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 论著
  • 头颈部节细胞神经瘤11例临床分析
    杨书勋, 王元, 钟琦, 房居高, 张洋, 侯丽珍, 杨征, 郭伟, 何雨蓉, 王哓艳
    2023, 30 (7): 409-.
    摘要 ( ) PDF ( 1731KB ) ( )   
    目的 探讨11例头颈部节细胞神经瘤(ganglioneuroma,GN)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组织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接受诊治的10例及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接受诊治的1例共11例头颈部G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75,发病年龄范围15~59岁,中位年龄39岁。病变发生于颈部5例(45.4%)、颈胸交界处3例(27.3%)、颞区2例(18.2%)和蝶鞍区1例(9.1%)。3例无相关症状因体检发现来就诊,8例因体表肿物或压迫导致相关症状前来就诊。患者术前均接受CT或MRI检查,CT示病变不均匀强化或未见明显强化,MRI示病变呈等T1长T2信号,增强后病变明显强化。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结果诊断明确,免疫组化呈S-100(+)为100%(11/11),CD34(+)为72.7%(8/11)。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结果并均存活,无术后复发。结论  头颈部GN是一种临床罕见的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女性发病多于男性。该病的诊断建立在典型的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征之上,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有一定提示作用,首选治疗方式为手术,预后较好。
  • DACT1甲基化作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潜在生物标志物的临床研究
    孙欢欢, 徐芬, 梁毅
    2023, 30 (7): 414-.
    摘要 ( ) PDF ( 716KB ) ( )   
    目的 分析Dapper1/Dpr1(DACT1)甲基化作为局部晚期鼻咽癌(NPC)预后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21年3月黄石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保存的112例局部晚期NPC患者的肿瘤石蜡标本,采用焦磷酸测序分析DACT1甲基化状态,分为甲基化组(n=51)和非甲基化组(n=61)。随访记录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  NPC细胞系中DACT1的甲基化依赖转录沉默。甲基化阳性在cT3~4级的患者中更为常见(P<0.001)。DACT1甲基化和非甲基化患者OS无差异(Log rank χ2=0.066,P =0.797)。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低表达者OS时间长于EGFR高表达者(Log rank χ2=57.289,P<0.001),且在EGFR低表达患者中,DACT1非甲基化患者的OS较甲基化患者更长(Log rank χ2=8.524,P =0.004)。Cox回归分析显示,DACT1-甲基化/高EGFR是影响局部晚期NP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 对于EGFR低表达局部晚期NPC患者,DACT1非甲基化状态与更好的生存率相关。
  • 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膜修补鼓膜大穿孔的临床疗效分析
    崔翔, 张建, 吴淋蓉, 侯瑞霞, 郝文娟
    2023, 30 (7): 419-.
    摘要 ( ) PDF ( 1306KB ) ( )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膜在鼓膜大穿孔修补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9月行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膜修补鼓膜大穿孔病例70例,对术后鼓膜穿孔愈合率、鼓膜愈合形态、听力改善情况随访至少1年。结果 夹层法病例术前与术后1年气导听阈分别为(53.54±2.18)dB HL、(38.62±2.24)dB HL;气骨导差分别为(35.53±2.31)dB HL、(17.06±2.36)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置法病例术前与术后1年气导听阈分别为(51.76±6.02)dB HL、(35.83±4.61)dB HL;气骨导差分别为(32.65±6.72)dB HL、(15.86±5.19)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膜修补大穿孔鼓膜,术后鼓膜穿孔愈合率高,愈合形态出色,听力恢复良好,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熟练掌握后可供临床选择和推广。
  • 主观性耳鸣临床特征与病程相关性分析
    张浩鹏, 王丽华, 陈婕, 张治军, 薛明, 吴曙辉, 郁燕敏, 尹梓名, 李季, 岑经途, 吉琳, 王宗耀, 郭裕
    2023, 30 (7): 424-.
    摘要 ( ) PDF ( 519KB ) ( )   
    目的 探讨主观性耳鸣患者不同病程之间的临床特征和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上海市七家医院就诊的595例主观性耳鸣患者,依据病程分为6组,根据患者的临床信息和耳鸣残疾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耳鸣评价量表(tinnitus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TEQ),视觉模拟量表(VAS)等数据,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程相关性。结果 不同病程耳鸣患者的听力损失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病程≥36个月的患者听力损失率更高,中、重度听力损失患者比例更高;病程1~3个月的患者耳鸣程度更严重,更容易伴随烦躁症状,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耳鸣初期(0~3个月),气滞血瘀型比例最高,随着病程进展(≥12个月),肝肾阴虚型比例最高,病程1~6个月的患者更容易伴随入睡困难,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特发性耳鸣患者的耳鸣频率、响度与病程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病程0~6个月的患者低频所占比例较高,病程≥6个月的患者高频所占比例更高,随着病程进展,耳鸣响度逐渐降低;不同病程之间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6个月的患者PT、APTT高于病程<1个月和≥36个月的患者。结论 耳鸣的临床特征和严重程度与病程存在相关性,因此,在耳鸣的治疗中,除了疾病本身外,根据病程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特别在急性期侧重患者的心理状态是改善临床疗效的一个途径。
  • 正常听力儿童事件相关电位P1波及失匹配负波随年龄的变化规律
    赵诗扬, 蒋妍, 吴文静, 张秋敏, 王媛, 费文轩, 王硕
    2023, 30 (7): 430-.
    摘要 ( ) PDF ( 733KB ) ( )   
    目的 探究正常听力儿童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中P1波及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以及听觉皮层的发育情况。方法 招募2~11岁儿童,在排除听力问题后,于隔声室内静坐进行听觉诱发电位测试。分析随年龄变化P1波以及MMN的振幅和潜伏期的发展趋势。结果 P1波以及MMN的潜伏期均与儿童年龄增长存在显著负相关,P1波的潜伏期在各年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而MMN的潜伏期仅在2~3岁小龄组存在显著性延后。结论 伴随儿童年龄的增长,由言语声诱发的P1波和MMN的潜伏期存在逐渐缩短的趋势,听觉皮层的功能不断发育,因此在临床听觉康复中的效果应根据年龄进行评估。
  • 伴或不伴慢性鼻窦炎的腺样体肥大患儿微生物群研究
    马晶影, 周兵, 孙炎
    2023, 30 (7): 434-.
    摘要 ( ) PDF ( 677KB ) ( )   
    目的 检测伴或不伴慢性鼻窦炎的腺样体肥大患儿鼻腔-鼻窦及鼻咽部微生物群的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伴有慢性鼻窦炎的腺样体肥大患儿19例和不伴有慢性鼻窦炎的腺样体肥大患儿18例,采集中鼻道及鼻咽部分泌物,利用16S rDNA基因测序技术进行测序和结果分析。结果 鼻窦炎组与对照组中鼻道分泌物微生物菌群的Beta 多样性有明显差异(P<0.05)。在属水平上的鼻窦炎组中鼻道和鼻咽部分泌物的优势物种为莫拉氏菌属、链球菌属、嗜血杆菌属、葡萄球菌属等。优势菌种依次为卡他莫拉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结论 伴有慢性鼻窦炎和不伴鼻窦炎的腺样体肥大患儿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存在差异,腺样体表面菌群失调可能是导致鼻窦炎等发生的原因之一。
  • 吸烟和饮酒对成年人过敏性鼻炎和非过敏性鼻炎发病的影响:一项病例对照研究
    杨晓喆, 赵金铭, 司马宇彤, 赵妍, 王向东, 张罗
    2023, 30 (7): 438-.
    摘要 ( ) PDF ( 506KB ) ( )   
    目的 研究吸烟和饮酒等因素对过敏性鼻炎(AR)和非过敏性鼻炎(non allergic rhinitis,NAR)发病的影响。方法  我们开展一项全国范围的问卷调查,共获得1 964份有效问卷。统计志愿者(包括796名AR,542名NAR和626名对照)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职业、居住地和文化程度等人口统计学及基线资料,另外收集吸烟、饮酒、合并症等信息。按年龄、性别进行配对获得两项1∶1病例对照研究(579对AR vs.对照,506对NAR vs.对照)。利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吸烟饮酒等影响因素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置信区间(CI)。结果 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饮酒[OR=1.42(95%CI: 1.057-1.908),P =0.0199]和吸烟[OR=1.496(95%CI: 1.046-2.14),P =0.0272]是AR发病的危险因素,乡镇居住为保护因素[OR=0.665(95%CI: 0.444-0.996),P =0.0476],职业分类与AR发病无显著关联。男性患AR风险高于女性[OR=1.485(95%CI: 1.104-1.997),P =0.0089]。分层分析后发现偶尔饮酒、吸烟史5~10年、饮酒史5~10年是AR发病的确证危险因素。但是否饮酒和吸烟均不构成NAR发病的显著的危险因素(P =0.1404和0.9751),分层分析后,也无其他确证危险和保护因素的发现。结论 本研究发现饮酒和吸烟是AR发病的确证危险因素,且此危险因素对AR发病的影响大于NAR,限制饮酒和吸烟作为预防AR发病的手段具有流行病学意义。
  • 低浓度丁酸和白细胞介素5诱导人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细胞分化的初步研究#br#
    王晶, 闫冰, 任益民, 王成硕, 张罗
    2023, 30 (7): 443-.
    摘要 ( ) PDF ( 822KB ) ( )   
    目的 探究低浓度丁酸和白细胞介素5(IL-5)诱导人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EoL-1)分化为嗜酸性粒细胞的最优时间。方法 使用50 μM丁酸和1 ng/ml IL-5诱导EoL-1细胞分化,分别在第0、3、6、9 d时,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并拍照记录。通过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技术检测第0、3、5、6、9 d时,嗜酸性粒细胞相关因子的相对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变化及胞浆中嗜酸性颗粒蛋白染色情况。结果 低浓度丁酸和IL-5刺激后,光镜下可见随着刺激天数增加,细胞增殖速度降低,成团生长减少,细胞数量降低。Q-PCR结果显示,嗜酸性粒细胞相关因子IL-5、IL-10、IL-13、IL-17A、干扰素γ(IFN-γ)、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趋化因子26(CCL-26)的表达水平在第5天、第6天高于其他天数。HE染色结果显示,刺激6 d时,细胞核由椭圆形变为双叶核,细胞质中嗜酸性颗粒增多,胞浆被染为红色。结论 低浓度丁酸和IL-5诱导EoL-1细胞分化为嗜酸性粒细胞,6 d左右为最优时间。
  • 不同年龄段成人咽喉反流性疾病临床特征和心理特征比较
    孙晓飞, 刘斌, 刘诗敏, 郑文雯, 查志鸿, 胡国勤
    2023, 30 (7): 448-.
    摘要 ( ) PDF ( 433KB ) ( )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咽喉反流性疾病(LPRD)的临床特征及心理特征之间的差异。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2年6月门诊就诊的200例LPRD患者,分为青年组(n=58)、中年组(n=115)和老年组(n=27)。调查患者的症状、不良生活方式以及危险因素,并评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比较分析不同年龄组患者症状谱的分布、症状和体征的总体评分、危险因素和心理状况。结果 青年组患者反流症状指数评分(RSI)均值低于中年组(P<0.05)和老年组患者(P>0.05),反流体征评分(RFS)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中,症状3(痰过多或鼻涕倒流)、症状4(吞咽食物、水或药片不利)、症状7(烦人的咳嗽)和症状9(烧心、胸痛、胃痛)的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在三餐饮食不规律、饮酒、进食过饱、进餐后30 min内卧躺、晚餐时间19∶00以后、喜浓茶、喜碳酸饮料、喜高脂饮食、喜辛辣饮食及睡眠质量差的比例,三组患者之间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分别为48.62±6.48、54.98±9.34、59.14±9.07,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分别为49.44±7.35、53.83±6.44、57.99±8.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 中老年LPRD患者症状较青年患者更为显著,更多的青年患者拥有不良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而中老年患者更具有抑郁和焦虑倾向。应针对不同年龄段LPRD患者需采取不同的危险因素调整方式、药物治疗以及心理疏导措施。
  • 阿托伐他汀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治疗对OSAHS患者血脂、夜间睡眠相关参数及炎症因子的影响#br#
    钟刘天, 夏金明, 吕世进, 张呈呈, 赖登攀
    2023, 30 (7): 452-.
    摘要 ( ) PDF ( 474KB ) ( )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无创呼吸机治疗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脂、夜间睡眠相关参数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7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74例OSAH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A组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58例,B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58例,C组采用无创呼吸机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58例。比较治疗前后三组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氧减指数(ODI)、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oxygen saturation,LSaO2)、平均血氧饱和度(mean oxygen saturation,MSaO2)、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后,三组患者的AHI和ODI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LSaO2和MSaO2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三组间AHI、ODI、LSaO2及M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TC和LDL-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C组TC和LDL-C水平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IL-6、hs-CRP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C组IL-6、hs-CRP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可有效改善OSAHS患者夜间睡眠相关参数,降低患者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br#
    贾代杰, 孟令浩, 程艳杰, 高峰, 郭淼
    2023, 30 (7): 456-.
    摘要 ( ) PDF ( 444KB ) ( )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onocyte-to-high-density lipoprotein ratio,MHR)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的270例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对照组39例,轻度OSA组42例、中度OSA组68例、重度OSA组121例。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计算MHR,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比较各组间一般资料和PSG监测指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HR与OSA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SA患者发生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OSA患者MHR水平与AHI、氧减指数(OD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LAT)、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间占比(CT90%)呈正相关(r =0.507、0.461、0.257、0.370,P <0.001),与平均血氧饱和度(mean oxygen saturation,MSaO2)和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oxygen saturation,LSaO2)呈负相关(r =-0.225、-0.312,P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MHR和AHI是OSA患者发生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OR=1.08、2.36、1.03,P <0.05)。结论 MHR与OSA患者病情程度成正相关,MHR和AHI是OSA患者发生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 短篇论著
  • 淮北市听力筛查异常婴幼儿耳聋易感基因筛查特点分析
    张玲, 钟辉, 化金金
    2023, 30 (7): 461-.
    摘要 ( ) PDF ( 339KB ) ( )   
    目的 分析淮北市听力筛查异常婴幼儿耳聋易感基因的特点,为婴幼儿耳聋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2年8月在淮北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听力筛查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反应(AABR)和诊断性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进行复筛,对未通过AABR与DPOAE的婴幼儿进行遗传性聋相关基因检测(高通量测序法),包括GJB2、GJB3、SLC26A4和粒体12S rRNA,分析淮北市婴幼儿耳聋易感基因筛查特点。结果 共有67 150例婴幼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阳性率为14.17%,复筛阳性率为13.65%,未通过复筛者实施耳聋相关基因筛查,有84例检出常见遗传性聋基因突变位点,检出率为7.64%(84/1 100)。耳聋易感基因突变携带者听力损失发生率高于未携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常见遗传性聋基因中,以杂合突变最为常见。GJB2基因突变44例,以c.235delC位点突变为主;SLC26A4基因突变27例,以IVS7-2A>G位点突变为主;GJB3基因突变2例;线粒体12S rRNA 11例。GJB2基因与SLC26A4基因突变频率比较,GJB3基因与线粒体12S rRNA突变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JB2基因和SLC26A4基因突变频率均高于GJB3基因突变和线粒体12S rRNA突变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淮北市耳聋易感基因突变携带频率以GJB2基因c.235delC位点和SLC26A4基因IVS7-2A>G位点杂合突变最为常见,本地区耳聋基因筛查及遗传咨询工作开展过程中应着重注意GJB2基因与SLC26A4基因突变。
  •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鼻腔泪囊吻合术中的应用
    赵玮, 张志强, 肖士卿, 景丰, 沈立台, 赵文, 王朋, 刘小娜
    2023, 30 (7): 464-.
    摘要 ( ) PDF ( 581KB ) ( )   
    目的 探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鼻腔泪囊吻合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2016年3月~2021年12月46例慢性泪囊炎患者,行碘普罗胺泪囊造影,确定阻塞部位位于泪囊。选取手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行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应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组患者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比较两组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患者,经过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发现A组患者在术后2周和1个月内吻合口周围痂皮较少,吻合口上皮化程度较快,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吻合口无明显差异。结论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创面早期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诱导毛细血管胚芽形成与再上皮化,加速鼻腔泪囊吻合口的上皮化的进程。
  • 基于不同算法预测模型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的比较
    刘康, 刘稳, 周鹏, 耿诗, 神平, 赵蕾
    2023, 30 (7): 467-.
    摘要 ( ) PDF ( 418KB ) ( )   
     目的 基于不同算法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进行建模,比较四种模型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准确率、灵敏度与特异性,以建立自动筛选和诊断OSAHS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多导睡眠监测的277例患者,以人口学信息、病史、ESS作为预测变量,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具有明显差异的变量,然后分别建立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GBM)模型、逻辑回归(LR)模型、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模型及支持向量机(SVM)模型,采用AUC评价模型性能。结果 LR预测的准确率为0.91,AUC为0.97;XGBoost的预测准确率为0.94,AUC为0.97;LightGBM的预测准确率为0.93,AUC为0.98;SVM的准确率为0.89,AUC为0.95。结论 LR、SVM、XGBoost、LightGBM对OSAHS预测效果均较好,LightGBM的效果最佳。
  • 病例报道
  • 以咽痛为首发症状的自发性纵隔气肿1例
    马良, 李成文
    2023, 30 (7): 471-.
    摘要 ( ) PDF ( 415KB ) ( )   
    咽痛(pharyngalgia);纵隔气肿(Mediastinal Emphysema)
  • 舌根来源碰撞癌1例
    高文, 秦世成, 封丽菲, 张洋
    2023, 30 (7): 472-.
    摘要 ( ) PDF ( 679KB ) ( )   
  • 综述
  • 逆行性环咽肌功能障碍
    李进让
    2023, 30 (7): 474-.
    摘要 ( ) PDF ( 344KB ) ( )   
    逆行性环咽肌功能障碍是新近认识的一种疾病,以不能打嗝、恶心、胸痛、咽喉部咕噜声、腹部过度胀气及呕吐困难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环咽肌肉毒素注射多数可取得较好疗效。本文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旨在使广大医患认识该病,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 本期封面
  • 本期封面
    2023, 30 (7): 477-.
    摘要 ( ) PDF ( 336KB ) ( )   
  • 本期目录
  • 本期目录
    2023, 30 (7): 478-.
    摘要 ( ) PDF ( 916K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