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 指南·共识·意见
  • 雾化吸入在咽喉科疾病药物治疗中应用专家共识
    徐文,董频,谷庆隆,霍红,李进让,李兰,李湘平,李彦如,王成硕,文卫平,闫燕,叶京英,易红良,张杰等
    2019, 26 (5): 231-.
    摘要 ( ) PDF ( 485KB ) ( )   
  • 论著
  • 外泌体miRNAs在鼻咽癌放射抵抗中的作用
    罗轶,阚丹,周琦,严进,蔡彬林,成红政
    2019, 26 (5): 239-.
    摘要 ( ) PDF ( 648KB ) ( )   
    目的 探讨外泌体microRNA在鼻咽癌放疗抵抗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射线照射获得放疗抵抗性鼻咽癌CNE2细胞(R-CNE2),比较R-CNE2和CNE2细胞外泌体
    中miRNA23-a和miRNA21表达水平。将R-CNE2细胞外泌体与CNE2细胞共培养,检测其对CNE2放疗抵抗的影响。结果 R-CNE2细胞外泌体产量为(11.97±1.8)μg/106细胞,高于CNE2细胞[(2.45±0.87)μg/106细胞,t =4.25,P =0.000]。R-CNE2细胞外泌体中miRNA23-a和miRNA21表达水平高于CNE2细胞外泌体(t miRNA23-a=3.47,P =0.000;t miRNA21=4.38,P =0.007)。抑制外泌体miRNA23-a后,CNE2细胞经射线照射后活力为56.75%±10.43%;而
    抑制miRNA21后,CNE2细胞经射线照射后活力为24.25%±5.67%,明显低于外泌体+射线处理组(F =3.54,P =0.000)。miRNA-21模拟物组细胞活力为60.5%±5.92%大于单纯射线处理组(17%±2.55%,F =4.24,P =0.000);而miRNA23 - a 模拟物组与单纯射线组无明显差异(26.25%±11.32%,F =2.28,P =0.27)。结论 外泌体miRNA21可能在CNE2细胞放疗抵抗中起主要作用。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头面部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侯静,孙磊,房高丽,张立松,王成硕,张罗
    2019, 26 (5): 244-.
    摘要 ( ) PDF ( 653KB ) ( )   
    目的 总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头面部带状疱疹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 将2017年4月~2018年1月在北京地坛医院住院的39例AIDS合并头面部带状疱疹病例作为AIDS组,22例不合并AIDS的带状疱疹病例作为对照组,对其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转归进行比较。结果 20%患者在未知AIDS感染的情况下因带状疱疹症状就诊。AIDS患者的发病年龄(44±12.64)岁显著低于对照组(55.13±16.44)岁。AIDS组耳廓皮肤黏膜均受累,面瘫20例(51%)皮肤黏膜泛发14例(35%)复发12例(30%),显著高于单纯带状疱疹组。皮疹发生时CD4阳性淋巴细胞均值为(96.30±130.08)个/μl。单纯带状疱疹患者CD4阳性淋巴细胞均值为(601.13±257.27)个/μl。两者间具有显著差异且均显著低于健康人群。AIDS患者28.20%同时伴有真菌感染、43.59%同时伴有结核感染、28.20%巨细胞病毒或/和单纯疱疹病毒的多发病毒感染,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两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病率未见显著差异。除AIDS组1例死亡外,其余患者全部治疗好转出院。结论  带状疱疹感染的AIDS患者总体处于AIDS发病期的早期阶段,相对单纯带状疱疹患者,AIDS患者发病年龄低,感染呈泛发性和复发性,常合并其他机会性感染,抗病毒治疗条件下,也可因病毒内脏播散导致死亡, 但总体死亡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病率未见增加。
  • 伴咽鼓管功能异常的慢性中耳炎患者术中行咽鼓管冲洗的临床意义研究
    陆银萍,徐家兔,刘平,吕兰,王立君
    2019, 26 (5): 248-.
    摘要 ( ) PDF ( 617KB ) ( )   
    目的 探讨伴咽鼓管功能异常的慢性中耳炎患者术中行咽鼓管冲洗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2月本院耳鼻咽喉科住院部收治123例伴咽鼓管
    功能异常的慢性中耳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7例(术中行咽鼓管冲洗)及对照组56例(术中不予处理咽鼓管)。所有患者接受鼓室成形术,并根据病情决定是否同期行乳突改良根治术。术后随访1年,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干耳时间、听力变化、中文版慢性耳病调查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the chronic ear survey,CCES)评分变化、鼓膜愈合情况、咽鼓管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仅干耳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声导抗结果、鼓膜愈合率、平均听阈改善值、气骨导差改善值、CCES评分改善值等指标,以上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 伴咽鼓管功能异常的慢性中耳炎患者,术中行咽鼓管冲洗能改善术后咽鼓管功能,进而获得更好生活质量及听力,提高术后疗效。
  • 内耳道膜迷路磁共振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检查在突发性聋中的应用
    郭良蓉,田永胜,马荣,张彦,王淑珍,张秀菊
    2019, 26 (5): 252-.
    摘要 ( ) PDF ( 515KB ) ( )   
    目的 评估内耳道膜迷路磁共振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hree-dimensional fluid-attenated inversion recovery,3D-FLAIR)在突发性聋诊治中的应用。
    方法 根据内耳道膜迷路3D-FLAIR结果,将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科收治60例突发性聋患者分为3D-FLAIR阳性组和阴性组,对两组听力学特点、是否伴有眩晕等及预后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3D-FLAIR阳性组较阴性组眩晕发生率更高,差异有显著性(P =0.001);3D-FLAIR阳性组听力曲线以全聋型频或平坦型为主,且阳性组较阴性组听力损失更严重,预后更差。结论 听力损失较重尤其伴眩晕的突发性聋,若其内耳道膜迷路3D-FLAIR显示内耳有可能存在延迟强化征象,其预后较阴性组欠佳。建议对所有突发性聋患者,常规行内耳道膜迷路3D-FLAIR检查,有助于判断预后。
  • 贝尔麻痹与食物不耐受的相关性分析
    于慧杰,李健东,李杨,王杰
    2019, 26 (5): 256-.
    摘要 ( ) PDF ( 349KB ) ( )   
    目的 探讨贝尔麻痹与食物不耐受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将290例贝尔麻痹患者纳入贝尔麻痹组,将51例健康成人纳入对照组,采集外周血进行食物不耐受IgG抗体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贝尔麻痹患者食物不耐受阳性率为74.83%,正常对照组食物不耐受阳性率为53.33%,二者有统计学差异(χ2=10.207P =0.001)。结论 贝尔麻痹患者食物不耐受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食物不耐受可能与贝尔麻痹的发生有关。
  • 鼻内镜下骨性扩大治疗后天性前鼻孔狭窄方法探讨
    薛金梅,高照慧,赵长青,李赟,宋梦婷
    2019, 26 (5): 259-.
    摘要 ( ) PDF ( 1443KB ) ( )   
    目的 骨性扩大(上颌骨腭突部分骨质凿除术)治疗前鼻孔狭窄的临床初步应用,探讨归纳手术方法及适应证。方法 选择我科2015~2018年收治的12例后天
    性前鼻孔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鼻内镜下上颌骨腭突部分骨质凿除术,术毕患侧前鼻孔填塞油纱条,2天后拔除,前鼻孔压覆棉球1个月,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12例患者均恢复较好,鼻塞较前明显改善,术后均未出现腭前部组织麻木、牙痛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7个月,均未出现再狭窄。结论 鼻内镜下上颌骨腭突部分骨质凿除术可骨性扩大前鼻孔,明显改善鼻腔通气,术后仅局部压覆棉球,患者痛苦小,随访均未发生前鼻孔再狭窄,为后天性前鼻孔狭窄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创新术式。
  • 幼年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不同人乳头状瘤病毒亚型感染与临床病变侵袭性的关系
    张显香,王军,肖洋,马丽晶
    2019, 26 (5): 263-.
    摘要 ( ) PDF ( 334KB ) ( )   
    目的 分析比较不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亚型感染与幼年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juvenileonset recurrent respiratory papillomatosis,JORRP)患儿临床病变侵袭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研究组随机纳入55例患儿,包括7例喉标本重复测定者在内共计62例喉部活检标本。对患者既往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病程分为侵袭性与非侵袭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62例JORRP患儿喉活检标本HPV DNA检测,特异性引物包括HPV6和HPV11。结果 98.4%(61/62)喉标本存在HPV DNA的扩增。HPV11阳性率为52.7%(29/55),HPV6和HPV11双重感染的阳性率为36.3%(20/55),HPV6阳性率为9.1%,仅1例未检测出。单一HPV11亚型者初次手术年龄[(2.16±1.17)岁]较双重HPV6/11亚型感染者[(3.77±3.07)岁]小(P =0.033),临床病变侵袭性较双重HPV6/11亚型感染者强(P =0.015)。将7例JORRP患儿喉标本进行HPV DNA重复测定,发现相同个体不同时间HPV亚型感染一致率为57.1%(4/7)。结论 与双重HPV6/11亚型感染者相比,单一低危型HPV11亚型感染者初次手术年龄较小,临床病变侵袭性更强;相同个体不同时间段感染HPV亚型检出率及亚型可发生改变。
  • 综述
  • 电子胃镜与硬质食管镜取出食管异物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马继龙,金大成,王兵,柏启州,于珺,苟云久
    2019, 26 (5): 266-.
    摘要 ( ) PDF ( 455KB ) ( )   
    目的 硬质食管镜及电子胃镜是目前食管异物的主流治疗方式,但两者的选择及优劣尚无准确定论,本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两种术式进行比较,对其优劣进行
    讨论。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按照预先设定的检索词进行检索,由两位研究者独立阅读检出文献题目和摘要,根据纳入标准筛选文献、评估纳入文献质量及提取资料,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的9个研究共包含样本1952例,其中875例行硬质食管镜,1077例行电子胃镜。其中上段食管异物患者1078例,中段食管异物患者188例,下段食管异物患者204例。纳入人群平均年龄36.4岁。硬质食管镜与电子胃镜取食管异物成功率相同[OR=1.55,95%CI(0.95,2.53),P =0.08],食管异物并发症发生率相同[OR=1.53,95%CI(1.01,2.32),P =0.05],食管异物穿孔发生率相同[OR =2.45,95%CI(0.75,8.06),P =0.14],硬质食管镜组除穿孔外的并发症发生率较电子胃镜组高[OR =2.48,95%CI(1.27,4.85),P =0.008],手术时间相同[OR=6.29,95%CI(-1.72,14.30),P =0.12]。结论 在食管异物的治疗中两种方法是互补的,增加取出异物的成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
  • 前庭功能低下患者康复治疗流程管理的循证医学证据进展
    刘波
    2019, 26 (5): 272-.
    摘要 ( ) PDF ( 326KB ) ( )   
    单侧或双侧前庭功能低下患者要取得良好的前庭康复疗效,需要对治疗流程进行科学管理。这些相关因素包括:多学科康复治疗团队、高效的康复技术、对患者有
    效的监督管理、康复运动剂量及康复疗程时间,以及可能影响康复效果的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开始康复的时间、药物等)。提高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将有助于提高前庭康复治疗效率,增加患者依从性和信心,达到更好的前庭康复疗效。
  • 临床经验
  • 小切口内镜辅助下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
    殷潇,薛敏燕
    2019, 26 (5): 277-.
    摘要 ( ) PDF ( 270KB ) ( )   
    目的 探讨小切口内镜辅助下甲状舌管囊肿切除保留舌骨的可行性及美容效果。方法 对8例甲状舌管囊肿患者,采用小切口内镜辅助下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
    结果 在保留舌骨的情况下,全部患者的甲状舌管囊肿被完整切除。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随访3个月~2年均无1例复发,美容效果满意。结论 在充分了解甲状舌管囊肿的解剖学特点,详细的术前检查,正确的术前诊断,选择合适的手术病例和良好的手术技巧下,小切口内镜辅助下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中保留舌骨彻底切除甲状舌管囊肿是可行的, 可获得较理想的美容及功能保全效果。
  • 鼓膜穿孔对红外线耳温计测量结果的影响
    江文博,孙红村,邱小雯
    2019, 26 (5): 279-.
    摘要 ( ) PDF ( 246KB ) ( )   
    目的 确定鼓膜穿孔(tympanic membrane perforation,TMP)是否影响成人ITT测量。方法 研究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共90例,均为中央型单耳鼓膜穿孔。患者按穿孔大小分为三个组,分别是1~3 mm组、4~7 mm组和8~10 mm组。分别比较各组患耳和健耳温度。结果 本研究共90例患者,其中男54例,女36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30.74±9.61)岁。患耳平均温度(36.34±0.61)℃。健耳平均温度(36.33±0.6)℃。ITT测量值与TMP大小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22,无明显统计学意义(r =-0.12)。结论 成人是否TMP和穿孔大小,对ITT测量结果无影响。
  • 纳米磁珠联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的鉴别价值
    詹宇红,章晓芳,张险峰,马丽珍,丁金旺,时晶晶
    2019, 26 (5): 281-.
    摘要 ( ) PDF ( 289KB ) ( )   
    目的 应用纳米磁珠联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技术检测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的血清蛋白标志物,探讨对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鉴别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纳米磁珠联合MALDI-TOF-MS技术检测甲状腺微小结节115例的血清,其中微小恶性结节65例,微小良性结节对照50例,获得鉴别诊断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的最佳血清标志物,建立诊断模型。结果 单独区分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鉴别意义最强的3个蛋白质峰分别为3320.19、8127.39、4302.35(m/z),构建甲状腺微小恶性结节最佳诊断模型,交叉检验敏感性为88.6%,特异性为80%。验证组盲法监测该诊断模型的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86.7%。结论 纳米磁珠联合MALDI-TOF-MS技术能在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血清中筛选出区分良恶性的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差异蛋白,对甲状腺微小结节的良恶性鉴别有临床意义。
  • 病例报道
  • 低温等离子辅助下喉癌切除术后并发喉软骨坏死1例
    李贺杰,李金秋,夏轶男,童卫芳,冯青杰,王三春
    2019, 26 (5): 283-.
    摘要 ( ) PDF ( 597KB ) ( )   
  • 鼻腔骨内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1例
    黄杰波,贾海英,张涛
    2019, 26 (5): 285-.
    摘要 ( ) PDF ( 644K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