一步法(甲基叔丁基醚-甲醇-水三相溶剂体系)提取样本,联合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UPLC-HRMS)进行非靶向代谢全谱检测,得到差异代谢物。联合GEO数据库,筛选差异基因,对差异基因和差异代谢物所在通路进行联合分析,确定AR疾病发生的免疫-代谢通路和调控基因。结果 实验得到OVA组下调差异代谢物43种,差异表达基因910个,其中上调477个,下调433个。差异代谢物主要参与氨基酸和糖类的生物合成及代谢过程,差异基因与炎症反应和2型免疫反应密切相关。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联合分析揭示了关键调控基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1(Ccl11)和C型甘露聚糖受体1(Mrc1)可能通过影响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降解、苯丙氨酸代谢以及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来参与AR免疫调控过程。结论 研究揭示了免疫相关基因Ccl11和Mrc1通过特定代谢通路调控AR的分子机制,为理解AR的分子路径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将Ccl11和Mrc1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为未来的研究和治疗策略提供重要的参考。
  • 两种不同方式的鼻内镜手术治疗难治性慢性鼻窦炎的系统评价[论著]
    宋金兰 刘静
    2025, 49 (2): 70-.
    摘要 ( ) PDF ( 6304KB ) ( )   
    目的 系统评价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与轮廓化鼻内镜手术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难治性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客观评分、复发率及安全性等。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等,收集各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1月有关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对照组)与轮廓化鼻内镜手术(实验组)治疗难治性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根据预先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各文献质量,提取纳入文献的相关数据,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得出结果,并进行讨论。结果 实验组在临床疗效[OR=5.38,95%CI(3.56,8.14),P<0.000 01]、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MD=-1.30,95%CI(-1.55,-1.05),P<0.000 01]、鼻窦CT Lund-Kennedy评分[MD =-2.23,
    95%CI(-3.47,-0.99),P=0.000 4]、VAS评分[MD=-1.23,95%CI(-1.76,-0.70),P<0.000 01]、SNOT-20评分[MD=-8.30,95%CI(-9.15,-7.44),P<0.000 01]、复发率[OR=0.10,95%CI(0.05,0.20),P<0.000 01]、并发症[OR=0.35,95%CI(0.20,0.61),P=0.000 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中,轮廓化鼻内镜手术对难治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更佳,轮廓化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鼻窦CT Lund-Kennedy评分、VAS评分、SNOT-20评分均优于功能性鼻内镜。并发症及复发率明显降低,但需要纳入更多高质量的文献支持这一结论。
  • 嗅觉植入的研究进展[综述]
    李奔 刘剑锋
    2025, 49 (2): 78-.
    摘要 ( ) PDF ( 484KB ) ( )   
    嗅觉是人类感知外界环境的重要感官之一,在生活质量、社交活动及危险预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嗅觉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传感器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的发展,嗅觉植入技术逐渐成为嗅觉研究领域的又一热点。嗅觉植入技术旨在通过电刺激
    或生物信号,模拟嗅觉的产生和传导来恢复患者的嗅觉功能。本文对嗅觉植入技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慢性鼻窦炎的多组学探索:从临床应用到分子机制[综述]
    袁丽娅 丁彰泓 朱永静玟 吴敏 孟杰
    2025, 49 (2): 82-.
    摘要 ( ) PDF ( 437KB ) ( )   
    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一种影响呼吸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病因多样、发展过程复杂、临床表现和预后各异。这种疾病的高发病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负担。尽管传统的研究方法,如单一分子信号途径分析提供一定的见解,但它们在揭示疾病复杂机制方面存在限制。随着生物信息学的发展,特别是影像组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宏基因组学等多组学技术的应用,我们现在能够更全面地理解CRS的分子网络和生物过程,这种多维度的分析方法为深入探索CRS的发病机制、预防措施及其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可能性。本文旨在回顾CRS多组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展望其在疾病管理和精准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发病及术后复发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综述]
    邱燕 刘淑云 覃纲 殷泽登
    2025, 49 (2): 87-.
    摘要 ( ) PDF ( 478KB ) ( )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目前多采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但术后复发率仍较高。其发病及术后复发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吸烟是CRSwNP发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之一,但吸烟对CRSwNP术后复发的影响尚无统一定论。本文就CRSwNP发病、复发相关因素及吸烟在其发生和复发中的影响等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鼻腔生物标记物诊断及评估过敏性鼻炎研究进展[综述]
    陶星宇 羡慕
    2025, 49 (2): 91-.
    摘要 ( ) PDF ( 423KB ) ( )   
    过敏性鼻炎不断增高的患病率对经济和患者生活质量造成负担,尤其在基层医院条件不足时,其准确诊断面临挑战。本文从无创、便捷、经济角度出发,聚焦于鼻细胞学、鼻分泌物及呼出气体等鼻腔生物标记物,探索它们在过敏性鼻炎诊断和评估方面的潜力,同时探讨其在未来临床应用中的机遇与挑战。
  • 黏液活性药物在呼吸道疾病中的作用[综述]
    张远 矫健 蔡超 王向东 张罗
    2025, 49 (2): 95-.
    摘要 ( ) PDF ( 539KB ) ( )   
    慢性呼吸道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正在逐步增加,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带来沉重的医疗和社会经济负担。上下黏液纤毛清除系统构成呼吸道的重要屏障。呼吸道上皮中黏液的过度分泌是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之一,可致黏液纤毛清除系统功能异常。本文
    将针对呼吸道黏液高分泌疾病及黏液活性药物在其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 雷暴哮喘的机制、病因及治疗[综述]
    吴雨萱 刘洋 蔡惠娇 佟鑫 杨美荣 王学艳 张俊晶 马婷婷
    2025, 49 (2): 100-.
    摘要 ( ) PDF ( 462KB ) ( )   
    雷暴哮喘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多发于澳大利亚、英国等地,我国也有报道。湿度、电场、温度等气象条件变化可刺激气道诱发哮喘发作,气象因素与易感因素相互作用是哮喘流行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雷暴哮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目前关于雷暴哮喘的特异性诊断标准和治疗策略的研究仍然不足。因此,对其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的了解对雷暴哮喘患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雷暴哮喘的发病机制、易感因素及预防策略,以期有助于预测事件的发生以及对高危人群实现更准确的管理。
  • 表观遗传学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研究进展[综述]
    郑礼映 祝高涵 张燚
    2025, 49 (2): 105-.
    摘要 ( ) PDF ( 446KB ) ( )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是鼻腔鼻窦最常见的上皮源性良性肿瘤,因其具有局部侵袭性强、易复发和可恶变等不良特性,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表观遗传修饰已成为调节基因表达、维持基因组稳定以及调控细胞周期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有关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参与肿瘤发生与发展的研究取得显著进展,这使得其在肿瘤治疗领域有着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当前国内外关于表观遗传调控因子的研究现状进行探讨,重点聚焦于表观遗传修饰中DNA甲基化和非编码RNA调控在NIP中的关键作用,并提出组蛋白修饰和染色质重塑在NIP的潜在价值,旨在为NIP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研究进展[综述]
    李阳 马登殿 陈海玲 李美辰 刘译聪 李晓瑜
    2025, 49 (2): 109-.
    摘要 ( ) PDF ( 426KB ) ( )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ino-nasal inverted papilloma,SNIP)是一种常见的鼻腔鼻窦肿瘤,起源于平滑结缔组织的上皮细胞。SNIP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术后复发率高、易于侵袭周边组织、可能出现多个生发中心性和潜在的癌变性。SNIP患者的肿瘤通常位于鼻腔的外侧壁,其次是上颌窦和筛窦,而病灶中心通常来源于异常增生的骨质。此外,SNIP一般仅局限于单侧鼻腔,双侧发病的频率在0~5%之间。本文综述近年来SNIP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组织学特征及病理分型、治疗方案以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功能性鼻整形术在歪鼻畸形中的研究进展[综述]
    陈庆泳 孙德重 林立强 陈志鹏 王冬青 吕怀庆
    2025, 49 (2): 114-.
    摘要 ( ) PDF ( 512KB ) ( )   
    鼻是面部最突出的感觉器官,决定面部美观性的同时,还具有呼吸、湿化和嗅觉等重要功能。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单纯矫正鼻外观或改善鼻功能已不能满足患者要求,随着功能性鼻整形术应用于歪鼻畸形矫正,可同期改善鼻部外观和解决患者鼻塞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鼻部解剖、歪鼻畸形分类、手术治疗路径、移植材料、术后并发症及主客观评估方法进行综述。
  • 教学园地
  • 思政教育与情景导向学习在耳鼻咽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王文佳 程金章 赵胤 刘璐 杨景朴
    2025, 49 (2): 119-.
    摘要 ( ) PDF ( 403KB ) ( )   
    目的 探讨思政教育和情景导向学习在以岗位胜任力为中心的耳鼻咽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中的教学作用及施行效果,评估其应用前景。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进行规培的34名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7月至12月接受培训的16名住院医师作为对照组,2022年1月至6月接受培训的18名住院医师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形式,观察组采用以融合思政教育与情景导向学习岗位胜任力的教学模式,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和情景导向学习策略。培训结束后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考试、临床操作考核、病例汇报分析和岗位胜任力考核。结果 观察组理论(91.33±2.33)分、技能操作(9.46±0.52)分以及案例分析(92.03±0.1)分考核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论是在岗位胜任力,还是在其他评估标准上的表现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思政教育、情境导向学习和岗位胜任力导向教学模式融入到耳鼻咽喉科的标准化教学过程中不仅既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改善教学质量,还能为住院医师的培训者提供全面丰富的职业发展路径,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学科史话
  • 鼻重建手术:5000余年的传承和发展
    臧传善 孙健 孙彦
    2025, 49 (2): 123-.
    摘要 ( ) PDF ( 337KB ) ( )   
专题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