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评分系统的初步建立
    武元元, 王军, 毛爱红, 赵晶斌
    2021, 28 (11): 661-.
    摘要 ( ) PDF ( 419KB ) ( )   
    目的 初步建立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评分系统。方法 收集甘肃省肿瘤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279例临床淋巴结阴性(cN0)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筛选CLNM的独立风险因素并以此构建预测CLNM的“10分制”评分系统,ROC曲线分析其预测
    效能。结果 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多灶、包膜侵犯和BRAFV600E突变与cN0 PTMC患者CLNM相关;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男性、年龄<45岁、肿瘤直径≥0.5 cm、多灶及包膜侵犯是CLNM的独立风险因素。评分系统预测CLNM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0(95%CI: 0.568-0.932),最佳诊断界值为4分时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71.4%、76.5%和74.2%。结论 所构建的评分系统对PTMC颈部CLNM预测价值较好,评分>4分时应考虑CLNM,建议行中央区淋巴清扫术。
  • 基于人工智能的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早期预测系统构建
    张寅, 姚永忠, 许丹丹
    2021, 28 (11): 664-.
    摘要 ( ) PDF ( 505KB ) ( )   
    目的 分析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hronic lymphocytic thyroiditis,CLT)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发生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危险因素,并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预测系统。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为PTC且合并CLT的患者429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CLNM发生的危险因素,分别建立CatBoost、XGBoost及LightGBM预测模型。结果 年龄、肿瘤直径、病灶数目及腺外侵犯是合并CLT的PTC患者发生CLNM的预测因素(P <0.05)。训练集中,3种模型的AUC分别为0.884(95%CI 0.836-0.932)、0.811(95%CI 0.748-0.874)、0.816(95%CI 0.749-0.883),准确度分别为92.33%、83.67%、85.00%;测试集中,3种模型的AUC分别为0.852(95%CI 0.795-0.909)、0.803(95%CI0.742-0.865)、0.795(95%CI 0.726-0.864),准确度分别为91.47%、80.62%、83.72%。结论 基于机器学习建立的3种预测模型中,CatBoost模型的性能更优,在CLT合并PTC中预测CNM的发生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 145例可手术甲状腺髓样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模型分析
    叶柳青, 毛晓春, 丁金旺, 郑伟慧, 周国明
    2021, 28 (11): 669-.
    摘要 ( ) PDF ( 463KB ) ( )   
    目的 探讨可手术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发生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ate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LLNM)的风险因素,并建立数学模型评估其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07年6月~ 2020年12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接受初次手术的145例MTC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LLNM与MTC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前外周血指标的相关性,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预测价值。结果 145例可手术M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2.76%。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LLNM与性别、多灶特征、双侧病灶、被膜侵犯、腺外侵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病灶大
    小、降钙素(calcitonin,Ctn)、癌胚抗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相关(P 均<0.05)。多因
    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男性)、被膜侵犯、Ctn>303.10 pg/ml以及CLNM是可手术MTC发生LLNM的独立预测因素(P 均
    <0.01),这4项风险因素构建的数学模型(Y=-4.953+1.548×性别+1.634×被膜侵犯+2.911×Ctn+2.133×CLNM)预测
    LLNM的曲线下面积为0.939,敏感性为80.65%,特异性为97.59%。结论 性别(男性)、被膜侵犯、Ctn>303.10 pg/ml
    及CLNM是预测可手术MTC发生LLNM的独立危险因素,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甲状腺专题
  • 重庆地区57 814名体检人群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流行病学及患病特征分析
    龙艳, 李奇林, 孙伦
    2021, 28 (11): 674-.
    摘要 ( ) PDF ( 387KB ) ( )   
    目的 分析重庆地区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流行病学及患病特征,探讨超声诊断早期发现甲状腺恶性病变中的价值,为甲状腺癌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12月在重庆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的57 814名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甲状腺超声影像报告及数据管理系统(thyroid image report and date system,TI-RADS)对各种
    类型甲状腺结节进行良恶性风险分级评估,并评价超声TIRADS分类诊断甲状腺癌的价值。结果 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24.4%(14 111/57 814)。根据TI-RADS分类标准,2类5377例(9.3%)、3类7914例(13.7%)、4a类695例(1.2%)、4b类114例(0.2%)、4c类11例(0.02%)。女性体检者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高于男性(28.2% vs 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18.438,P <0.001);随着年龄的增长检出率呈明显递增趋势,在全人群及男性、女性分别统计中均可见此趋势,递增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部位甲状腺结节的TIRADS分类之间存在差异,双侧叶部位结节以3类为主,1类和4a类次之,而右侧叶和左侧叶部位的结节以3类和2类为主。TI-RADS分类诊断为高风险(TI-RADS分类4-5类)对患者甲状腺癌的预测准确率为95.0%(13 403/14 111)、灵敏度为93.8%(120/128)、特异度为95.0%(13 283/13 983)、阳性预测价值为16.4%(120/820)、阴性预测价值为99.9%(13 283/13 291)。结论 重庆地区参与健康体检人群的甲状腺结节检出率较高,检出率与性别、年龄密切相关,不同部位结节的TI-RADS分类之间存在差异;TI-RADS分类在健康体检者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适合在大规模人群甲状腺癌筛查中推广应用。
  • 胸骨后甲状腺肿手术入路选择及诊疗回顾性分析
    武欣欣, 贾传亮, 姚尧, 宋晴, 柳忠禄, 牟亚魁, 张华, 于晓锋, 宋西成
    2021, 28 (11): 679-.
    摘要 ( ) PDF ( 657KB ) ( )   
    目的 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substernal goiter,SG)手术入路选择及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36例SG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危险因素分层,其中高风险6例,中风险13例,低风险17例。选择颈部入路切除病变30例,联合胸腔镜手术切除6例,观察手术入路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36例患者都获得完整切除,术中均未转胸骨裂开,其中1例术中出现颈段食管破裂,经胸腔镜缝合修补;3例术后出现短暂的甲状旁腺功能低下,1例术后
    出现Honer综合征。结论 大部分SG可单纯经颈部切口切除,对于有高危因素者,颈部切口联合胸腔镜下侧胸部小切口,是较为安全、微创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借鉴。
  • Krüppel样因子4、特异性蛋白1和细胞角蛋白19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关系及意义
    王志杰, 霍占江, 田亮, 张强, 董路玲, 郝敏丽
    2021, 28 (11): 684-.
    摘要 ( ) PDF ( 881KB ) ( )   
    目的 观察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患者血清中Krüppel样因子4(Krüppellike factor4,KLF4)、特异性蛋白1(specificity protein 1,SP1)和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9年9月经张家口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确诊的DTC患者328例为观察组,术中留取DTC组织和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距癌组织2 cm以上),同期健康人320名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中KLF4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1.13±0.34)vs(1.92±0.45)](P<0.05),SP1 [(1.28±0.36)vs(0.79±0.18)]、CK19[(2.91±0.84)vs1.82±0.40)]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DTC患者血清中KLF4、SP1、CK19 mRNA表达水平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5)。结论 KLF4 mRNA在DTC患者血清中呈低表达,SP1、CK19 mRNA均呈现高表达,三者存在一定相关性,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对DTC有一定诊断价值,且三者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更高。
  • 论著
  • TPF诱导化疗筛选治疗方案在局部中晚期喉癌治疗中的应用
    王茹, 房居高, 王灵娃, 谭晨, 钟琦, 时倩, 马泓智, 冯凌, 何时知, 黄志刚
    2021, 28 (11): 689-.
    摘要 ( ) PDF ( 477KB ) ( )   
    目的 研究诱导化疗筛选的综合治疗方案对于局部中晚期喉癌患者生存率及喉功能保留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13年1月~2019年12月治疗的71例中晚期喉癌患者(T3~T4级病变,评估需全喉切除手术的患者),其中男性69例,女性2例;年龄39~80岁,中位年龄59岁;T3级47例,T4级24例;III期28例,IV期43例;所有患者经MDT讨论后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手术治疗组,另一组为诱导化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无疾病生存时间(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和喉器官功能保全情况。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 检验,Cox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71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5~88个月,全部患者的5年OS和DFS分别为63.5%和55.4%。手术治疗组和诱导化疗组患者5年OS分别为62.5%和60.7%(P =0.643),5年DFS分别为57.3%和52.5%(P =0.351)。不同年龄分组和肿瘤分期的患者间比较OS及DFS差异经Log-rank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和肿瘤分期是影响中晚期喉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诱导化疗组患者对诱导化疗的总体敏感率为32.3%,总体喉器官功能保
    全率为74.2%。结论 对于局部晚期需行全喉切除的患者,TPF诱导化疗筛选治疗方案,在不降低生存率情况下可使肿瘤降级,从而明显提高了患者的喉功能保留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内镜与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
    王洁, 赵真, 吴元庆, 马俭, 邓毅, 陈荣荣
    2021, 28 (11): 694-.
    摘要 ( ) PDF ( 417KB ) ( )   
    目的 比较耳内镜与耳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CSO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CSOM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耳显微镜及耳内镜进行鼓膜修补,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听力、生活质量、疼痛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长及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均<0.05);两组治疗后气导听阈、骨导听阈及气骨导差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均<0.0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 均>0.05);观察组治疗后CSOM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7.66±8.32vs 78.64±8.43,t =5.109,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8.89% vs 13.34%,χ2=0.450,P =0.502)。结论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临床疗效显著,且可有效提高CSOM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术后疼痛。
  • 成年人分泌性中耳炎行鼓膜置管术并鼓室注射地塞米松的疗效分析
    赵宁, 祁顺来, 王亚莉
    2021, 28 (11): 697-.
    摘要 ( ) PDF ( 395KB ) ( )   
    目的 探讨鼓膜置管术联合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成年人分泌性中耳炎(OME)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成年人OME患者10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3例。对照组予鼓膜置管术,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比较2组疗效、并发症,以及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鼓室图情况、气导与骨导听阈、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CD8+、CD4+、CD4+/CD8+水平。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2周、治疗4周后,研究组鼓室图情况、气导与骨导听阈优于对照组,血清PCT、TNF-α、IL-8、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鼓膜置管术联合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成年人OME具有良好效果。
  • 论著
  • 14例儿童耳后骨膜下脓肿临床分析
    杨博, 张芳, 臧健, 田颖, 杨宁, 惠莲, 姜学钧
    2021, 28 (11): 701-.
    摘要 ( ) PDF ( 830KB ) ( )   
    目的 探讨儿童耳后骨膜下脓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8年2月行手术治疗的14例儿童耳后骨膜下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学龄前儿童9例,学龄期儿童5例,均继发于急性中耳炎。与学龄期儿童相比,学龄前儿童病程短、炎症重、进展快。所有患者均行完壁式乳突开放术+上鼓室开放术±鼓膜切开术/鼓膜置管术。随访期间均未复发。结论 儿童耳后骨膜下脓肿常继发于急性中耳炎,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完壁式乳突开放术+上鼓室开放术+鼓膜切开术/鼓膜置管术是有效的治疗方式。
  • 鼻内镜下经鼻造袋术治疗上颌骨囊肿
    陈新军, 李刚, 郝蕴, 王月, 王向东, 张罗
    2021, 28 (11): 705-.
    摘要 ( ) PDF ( 682KB ) ( )   
    目的 研究不同位置上颌骨囊肿分型及采取鼻内镜下经鼻造袋术的疗效。方法 收集9例上颌骨囊肿病例,根据囊肿与鼻中隔、鼻腔外侧壁的关系分为鼻底型、鼻腔外侧壁型、上颌窦型。鼻内镜下根据不同分型分别采用鼻底径路、鼻腔外侧壁径路和鼻泪管前径路行造袋术。结果  9例囊肿术后均无复发,无牙痛、流涕等症状。结论 鼻内镜下造袋术是治疗上颌骨囊肿的有效方法。
  • 5-氧代-6,8,11,14-二十碳四烯酸体外促进鼻息肉中嗜中性粒细胞释放髓过氧化物酶的初步研究#br#
    戴飞, 蔺林, 魏瑾瑾, 汤欣玥, 陈峥
    2021, 28 (11): 708-.
    摘要 ( ) PDF ( 717KB ) ( )   
    目的 探讨5-氧代-6,8,11,14-二十碳四烯酸(5-oxo-6,8,11,14-eicosatetraenoic acid,5-oxo-ETE)体外能否促进鼻息肉中嗜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eu)释放炎症介质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正常鼻黏膜组织和鼻息肉组织中Neu的浸润,将两种组织进行体外培养,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其中MPO含量,后将5-oxo-ETE或5-oxo-ETE+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加入两种组织的培养基中,再以ELISA法检测其中MPO浓度。结果 鼻息肉组织中Neu数目明显多于正常鼻黏膜组织,体外培养的鼻息肉组织中MPO含量显著高于正常鼻黏膜组织,单纯5-oxo-ETE干预后鼻息肉中MPO浓度明显升高,而5-oxo-ETE+PT干预后该炎症介质浓度下降,但与未经任何干预的鼻息肉中MPO含量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5-oxo-ETE体外可以促进鼻息肉组织中Neu释放炎症介质MPO。
  • 声带手术患者全麻恢复期肌松残余的临床观察
    赵萌萌, 刘颖, 奚春花, 林娜, 王古岩
    2021, 28 (11): 712-.
    摘要 ( ) PDF ( 448KB ) ( )   
    目的 观察全麻声带手术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中肌松残余情况。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3月行声带手术的患者,运用肌松监测观察患者到达恢复室时四个成串比值(a train-of -four rate,TOFr),根据肌松残余程度分3组,Ⅰ组:TOFr<0.7(严重肌松残余),Ⅱ组:0.7≤TOFr<0.9(轻度肌松残余),Ⅲ组:TOFr≥0.9(无肌松残余),对三组患者均给予严密护理并记录,每隔5分钟循环一次,直至TOFr≥0.9,且Aldrete评分>9,达到离开恢复室标准方可送返病房。结果 258例患者中,Ⅰ组患者96例,Ⅱ组患者137例,Ⅲ组患者25例。Ⅰ组顺式阿曲库铵应用比例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其余麻醉用药及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患者在恢复室血氧饱和度偏低、睁眼抬头能力差、需辅助通气发生率高、恢复室停留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声带手术患者术后肌松残余发生率为90.3%,严重肌松残余为37.2%;在恢复室中应用肌松监测可及时发现肌松残余,对患者安全有重要作用;与米库氯铵及罗库溴铵相比,顺式阿曲库铵术后肌松残余发生率更高。
  • 单一或多重阻塞平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上气道气流场数值模拟研究#br#
    何建乔, 金峰, 苏英锋, 于申, 王吉喆, 孙秀珍, 刘迎曦, 唐媛媛
    2021, 28 (11): 716-.
    摘要 ( ) PDF ( 538KB ) ( )   
    目的 运用生物力学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不同阻塞平面对上气道气流场的影响。方法 选取鼻、口咽以及鼻腔和口咽气道狭窄的重度OSAHS患者为病例1、病例2、病例3,建立上气道三维有限元模型,设定气流为600 ml,获取上气道气流场各代表截面呼气、吸气相压强、流速;分析不同阻塞平面对OSAHS患者上气道通气功能的影响。结果 病例1、病例2、病例3鼻阈区压强降、鼻阻力及口咽截面压强变化具有一定特征:①鼻阈区压强降占鼻腔整体压强降百分比分别为25%、64%、33%,病例1、病例3明显小于病例2;②吸气相鼻阻力:分别为0.775、0.711、0.835 kPa·s/L;③腭后区至口咽部的压强降渐增大:腭后区压强分别为-46.5、-42.7、-50.1 Pa,口咽部压强分别为-209、-70、-261 Pa。结论 OSAHS患者上气道单一鼻腔或咽腔部位狭窄在影响局部通气功能的同时,上气道其他区域如鼻阈、鼻腔或咽腔通气功能也有减退。
  • 循证医学之窗
  • p53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发病及恶变相关性Meta分析
    俞晨杰, 陆文敏, 肖锋, 徐莹, 李霞, 崔昕燕, 顾晓峰
    2021, 28 (11): 720-.
    摘要 ( ) PDF ( 800KB ) ( )   
    目的 综合评价p53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 ted papilloma,NIP)发病及恶变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关键词全面检索已在知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ce、Embase等国内外数据库上公开发表的关于NIP与p53相关性的原始研究,终末检索时间为2019-12-31,提取各个研究中的原始数据,并使用Stata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NIP恶
    变组中p53阳性率显著高于NIP良性组(OR=8.19,95%CI5.45~12.30,Z=10.13,P<0.0001);NIP组中p53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OR=10.14,95%CI 4.12~24.95,Z =5. 04,P<0.0001)。结论 p53过表达在NIP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与NIP的恶变密切相关。
  • 病例报道
  • 原发于下咽的巨大神经鞘瘤1例
    黄鲲, 陶绮蕾, 纪振华, 吴建
    2021, 28 (11): 724-.
    摘要 ( ) PDF ( 635KB ) ( )   
  • 新生儿先天性喉小囊囊肿1例
    王亚芳, 宋英鸾, 温鑫, 赫莉, 刘淑华, 赵海涛
    2021, 28 (11): 725-.
    摘要 ( ) PDF ( 601K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