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 论著
  • 颞下窝良性肿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评估以及影响因素的回顾性研究
    韩新玲,王振霖,张云云,张秋航
    2020, 27 (11): 611-.
    摘要 ( ) PDF ( 333KB ) ( )   
    目的 评估颞下窝良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状况,分析生活质量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头颈部癌症治疗功能评估调查问卷(the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Head and Neck, FACTH&N)中文版与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条(Sinonasal Outcome Test-22, SNOT-22)中文版,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58例颞下窝良性肿瘤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以及其中31例内镜经鼻入路患者手术前后鼻腔鼻窦功能状况进行评估,应用MS Excel、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颞下窝良性肿瘤患者术后总体QOL以及身体、情感、功能状况均好于术前,头颈部功能状况可能较术前差。年龄、手术方式以及病理类型是颞下窝良性肿瘤患者QOL的影响因素,经鼻内镜手术入路患者术后鼻腔鼻窦功能优于术前。结论 手术治疗有助于提高颞下窝良性肿
    瘤患者的远期QOL,内镜经鼻入路较开放式入路更能给患者带来身体、情感、头颈部功能状况方面的获益且内镜经鼻入路可改善患者远期鼻腔鼻窦功能状况。
  • GAB1通过PI3K通路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和淋巴管生成的影响
    石向阳,杨海波,韩江南
    2020, 27 (11): 615-.
    摘要 ( ) PDF ( 1042KB ) ( )   
    目的 探究GAB1通过PI3K通路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和淋巴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将人甲状腺癌细胞系SW579分为对照组、siGAB1组和GAB1组,通过质粒转染沉默和过表达GAB1。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能力。检测淋巴管生成标志物CD34和LYVE-1以及PI3K/AKT通路水平。结果 转染后,siGAB1组的GAB1 mRNA和蛋白分别从3.25±0.24和2.42±0.22降低至0.54±0.05和0.92±0.10(P <0.05),GAB1组的GAB1 mRNA和蛋白升高至10.65±0.92和4.35±0.40(P <0.05)。siGAB1组的细胞增
    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GAB1组的上述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siGAB1组的CD34、LYVE-1、PI3K和AK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GAB1组的上述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GAB1可通过促进PI3K通路促进甲状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淋巴管生成。
  • 微小RNA-30a-5p调控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机制探讨
    胡秀敏,黄瑞通,龙可春
    2020, 27 (11): 619-.
    摘要 ( ) PDF ( 1042KB ) ( )   
    目的 探讨miR-30a-5p对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喉癌及癌旁组织中miR-30a-5p的表达;将Hep-2细胞分为NC组(转染miR-30a-5p mimics阴性对照)、miR-30a-5p组(转染miR-30a-5p mimics)、anti-NC组(转染miR-30a-5p inhibitor阴性对照)和anti-30a-5p组(转染miR-30a-5p inhibitor),MTT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Annexin V-FITC/PI 双染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细胞凋亡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30a-5p和SOX9的靶向关系。结果 与癌旁组织表达量(1.00±0.10)相比,喉癌组织中miR-30a-5p的表达水平(0.37±0.03)显著降低(P <0.05)。与NC组相比,miR-30a-5p组细胞活性(48小时:0.42±0.03 vs 0.58±0.04)降低,细胞克隆数(75.36±6.85 vs 136.25±10.50)降低,细胞凋亡率[(23.86±2.21)% vs(9.95±1.16)%]升高(P <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显示,转染SOX9-WT质粒的Hep-2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降低(P <0.05),而转染SOX9-MUT质粒的Hep-2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无显著变化。anti-miR-30a-5p组对He p -2细胞的作用与miR-30 a -5p组相反。结论  miR-30a-5p可能通过靶向下调SOX9抑制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
  • 环状RNA BCRC-3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研究
    侯彬,黄维平,尹中普,胡守森
    2020, 27 (11): 623-.
    摘要 ( ) PDF ( 718KB ) ( )   
    目的 观察鼻咽癌组织和细胞株中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BCRC-3的表达,探讨环状RNA BCRC-3对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B(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s B,DKNIB)基因表达的调控及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分别检测circRNA BCRC-3在83例鼻咽癌组织及62例慢性鼻咽炎组织、鼻咽癌细胞株及人永生化鼻咽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以circRNA BCRC-3表达最低的细胞株为转染对象,分别转染阴性对照质粒(对照组)
    或载有circRNA BCRC-3序列的质粒(实验组)。MTS法和细胞划痕实验分别检测上调circRNA BCRC-3对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qPCR检测上调环状RNA BCRC-3对DKNIB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DKNIB蛋白和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慢性鼻咽炎组织相比,circRNA BCRC-3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降低(P <0.01)。与人永生化鼻咽上皮细胞相比,环状RNABCRC-3在鼻咽癌细胞株中表达显著降低(P <0.01),在HONE-1细胞中的表达最少(P <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HONE-1细胞增殖能力从第2天开始明显下降(P <0.05),HONE-1细胞迁移能力明显降低(P <0.01),HONE-1细胞中DKNIB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明显上升(P <0.01),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PIP3、PDK1、p-AKT和AS160表达明显下降。结论 circRNA BCRC-3在鼻咽癌组织和细胞株中呈低表达,上调circRNA BCRC-3可抑制鼻咽癌HONE-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是circRNA BCRC-3通过上调DKNIB基因表达,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转导。
  • 红景天拮抗脉冲噪声所致豚鼠听力损伤的实验研究
    唐凌媛,刘雲,冯晓华,李彩红,杨传红,赖晃文,詹纯列,熊敏
    2020, 27 (11): 628-.
    摘要 ( ) PDF ( 645KB ) ( )   
    目的 探讨红景天对噪声所致豚鼠听力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 将40只豚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第1组(实验对照组),噪声暴露前3天给予安慰剂淀粉片处理;第2组(实验组),噪声暴露前3天给予诺迪康胶囊处理,第1组和第2组同时暴露在相同条件的脉冲噪声中;第3组(红景天组),只给予3天诺迪康胶囊预处理,不做其他处
    理;第4组(生理盐水组),只给予3天生理盐水预处理,不做其他处理。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BR)、扫描电镜、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比较4个组豚鼠实验前后听阈变化、观察耳蜗毛细胞纤毛变化情况及检测耳蜗中半胱天冬酶-3(caspase-3)、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factor-1α,HIF-1α)和4-羟基壬稀酸(4-hydroxynonenal,4-HNE)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前4个组豚鼠听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24小时,第1组与第2组豚鼠听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1.675,P<0.05),第3组和第4组豚鼠听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前后第1组和第2组听阈相差20 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第1组=-39.000,t 第2组=-24.187,P 均<0.05)。第1组高倍镜下见耳蜗外毛细胞纤毛大片缺失,第2组发现外毛细胞纤毛呈个别、散在缺失,第3组和第4组外毛细胞纤毛未见明显损伤;4个组豚鼠内毛细胞纤毛均未见缺失。4个组间caspase-3、HIF-1α和4-HNE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4.674、90.258和51.663,P 均<0.05);第1组和第2组
    caspase-3、HIF-1α和4-HNE表达显著高于第3组和第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spase-3:t 第1、3组=6.624,t 第1、4组=6.685,t 第2、3组=4.658,t 第2、4组=4.844;HIF-1α:t 第1、3组=14.697,t 第1、4组=11.895,t 第2、3组=7.060,t 第2、4组=4.938;4-HNE:t 第1、3组=9.188,t 第1、4组=11.261,t 第2、3组=4.974,t 第2、4组=6.484,P 均<0.05),且第1组的caspase-3、HIF-1α和4-HNE表达较第2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caspase-3=2.607,t HIF-1α=7.598,
    t 4-HNE=4.433,P 均<0.05)。结论 红景天能显著降低脉冲噪声暴露后ABR听阈,降低耳蜗中caspase-3、HIF-1α和4-HNE浓度,减轻耳蜗外毛细胞纤毛缺失,从而减轻听力损伤。
  •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者耳蜗死区分布研究
    王晨露,史文迪,张娜,王永华
    2020, 27 (11): 633-.
    摘要 ( ) PDF ( 321KB ) ( )   
    目的 探讨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患者耳蜗死区(cochlear dead regions,CDR)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均衡噪声阈值测试(threshold equalizing noise,TEN)检测27例(51耳)LVAS患者的CDR频率分布,探讨LVAS患者CDR的分布特点。结果 27例(51耳)LVAS患者中20例(28耳)患者至少有一个频率出现CDR,CDR检出率为54.90%(28/51);LVAS患者各频率段CDR分布:500 Hz 4例(7.84%)、750 Hz 4例(7.84%)、1000 Hz 4例7.84%)、1500 Hz6例(11.76%)、2000 Hz 10例(19.61%)、3000 Hz 20例(39.22%)、4000 Hz 21例(41.18%);不同听力损失程度的LVAS患者CDR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轻度听力损失1例(12.5%)、中度听力损失5例(41.67%)、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22例(70.97%)。结论 LVAS患者存在CDR,主要分布于高频区域且听力损失程度越重,存在CDR的可能性越大。
  • 前庭功能刺激训练治疗晕车病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王建洪,胡珍,龙盈,罗剑,罗小邹,黄榆岚,彭静茹
    2020, 27 (11): 636-.
    摘要 ( ) PDF ( 902KB ) ( )   
    目的 探讨影响前庭功能刺激训练治疗晕车病患者疗效的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9年12月就诊于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并进行高强度前庭功能训练治疗的晕车病患者,采用Graybiel晕车病症状评分,评价高强度前庭功能训练治疗晕车病患者的疗效。将年龄、性别、失眠症、焦虑、肥胖、高脂血症、后循环缺血、慢性胃炎及中耳炎等因素作为可能影响高强度前庭功能训练治疗晕车病患者疗效的因素纳入研究,先行单因素分析,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无效组患者年龄、失眠症患者占比、严重焦虑者占比、慢性胃炎者占比均较有效组患者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焦虑和慢性胃炎与高强度前庭功能训练治疗晕车病疗效存在相关性。结论 无焦虑和无慢性胃炎的晕车病患者经高强度前庭功能训练治疗后疗效更好。
  • 苏州地区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细胞表型分析
    李晶,纪文君,惠奕,王鑫
    2020, 27 (11): 640-.
    摘要 ( ) PDF ( 373KB ) ( )   
    目的 分析苏州地区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CRSwNP)的细胞表型分布及其临床特征,并确定苏州地区鼻息肉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预测息肉复发的最佳分界点。方法 选取74例就诊于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的CRSwNP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鼻息肉组织标本HE染色,计数炎性反应细胞数量。依据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百分比,分为五种表型。分析五种细胞表型的分布比例,并比较不同表型间临床特征的差异。应用ROC曲线,确定苏州地区鼻息肉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预测息肉复发的最佳分界点。结果 苏州地区CRSwNP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占12.1%(9/74),远低于北京地区(37.2%)。该表型患者主观症状和客观CT评分与其他组相比均最差,复发率高达100%。浆细胞性鼻息肉和淋巴细胞性鼻息肉占总病例数的一半以上。与北京地区相仿,中性粒细胞性鼻息肉占比最少,为9.5%(7/74)。本研究中鼻息肉的术后复发率为32.4%(24/74)。组织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8.5%时,预测息肉复发的敏感度为95.8%,特异度为96%。结论 苏州地区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比例明显低于北京,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8.5%,是预测息肉复发的最佳分界点。
  • 同期鼻咽手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8-异构前列腺素、锰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戴国平,陆银萍,吕兰,刘龙斌,刘琪,商黎明
    2020, 27 (11): 644-.
    摘要 ( ) PDF ( 436KB ) ( )   
    目的 探讨同期鼻腔扩容联合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an-UPPP,H-UPPP)治疗合并高血压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8-异构前列腺素(8-iso-PG)、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阻塞平面同时位于鼻腔、腭咽平面的合并高血压的OSAHS患者同期实施鼻腔扩容、H-UPPP手术。全面分析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血压及血清8-iso-PG、MnSOD改善情况。短期随访6个月、长期随访1年。结果 患者ESS评分、AHI、LSaO2、8-iso-PG、MnSOD、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术后6个月、术后1年分别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术后1年分别与术前差值之间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对阻塞平面位于鼻腔、腭咽平面的合并高血压OSAHS患者同期实施鼻腔扩容联合H-UPPP手术治疗,能明显改善血清中8-Isoprostane、MnSOD水平,缓解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改善OSAHS相关性高血压,但远期疗效下降明显。
  • 婴幼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鲁媛媛,于振坤
    2020, 27 (11): 648-.
    摘要 ( ) PDF ( 369KB ) ( )   
    目的 探讨应用腺样体切除和扁桃体部分切除术治疗婴幼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8月收治的40例年龄在36个月以下的OSA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9例,男女比例3.4∶1;年龄(24.9±7.3)个月,病程(9.2±6.3)个月。40例患儿因睡眠打鼾、张口呼吸、呼吸暂停、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喂奶困难等症状就诊。经体格检查和鼻咽侧位片检查确诊腺样体和(或)扁桃体肥大,多道睡眠图监测明确OSA诊断,监测前填写儿童生活质量调查表OSA-18问卷。40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腺样体切除术35例、腺样体+扁桃体部分切除术5例。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40例OSA婴幼儿中以男性患儿居多,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4周患儿打鼾、张口呼吸症状消失,术后6个月再次填写OSA-18问卷,手术前后问卷评分分5项维度进行比较,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腺样体肥大是造成婴幼儿OSA的主要病因,应早期检查,明确诊断,积极采取手术治疗安全且有效。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模拟打鼾和药物诱导睡眠内镜下上气道阻塞平面形态的比较研究
    吴振恭,曾进,熊俊,李丽娟,王丽,刘云亮
    2020, 27 (11): 651-.
    摘要 ( ) PDF ( 367KB ) ( )   
    目的 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药物诱导模拟上气道睡眠状态下上气道阻塞平面特点、阻塞程度及动态形态学变化,并与模拟打鼾和uller's检查进行比较,寻找一种更为准确、真实、客观反映上气道形态的诊断方法。方法 选取经多道睡眠图监测符合OSAHS男性患者10例,分别进行模拟打鼾、Muller's检查以及药物诱导睡眠内镜(drug-induced sleep endoscopy,DISE)检查,评估患者上气道阻塞平面及形态学特点,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及VOTE评分系统对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3种状态下上气道阻塞平面及形态改变具有差异性及多样性特点。清醒模拟睡眠状态下OSAHS患者主要表现为双平面狭窄,在诱导睡眠状态下则主要表现为多平面狭窄。在形态学观察中,在清醒模拟睡眠状态下腭咽平面主要表现为前后狭窄,口咽侧壁平面表现为左右狭窄,而在DISE下阻塞平面可表现左右狭窄、前后狭窄或者环形狭窄;同一患者气道阻塞形态随着不同睡眠时相亦可发生动态变化。统计学资料分析显示:①3种检查方法在会厌、舌根平面有统计学差异(P <0.05),DISE检查在会厌、舌根平面阻塞程度VOTE评分均高于其他2种检查方法;②3种检查方法阻塞平面引出率在腭咽平面及口咽侧壁平面无显著性差异(P <0.05),会厌平面和舌根平面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 与清醒状态相比,DISE下OSAHS患者上气道狭窄平面形态呈现为左右狭窄、前后狭窄和环形狭窄,或者3种形态互相动态转变,具有与睡眠周期咽腔肌肉活动张力相似的时相性变化特点。
  • 短篇论著
  • 耳廓瘢痕肿物手术切除美容缝合加醋酸曲安奈德局部注射的疗效观察
    岳耀明
    2020, 27 (11): 656-.
    摘要 ( ) PDF ( 281KB ) ( )   
    目的 探讨耳廓瘢痕肿物手术切除美容缝合加醋酸曲安奈德局部注射的疗效。方法 回顾我科2014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耳廓瘢痕肿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手术加醋酸曲安奈德局部注射)和对照组(单纯手术切除)。比较两组的有效率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000,P <0.05)。结论 耳廓瘢痕肿物手术切除美容缝合加醋酸曲安奈德局部注射,切口美观,耳廓基本正常,疗效高,复发率低,患者满意度高。
  • 下鼻道开窗黏骨膜瓣外移术在上颌窦良性病变中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徐展,龙益兴,林开春,朱能,应根东
    2020, 27 (11): 658-.
    摘要 ( ) PDF ( 514KB ) ( )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下鼻道开窗黏骨膜瓣外移术在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7例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下鼻道开窗黏骨膜瓣外移术,B组行常规下鼻道开窗术。术后经0.5~1年随访,观察并发症、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下鼻道开窗处术后闭合程度等情况。结果 术后并发症中鼻腔粘连率:A组6.7%(2/30),B组11.1%(3/27)。复发率:A组6.7%(2/30),B组7.4%(2/27)。溢泪率:A组0%(0/30),B组3.7%(1/27)。出血量:A组(69.98±34.69)ml,B组(79.64±43.17)ml ,手术时间:A组(1.57±0.59)小时,B组(1.51±0.53)小时,下鼻道开窗处术后3个月闭合程度:A组0.85±0.06,B组0.61±0.07,下鼻道开窗处术后6个月闭合程度:A组0.55±0.09,B组0.28±0.11。两组并发症、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1),下鼻道开窗处术后3个月、6个月闭合程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鼻内镜下鼻道开窗黏骨膜瓣外移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中创伤小,不良反应少,操作简便、易掌握,有利于术后随访及处理,是上颌窦良性病变手术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电动切割器切除腺样体疗效分析
    刘平,闫亚平,崔程敏,张淑香
    2020, 27 (11): 661-.
    摘要 ( ) PDF ( 285KB ) ( )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电动切割器切除腺样体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6月确诊的83例腺样体肥大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电动切割器组(A组)38例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组(B组)4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鼻通气恢复正常时间。结果 术后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动切割器组术中出血量为(39.51±6.20)ml,显著高于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组(10.35±3.2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电动切割器组术后鼻通气恢复正常的时间为(4.51±1.31)天,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组为(6.01±2.0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能保证术中止血充分,电动切割器术后患儿通气恢复时间更短。在鼻内镜辅助下,两种术式治疗腺样体肥大均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 病例报道
  • 侵袭性垂体腺瘤侵入蝶窦1例
    许雯,汤玮,余少卿,李少辉,葛荣明
    2020, 27 (11): 663-.
    摘要 ( ) PDF ( 595KB ) ( )   
  • 气管腺样囊性癌环周缺损锁骨上岛状皮瓣修复1例
    王欢欢,郭良,赵佳正,楼建林,谭向荣
    2020, 27 (11): 665-.
    摘要 ( ) PDF ( 528KB ) ( )   
  • 综述
  • 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相关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网状Meta分析
    王曼,王俊阁,艾建伟,郭苏影,赵竞一
    2020, 27 (11): 667-.
    摘要 ( ) PDF ( 398KB ) ( )   
    目的 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7种干预措施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相关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VIP)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以上各数据库建库至2019-12-31止,纳入不同干预措施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相关性分泌性中耳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及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及Cochrane手册要求,单独进行文献筛查及数据提取,并完成交叉核对。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4.0、Review Manager 5.3和GeMTC0.14.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8个研究,2994例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儿童。结果显示:①网状Meta分析对治疗后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等级概率图显示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最佳,其次为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激光打孔术;纯音听阈测定(pure tone audiometry,PTA)显示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改善最佳。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等级概率图显示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激光打孔术优于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1.32,95%CI 0.26~5.36)。③复发率方面,等级概率图显示复发率最少是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④直接Meta分析将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与单纯鼓膜置管术比较,鼓膜愈合时间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6),鼓室积液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 -2.10,95%CI -2.4~-1.8,P<0.00001)。结论 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的7种干预措施中,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疗效最佳,复发率最低,受纳入文献数量及质量影响,上述结论需在今后研究中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