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推荐论文 更多
  • 耳科学
  • 基于机器学习构建中老年突发性聋患者预后不良预测模型建立与验证[论著]
    廖红明 何本超 陈绪清 秦亮
    2025, 49 (3): 125-.
    摘要 ( ) PDF ( 1511KB ) ( )   
    目的 探讨影响中老年突发性聋患者疗效的多种因素,构建并验证突发性聋预后不良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315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纯音听阈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并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n=224例)和验证组(n=91例)。纳入的指标包括生化指标、临床特征和既往病史等相关因素。采用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因子回归以及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变量,并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通过绘制列线图展示模型结果,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果,通过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临床适用性,最终用列线图直观展示研究结果。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听力曲线类型、眩晕、腔隙性脑梗死、高密度脂蛋白和糖尿病是中老年突发性聋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建模组的AUC为0.81(95%CI =0.75~0.87),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为χ2=8.68,P =0.48;验证组的AUC为0.79(95%CI =0.70~0.88),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为χ2=6.75,P =0.66。临床决策曲线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模型可以带来临床收益,列线图可直观预测中老年突发性聋的预
    后效果。结论 在临床实践中,应特别关注上述高危因素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不良预后事件的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 基因突变与先天性聋相关性的Meta分析[论著]
    林涛 艾毛毛 林颖 于锋
    2025, 49 (3): 131-.
    摘要 ( ) PDF ( 3430KB ) ( )   
    目的 分析基因突变特征与先天性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科学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研究,应用St at a 16.0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Met a分析共纳入22项研究,共计21 909例患者。研究结果显示,2018~2024年先天性聋患者中的GJB2基因突变率为38.6%(6 014/15 588,95%CI =0.22~0.39,P <0.01),SLC26A4基因突变率为27.6%(3 846/13 911,95%CI =0.10~0.26,P <0.01),GJB2和SLC26A4双基因突变率为1.9%(182/9 349,95%CI =0.02~0.11,P <0.01),GJB3基因突变率为4.6%(634/13 696,95%CI =0.02~0.07,P <0.01),线粒体12S rRNA突变率为9.9%(991/10 038,95%CI =0.03~0.24,P <0.01),提示GJB2基因和SLC26A4基因突变是儿童及青少年发生先天性聋的危险因素。结论  GJB2和SLC26A4基因突变是与先天性聋相关的基因,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患者的预后,并为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主观性耳鸣患者严重程度危险因素分析[论著]
    张宏萍 刘琳 陈昱昊 钟翠萍
    2025, 49 (3): 138-.
    摘要 ( ) PDF ( 450KB ) ( )   
    目的 分析主观性耳鸣患者的症状评分与一般因素及全身炎症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影响耳鸣严重程度的风险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通过耳鸣障碍量表(TH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非急性主观性耳鸣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进行量化评估。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主观性耳鸣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病程、眩晕、头痛、耳鸣状态、(近1个月)加重、耳鸣响度(SubL)、SAS评分及PSQI评分与耳鸣严重程度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性别、年龄、侧别、吸烟、饮酒、病因、听力情况、耳闷、频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计数(PC)与耳鸣严重程度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程(β=4.55,P =0.032)、头痛(β=12.26,P <0.001)、耳鸣状态(β=7.46,P =0.003)、(近1个月)症状加重(β=9.23,P <0.001)、SubL(β=15.49,P =0.003)以及焦虑状态(β=6.39,P =0.016)与耳鸣严重程度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耳鸣的严重程度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病程、耳鸣状态、焦
    虑状态、头痛以及(近1个月)加重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 内耳炎症反应在老年性聋中的作用机制[综述]
    张越 王君影 李晓峰
    2025, 49 (3): 143-.
    摘要 ( ) PDF ( 418KB ) ( )   
    老年性聋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进行性听力下降疾病,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主要病理特征为内耳巨噬细胞浸润,毛细胞、血管纹以及听神经退化,多种促炎因子表达增加。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为巨噬细胞活化后通过损伤相关分子膜与模式识别受体结合,激活Caspase-3和NF-κB通路促进毛细胞凋亡。潜在治疗策略包括抗感染治疗、抑制炎症小体、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抗氧化与线粒体保护。老年性聋的防治需多靶点干预,重点在于抑制慢性炎症、减少氧化损伤、保护耳蜗结构,未来研究应聚焦于安全有效的抗炎药物开发及早期预防策略。
  • 耳后皮瓣在耳廓及耳前病损修复中的应用进展[综述]
    董宸 陈春霖 唐立 汪海滨
    2025, 49 (3): 147-.
    摘要 ( ) PDF ( 574KB ) ( )   
    耳廓和耳前的病损会导致耳廓和耳前畸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貌、心理和生活质量。耳后皮瓣是当前耳廓和耳前病损修复常使用的皮瓣组织,其在血供、厚度、弹性和颜色等方面都能够满足修复要求。相较于其他皮瓣,经耳后皮瓣修复后的耳廓和耳前病损形态更加自然,功能也得到很好地恢复。但耳后皮瓣对技术要求较高,进而限制其在耳前病损等面部整形时的应用,如何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满足患者心理和社会需求仍是当前临床关注的重点内容。本文对耳后皮瓣修复耳廓及耳前病损的文献资料做一综述,以期为耳后皮瓣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内耳疾病耳闷症状的相关因素分析[综述]
    范恩泽 潘咏琪 石珂 谢静怡 张晓彤
    2025, 49 (3): 152-.
    摘要 ( ) PDF ( 502KB ) ( )   
    耳闷作为内耳疾病的临床症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发现内耳疾病耳闷症状与膜迷路积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听力曲线类型及听力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当患者存在影响中耳腔压力调节能力的因素时会加重其耳闷症状,同时焦虑、抑郁状态同样也影响患者的自主感受。在治疗方面,改善内淋巴积水,提高调节中耳腔压力能力可以改善患者耳闷症状,同时应关注患者心理精神状态。
  • GJB2基因p.V37I突变机制及表型研究进展[综述]
    高杉 崔庆佳 文铖 于一丁 李悦 邓琳 阮宇 谢锦各 黄丽辉
    2025, 49 (3): 158-.
    摘要 ( ) PDF ( 432KB ) ( )   
    GJB2是最常见的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致病基因,其中p.V37I突变是导致遗传性听力损失的常见位点,在新生儿及孕妇中的检出率均较高。进行新生儿及孕期耳聋基因筛查,可以对此类患儿做到早期诊断与早期干预。p.V37I突变致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可能与细胞间缝隙连接的通透性及耳蜗主动放大功能有关。p.V37I突变具有不完全外显性,主要表现为轻至中度的听力损失,以下降型听力曲线为主,并且所致听力损失具有迟发性和进行性的特点,因此应高度重视。本文就GJB2基因p.V37I突变机制及表型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临床的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 儿童偏头痛及其相关综合征的诊治研究进展[综述]
    史宏雁 陈钢钢 张婉婷 周丽媛 杨捷 李莹 吴佳鑫 李玉琳 李育军
    2025, 49 (3): 162-.
    摘要 ( ) PDF ( 482KB ) ( )   
    偏头痛是儿童时期最常报告的躯体症状之一,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学习成绩及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但由于家长的忽视、患儿对自身症状表述不清、缺乏特异性检查以及易与其他疾病混淆等原因,常常导致误诊、漏诊,致使患儿未能及时得到适当的诊疗。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相关疾病的认识,辅助临床诊治。
  • 老年听力损失的早期发现与听力筛查研究进展
    周昕阳 刘博
    2025, 49 (3): 168-.
    摘要 ( ) PDF ( 448KB ) ( )   
    老年听力损失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可受到全身健康状态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并可引起认知能力下降等不良结局。早期发现听力损失可以促进正确诊断及有效干预,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文从老年听力损失筛查的意义及方法等方面做一综述,以期加强医疗工
    作者对老年人听力健康的重视。
  • 晕动病药物预防研究进展[综述]
    贺盼 谭国静 向阳红 邹璨 糜漫天 邓安春
    2025, 49 (3): 172-.
    摘要 ( ) PDF ( 497KB ) ( )   
    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日益提速,晕动病发病率呈上升态势,不仅削弱军事人员执行任务的效能,亦对民众的日常出行及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抗晕动病药物的研究愈发重要且紧迫。本文综述国内外晕动病药物治疗的方法和手段,探讨目前新型抗晕药物及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讨论晕动病药物治疗的未来研究方向。
  • 前沿纵览
  • 磁共振水成像序列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中的应用
    隗合钰 陈青华
    2025, 49 (3): 177-.
    摘要 ( ) PDF ( 454KB ) ( )   
    磁共振水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hydrography,MRH)是一种无创性、安全且无需对比剂的影像检查技术,采用重度T2加权,使体内静态或缓慢流动的液体呈现出高信号,而实质性器官和快速流动的液体则呈现低信号,能够清晰地显示含水结构和病变。目前,MRH已成为临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最常用的技术之一。本文对MRH序列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并讨论该技术在临床实践中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 肉毒素在耳鼻咽喉科相关疾病中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
    郑琳琳 郭海仙 于心陆 于丹
    2025, 49 (3): 182-.
    摘要 ( ) PDF ( 444KB ) ( )   
    肉毒杆菌毒素传统上主要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通过阻断乙酰胆碱释放,抑制神经冲动传递,放松过度收缩的肌肉,从而实现面部美容除皱的目的。随着医学的持续发展,近年来,肉毒杆菌毒素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在耳鼻咽喉领域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它以解除肌肉痉挛、抑制腺体分泌等作用,被应用于喉接触性肉芽肿、痉挛性发音障碍、震颤性发音障碍等多种疾病,成为解决耳鼻咽喉科疾病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文旨在综合分析A型肉毒杆菌毒素在耳鼻咽喉科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 学科史话
  • 解剖学先驱与耳科学奠基人:Antonio Maria Valsalva
    臧传善 孙健 孙彦
    2025, 49 (3): 186-.
    摘要 ( ) PDF ( 371KB ) ( )   
专题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