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 咽喉科学
  • 扁桃体或腺样体切除术后出血再入院患者的临床研究[论著]
    黄开来 明春艳 刘良蓉 苟浩铖 李志勇
    2023, 47 (4): 187-.
    摘要 ( ) PDF ( 460KB ) ( )   
    目的 探讨扁桃体或腺样体切除术后严重出血及出血再入院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761例扁桃体或腺样体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切除方式分为传统组(n=1424)和低温等离子组(n=2337),分析不同组别患者出血后再入院、术后严重出血、出血类型及术后出血的处理方式。结果 42例患者术后出血再入院,出血再入院率为1.1%(42/3761)。低温等离子组患者出血再入院率为1.8%(41/2337),其中<18岁者为1.2%(21/1722),≥18岁者为3.3%(20/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患者出血再入院率为0.1%(1/1424),其中<18岁者为0,≥18岁者为0.1%(1/8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等离子组和传统组出血再入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61例患者术后共发生三级出血33例,发生率为0.9%(33/3761),其中传统组为0.8%(12/1424),低温等离子组为0.9%(21/2337),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0318,P>0.05)。首次住院期间传统组三级出血发生率为0.8%(12/1424),低温等离子组为0.3%(8/2377),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1884,P<0.05);出院后传统组三级出血发生率为0(0/1424),低温等离子组为0.6%(13/2377),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7.9487,P<0.05)。结论 低温等离子应用于扁桃体或腺样体切除术后严重出血发生率与传统切除接近,但出血再入院率增高,需告知患者有出血再入院风险。建议先用于儿童,经验丰富再用于成人。对术中动脉出血可选用缝扎联合等离子电凝的止血方式,减少术后再出血。
  • 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固有免疫细胞研究进展[综述]
    郭奕荟 王军 马丽晶 肖洋
    2023, 47 (4): 192-.
    摘要 ( ) PDF ( 433KB ) ( )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是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recurrent respiratory papillomatosis,RRP)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其入侵机体后可激活宿主免疫系统,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其中固有免疫是抵御HPV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在RRP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在RRP患者免疫状态和病毒的共同作用下,HPV可逃逸固有免疫细胞的监视并破坏其抗病毒功能,让病毒持续存在,使感染进一步发展为肿瘤。本文就RRP患者的部分固有免疫细胞做一综述,阐述其在HPV感染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 PD-1/PD-L1通路抑制剂在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综述]
    宋佳露 肖洋 马丽晶 王军
    2023, 47 (4): 197-.
    摘要 ( ) PDF ( 415KB ) ( )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是一对免疫抑制性共刺激分子,两者结合可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并促进免疫逃逸,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显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状态与PD-L1的表达密切相关,且PD-1/PD-L1通路已被证明在多种HPV相关肿瘤如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宫颈癌、HPV相关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非小细胞肺癌中存在。PD-1/PD-L1抑制剂可高亲和力结合PD-1或PD-L1,阻断PD-1/PD-L1通路,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能力。本文就PD-1/PD-L1信号通路抑制剂在HPV相关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 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与微小RNA相关性研究进展[综述]
    美丽努尔▪波拉提 阿依恒▪曲库尔汗
    2023, 47 (4): 202-.
    摘要 ( ) PDF ( 551KB ) ( )   
    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recurrent respiratory papillomatosis,RRP)是一种主要由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良性乳头状鳞状细胞肿瘤。随着我们对HPV感染认识的不断加深,了解RRP疾病的病程和探索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可能。在肿瘤进展过程中,宿主细胞和病毒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导致形成有利于肿瘤发生的微环境,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微小RNA序列,它可以调节导致这种疾病的过程。许多研究证实特定类型微小RNA的表达与HPV相关肿瘤之间有关系,本文就RRP和微小RNA相关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酸敏感离子通道与咽喉反流性疾病的关系[综述]
    林春兰 黄燕秋 颜冬惠 曹芸芸 王刚 刘蔓林 陈贤明
    2023, 47 (4): 207-.
    摘要 ( ) PDF ( 460KB ) ( )   
    咽喉不适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症状,其中由咽喉反流性疾病引起的不适占据一部分,此类患者咽喉部的感觉异常及感觉过敏可能与其咽喉部感觉神经高敏感性相关。酸敏感离子通道是位于中枢及外周神经元上对胞外组织酸高度敏感的离子通道,并介导伤害性感觉的产生,可能参与咽喉部的感觉高敏。目前,关于酸敏感离子通道与咽喉反流性疾病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对酸敏感离子通道所介导的伤害性感觉研究做一综述,为咽喉反流性疾病的研究提供更多思路。
  • 睡眠剥夺与常见耳鼻咽喉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综述]
    郝梅 张延平
    2023, 47 (4): 211-.
    摘要 ( ) PDF ( 459KB ) ( )   
    睡眠是重要的生理现象,是健康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睡眠剥夺可造成人的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与多系统疾病相关。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关于睡眠剥夺与耳鼻咽喉科疾病的关系,包括听力损失、耳鸣、眩晕、变应性鼻炎、咽喉反流性疾病等。本文将睡眠剥夺与常见耳鼻咽喉疾病的相关性做一综述。
  • 儿童口呼吸诊疗策略研究进展[综述]
    范志涛 董文鑫 方静蕾 史素楠 王学霞
    2023, 47 (4): 216-.
    摘要 ( ) PDF ( 419KB ) ( )   
    口呼吸是指患儿以口补充呼吸或者混合呼吸模式取代正常的鼻呼吸模式,会对儿童的牙颌颅面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然而,国内外关于儿童口呼吸的诊疗尚无统一标准,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且相关报道多以口腔正畸科为主要视角,更多关注于牙颌面正畸等方面的处理。而耳鼻咽喉科可能因为口呼吸或者颌面部发育异常而仅关注气道阻塞问题,认为仅靠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手术就能充分恢复患者正常的呼吸模式。因此,为进一步加强对口呼吸的综合认识,为系统化序贯诊疗提供依据,本文对儿童口呼吸的诊疗策略做一综述
  • 经鼻湿化快速通气换气技术在咽喉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综述]
    邢枭 黄丹琳 吴兴莎 杨帅 李烁
    2023, 47 (4): 221-.
    摘要 ( ) PDF ( 416KB ) ( )   
    经鼻湿化快速通气换气是一种新的无创呼吸技术,能为呼吸暂停患者提供湿润的高流量氧气,增加患者的窒息氧合时间,常被用于困难气道管理和气道紧急抢救中。随着经鼻湿化快速通气换气技术在手术麻醉中的发展,现开始逐渐被用于时间较短的咽喉显微外科手术
    中,作为全身麻醉下的主要通气手段。本文对该项技术用于咽喉显微外科手术的相关文献做一综述,总结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适用性及局限性。
  • 电子喉镜及窄带成像内镜预测声带白斑病理性质研究进展[综述]
    陈灿月 秦江波 常玮 顾大成 唐斌 常宏斌 王立兰
    2023, 47 (4): 225-.
    摘要 ( ) PDF ( 406KB ) ( )   
    声带白斑是引起声音嘶哑的常见病因,由于病理类型复杂多样,其诊疗方案难以制定,容易导致临床上的过度诊疗及增加误诊、漏诊几率。通过电子喉镜对声带白斑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及窄带成像内镜对病变的黏膜上皮内乳头样毛细血管袢的观察,可无创预测声带白斑的
    病理性质,为声带白斑的精准诊疗提供依据。本文将探讨电子喉镜、窄带成像内镜及两者相结合对于预测声带白斑病理性质的价值,为临床诊疗服务。
  • 综述
  • 喉癌及下咽癌术前T分级的CT及MRI研究进展#br#
    曹凯奇 陈晓丽
    2023, 47 (4): 229-.
    摘要 ( ) PDF ( 445KB ) ( )   
    喉癌、下咽癌是头颈部常见恶性肿瘤,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方案的选择与肿瘤的分期密切相关。CT及MRI是喉癌、下咽癌术前最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尤其在评估肿瘤T分级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CT及MRI在喉癌及下咽癌术前T分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不同鼻腔结构的空气动力学及颗粒沉降特征
    杨元鹏 苏英锋
    2023, 47 (4): 233-.
    摘要 ( ) PDF ( 420KB ) ( )   
    鼻腔具有复杂的几何结构,气流及可吸入颗粒进入鼻腔后伴随着鼻腔内解剖结构的改变会出现不同的气流场、速度场、温度和湿度变化以及颗粒沉降规律。鼻腔内物理场的改变直接影响鼻腔的生理功能,因此鼻腔内空气动力学及颗粒沉降规律一直是鼻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随着计算机流体动力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能够通过建模及数值模拟“可视化”出鼻腔空气动力学特征及颗粒沉降情况。本文回顾近年来正常及异常鼻腔结构空气动力学特征、鼻腔颗粒沉降规律的研究进展,旨在对于目前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对未来鼻腔流体力学、临床鼻腔疾病研究做铺垫。
  • 金葡菌超抗原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郝健伟 关瑞迪 赵春源 孙亚男 阚轩
    2023, 47 (4): 237-.
    摘要 ( ) PDF ( 417KB ) ( )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是鼻部常见疾病,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发病机制,无法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是一种可以特异性激活T细胞的“超级”抗原,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超抗原诱导的炎性环境与鼻息肉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本文针对近年来对超抗
    原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研究做一综述。
  • 经内镜鼻中隔成形术黏膜连续缝合法研究进展
    包月贵 惠培林
    2023, 47 (4): 241-.
    摘要 ( ) PDF ( 423KB ) ( )   
    鼻中隔向一侧或双侧偏曲或局部形成嵴或棘突,引起鼻腔、鼻窦功能障碍并产生头痛、鼻塞、鼻出血等临床症状,可诊断鼻中隔偏曲,无临床症状则为生理性偏曲。手术矫正是鼻中隔偏曲的唯一治疗手段,术后需要常规鼻腔填塞预防出血、粘连、穿孔、血脓肿等并发症,然而鼻腔填塞物导致患者鼻腔肿胀疼痛、头痛严重,影响患者睡眠及围术期生活质量。为了缓解患者术后鼻腔填塞的不适症状,对替代疗法的研究探索不断深入。本文通过整理近年来关于鼻中隔成形术后鼻腔填塞与黏膜缝合的文献报道,分析各种治疗方法和效果,以期为临床医师的手术治疗方案提供更加优化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 科普信息
  • “卫生假说”对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启示
    杨晓喆
    2023, 47 (4): 245-.
    摘要 ( ) PDF ( 402KB ) ( )   
  • 学科史话
  • Wilhelm Meyer与腺样体切除手术
    臧传善 孙健 孙彦
    2023, 47 (4): 247-.
    摘要 ( ) PDF ( 340K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