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 论著
  • 喉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关键长链非编码RNA预测模型构建
    王雪梅,韩弈垣,贺晴,曹晓林
    2021, 27 (3): 133-.
    摘要 ( ) PDF ( 1474KB ) ( )   
    目的 分析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和mRNA表达谱的变化,构建LSCC颈淋巴结转移关键lncRNA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例LSC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和1例LSCC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喉癌组织标本、癌旁组织标本和颈部淋巴结组织标本,通过CeRNA芯片技术筛选出喉癌组织、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及淋巴结阳性转移的淋巴结组织中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RNA;基于差异lncRNA和mRNA表达信号值进行共表达分析,通过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间接预测LSCC颈淋巴结转移关键lncRNA的生物学功能。结果  筛选出喉癌组织、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淋巴结阳性转移的淋巴结组织中差异表达最明显的lncRNA6种:CCAT1、lnc-AC096644.1-5:1、lnc-KRT79-1:1、lnc-RP11-90M5.1.1-5:1、ONHSAT132596和RP11-574O7.1;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中43个差异表达的lncRNA和15个差异表达的mRNA,淋巴结阳性转移的淋巴结组织中102个差异表达的lncRNA和38个差异表达的mRNA参与lncRNA-mRNA共表达网络图的构建。结论 LncRNA的异常表达与LSCC发生及颈淋巴结转移有关,LSCC颈淋巴结转移相关ncRNA-mRNA共表达网络图的构建为LSCC的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 基于DNA甲基化的分子亚型预测头颈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分析
    刘宇超,尹时华,黄巧,翟思佳,廖行伟,李念燊
    2021, 27 (3): 139-.
    摘要 ( ) PDF ( 1861KB ) ( )   
    目的 探讨基于DNA甲基化状态的亚型在177例头颈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样本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从TCGA数据库下载
    HNSCC的甲基化芯片数据、临床数据及转录组数据,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出与预后显著相关的甲基化位点,然后利用基因组注释将这些甲基化位点注释为其相对应的基因,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同时基于一致性聚类,用上述甲基化位点将HNSCC样本分成若干亚组,并计算得出每个亚组相比其他亚组的差异甲基化位点,最后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亚组来构建Cox比例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共筛选出613个预后显著相关的甲基化位点,GO分析显著基因主要富集于钾离子跨膜转运活性和减数分裂细胞周期的正调控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分析显著富集在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和Rap1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613个甲基化位点通过一致性聚类确定了7个亚组,最后基于亚组3的6个特异甲基化位点构建了一个最优的Cox比例风险预测模型。结论 基于DNA甲基化的分子分型构建的由6个特异甲基化位点组成的模型可以预测HNSCC患者的生存结局,并有助于推进HNSCC患者的精准医疗。
  • 病例报道
  • 以声嘶为首要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1例
    袁康龙,任昱,杨慕,苗刚勇,彭韬,肖旭平
    2021, 27 (3): 144-.
    摘要 ( ) PDF ( 418KB ) ( )   
  • 论著
  • 自体皮质骨在III型外耳道胆脂瘤手术中的应用
    蔡爱军,张社江,马喆,习国平,王世超,逯鹏
    2021, 27 (3): 145-.
    摘要 ( ) PDF ( 1099KB ) ( )   
    目的 探讨自体皮质骨重建骨性外耳道后壁在手术治疗Ⅲ型外耳道胆脂瘤(external auditory canal cholesteatoma,EACC)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10例(11耳)临床诊断为Ⅲ型EACC患者,均一期行完壁式乳突切开+自体皮质骨外耳道后壁重建术+鼓室成形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10例(11耳)患者,10耳恢复外耳道的正常生理结构;
    1耳术后出现外耳道狭窄,给予膨胀海绵扩张3个月后恢复外耳道的正常生理结构。结论 手术治疗Ⅲ型EACC中应用自体皮质骨重建外耳道后壁并同期行完壁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能彻底有效清除胆脂瘤、恢复外耳道及中耳正常生理结构、术后复发率低、听力提高满意,值得进一步应用观察。
  • 婴儿分泌性中耳炎临床干预策略探讨
    高映勤,李果,马静,陈泉东,肖洋,李霞,苏栋,张铁松,林垦
    2021, 27 (3): 149-.
    摘要 ( ) PDF ( 609KB ) ( )   
    目的 分析婴儿分泌性中耳炎(SOM)影响因素,探讨婴儿SOM临床干预措施。方法 对确诊为SOM的65例(112耳)婴儿进行跟踪随访,每3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2次,随访时对每例患儿复查声导抗、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ABR)、耳纤维内镜组合检查,分析其SOM病情的变化,且在随访时询问家长患儿是否有反复
    呛奶、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及是否处于二手烟环境等影响因素。结果 第1次随访时存在不同颜色鼓室积液耳转归为正常声导抗结果为:淡黄色积液、琥珀色积液、咖啡色积液转归分别为26、25、15耳,转归比分别为68.42%、59.52%、46.88%;第2次随访时存在不同颜色鼓室积液耳转归为正常声导抗结果为:淡黄色积液、琥珀色积液、咖啡色积液转归分别为10、9、7耳,转归比分别为83.33%、52.94%、41.18%。首次确诊时ABR阈值、第1次随访ABR阈值、第2次随访ABR阈值逐渐降低,两两之间具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病例中未痊愈的患儿与反复呛奶、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及是否处于二手烟环境显著相关(P<0.05)。结论 淡黄色积液型SOM转归为正常声导抗的几率最大,琥珀色次之,咖啡色最小;SOM有较强的自愈性,有效的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及正确指导患儿家长喂养和生活环境管理有助于婴儿分泌中耳炎的康复。
  • 23个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GJB2 基因突变分析
    王利伟,刘涛,严江伟,杨雅冉,杨立军,付春华,李建瑞
    2021, 27 (3): 153-.
    摘要 ( ) PDF ( 1925KB ) ( )   
    目的 分析内蒙古地区23个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缝隙连接蛋白β2(gap junction protein beta 2,GJB2)基因突变特点,探讨该耳聋家系遗传学病因。方法 对内蒙古地区23个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聋家系共122人进行问卷调查、听力学检查,提取外周血DNA,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GJB2 基因编码区进行直接测序,运用DNAStar软件进行测序结果分析。结果 共检测到8个家系46名家系个体存在8种GJB2 基因核酸序列改变。包括5种致病突变及3种多态性改变,明确了6个耳聋家系的遗传学病因为GJB2 基因纯合突变所致。GJB2 基因突变在23个家系中的检出率为33%(8/23),在122个家系个体的检出率为33%(37/122),在62例耳聋患者中的检出率为60%
    (37/62)。c.235delC突变检出率最高,为52%(32/62),其次为c.299-300delAT,突变携带率为8%(5/62)。结论  内蒙古地区家系遗传性聋GJB2 基因突变有较高的携带率,c.235delC位点是最常见的致病位点,其次为c.299-300delAT。以散发耳聋患者为根源,对其亲属进行耳聋基因筛查可以更加高效的发现潜在的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
  • 血栓调节蛋白-33G/A基因多态性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相关性研究
    沈敏,姜义道,尹刚,李滔,毛承刚
    2021, 27 (3): 159-.
    摘要 ( ) PDF ( 436KB ) ( )   
    目的 探讨血栓调节蛋白(TM)启动子区-33GA基因多态性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收治的BPPV患者60例作为BPPV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ELP)检测所有研究对象TM-33G/A基因多态性。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BPPV的危险因素。结果 BPPV组TM-33G/A位点G/A点突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A、AA型BPPV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GG型患者(P<0.05),GA型BPPV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AA型患者(P<0.05);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TM-33G/A GA型、AA型是BPPV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TM-33G/A位点突变与BPPV发生密切相关。
  • 真菌球型上颌窦炎98例影像学特征分析
    冯燕军,王建宏,闫素英,李希平,于玮,商建峰
    2021, 27 (3): 163-.
    摘要 ( ) PDF ( 1261KB ) ( )   
    目的 探讨真菌球型上颌窦炎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真菌球型上颌窦炎患者的临床和CT、MRI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鼻窦CT检查,
    其中20例行MRI检查。结果 CT显示上颌窦内或窦口鼻道复合体有典型钙化灶的钙化型76例(77.6%),非钙化型22例(22.4%)。上颌窦壁骨质增生72例(73.5%),其中钙化型56例,非钙化型16例(P >0.05)。骨质破坏46例(46.9%),其中钙化型31例,非钙化型15例(P <0.05)。伴发其他鼻腔鼻窦病变10例(10.2%),分别为鼻腔息肉7例、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2例、上颌窦癌1例,术前CT未能准确识别。MRI检查20例,病变主体T1WI呈等信号为主,混杂少许高信号或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低不均匀的混杂信号,尤其是特征性低信号的真菌球周围环绕反差明显高信号带“岛征”最具特点。结论 真菌球型上颌窦炎影像学表现多变。CT显示钙化灶和骨质增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应避免漏诊伴发疾病,MRI上T2WI呈现“岛征”有助于确诊。
  • 改良嗅觉训练结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的临床初步观察
    张靖华,郑建文,魏建初,金明莉
    2021, 27 (3): 167-.
    摘要 ( ) PDF ( 412KB ) ( )   
    目的 观察改良嗅觉训练结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 纳入47例湖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口服糖皮质激素结合嗅觉训练组和单纯口服糖皮质激素组。口服糖皮质激素结合嗅觉训练组先给予甲泼尼龙片口服14 d疗程,然后运用嗅觉试剂:土耳其玫
    瑰、马达加斯加柠檬尤加利、法国柠檬、斯里兰卡丁香花苞进行嗅觉训练。而单纯糖皮质激素组仅进行甲泼尼龙片口服14 d疗程。治疗前及治疗后12 w运用T&T嗅觉计进行嗅觉测试,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7例患者中嗅觉减退21例,11例予口服糖皮质激素结合嗅觉训练治疗,4例治愈,4例明显改善,1例改善,2例无效;10例单纯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2例治愈,3例明显改善,2例改善,3例无效,两组间治疗效果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 >0.05)。26例嗅觉丧失者,14例予口服糖皮质激素结合嗅觉训练治疗,1例治愈,4例明显改善,1例改善,8例无效;12例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治愈,1例明显改善,1例改善,9例无效,两组间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口服糖皮质激素结合嗅觉训练及单纯口服糖皮质激素均能有效改善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患者的嗅觉功能。在嗅觉减退及嗅觉丧失患者中,糖皮质激素口服结合嗅觉训练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单纯口服糖皮质激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长链非编码RNA CTB-147C22.8对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上皮细胞内蛋白表达的影响
    潘晓菲,王军,肖洋,马丽晶,陆颖鑫
    2021, 27 (3): 171-.
    摘要 ( ) PDF ( 486KB ) ( )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CTB-147C22.8 调控下游蛋白对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细胞侵袭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在前期高通量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分析下游mRNA KLK6基因的基础上,复苏NP69-空白组、NP69-H145组、NP69-H6373组三组细胞系,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CTB-147C22.8前、后人上皮细胞中细胞胞内及胞外E-钙黏素(E-cadherin)、β链蛋白(β-catenin)表达量,cyclin E、cyclin D1、cyclin A、CDK2表达量。结果 NP69-H6373组E-cadher in在细胞浆蛋白表达量较NP69-空白组和NP69-H145组增高且均有统计学意义(F =11.192,P =0.09);实验组β-catenin在细胞浆和细胞核表达量与其他两组比
    表达增高,且有统计学意义(F =2.33,P =0.037;F =2.16,P =0.048);NP69-H6373组cyclin E、CDK2表达量较NP69-空白组和NP69-H145组显著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132,P =0.043;F =3.981,P =0.037)。结论 lncRNACTB-147C22.8-KLK6可调控其下游蛋白,E-cadherin、β-catenin及cyclin E、CDK2影响呼吸道乳头状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
  • 氟比洛芬酯静注联合罗哌卡因棉球填塞扁桃体窝对扁桃体切除术患儿的镇痛效果分析
    刘文鹏,魏磊,李光合
    2021, 27 (3): 175-.
    摘要 ( ) PDF ( 430KB ) ( )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静注联合罗哌卡因棉球填塞扁桃体窝局部浸润在缓解扁桃体切除患儿术后疼痛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83例全麻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其中单用1组28例、单用2组27例和联用组28例。三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后分别采用氟比洛芬酯镇痛、罗哌卡因棉球镇痛和两者联合使用镇痛。评估三组患儿术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麻醉苏醒期躁动量表(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PEAD)评分,记录患儿追加镇痛药物情况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单用1组和单用2组患儿在苏醒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明显高于联用组患儿(P 均<0.05);在拔管时及拔管后PAED评分均明显高于联用组患儿(P 均<0.05);术后芬太尼使用比例明显高于联用组(P 均<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静注联合罗哌卡因棉球填塞扁桃体窝局部浸润在缓解扁桃体切除患儿术后疼痛和苏醒期躁动方面更具优势。
  • 慢性间歇性低氧与抑郁症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李红金,张袁祥,周安成,王旭东,董健,刘少峰
    2021, 27 (3): 178-.
    摘要 ( ) PDF ( 519KB ) ( )   
    目的 探讨慢性间歇性缺氧诱导与抑郁症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慢性间歇缺氧大鼠模型检测大鼠血氧饱和度,利用旷场试验、蔗糖偏嗜度实验和强迫游泳试验等检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并借助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依次检测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含量。结果 间歇性缺氧诱导的大鼠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抑郁样行为表现为旷场实验探索活动减少,强迫游泳静止时间增加,蔗糖偏嗜度降低;模型鼠海马组织中丙二醛含量明显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表达量明显降低,海马组织与血清中的炎症因子升高。结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可以诱发氧化应激反应,并导致大鼠抑郁样行为。
  • 短篇论著
  • 耳前组织扩大切除术在感染期及复杂性耳前瘘管治疗中的应用
    王林,胡光维
    2021, 27 (3): 182-.
    摘要 ( ) PDF ( 276KB ) ( )   
    目的 探讨耳前组织扩大切除术在感染期及复杂性耳前瘘管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13年5月~2018年2月我科99例(105耳)感染期及复杂性耳前瘘管患者,分析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 99例(105耳)中创口愈合不佳1耳,复发3耳,其余均一期愈合。复发3耳经再手术后观察6~12个月,未再见复发。治疗总有效率97.14%。结论 耳前组织扩大切除术是治疗处于感染期及复杂性耳前瘘管疾病的良好方法。
  • 绕开钩突由筛泡径路的内镜精准术式的临床观察
    毛庆杰,宗建华,孙小燕,范红梅,蔡靖,倪建
    2021, 27 (3): 184-.
    摘要 ( ) PDF ( 695KB ) ( )   
    目的 探讨应用绕开钩突由筛泡径路的内镜精准术式在临床应用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年6月~2020年6月间30例行绕开钩突由筛泡径路的内镜精准术式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分析和记录术中情况及总体疗效。结果 由筛泡径路术式适合目前精准手术要求,特别适合有筛上颌窦气房、眶下气房及Haller气房等存在变异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临床症状逐步消失,病变均未复发。结论 绕开钩突由筛泡径路的内镜精准术式可行,更能满足鼻腔生理需求,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
  • Montgomery-T型管在喉气管狭窄治疗中的应用
    李玲,黄志纯,冯旭,朱新,丁小琼
    2021, 27 (3): 186-.
    摘要 ( ) PDF ( 621KB ) ( )   
    目的 探讨Montgomery-T型管(简称T管)在喉气管狭窄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9年3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收治的28例喉气管狭窄患者,术前通过电子喉镜、喉气管薄层CT+三维重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明确喉气管狭窄的位置和范围,其中声门区狭窄8例,声门上区合并声门区狭窄1例,声门区合并声门下区狭窄3例,颈段气管狭窄16例。根据狭窄部位,对16例颈段气管狭窄患者采用颈前入路切开气管内瘢痕及肉芽+T管置入术,12例患者行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切除喉气管内瘢痕及肉芽+T管置入术。内镜下T管的放置是在支撑喉镜下利用喉钳夹持布带穿过T管侧支和其上支端协助进行。结果 24例患者首次术后6~12个月顺利拔除T管,1例术后出现呼吸困难取出T管,经2次置管半年后拔除,3例随访未满半年,仍在观察期。结论 喉气管狭窄的患者,T管治疗是一种安全、简便、耐受性好、有效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相关因素的研究
    宋朝,马华安
    2021, 27 (3): 189-.
    摘要 ( ) PDF ( 319KB ) ( )   
    目的 研究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相关风险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479例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8例患者术后出血(出血组),441例无出血(非出血组)。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季节、病种、术后发热情况、术前中性粒细胞数量、术前APTT情况、术前血小板数量以及出血侧别和出血侧扁桃体的肿大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扁桃体术后出血可能的风险因素。结果 38例患者发生术后继发性出血,术后出血率为7.93%,卡方检验及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均提示年龄、术后发热与术后出血显著相关(P 均<0.05)。结论 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是一常见并发症,年龄及术后发热是其危险因素。
  • 综述
  • 维生素D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研究进展
    王蠡,王成硕,娄鸿飞,张罗
    2021, 27 (3): 192-.
    摘要 ( ) PDF ( 426KB ) ( )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难治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核心是多种细胞参与的炎症反应。糖皮质激素以其强大的抗炎作用在CRSwNP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而激素抵抗是鼻窦炎难治性的重要原因之一。维生素D作为一种经典的
    固醇类药物,主要与调节人体钙磷代谢有关,近年来逐渐发现其能够发挥抗炎作用。现有研究报道维生素D能够减少CRSwNP的炎症反应水平,调节免疫细胞功能,可能增强机体对激素治疗的敏感性。本文主要就维生素D对CRSwNP的研究现状及可能的免疫学机制做一综述。
  • 病例报道
  • 重度气管软化致婴儿咽喉反流1例
    王雪珂,王文建
    2021, 27 (3): 197-.
    摘要 ( ) PDF ( 466KB ) ( )   
  • 本期封面
  • 封面
    2021, 27 (3): 199-.
    摘要 ( ) PDF ( 306KB ) ( )   
  • 本期目录
  • 目录
    2021, 27 (3): 200-.
    摘要 ( ) PDF ( 1057KB ) ( )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