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 论著
  • 甲状旁腺肿瘤并发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新特点
    赵佳正,郭良,楼建林
    2018, 25 (2): 57-.
    摘要 ( ) PDF ( 353KB ) ( )   
    目的 分析甲状旁腺肿瘤并发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6年12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初次治疗的98例甲状旁腺肿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98例甲状旁腺肿瘤中有22例术前被漏诊,合并甲状腺疾病时漏诊率为36.2%。合并甲状腺疾病时,彩超、CT对甲状旁腺的定性诊断率会较单纯甲状旁腺肿瘤下降,容易漏诊、误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甲状旁腺肿瘤位置、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否以及是否为囊性肿瘤这3个指标会影响彩超定性诊断的准确率。甲状旁腺肿瘤的大小会影响CT定性诊断的准确率。9例行双侧甲状腺癌根治术+甲状旁腺肿瘤切除的患者中3例(33%)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结论 甲状旁腺肿瘤合并甲状腺疾病时易漏诊、误诊,彩超、CT对甲状旁腺的定性诊断率会较单纯甲状旁腺肿瘤下降。当甲状旁腺腺瘤合并甲状腺
    癌时,术后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风险更高。
  • null
    徐骁诚,丁金旺,彭友,张煜,张卧,潘钢,罗定存
    2018, 25 (2): 61-.
    摘要 ( ) PDF ( 612KB ) ( )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右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LN-prRLN,右颈VI-2亚区)清扫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2015年收治的右侧或双侧PTC患者408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LN-prRLN转移与患者各项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ROC曲线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 408例PTC右颈VI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9.02%,其中右VI-1亚区(右颈中央浅层)为46.32%,右VI-2亚区为16.67%。单因素分析右VI-2转移与性别、年龄、右侧癌灶大小及数目、被膜侵犯、右VI-1转移及转移灶大小、右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有关(P 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右VI-2转移与右侧癌灶大小、被膜侵犯、右颈VI-1转移、右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相关(P 均<0.05)。ROC显示:年龄<35.5岁、右侧癌灶>0.85 cm、右颈VI-1亚区转移淋巴结>1.5个、右颈VI-1亚区淋巴结转移灶>0.45 cm、右颈侧区转移淋巴结>0.5个来预测LN-prRLN转移的AUC值分别为0.585、0.787、0.788、0.725、0.719。结论 当患者是男性、年龄<35.5岁、右侧癌灶>0.85 cm、被膜侵犯、右颈VI-1亚区转移淋巴结>1.5个、右颈VI-1亚区淋巴结转移灶>0.45 cm、右颈侧区转移淋巴结>0.5个时,需常规行LN-prRLN清扫。
  • 人乳头瘤病毒16长调控区内meCpG位点去甲基化对HPV阳性头颈肿瘤细胞的影晌
    俞艳萍,陆璐
    2018, 25 (2): 66-.
    摘要 ( ) PDF ( 528KB ) ( )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Human papilloma virus,HPV-16)长调控区内meCpG位点的去甲基化对3种HPV阳性头颈肿瘤细胞的影晌。方法 采用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2'-dc)处理后,应用BSP法检测UM-SCC47、CaSki及SiHa 3种HPV-16阳性肿瘤细胞长调控区内CpG位点的甲基化状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PV-16 E6与E7 mRNA的表达水平;检测5-Aza-2'-dc对细胞生长、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LipoInfectamine RNAiMAX转染siRNA,对E6和E7表达进行沉默,随后检测细胞増殖抑制、凋亡以及周期等生物学状态的变化。结果 采用浓度为0.5 μmol/L的5-Aza-2'-dc对细胞进行96 h的处理具有最好的去甲基化效果。用5-Aza-2'-dc去甲基化处理后,UM-SCC47细胞和CaSki细胞内E6与E7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相比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356、2.623,P =0.031、0.005;t =1.798、2.015,P =0.011、0.009);SiHa细胞E6与E7 mRNA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t =1.591、1.153,P =1.105、0.753)。用5-Aza-2'-dc处理后,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对E6与E7表达进行沉默后,3种细胞的生长均受到抑制。3种细胞调亡情况均明显增加,阻滞于S期、G2/M期的细胞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去甲基化处理后,长调控区内甲基化状态不同的HPV-16阳性肿瘤细胞的反应完全不同,说明在HPV-16阳性肿瘤中,可能存在关于长调控区内甲基化状态的不同的肿瘤特性与癌症发生机制。
  • 蛇床子素对人鼻咽癌细胞CNE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陈炯玉,黄裔腾,庄珊珊,彭琳
    2018, 25 (2): 71-.
    摘要 ( ) PDF ( 398KB ) ( )   
    目的 探讨蛇床子素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寻找鼻咽癌综合治疗的新思路。方法  以蛇床子素不同梯度浓度处理CNE2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测定Bax、Bcl-2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蛇床子素处理CNE2细胞24、48、72 h对细胞增殖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 <0.05)。蛇床子素干预CNE2细胞48 h后,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 <0.01),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提示Bax mRNA、蛋白表达显著增加,而Bcl-2 mRNA及蛋白明显下调(P <0.01),均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蛇床子素对CNE2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的生物学效应。
  • 多半规管受累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鄢慧琴,王豪,吴春花
    2018, 25 (2): 75-.
    摘要 ( ) PDF ( 397KB ) ( )   
     目的 探讨多半规管受累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类型、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2例诊断BPPV患者,通过Dix-Hallpike及滚转试验同时出现相对应的复合特征性眼震,诊断多半规管BPPV,并进行复位治疗。结果 多半规管BPPV162例(10.8%),外半规管合并后半规管者74例(45.7%),双侧后半规管48例(29.6%),后半规管合并前半规管20例(12.3%),双侧外半规管10例(6.2%),外半规管合并前半规管6例(3.7%),双侧前半规管4例(2.5%)。多半规管耳石与头部外伤明显相关,多半规管BPPV比单半规管BPPV需要更长的治疗时间及复位次数。结论 多半规管BPPV中最常见的是外半规管合并后半规管,多半规管BPPV通过复位治疗效果好。
  • 耳源性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CT及MRI表现
    陈树斌,杨本涛,于子龙,郝欣平,李永新,胡蓉,王杰,潘晓丹
    2018, 25 (2): 79-.
    摘要 ( ) PDF ( 754KB ) ( )   
     目的 探讨中耳乳突炎引起的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及周围脓肿的特征性影像征象。方法 回顾分析11例中耳乳突炎导致的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的影像学表现。
    11例患者均行颞骨高分辨CT检查和MRI平扫及增强,5例行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检查,4例行颅脑CT检查。结果 CT主要表现为10例乙状窦前壁骨质明显破坏,1例无明显破坏;4例乙状窦内或周围有积气,手术证实3例为乙状窦脓肿和周围脓肿,1例为单纯乙状窦周围脓肿。MRI表现为11例患者以乙状窦为中心的侧窦系统流空信号均消失,窦壁增厚有强化;T1WI表现为等信号6例、略低信号2例、稍高信号3例,T1WI增强可见窦壁增厚强化、腔内软组织影不同程度强化;T2WI均为高信号。5例MRV均显示患侧乙状窦和颈内静脉充盈缺损;2例横窦亦见充盈缺损,3例横窦局部变细。结合MRI和MRV检查,11例病变均累及乙状窦,同时累及颈静脉球及颈静脉上段,有9例同时累及横窦。结论 CT所显示的乙状窦前壁骨质缺损高度提示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的可能性,窦周围或窦内积气提示乙状窦周围脓肿或窦内脓肿。MRI和MRV可准确显示乙状窦血栓位置和周围结构受累情况,也可推测血栓的成份。
  • 听力损失儿童倍频程CE-Chirp听性脑干反应与行为测听相关性分析
    赵金晓,罗玲,史文迪
    2018, 25 (2): 83-.
    摘要 ( ) PDF ( 342KB ) ( )   
     目的 通过比较听力损失儿童倍频程CEChirp听性脑干反应(ABR)反应阈与行为测听阈值的结果差异,探讨倍频程CE-Chirp ABR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选择21例(共40耳)听力损失儿童,在安静环境下分别测试裸耳倍频程CE-Chirp ABR反应阈与行为测听听阈,将两种不同的测试方法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听力损失儿童倍频程CE-Chirp ABR反应阈与行为测听阈值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各频率相关系数r 分别为0.693、0.830、0.836和0.845,P 均<0.05。结论 两种测试方法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倍频程CE-Chirp ABR作为一种客观测听技术,对听力损失儿童客观反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较好的反映听力水平。
  •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不同噪声模式下的言语识别能力研究
    李楠,王硕,董瑞娟,陈静,王媛,刘冬鑫
    2018, 25 (2): 86-.
    摘要 ( ) PDF ( 432KB ) ( )   
    目的 研究不同噪声模式对听力正常者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者言语识别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MATLAB软件播放儿童版汉语普通话噪声下言语测试句表,测试25名听力正常受试者和20例感音神经性聋受试者分别在安静环境、语谱噪声、双人语噪声下的言语识别能力,分析两者在安静和两种噪声模式下对语句感知能力的差异。结果 随信噪比降低,听力正常者在语谱噪声下言语识别率低于双人语噪声,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者在信噪比+5 dB时,双人语噪声下言语识别率低于语谱噪声,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噪声模式对比,听力正常者在双人语噪声下言语识别率更高,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者在语谱噪声下言语识别率更高。
  • 变应性鼻炎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预测血清特异性IgE的诊断价值
    徐景利,夏洁楠,赵竞一,孙宝霞,单立影,田海芳,赵亚娟,王俊阁
    2018, 25 (2): 89-.
    摘要 ( ) PDF ( 430KB ) ( )   
    目的 研究变应性鼻炎患者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分布特点和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滴度的关系,评价鼻分泌物Eos细胞学检查对变应性鼻炎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变应性鼻炎患者60例,同期非变应性鼻炎患者60例和30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进行鼻分泌物涂片Eos细胞学检测和血清sIgE检测,分析各组鼻分泌物Eos分布特点和血清sIgE的关系。结果 鼻分泌物Eos分布程度与血清sIgE水平呈一致性(κ=0.264,P =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鼻分泌物Eo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1,标准误差为0.025,95%置信区间为0.841~0.924;当鼻分泌物Eos涂片分级为3级时,ROC曲线尤登指数最大,其敏感度为88.5%,特异性为99.4%。结论 鼻分泌物Eos细胞学检测对变应性鼻炎诊
    断有一定的辅助价值,便宜简洁快速,可作为基层医院诊断变应性鼻炎的有效参考指标。
  • 眶内侧壁纸样板内移的CT分型及意义
    鞠新翠,刘锦峰,刘英峰,王宁宇
    2018, 25 (2): 98-.
    摘要 ( ) PDF ( 683KB ) ( )   
    目的 探讨眶内侧壁纸样板内移的CT分型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怀柔医院2017年4~9月因鼻部症状于门诊就诊,并行鼻窦CT检查的9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纸样板内移的出现率及出现部位的特征,并对纸样板内移的CT进行初步分型。结果 本组样本中眶内侧壁纸样板内移发生率为6.03%(112/1856);在冠状位CT上依据纸样板内移位置不同分为内直肌上型、内直肌型、内直肌下型以及广泛型4个类型,其中除内直肌下型和广泛型之间发生率无差异外(P =1.00),其余各型之间的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0)。结论 本研究对纸样板内移的CT进行初步分型,提高了对眶内壁纸样板内移的认识,对减少鼻内镜手术眶内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 鼻腔鼻窦造釉细胞瘤临床分析
    钟振华,程泽星,王磊
    2018, 25 (2): 101-.
    摘要 ( ) PDF ( 478KB ) ( )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造釉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确诊的鼻腔鼻窦造釉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随访时间为15个月~10年,术后3例复发,其中2例复发1次,1例复发2次,所有患者随访至今无一例死亡。结论 鼻腔鼻窦造釉细胞瘤发病率低,症状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T及MRI检查有助于了解病变的范围和性质,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复发率较高,有恶变倾向,需长期随访。
  • 临床经验
  • 等离子辅助下耳廓假性囊肿切除术
    马庆林,刘泽民,李文杰
    2018, 25 (2): 104-.
    摘要 ( ) PDF ( 189KB ) ( )   
  • 成年人误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病例原因分析
    郝少娟,苏秋豫,王乐,赵堃,朱晓丹,叶放蕾
    2018, 25 (2): 105-.
    摘要 ( ) PDF ( 434KB ) ( )   
  • 难治性复发性声带突肉芽肿的手术疗法初探
    王曦,冯勇,李佳,张美光,徐金操
    2018, 25 (2): 107-.
    摘要 ( ) PDF ( 451KB ) ( )   
  • 鼻中隔手术中应用塑料板缝合黏膜两侧的效果观察
    崔哲洙,黄淑新,靳佳慧,吴俊,金玉莲
    2018, 25 (2): 109-.
    摘要 ( ) PDF ( 506KB ) ( )   
  • 病例报道
  • 阿司匹林耐受不良三联征1例
    李林辉,吴媛,许雯,李少辉,余少卿
    2018, 25 (2): 111-.
    摘要 ( ) PDF ( 643KB ) ( )   
  • 筛窦重叠黏液囊肿1例
    沈春莲,金芳,朱洪源
    2018, 25 (2): 113-.
    摘要 ( ) PDF ( 444KB ) ( )   
  • 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喉厚皮病1例
    郑洪赠,温晗光,蔡志良,陈缪安
    2018, 25 (2): 114-.
    摘要 ( ) PDF ( 0K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