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 眩晕专题
  • 外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方法理论探讨
    杨晓凯,郑炎焱,杨晓国,陈晓素,林一均
    2016, 23 (12): 681-.
    摘要 ( ) PDF ( 0KB ) ( )   
    目的 基于标准空间半规管模型对外半规管良性阵法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方法进行理论探讨,分析各步骤的意义。方法 建立标准空间半规管模型并3D打印,通过对外半规管复位方法的模拟演示和观察,分析比较各种复位方法各步骤的意义和不足。结果 翻滚复位法自患侧卧位开始向健侧翻身,步骤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和俯卧位再回到坐位是必要和足够的, Gufoni复位法实际上是翻滚复位法的简化,并无方法学上的优越性,而Appiani复位法仅对于壶腹嵴耳石脱落可能有作用。结论 基于标准空间半规管模型对复位方法进行模拟演示,分析各步骤是否合理,探讨对复位方法评估和改良是可行的。
  •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前庭功能变化
    林细康,季晓林,罗高青,叶华,严金柱
    2016, 23 (12): 686-.
    摘要 ( ) PDF ( 0KB ) ( )   
    目的 通过检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vertig, PCIV)患者前庭神经电生理和眼动功能的变化以探讨PCIV的前庭功能变化。 方法 对已经由临床和磁共振动脉成像或CT血管造影证实为PCIV的患者分别进行颈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 cVEMP)、眼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视频眼震电图(videonystagmography, VNG)及前庭双温交替试验(alternate bithermal caloric test, BT)
    等检查,并将各项检测数据与对照组的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例组cVEMP, oVEMP的潜伏期及左侧峰间振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和对
    照组cVEMP左右侧潜伏期差异分别为(t =11.4、9.55、 7.17和7.71, P<0.00)。左侧峰间振幅差异(t =3.07, P<0.00)。oVEMP左右侧潜伏期差异分别为(t =7.88、5.35、 7.58和6.39, P<0.00)。左侧峰间振幅差异为( t =2.33, P<0.00);右侧峰间振幅及双侧振幅差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VNG检查病例组扫视试验、平稳跟踪试验及视动试验的异常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扫视试验:χ2=7.35, P<0.01;平稳跟踪试验及视动试验: χ2=8.08, P<0.005)。病例组半规管轻瘫指数阳性率43%,对照组18%,两组半规管轻瘫指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 P<0.05)。结论 VEMP主要检测前庭神经的电生理变化, VNG和BT注重于视眼动和视前庭功能检测,能够在神经体征和影像学变化出现前敏感检测出PCIV的前庭功能异常变化,对PCIV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较大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并发耳石异常移位的临床分析
    陈志凌,陈艳春,吴华为,蔡若琼,黄丽琴,尹文华,徐世影,钱亚昇,刘素琴,王干
    2016, 23 (12): 691-.
    摘要 ( ) PDF ( 0KB ) ( )   
    目的 研究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行手法复位时并发耳石异常移位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方法。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356例单侧BPPV患者在手法复位治疗中并发耳石异常移位的资料,并进行分型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356例患者中耳石异常移位发生率为4.78%(17/356),其中管异常移位发生率2.8%(10/356),原嵴帽结石转变为管结石发生率0.84%(3/356),折返回原半规管发生率1.12%(4/356)。并发耳石异常移位的影响因素分别是复位后立即行Dix-Hallpike试验(χ2=27.512,P <0.05)和立即再次行复位治疗(χ2=26.386,P <0.05),而性别、年龄、病程、受累半规管和是否按标准完成复位对并发耳石异常移位影响不明显(P均>0.05)。结论 BPPV患者在手法复位中会并发耳石异常移位,应及时观察症状并识别眼震方向来判定耳石移位的发生与类型。为预防其发生,不建议在耳石复位后立即行Dix-Hallpike试验或再次手法复位治疗。
  • 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血尿酸的关系
    朱晓东,司马国旗,戴利菊,季巍伟
    2016, 23 (12): 696-.
    摘要 ( ) PDF ( 0KB ) ( )   
    目的 探讨血尿酸水平和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8月在我院住院≥60岁老年人102例BPPV患者作为BPPV组,并随机收集同期在我院≥60岁体检者8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白蛋白、肌酐、尿酸、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并收集记录二组病例心脑血管系统相关疾病及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脑梗死、脑出血、吸烟等病史。结果 BPPV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高血脂史、脑梗死史、脑出血史、吸烟史、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肌酐、收缩压、舒张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白蛋白、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在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PV组白蛋白、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尿酸、高低密度脂蛋白是老年人BPPV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尿酸增高与老年人BPPV发病具有相关性,是老年人BPPV发病的危险因素。
  • 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研究
    赵慧贤,刘鑫国,田永远,邢金燕,谭建成,王月田,杨丹
    2016, 23 (12): 700-.
    摘要 ( ) PDF ( 0KB ) ( )   
  • 论著
  • 细针针吸细胞学在腮腺肿瘤性疾病诊断中的评价
    袁道英,李巧凤,许凯,陈保兴
    2016, 23 (12): 702-.
    摘要 ( ) PDF ( 0KB ) ( )   
    目的 评价术前细针针吸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对腮腺肿瘤的诊断准确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术前行FNAC的腮腺肿瘤病例,FNAC结果与病理学结果比较研究。结果 FNAC结果示38例良性肿瘤,12例恶性肿瘤,6例未明确。与病理学结果对比,恶性肿瘤真阴性为42例,真阳性为14例,假阴性为2例,假阳性为2例。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94.7%,PPV为85.7%,NPV为94.7%,准确度为92.3%。结论 FNAC在腮腺肿瘤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能为腮腺肿瘤性疾病的术前定性诊断提出指导意见。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特点及其外科治疗
    罗东林,高博,姜燕,田武国,张姝,郭翎佶,张晓华,赵健洁,严洁
    2016, 23 (12): 705-.
    摘要 ( ) PDF ( 0KB ) ( )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特点及其外科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科手术治疗的25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外科治疗方式以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24例患者均在术前确诊,1例甲状旁腺癌术中冰冻明确。2例双侧下甲状旁腺瘤行双侧探查及双侧下甲状旁腺瘤切除,18例单侧甲状旁腺瘤行单侧探查及切除;4例甲状旁腺增生行双侧探查加双侧甲状旁腺大部切除,仅保留0.5枚甲状旁腺,1例甲状旁腺癌行患侧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全切除、峡部切除、健侧甲状腺近全切除和患侧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状得到有效控制,随访6个月~10年,无复发。结论 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是诊断甲状旁腺亢进的有效方法,及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可减少骨关节和泌尿系统损害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抗内皮细胞抗体调节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内皮细胞的活化
    于阅尽,叶青,陆志成,黄卫,郝亚楠,曹云虹,黄秋艳,张慧
    2016, 23 (12): 709-.
    摘要 ( ) PDF ( 0KB ) ( )   
    目的 揭示抗内皮细胞抗体(antiendothelial cell antibody,AECA)在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NHL)发病中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本研究中我们进一步确定AECA和临床上SSNHL病例的一些临床特征关系;评估AECA在内皮细胞活化和凋亡中的作用。结果 首先通过ELISA法测定67例SSNHL患者及50例对照组AECA水平。AECA促进肿瘤坏死因子α,E-选择素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的表达。亚倍体细胞和膜联蛋白V细胞计数发现SSNHL-AECA+-IgG组的阳性细胞数比SSNHL-AECA--IgG组、正常对照组-IgG及内皮细胞生长培养基组显著升高。结论 研究提示AECA可能对SSNHL发病起一定作用。
  • 两种可吸收缝合线在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
    周毅波,颜永毅
    2016, 23 (12): 714-.
    摘要 ( ) PDF ( 0KB ) ( )   
    目的 比较人工合成可吸收线与胶原蛋白可吸收线对鼻内镜手术切口愈合时间和拆线时疼痛情况。方法  100例鼻内镜手术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A组:采用胶原蛋白可吸收线;B组:采用人工合成可吸收线,比较两组切口愈合时间和拆线时疼痛情况。结果 A、B两组切口愈合无明显差异(P >0.05),但二组在脱略时间、拆线时疼痛有明
    显差异(P <0.05)。结论 胶原蛋白可吸收线降解脱略时间与鼻内镜手术伤口愈合时间较匹配,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 咽喉部鱼刺异物迁移致颈部脓肿分析
    王耀文,张媛媛,顾亚军,李吉,欧阳天斌,章伟敏,孔德秋1,唐世雄
    2016, 23 (12): 716-.
    摘要 ( ) PDF ( 0KB ) ( )   
    目的 探讨咽喉部鱼刺异物迁移致颈部脓肿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治疗手段及预防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咽喉部鱼刺异物迁移致颈部脓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有异物误咽史。2例鱼刺迁移至胸锁乳突肌内,3例至舌骨舌肌内,1例至甲状软骨上角与颈动脉鞘之间,1例至咽后间隙,1例至甲状腺内侧。6例行彩色B超检查,5例发现异物。所有患者均行颈部CT检查,4例发现异物。全部患者均通过颈外侧入路颈部探查取出异物。结论  对伴有异物吞咽史的颈部脓肿患者首先考虑异物迁移。彩色B超检查有明确价值,薄层CT及三维重建可作为补充检查手段,手术为首选。医疗安全教育、提高医患警惕为主要预防手段。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T细胞CD69的表达
    查潇逸,李雪娟,马菲,吴璋传
    2016, 23 (12): 719-.
    摘要 ( ) PDF ( 0KB ) ( )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外周血T细胞CD69表达率的检测及意义。方法 选择81例经多道睡眠图监测确诊的OSAHS患者,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每组27例;27例无OSAHS的打鼾者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CD69表达率,分析T细胞CD69表达率与一般资料多道睡眠图监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①OSAHS患者外周血T细胞CD69表达率随着OSAHS严重程度上升逐渐增加(F =14.736,P<0.01);两两比较,对照组与轻度组间T细胞CD69表达率无明显差别(t =1.649,P>0.05);其余组间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别(P<0.05)。②OSAHS患者外周血T细胞CD69表达率和体质量指数、年龄、性别均无相关
    性(P>0.05),和AHI呈正相关,与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P<0.05)。③手术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治疗的27例重度OSAHS患者AHI及外周血T细胞CD69表达率
    明显降低,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上升,存在显著差别(P<0.05)。结论 外周血T细胞CD69表达率上升可能为OSAHS并发心血管疾病机制之一,T细胞CD69表达率的检
    测对OSAHS患者病情程度的反映及并发心血管损害趋势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真菌球型鼻窦炎的CT及MRI影像特征分析
    周立娟,魏洪政
    2016, 23 (12): 723-.
    摘要 ( ) PDF ( 0KB ) ( )   
  • 临床经验
  • 电子喉镜联合硬质食道镜在食管异物手术中的应用
    汪志,杨涛
    2016, 23 (12): 725-.
    摘要 ( ) PDF ( 0KB ) ( )   
  • 病例报道
  • null
    周昕,何英,梁勇
    2016, 23 (12): 727-.
    摘要 ( ) PDF ( 0KB ) ( )   
    null
  • 继续教育园地
  • 影像导航辅助下的尸头解剖培训在鼻颅底手术教学中的应用
    沙骥超,孟粹达,朱冬冬,郑军,李琳,安立峰,崔娜
    2016, 23 (12): 729-.
    摘要 ( ) PDF ( 0KB ) ( )   
    鼻内镜手术已成为众多慢性鼻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同时鼻内镜手术逐渐拓展并涉及临近部位,如颅底、侧颅底、视神经等重要解剖部位。因鼻腔解剖变异较大,同时其邻近解剖结构复杂,风险性高,鼻内镜视野及角度操作灵活,术者容易丧失方向感。近年来随着导航技术的引入,使得鼻腔手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因此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为了提高鼻内镜手术质量,培训专科医师,采用导航辅助系统应用于鼻、颅底的尸头解剖教学,将视野与影像及内镜图像关联,改变了传统鼻科手术训练教学不直观,教、学两难的
    状况,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学习曲线,为临床手术操作打下坚实基础,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TBL模式结合CBL教学法在耳鼻咽喉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邹文焘,张家雄,蔡晓菁
    2016, 23 (12): 731-.
    摘要 ( ) PDF ( 0KB ) ( )   
    耳鼻咽喉科是一门具有显著专科特点的临床学科,其解剖结构位置深在隐蔽,临床教学难度较大。我校积极探索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eam-based learning,TBL)模式结合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进行耳鼻喉科见习教学的实施径路,在教学、实践操作等多方面发挥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采用操作技能考核及课后调查问卷评分对TBL结合CBL模式见习教学进行评价,证明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强化学生理论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加深学生对耳鼻咽喉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团队协作意识,进而提高学生临床能力,值得加以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