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首页
期刊信息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数据库收录
出版范围
学术伦理
出版社声明
获奖情况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全年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专题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作者中心
在线投稿
投稿须知
论文模版
版权协议转让
常见问题
审稿中心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远程编辑
主编审稿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论著
不同手术方式对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症状控制的影响
刘阳云,李正贤,江文,毛坤华,陈琼,常恩格
2014, 21 (5): 225-227.
摘要
(
)
PDF
( 0KB )
(
)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症状控制的影响。方法 68例鼻咽癌放疗后CRS患者被分成2组,分别行上颌窦自然口扩大(组1)以及上颌窦口扩大联合下鼻道开窗(组2)为特征的鼻内镜手术,分析这些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的特点及两组治疗后症状控制率的差异。结果 组2黏脓性鼻涕和面部胀痛症状控制率及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优于后者。结论 以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联合下鼻道开窗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对于鼻咽癌放疗后CRS,上颌窦病变较重、黏脓性鼻涕和面部胀痛症状的VAS评分较高的患者控制较好。
抗人IgM抗体抑制人鼻咽癌细胞株HNE-1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机制
徐伟,冯杨,涂晓敏,覃纲
2014, 21 (5): 228-232.
摘要
(
)
PDF
( 0KB )
(
)
目的 观察抗人IgM抗体作用于人鼻咽癌HNE-1裸鼠移植瘤生存素(Sur vivin)、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及移植瘤内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表达变化情况,探讨IgM抗体抑制人鼻咽癌细胞株HNE-1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Survivin、PCNA、Ang-2表达情况,免疫组化SAP法检测CD31标记的移植瘤内微血管并计数MVD。结果 ①实验组Survivin、PCNA、Ang-2阳性表达的结果显著低于IgG对照组和PBS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实验组MVD为12.54±0.47,显著低于IgG对照组(16.95±0.21)及PBS对照组(17.17±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HNE-1细胞裸鼠移植瘤组织中MVD分别与Survivin和Ang-2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 分别为0.754、0.696,P 均<0.05)。结论 ①抗人IgM抗体可以显著抑制HNE-1细胞裸鼠移植瘤组织内Survivin、PCNA、Ang-2的表达;②抗人IgM抗体可以显著抑制HNE-1细胞裸鼠移植瘤组织MVD,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ng-2、Survivin的表达有关;③抗人IgM抗体抑制HNE-1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Survivin、PCNA、Ang-2的表达,促进凋亡、抑制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有关。
Parkin基因在鼻咽癌中转录表达及临床意义
倪海峰,江波,周珍,李勇,黄光武
2014, 21 (5): 233-235.
摘要
(
)
PDF
( 0KB )
(
)
目的 研究Parkin基因在鼻咽癌中转录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半定量逆转录PCR的方法检测54例鼻咽癌组织和16例正常鼻咽上皮组织Parkin基因转录表达
水平,分析Parkin基因转录表达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 54例鼻咽癌组织Parkin基因相对转录表达水平为0.3430±0.4947,16例正常鼻咽上皮组织Parkin基因相对转录表达水平为1.0052±0.4911,鼻咽癌组织Parkin转录表达明显下调,Parkin基因转录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T分级、TNM分期、病理类型无明显关系,而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Parkin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起抑癌基因作用,Parkin基因转录表达可作为判断鼻咽癌临床预后预测指标。
鼻咽癌的综合治疗研究
司勇锋,陶仲强
2014, 21 (5): 236-240.
摘要
(
)
PDF
( 0KB )
(
)
鼻咽癌在我国广东、广西地区高发,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放射治疗。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为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制剂治疗,在鼻咽癌治疗中均有应用。但是单一
疗法有其局限性。以放疗为基础,配合手术、化疗、生物制剂治疗的综合治疗的应用,提高了鼻咽癌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先天性小耳畸形多孔高密度聚乙烯支架I期耳廓再造术
朱静静,石润杰,江晨艳,陈坤,吴晴伟
2014, 21 (5): 241-244.
摘要
(
)
PDF
( 0KB )
(
)
目的 研究通过多孔高密度聚乙烯(MEDPOR)支架植入,覆盖颞顶筋膜瓣及表面植皮,I期完成全耳廓再造术,术后观察耳廓外形变化,耳廓的精细结构及双耳对称度,了解I期耳廓再造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前来就诊的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术前进行外形、影像学及听力学评估,行MEDPOR支架植入,覆盖颞顶筋膜瓣及表面植皮,I期耳廓再造术,部分患者还同时或分期行听力重建术。术后2周起,定期观察患者耳廓外形恢复情况,了解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 临床病例102例108耳,术后随访3个月到10年,平均16个月。再造耳廓恢复良好,外形逼真,精细结构显示良好,双耳对称度佳,行听力重建手术对再造耳廓外形没有影响。结论 用该方法进行I期耳廓再造术,具有疗程短、并发症少、临床效果佳等优点。该方法切实可行,可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面神经次全程减压术治疗颞骨外伤性面瘫
宋之瑶,李健东,尹金淑,李杨
2014, 21 (5): 245-248.
摘要
(
)
PDF
( 0KB )
(
)
目的 探讨面神经次全程减压术治疗颞骨外伤性面瘫患者的临床处理与术后恢复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颞骨外伤致面瘫而行面神经次全程减压术治疗的病例资
料,随访91例,分别按照年龄、起病快慢、外伤-手术时间、骨折部位分组,以House-Brackmann(HB)分级法作为疗效评估标准,统计学方法采用χ 2检验或Fisher's矫正检验。结果 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61.5%恢复至HB II级以内;年龄、起病快慢及骨折部位分组在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伤后3个月内和受伤3个月后手术者,功能恢复至HB II级以上分别为70.6%和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309,P <0.05)。结论 面神经次全程减压术对颞骨外伤性面瘫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满足手术指征的患者应尽早接受手术,伤后3个月内手术者面神经功能恢复较好。
内质网应激反应对豚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听皮质区损伤的作用
路虹,王团,徐鸥,马宏敏,习国平
2014, 21 (5): 249-254.
摘要
(
)
PDF
( 0KB )
(
)
目的 观察豚鼠脑缺血再灌注后需肌醇酶1(inositol requiring enzyme 1,IRE1)、X盒结合蛋白1(Xbox binding protein 1,XBP-1)在其听皮层的反应以及血
液中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和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M,IgM)的变化,探讨内质网应激及血液免疫反应在脑缺血再灌注后听皮层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健康豚鼠2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4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缺血15 min组、缺血再灌注6 h组、缺血再灌注24 h组及缺血再灌注7 d组。后四组在相同条件下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来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对照组不予手术。缺血15 min组术后马上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其余实验组待再灌注至对应的时间点后行ABR测试。心脏采血酶标记免疫吸附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液CRP和IgM的浓度。断头取脑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测定IRE1、XBP-1表达。结果 ABR测试对照组为(10.0±2.47)dB SPL,缺血15 min组为(15±1.56)dB SPL,缺血再灌注6 h组为(30±2.03)dB SPL,缺血再灌注24 h组为(30±1.67)dB SPL,缺血再灌注7 d组为(15±1.14)dB SPL。缺血再灌注6 h组与24 h组行t 检验,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其余各组行方差分析,均有统计学差异(F =170.631,P <0.01)。ELISA法检测CRP对照组为(1198.96±50.81)μmol/ml,缺血15 min组为(1270.70± 34.76)μmol/ml,缺血再灌注6 h组为(1467.80±73.67)μmol/ml,缺血再灌注24 h组为(1352.83±175.71)μmol/ml,缺血再灌注7 d组为(1252.56±41.32)μmol/ml。各实验组行方差分析均有统计学差异(F =6.564,P <0.01)。IgM对照组为(987.32±39.13)μmol/ml,缺血15 min组为(1064.90±39.78)μmol/ml,缺血再灌注6 h组为(1118.03±57.75)μmol/ml,缺血再灌注24 h组为(1122.43±55.40)μmol/ml,缺血再灌注7 d组为(1010.70±55.95)μmol/ml。缺血再灌注6 h与24 h组行t检验无显著差异,其余各组行方差分析均有统计学差异(F =7.413,P <0.01)。HE染色显示各实验组凋亡细胞数
目不等,对照组为2.6±1.13,缺血15 min组为14.1±2.71,缺血再灌注6 h组为24.9±2.20,缺血再灌注24 h组为19.3±1.46,缺血再灌注7 d组为9.4±1.17。各实验组行方差分析均有显著差异(F =109.666,P <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各组IRE1、XBP-1均有显色。 IRE1阳性颗粒数对照组为9.4±1.56,缺血15 min组为25.6±1.58,缺血再灌注6 h组为60.3±1.57,缺血再灌注24 h组为42.2±2.13,缺血再灌注7 d组为18.3±1.59;各实验组行方差分析均有显著差异(F =709.750,P <0.01);XBP-1阳性颗粒数对照组为10.6±1.24,缺血15 min组为24.2±1.52,缺血再灌注6 h组为61.4±1.7,缺血再灌注24 h组为41.1±2.38,缺血再灌注7 d组为18.9±1.59;各实验组行方差分析均有显著差异(F =682.737,P <0.01);IRE1与细胞凋亡率成正相关(r =0.947,P =0.000);XBP-1与细胞凋亡率成正相关
(r =0.933,P =0.000);CRP与IRE1成正相关(r =0.747,P =0.000);CRP与细胞凋亡率成正相关(r = 0.755,P =0.000);IgM与IRE1成正相关(r=0.695,P =0.000);IgM与细胞凋亡率成正相关(r =0.765,P =0.000)。结论 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听皮层组织IRE1α、XBP1蛋白高表达,提示内质网应激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发生发展,IRE1α和XBP1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是内质网应激导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脑缺血导致的听觉受损又有可能引起血液免疫学改变,内质网应激反应激发并加强了免疫炎性反应。
变应性鼻炎专病门诊对促进疾病规范化诊疗的意义
孟娟,刘锋,刘世喜,刘亚峰
2014, 21 (5): 255-258.
摘要
(
)
PDF
( 0KB )
(
)
目的 评价开展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专病门诊对患者进行系统教育和管理的效果。方法 从AR专病门诊和非专病门诊各入组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180例,首次就诊3个月后电话随访。结果 专病门诊组所有患者均为综合诊断,而非专病门诊组综合诊断的比例为38.2%。比较两组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对疾病的认知情况以及对治疗的满意度,专病门诊组均明显高于非专病门诊组。结论 专病门诊的管理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开展专病门诊是有助于推行AR规范化诊疗的形式之一。
内镜经鼻手术治疗老年真菌球型鼻窦炎
李长青,王萱,张景华,王娜,董淑萍,王清
2014, 21 (5): 259-261.
摘要
(
)
PDF
( 0KB )
(
)
目的 探讨内镜经鼻手术治疗老年真菌球型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3年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36例真菌球型鼻窦炎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治愈,随访4个月~5年未见复发。结论 内镜经鼻手术损伤小,能彻底清除真菌团块,保留黏膜,是治疗老年真菌球型鼻窦炎的首选方法。
临床经验
气囊导尿管在食管异物中的应用
滕大好
2014, 21 (5): 262-262.
摘要
(
)
PDF
( 0KB )
(
)
论著
低温等离子辅助软腭外展加折叠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郭光良,李进让
2014, 21 (5): 263-266.
摘要
(
)
PDF
( 0KB )
(
)
目的 探讨腭咽成形术的改良手术方法,在解除腭咽部解剖性狭窄的同时,通过软腭外展增强软腭紧张度,避免睡眠中软腭功能性塌陷,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以腭咽部狭窄、软腭松弛为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55例(重度43例,中度12例),利用软腭两侧斜三角形以及悬雍垂软腭交界处横矩形黏膜瓣切口,在低温等离子刀辅助下,解剖切除双侧腭帆间隙及软腭前方间隙内肥厚黏膜及沉积的脂肪组织,同时行黏膜切缘连同深部肌肉拉拢缝合,缝合后使软腭向两侧外展,悬雍垂-软腭前倾。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进行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及多道睡眠图监测,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5例患者中,治愈8例,显效41例,有效3例,无效3例,手术成功率89.1%。术后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01)。未出现术后开放性鼻音、长期饮食反流、鼻咽腔瘢痕性狭窄等并发症。结论 低温等离子辅助下软腭外展加悬雍垂-软腭折叠术,使软腭向两侧牵拉外展,悬雍垂及软腭前倾,软腭紧张度增加,可有效解除软腭塌陷,手术疗效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临床经验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鼻前庭囊肿临床分析
刘雪冰
2014, 21 (5): 267-268.
摘要
(
)
PDF
( 0KB )
(
)
鼻内镜下顽固性后鼻腔出血部位观察与电凝止血疗效分析
崔哲洙, 李惠, 孙珍龙
2014, 21 (5): 269-270.
摘要
(
)
PDF
( 0KB )
(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临床分析
王永生
2014, 21 (5): 270-271.
摘要
(
)
PDF
( 0KB )
(
)
病例报道
结外鼻窦Rosai-Dorfman病1例
孙金杰,司勇锋,温宗华,覃扬达,王勇利,兰桂萍,杨涌,黄波
2014, 21 (5): 273-274.
摘要
(
)
PDF
( 0KB )
(
)
外鼻黑色素瘤转移至腮腺淋巴结1例
刘洪军,张爱芬,宋若强
2014, 21 (5): 275-276.
摘要
(
)
PDF
( 0KB )
(
)
继续教育园地
头颈肿瘤多学科联合查房在教学中的应用
钟琦,黄志刚,王琪,陈晓红,周维国,陈学军,侯丽珍,房居高
2014, 21 (5): 279-280.
摘要
(
)
PDF
( 0KB )
(
)
头颈肿瘤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多学科团队治疗模式在头颈肿瘤治疗中已经成为一种必然,与此同时多学科教学查房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专科医师培养
的需要。北京同仁医院头颈肿瘤专业组实行多学科联合查房多年,主要涉及外科、影像诊断、肿瘤病理、肿瘤内科、放疗科、核医学、介入及营养科等相关科室。在教学效果、人才梯队建设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都获得良好的效果。
2025
第32卷 / 第2期
创刊:1994年
刊期:月刊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主编:韩德民
公告
更多
下载中心
更多
作者利益冲突公开声明
推荐编委意见调查表
编委(审稿人)信息登记表
论文专有使用权授权书
相关链接
更多
作者投稿
主编审稿
专家审稿
远程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