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 论著
  • 聚桂醇注射液治疗咽喉部血管瘤
    刘雪莱,李忠万
    2017, 23 (4): 167-.
    摘要 ( ) PDF ( 0KB ) ( )   
    目的 探讨局部注射聚桂醇注射液治疗咽喉部血管瘤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具体注射方式及剂量。方法  收集我科2015年10月~2016年12月的咽喉部血管瘤患者18例,单发血管瘤16例,散发血管瘤2例。依病变位置及深度以不同方式局部注射聚桂醇注射液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3个月~1年随访,全部有效。其中1例多发性血管瘤患者注射聚桂醇注射液后局部反应性肿胀明显,3例轻度呼吸困难,10例术后疼痛。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干咳、胸闷、血管栓塞、一过性缺血性休克及黑朦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聚桂醇注射液治疗咽喉部血管瘤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具体注射方式需根据血管瘤的大小、深度等因素决定。
  • 1748名体检者耳鸣流行病学调查
    洪志军,刘秀丽,刘启贵
    2017, 23 (4): 171-.
    摘要 ( ) PDF ( 0KB ) ( )   
    目的 了解大连地区体检人群的耳鸣发生状况。方法 对2015-02-01~2015-04-01我院体检中心体检者1748人,年龄20岁以上;其中男性806人,女性942人,实施耳鸣问卷调查,询问有无耳鸣症状;对于有耳鸣者进一步询问耳鸣特性,包括耳鸣的病程、发作频次、每次耳鸣持续时间、耳鸣为搏动性或持续性,耳鸣为单侧或双侧。结果  大连市体检人群总耳鸣发生率为32.4%(566/1748),持续性耳鸣发生率为18.3%(320/1748),短暂性耳鸣发生率为14.1%(246/1748);女性耳鸣发生率依次为36.4%(343/942)、20.0%(188/942)及16.5%(155/942),男性耳鸣发生率依次为27.7%(223/806)、16.4%(132/806)及11.3%(91/806)。女性耳鸣发生率均高于男性(总耳鸣发生率比较χ2=15.2,P<0.01,持续性耳鸣发生率比较χ2=3.7,P =0.054,短暂性耳鸣发生率比较χ2=9.6,P<0.01),总耳鸣发生率及持续性耳鸣发生率随年龄增长大体呈逐渐上升趋势(P 均<0.01),短暂性耳鸣发生率随年龄增长变化趋势不明显。持续性耳鸣中客观性耳鸣发生率为1.3%(占总耳鸣6.9%),主观性耳鸣发生率为17.0%(占总耳鸣93.1%)。双侧耳鸣占总耳鸣78.1%,单侧占21.9%(其中右耳11.6%,左耳10.3%)。急性耳鸣、亚急性耳鸣及慢性耳鸣各占总耳鸣4.4%、3.8%及91.9%。有睡眠障碍及听力下降者各占31.9%(102/320)及14.1%(45/320)。结论 大连市体检人群耳鸣发生率较高,总耳鸣发生率为32.4%,以双侧、慢性、主观性耳鸣为主。
  • 汉语普通话人工耳蜗使用者对声调识别的分析研究
    亓贝尔,古鑫,刘子夜,傅新星,刘博
    2017, 23 (4): 175-.
    摘要 ( ) PDF ( 0KB ) ( )   
    目的 初步确定人工耳蜗使用者声调感知的特点,并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利用自主开发的噪声下声调识别测试材料(tone identification in noise test,TINT) 在Speech Performance测试平台的控制下对20例母语为汉语普通话人工耳蜗使用者声调识别能力进行评估,获得各声调识别成绩以及声调识别混淆矩阵。采用χ2检验(chi-square test)对本组人工耳蜗使用者汉语声调识别成绩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本组人工耳蜗使用者的汉语普通话声调识别总成绩(百分制得分)分布48.75%~98.75%,平均成绩(76.38±17.29)%;②各声识别成绩平均值差异显著(χ2=2358.357,P<0.01),由高到低分别为T3(85.75%)>T4(85.25%)>T1(69.75%)>T2(64.75%),即本组人工耳蜗植入者感知T3、T4较为容易、感知T1、T2较为困难;③声调识别混淆矩阵提示T2(35.35%)、T1(30.25%)混淆度明显高于T4(14.75%)、T3(14.25%),并且各个声调之间的混淆趋势不同,T1易被混淆为T2(18.25%)、T2易被混淆为T3(24.00%)。结论 时域特性明显的声调更易被人工耳蜗群体识别,因此应根据声调感知难易程度制定针对性的声调康复训练方案,综合利用听觉信息和视觉信息改善声调,特别是一声、二声的识别能力。
  • 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王任霞,张春晖
    2017, 23 (4): 180-.
    摘要 ( ) PDF ( 0KB ) ( )   
    目的 观察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120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A组、B组及C组各40例,A组给予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喷鼻,B组只给予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喷鼻,C组只给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疗程4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结果 ①视觉模拟量表评分:4周后A组患者鼻部症状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均较B组及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评分:4周后3组患者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而A组在睡眠、非鼻-结膜炎症状、鼻部症状及情感反应等4方面的评分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疗效:A组患者显效率50.00%及总有效率92.50%,分别与B组(30.00%,75.00%)及C组(27.50,77.5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可以迅速缓解鼻部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病例报道
  • 以双侧喉返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婴儿佩梅病1例
    王亚芳,王晓冬,王丽辉,权珊,赵海涛
    2017, 23 (4): 184-.
    摘要 ( ) PDF ( 0KB ) ( )   
  • 论著
  • 中国主要城市鼻-鼻窦炎患病率调查
    郑铭,青卉,娄鸿飞,王成硕,张媛,伯铭羽,盖思齐,王向东,张罗
    2017, 23 (4): 185-.
    摘要 ( ) PDF ( 0KB ) ( )   
    目的 调查中国成年人口中鼻-鼻窦炎及其伴发疾病的自报患病率。方法 本研究调查了中国18个主要城市的成年居民,通过随机抽样拨打研究对象的电话号码后进行电话采访,采访期间主要针对鼻-鼻窦炎的调查问卷进行问题咨询。结果 在2011年间共进行了47 216个电话采访,其整体回复率为69.6%,国内18个城市的成人急性鼻-鼻窦炎(ARS)、慢性鼻-鼻窦炎(CRS)自报患病率分别为5.4%和2.1%,年龄矫正后的标准化患病率为5.9%和2.2%。人均家庭年收入与ARS的自报患病率呈正相关(r =0.623,
    P <0.01)。ARS和CRS在哮喘、过敏性鼻炎(AR)和非过敏性鼻炎(non-AR,NAR)的患病率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P <0.05),AR和NAR在ARS、CRS的患病率均高于普通人群(P <0.05)。结论 中国大陆不同城市之间成年人群中自报ARS和CRS的患病率差异显著。本研究为动态监测鼻-鼻窦炎未来趋势变化,识别风险因素提供基线支持。
  • 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组织及外周血嗜酸细胞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孙靖雯,张家雄,郑佳谊,蔡晓菁,邹文焘
    2017, 23 (4): 191-.
    摘要 ( ) PDF ( 0KB ) ( )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组织及外周血中嗜酸细胞(eosinophils,Eos)计数的相关性,并研究Eos与鼻窦影像学表现及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确诊为CRSwN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鼻息肉组织进行Eos计数,比较其与外周血Eos的相关性。根据术后1
    年随访结果,比较复发组与非复发组之间的组织及外周血 Eos计数、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复发组外周血Eos计数、外周血Eos百分数以及鼻
    息肉组织Eos计数显著高于非复发组(P =0.032、0.033、0.017),两组的鼻窦CT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089)。鼻息肉组织Eos计数与外周血Eos绝对值具有显著相关性
    (r =0.637,P =0.000);鼻息肉组织Eos计数与外周血Eos百分比也具有显著相关性(r =0.542,P =0.000);外周血Eos计数、Eos百分数、鼻息肉组织Eos计数与术前鼻窦CT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 =0.072、0.065、0.695)。结论 外周血及鼻息肉组织Eos计数具有显著相关性,并且鼻息肉组织及外周血Eos计数与鼻息肉术后复发相关。
  • 鼻内镜下腺样体低温等离子消融术与切割术的短期疗效比较及对咽鼓管功能的影响
    张国顺,黄晓阳,李守民
    2017, 23 (4): 194-.
    摘要 ( ) PDF ( 0KB ) ( )   
    目的 鼻内镜下腺样体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的短期疗效及对咽鼓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75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行鼻动力切割组(30例)和低温等离子消融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随访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以及咽鼓管功能情况。结果 低温等离子消融组腺样体切除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鼻动力切割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温等离子消融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高于鼻动力切割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以及患者术后疾病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表(OSA-18)评分相当,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和鼻动力切割术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相当,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鼻动力切割术,这种手术方式微创且安全,但是其术后继发感染和继发出血量较高,应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颈深部间隙脓肿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洪艺云,林功标,林昶,叶胜难
    2017, 23 (4): 198-.
    摘要 ( ) PDF ( 0KB ) ( )   
    目的 探讨颈深部间隙脓肿可能增加手术治疗风险及增加药物治疗失败风险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6年6月颈深部间隙脓肿患者111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危险因素。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药物治疗和(或)手术治疗痊愈。在α =0.05的水准,呼吸困难是增加手术治疗风险的临床危险因素(β =3.001,OR =20.099);脓肿最大直径>2.0 cm是增加手术治疗风险和药物治疗失败风险的临床危险因素(β =2.396,OR =10.979;β =4.618,OR =101.313)。年龄、性别、白细胞
    计数、发热、糖尿病、颈部肿胀及多间隙感染不会增加手术治疗的风险。结论 对于存在呼吸困难及脓肿最大直径>2.0 cm的颈深部间隙脓肿患者应积极术前准备,尽早手
    术干预;而无呼吸困难及脓肿最大直径≤2.0 cm的患者,在经足量有效抗生素治疗及严密监护下,往往能避免手术切开引流。
  • 福州地区咽喉反流疾病患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李垚,陈贤明,郭文玲,王文涛,鲁明
    2017, 23 (4): 202-.
    摘要 ( ) PDF ( 0KB ) ( )   
    目的 分析福州地区咽喉反流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的患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为LPRD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福州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按照统一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Belafsky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eflux symptom index,RSI)和相关危险因素,其中RSI>13分为LPRD组,≤13分为非LPRD组,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发放问卷4100份,其中有效问卷4063例,LPRD患病率为5.00%(203/4063)。经常进食过饱、常饮浓茶、绝经、经常鼻塞流涕、经常扁桃体炎是LPR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福州地区人群LPRD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 喉结核临床特点分析
    蔡超,王隽,段鸿飞,丁卫民,初乃惠,张罗
    2017, 23 (4): 207-.
    摘要 ( ) PDF ( 0KB ) ( )   
    目的 分析喉结核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及不当治疗。方法 选取2000年1月~2015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的60例喉结核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期间住院的结核病患者共6768例),其中20例活检确诊,40例临床诊断。结果 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45.4岁;男性36例,女性24例。最常见的主诉为声音嘶哑(38例)和咽痛(9例)。喉镜下表现为炎症浸润型(27例)、溃疡坏死型(13例)、肉芽增殖型(17例)和瘢痕狭窄型(3例)。最常累及的部位是声带(31例),59例患者伴有活动性肺结核。76.7%(46/60)患者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83.3%(50/60)患者痰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结论 肺结核患者如出现声音嘶哑等症状,应考虑喉结核可能。如患者喉镜下喉部异常,典型的肺结核胸部影像表现和痰结核菌检查有助于喉结核的诊断。
  • 临床经验
  • 胃镜技术在第三鳃裂瘘管诊治中的应用
    丁小琼,朱新,李玲,张玉诗,冯旭,黄志纯,欧希龙
    2017, 23 (4): 211-.
    摘要 ( ) PDF ( 0KB ) ( )   
  • 显微支撑喉镜下治疗会厌囊肿的疗效分析
    张靖华,何云生,钱国红
    2017, 23 (4): 213-.
    摘要 ( ) PDF ( 0KB ) ( )   
  • 256层极速螺旋CT消化道仿真内镜技术在小儿食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
    张劲梅,李梅生
    2017, 23 (4): 217-.
    摘要 ( ) PDF ( 0KB ) ( )   
  • 病例报道
  • 甲状腺周围副神经节瘤1例
    何伟,丁金旺,张卧,时晶晶,彭友,潘钢,韩志江,项晶晶,雷志锴,罗定存
    2017, 23 (4): 219-.
    摘要 ( ) PDF ( 0K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