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 论著
  • 慢性中耳炎患者双侧乳突气化程度不对称性分析
    陆银萍,刘平,闫鑫
    2020, 27 (1): 1-.
    摘要 ( ) PDF ( 490KB ) ( )   
    目的 分析单耳病变的慢性中耳炎患者双侧乳突气化程度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探讨慢性中耳炎与乳突气化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收集2018年本院耳鼻咽喉科住院诊治的单侧慢性中耳炎患者87例,根据术前颞骨CT检查结果,分析健耳与患耳乳突气化程度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性别、病变侧、病程和幼年有无慢性中耳炎病史等因素是否影响双侧乳突气化程度的对称性。结果 按不同标准评价,健耳与患耳不同乳突气化类型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700,
    χ2=51.831,P 均<0.05)。健耳与患耳乙状窦至乳突表面最短距离(shortest distance from sigmoid sinus to mastoid cortex,SS-MC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761,P<0.05)。此外,病程长短及幼年有无慢性中耳炎病史等后天因素影响双侧乳突气化程度的对称性,提示长期中耳炎性病变可能影响乳突气化。结论 单耳病变的慢性中耳炎患者双侧乳突气化程度存在不对称性,患耳乳突气化程度较健耳差。长期中耳炎性病变可能是导致乳突气化不良的原因之一。
  • 儿童急性中耳炎感染肺炎链球菌的药物敏感性及血清型分析
    李梅,陈正立,张文超,周珊珊,徐茜茹,刘雪超,郭映辉
    2020, 27 (1): 4-.
    摘要 ( ) PDF ( 390KB ) ( )   
    目的 研究儿童急性中耳炎感染肺炎链球菌的药物敏感性及血清型。方法 收集河北省儿童医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住院及门诊的0~15岁肺炎链球菌性急性中耳炎患儿分离的肺炎链球菌菌株111株,用梅里埃VITEKMS鉴定菌株,用梅里埃VITEK 2 Compact和E-test法检测药物敏感性,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血清型分析。结果  476例急性中耳炎患儿中共分离肺炎链球菌111株,检出率为23.32%,肺炎链球菌阳性检出率在不同性别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02,P =0.294),在不同年龄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587,P =0.001)。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全部敏感,对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的敏感率均为85.6%,对青霉素和阿莫西林的敏感率为78.4%。111株肺炎链球菌中,共检出13种血清型,主要是19A型36.04%(40/111)、19F型31.53%(35/111)、5型7.21%(8/111),22F/22A型4.50%(5/111),6株肺炎链球菌未分出型别。其中45株包含在PCV7疫苗内,疫苗覆盖率为40.54%,95株包含在PCV13疫苗内,疫苗覆盖率为85.58%。结论 引起儿童急性中耳炎感染的肺炎链球菌对临床常用的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敏感性较高,肺炎链球菌血清型较为分散,主要以19A和19F为主。
  • 雌激素、血钙浓度和25-羟维生素D对绝经女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发的预测价值
    尤孙文,孟盈盈,康宗辉,朱文宗
    2020, 27 (1): 8-.
    摘要 ( ) PDF ( 426KB ) ( )   
    目的 观察雌激素、血钙浓度和25-羟维生素D水平在绝经女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绝经女性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访1年,依据患者有无BPPV复发分为BPPV未复发组126例,BPPV复发组患者30例,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健康且自然绝经1年以上的女性50例作为对照组,然后对比3个组血清雌二醇、血钙浓度和25-羟维生素D水平,Pearson用于分析绝经后女性BPPV复发组患者血清雌二醇、血钙浓度与25-羟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ROC曲线用于评估雌二醇、血钙浓度与25-羟维生素D水平在绝经女性BPPV复发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对照组雌二醇、血钙浓度与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高于BPPV未复发组和BPPV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PPV复发组雌二醇、血钙浓度与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高于BPPV未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女性BPPV复发患者血清中雌二醇与血钙浓度、25-羟维生素D水平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 =0.7501,0.7871,P 均<0.001),血钙浓度与25-羟维生素D水平也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 =0.7904,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中雌二醇、血钙浓度与25-羟维生素D水平D对绝经女性BPPV复发均有一定诊断价值,三者联合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476,对应个体预后(prognostic index,PI)指数为13.04,当PI≤13.04时,绝经女性BPPV复发可能性较大;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复位次数(OR=2.356,95%CI :1.769~2.841)、SDS评分(OR=3.480,95%CI :2.043~4.125)、雌二醇(OR=4.964,95%CI :3.578~6.723)、血钙浓度(OR =1.982,95%CI :1.395~2.024)与25-羟维生素D水平(OR=3.045,95%CI :1.467~4.638)为绝经女性BPPV复发易感因素。结论 绝经女性BPPV复发患者血清中雌二醇、血钙浓度、25-羟维生素D水平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三者联合可用于诊断绝经女性BPPV复发。
  •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肿瘤突变负荷相关因素分析
    郭伟,尹高菲,段翰源,刘宏飞,黄俊伟,杨征,许洪波,黄志刚
    2020, 27 (1): 13-.
    摘要 ( ) PDF ( 315KB ) ( )   
    目的 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作为免疫治疗敏感性的预测指标是近来研究热点,而不同分化程度的喉、下咽中TMB的情况尚无相关文献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既往诊治的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探究TMB高低相关的因素及临床相关性。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3年3月~2016年6月诊治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24例,利用全外显子测序检测样本TMB水平,结合患者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包括χ2检验或t 检
    验,Kaplan-Mer ier单因素及COX回归生存分析。结果  截止到2019年2月中位随访时间56个月,24例患者中8例死亡。患者年龄41~77岁。根据AJCC分期III期患者8例,IV期16例。24例患者中低分化患者7例,中分化12例,高分化5例;TMB水平分析显示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即高分化TMB水平低,低分化TMB水平高;并且与化疗疗效相关,TMB水平高患者化疗疗效敏感。结论 TMB在病理分化程度不同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中表达水平不同,对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治疗方案的制定,可以结合TMB及分化程度进行考虑。
  • 头颈部腺样囊性癌高级别转化临床特征分析
    马廷耀,陈晓红,王雪莲,武骏,邝允勋,周梦娇,周晶,曹琳,曹莉莉
    2020, 27 (1): 17-.
    摘要 ( ) PDF ( 442KB ) ( )   
    目的 分析头颈部腺样囊性癌高级别转化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 采用病例回顾性分析,收集北京同仁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并且病理明确诊断为腺样囊性癌的患者101例。依据高级别转化组织学形态诊断标准,选出6例高级别转化病理类型,收集整理其临床特征并完善随访信息,比较复发及转移、无病生存期等预后情况。结果 6例腺样囊性癌高级别转化患者,随访时间为11~121个月,存活4例,死亡2例,平均无病生存期为29.8个月。6例中有5例均发生了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高级别转化类型腺样囊性癌预后较差,复发及远处转移速度较快。
  • 数字化技术联合3D打印技术重建甲状软骨在喉部分切除的应用
    田皞,喻建军,周晓,谌星,左良,高水超,蔡旭,宋波,刘学奎
    2020, 27 (1): 20-.
    摘要 ( ) PDF ( 957KB ) ( )   
    目的 在前连合受侵的声门型喉癌,甲状软骨需要部分切除的患者中,应用数字化联合3D打印技术辅助病灶的切除与残喉的修复重建。比较该术式与环舌骨会厌吻合术(cricohiodoepiglottopexy,CHEP)的优缺点,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3月,笔者收治前连合受侵需行甲状软骨部分切除的喉癌患者12例,随机平均分配至A、B两组。A组患者利用数字化联合3D打印技术辅助病灶的切除、个性化钛网重建甲状软骨,喉内外采用临近肌瓣进行修复;B组患者接受改良CHEP。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住院时间、生活质量(发音状况、误咽程度、留置气管套管及胃管时间)、复发转移情况等差异。结果 A组患者均按计划顺利实施手术,未留置胃管;3例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后2周内拔除气管套管;所有病例于术后10天内出院,术后发音质量良好者多。B组中1例患者放弃治疗,其余5例全部接受手术;所有患者均行气管切开和留置胃管,2周~2个月拔除气管套管、胃管;术后2~3周出院,术后发声质量中等者多;其中1例因瘢痕增生导致喉腔狭窄于术后10个月再次气管切开。两组病例随访19~31个月,无复发转移;A组患者无1例钛网外露。结论 前连合受侵的声门型喉癌,甲状软骨需要部分切除的患者,应用数字化联合3D打印技术辅助病灶的切除与残喉的重建,与CHEP术式相比,两者肿瘤学效果相近;但新的手术方法患者术后进食、发音功能较好;住院时间少、恢复周期短;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因此该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 神经生长因子对鼻-鼻窦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韩治国,崔矫,艾力根?阿布都热依木,郭小平,张弓剑,唐亮
    2020, 27 (1): 25-.
    摘要 ( ) PDF ( 1757KB ) ( )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鼻-鼻窦炎模型大鼠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NGF组,每组10只,模型组及NGF组建立急性鼻-鼻窦炎模型,NGF组每天经鼻给予NGF治疗3周。取鼻腔灌洗液计算炎性细胞数量和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取鼻窦黏膜组织HE染色检测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IFN-γ、IL-4表达分布;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组织水平IFN-γ、IL-4表达变化。结果 NGF组鼻腔灌洗液中嗜酸细胞百分比(Eos%)(7.67±1.49)%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NGF组鼻黏膜病理变化较模型组显著改善,NGF组IFN-γ含量(202.69±14.35)pg/ml较模型组增加(P<0.05),IL-4蛋白含量(143.00±13.19)pg/ml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3组大鼠鼻窦组织中IFN-γ、IL-4 mRNA含量无差异(P >0.05)。结论 NGF可能通过促进IFN-γ表达、抑制IL-4分泌抑制Eos活化,发挥对鼻-鼻窦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 miR-34c对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上皮纤毛细胞分化的影响
    矫健,李景云,李颖,张罗
    2020, 27 (1): 30-.
    摘要 ( ) PDF ( 740KB ) ( )   
    目的 探讨miR-34c对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鼻上皮纤毛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获取正常对照及CRSwNP患者的鼻上皮细胞,real-time PCR检测miR-34c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纤毛细胞数量。建立鼻上皮细胞气液界面培养体系,敲低表达miR-34c后免疫荧光检测纤毛标记物β-tubulin Ⅳ的表达。采用IL-13刺激鼻上皮细胞,real-time PCR检测miR-34c和纤毛发生转录因子FOXJ1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鼻上皮细胞相比,CRSwNP鼻上皮中miR-34c表达量降低(正常对照13.43±10.31 vs CRSwNP 5.53±2.56,P <0.05),纤毛细胞百分比也有明显下调(正常对照18.20%±2.52% vs RSwNP
    12.58%±2.06%,P <0.05)。在鼻上皮细胞中敲低表达miR-34c后,纤毛细胞数量明显降低。IL-13刺激可以明显降低miR-34c(刺激前5.85±4.54 vs 刺激后0.43±0.40,P <0.05)和FOXJ1(刺激前1.41±1.09 vs 刺激后0.15±0.19,P <0.05)的表达量。结论 IL-13可以通过调控miR-34c表达进而调控纤毛细胞分化,从而参与CRSwNP黏液纤毛功能障碍。
  • 立体“Z”成形术治疗后天性鼻瓣区膜性狭窄
    陈赛明,周小柳,李智群,田鹏
    2020, 27 (1): 34-.
    摘要 ( ) PDF ( 515KB ) ( )   
    目的 探讨立体“Z”成形术治疗鼻瓣区膜性狭窄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8年1月就诊于我科的17例鼻瓣区膜性狭窄患者,对所有患者膜性狭窄部位行立体“Z”成形术,于术前及术后1年对鼻塞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并利用Eccovision鼻声反射仪测量所有病例鼻腔最小横截面积(minimal
    cross-sectional area,MCA)。术前、术后VAS评分及MCA分别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t 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的判断标准。结果 术后随访1年,17例患者23侧VAS评分由术前的7.01±1.12降低为术后的2.13±0.46(P<0.001)。MCA由术前的(0.23±0.12)cm2为术后增加为(0.63±0.15)cm2(P =0.004)。结论 立体“Z”成形术可明显改善鼻瓣区膜性环形狭窄患者的鼻塞症状及最小横截面积。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唾液中胃蛋白酶含量测定的研究
    孙红村,江文博,邱小雯,江涛
    2020, 27 (1): 37-.
    摘要 ( ) PDF ( 403KB ) ( )   
    目的 测定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唾液中胃蛋白酶含量,评估其与OSAHS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纳入OSAHS患者85例,其中轻度组27例、中度组30例、重度组28例,以15名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留取每人晨起空腹黏白唾液,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唾液中胃蛋白酶含量。结果 15名健康受试者和85例OSAHS患者唾液胃蛋白酶含量分别为(5.65±4.73)ng/ml和(36.92±28.71)ng/ml,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00)。三组OSAHS患者唾液胃蛋白酶含量差异明显(P=0.04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轻度组与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均有差别(P 分别为0.020和0.041),而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783)。结论 OSAHS患者唾液中胃蛋白酶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胃蛋白酶可能是引起OSAHS潜在的致病因素。
  • 短篇论著
  • 激素注射部位与突发性聋患者安全性及听力改善的关系
    朱昌政,郑洲
    2020, 27 (1): 40-.
    摘要 ( ) PDF ( 423KB ) ( )   
    目的 分析药物注射部位与突发性聋患者安全性及听力改善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118例突发性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根据药物注射部位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62)与对照组(n=56)。对照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鼓膜穿刺给药,研究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
    注射液耳后骨膜下注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听力改善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91.9%,对照组87.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低频区听阈(t 研究组=12.385)、高频区听阈(t 研究组=8.940)及平均纯音听阈(t 研究组=17.720)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低频区听阈(t 对照组=10.207)、高频区听阈(t 对照组=7.428)及平均纯音听阈(t 对照组=13.643)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治疗前听力比较,两组间治疗后听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研究组患者发生鼓膜穿孔、耳痛、眩晕、中耳感染、烧灼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4.8%)明显低于对照组(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8,P =0.007)。结论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耳后骨膜下注药与鼓膜穿刺给药,均有效改善突发性聋患者听力,疗效显著。耳后骨膜下注药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高。
  • 鼻内镜术后鱼腥草滴鼻液与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联合局部应用对鼻黏膜组织重塑的影响研究
    徐翔,葛亮,刘蓓,何庆文,肖才文,刘琼
    2020, 27 (1): 43-.
    摘要 ( ) PDF ( 1375KB ) ( )   
    目的 探讨鼻内镜术后鱼腥草滴鼻液与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联合局部应用对黏膜组织修复与重塑的影响。方法 将46例行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鼻窦炎伴和不伴鼻息肉患者,通过随机数表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鱼腥草滴鼻液+糠酸莫米松鼻喷联合治疗组(16例)、单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组(15例)及单用鱼腥草滴鼻液组(15例),在鼻内镜术后给予相应治疗,3个月后评估患者术后治疗有效率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评估鼻黏膜上皮细胞损伤分级,并分别计数鼻黏膜上皮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FGF-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阳性细胞数。结果 治疗3个月后,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病情完全控制率优于单药治疗组(P 均<0.05),联合治疗组患者中无鼻黏膜损伤比例显著高于单药治疗组,且基底膜厚度较单药治疗组薄,TGF-β1阳性细胞数较单药治疗组少(P 均<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鼻黏膜上皮细胞中FGF-2阳性细胞数和MMP-9阳性细胞数较单药治疗组明显减少(P 均<0.05)。结论 鼻内镜术后鱼腥草滴鼻液与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联合局部应用,较局部单用以上两种药物有更好疗效,可促进黏膜上皮化,能明显减缓鼻黏膜重塑过程的发生与发展,促进鼻黏膜功能恢复,对鼻内镜术后鼻黏膜修复及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 452例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临床分析
    熊春华,沈学锋
    2020, 27 (1): 47-.
    摘要 ( ) PDF ( 295KB ) ( )   
    目的 探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顾回性分析452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的发病年龄、病史及异物的位置、种类、有无并发症、影像学检查方法、麻醉方式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异物种类以植物性为主占89.82%,发生在右侧主支气管约占52.1%。CT三维重建的诊断符合率为93.7%,胸部X线片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71.24%,2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愈患者445例(98.45%),死亡7例(1.55%)。结论 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发生率高,快速诊断、准确的影像学检查和及时的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气管异物的误诊率及死亡率。
  • 病例报道
  • 外伤致额窦多发黏液囊肿1例
    刘姿,孙岩,张宇,宋西成
    2020, 27 (1): 49-.
    摘要 ( ) PDF ( 796KB ) ( )   
  • 临床经验
  • 无功能甲状旁腺囊肿1例
    王瑞丽,王照华,张颖,刘琳,李会政
    2020, 27 (1): 51-.
    摘要 ( ) PDF ( 752KB ) ( )   
  • 综述
  • GSTM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头颈恶性肿瘤易感性的meta分析
    刘小涵,李丽,季洁,张小兵
    2020, 27 (1): 53-.
    摘要 ( ) PDF ( 589KB ) ( )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M1,GSTM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头颈恶性肿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NKI、VIP和万方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截至2018年12月,由两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研究生按照纳入排除标准严格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采用NOS量表评价纳入研究文献的质量,应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优势比(odds ratio,OR)及95%可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95%CI)描述关联强度,并按照肿瘤部位、地区及对照来源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21篇,其中包含3735例病例组和4995对照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GSTM1无效基因型与中国人群头颈恶性肿瘤发病风险增加具有相关性(OR=1.78,95%CI :1.47-2.16);亚组分析表明,GSTM1无效基因型可能增加中国大陆人群头颈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OR=2.02,95%CI :1.68-2.43),尤其是鼻咽癌(OR=1.53,95%CI =1.32-1.78)和喉癌(OR=2.56,95%CI =1.82-3.59),且在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OR =2.48,95%CI =1.56-3.96)和社区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OR=1.68,95%CI =1.32-2.15)中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中国人群中GSTM1基因多态性与头颈恶性肿瘤易感性相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