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 论著
  • 咽旁间隙肿瘤不同手术入路选择策略及疗效分析
    凌志明, 曾泉
    2023, 30 (9): 545-.
    摘要 ( ) PDF ( 749KB ) ( )   
    目的 分析咽旁间隙肿瘤不同手术入路的选择策略及其疗效,为其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6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接受手术治疗的53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依据CT/MRI评估肿瘤大小与位置,包括与茎突、颈内动脉、颅底、硬腭及腮腺的关系。结果 53例患者中,1例双侧发病。采用内镜辅助下的经口入路15例、经颈入路9例、经口经颈联合入路2例、经鼻入路3例,传统经颈入路25例。茎突前与茎突后的肿瘤症状(χ2=27.50,P<0.001)和病理类型(χ2=27.2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手术入路的肿瘤与茎突(χ2=18.78,P<0.001)、颈内动脉(χ2=11.57,P =0.009)、腮腺(χ2=10.64, P =0.015)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手术时间(H =7.46,P =0.113)、术中出血量(H=7.51,P =0.111)、完整切除率(χ2=5.02,P =0.261)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χ2=5.49,P =0.207)无明显差异。7组配对分析中观察到内镜辅助下经口入路术中出血量(Z =-0.845,P =0.398)和术后住院天数(Z =-0.315,P =0.752)较传统经颈入路更少,但统计学差异并不显著。结论 内镜辅助下切除咽旁间隙肿瘤的适应证已经得到了扩展,应针对肿瘤的性质、体积及位置延伸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在保证手术疗效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手术创伤。
  • miR-107通过RAP2B基因调控RhoA/ROCK通路对喉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机制研究#br#
    魏兴, 刘海, 鄢斌成, 蒋宗玲, 段礼府, 马仁强
    2023, 30 (9): 551-.
    摘要 ( ) PDF ( 2065KB ) ( )   
    目的 探索miRNA-107通过RAP2B基因是否可以调控RhoA/ROCK通路对喉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增殖、侵袭能力产生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miR-107 mimic、si-RAP2B、miR-107 inhibitor、si-RAP2B+miR-107 inhibitor以及相对应的对照组转染至TU1和TU8细胞;CCK-8实验测定TU1和TU8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试验测定TU1和TU8的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测定TU1和TU8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分析RAP2B、RhoA、ROCK和EMT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N-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 miR-107过表达和沉默RAP2B均可降低TU1和TU8细胞增殖(F TU1=14.652,F TU8=13.248,P<0.01)、细胞侵袭(F TU1=15.037,F TU8=12.024,P<0.01)、细胞迁移能力(F TU1=14.532,F TU8=11.065,P<0.01)及Vimentin(t TU1=8.28,t TU8=8.16,P<0.01)、N-cadherin(t TU1=7.63,t TU8=8.04,P<0.01)表达,提高E-cadherin(t TU1=8.69,t TU8=7.63,P<0.01)的表达水平,抑制miR-107可逆转沉默RAP2B对TU1和TU8细胞的影响。结论 miR-107在TU1和TU8组织低表达,其可能通过RAP2B基因调控RhoA/ROCK通路促进TU1和TU8细胞的侵袭、迁移及EMT。
  • 不同内耳畸形患儿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言语能力分析
    郭倩倩, 孟超, 吕静, 李玉玲, 董瑞娟, 古鑫, 孔颖, 王硕
    2023, 30 (9): 557-.
    摘要 ( ) PDF ( 462KB ) ( )   
    目的 通过与耳蜗结构正常的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儿童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不同内耳畸形儿童CI术后的听觉言语发育情况。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116例语前聋CI儿童。耳蜗结构正常组50例;内耳畸形组66例,其中前庭导水管扩大(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组24例,Mondini畸形组14例,共同腔畸形(common cavity deformity,CCD)组12例,内听道狭窄组16例(10例伴蜗神经发育不良)。使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s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IT-MAIS)、有意义使用言语量表(meaningful use of speech scale,MUSS)、听觉行为分级问卷(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问卷(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评估比较各畸形组与耳蜗结构正常组术后0、6、12、24个月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结果 经过统计分析得出,听觉感知能力方面,LVAS组及Mondini组与耳蜗结构正常组IT-MAIS和CAP得分在各评估阶段均无显著差异(P >0.05),CCD组及内听道狭窄组与耳蜗结构正常组在开机后的6、12、24个月均有显著差异(P <0.05);言语能力方面,LVAS组与耳蜗结构正常组MUSS和SIR得分在各评估阶段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Mondini组与耳蜗结构正常组MUSS得分在术后12、24个月有统计学差异(P <0.05),SIR得分在术后各评估阶段均无显著差异,CCD组、内听道狭窄组与耳蜗结构正常组MUSS得分在术后0、6、12、24个月均有差异(P <0.05),SIR得分在术后12、2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不同内耳畸形患儿CI术后听觉言语发育轨迹与耳蜗结构正常患儿相似,畸形类型不同术后效果差异较大,术前应根据畸形类型选择个性化耳蜗植入方案。
  • 甲磺酸倍他司汀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位置试验眼震的影响
    刘晶, 孙怡, 张小莉, 佘万东
    2023, 30 (9): 562-.
    摘要 ( ) PDF ( 459KB ) ( )   
    目的 探讨甲磺酸倍他司汀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位置试验眼震的影响。方法 2022年1~6月就诊的头晕患者并且予BPPV位置试验检查,其中61例检查前24 h内仅口服过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199例检查前24 h内口服其他药物或者多种药物联合治疗。观察其停药前、后BPPV位置试验眼震变化情况:检查前24 h内有用药史者,先予第1次BPPV位置试验,记录眼震情况;若第1次位置试验为阴性,嘱其停药24 h后再予第2次BPPV位置试验,记录眼震情况;若第1次位置试验为阳性,予手法复位治疗,1 h后复查,若复位效果欠佳,嘱其停药24 h后再予第2次BPPV位置试验,记录眼震情况。位置试验眼震均通过视频眼罩观察。结果 检查前24 h内仅口服过甲磺酸倍他司汀的患者中,第1次BPPV位置试验眼震阳性者占16.39%(10/61),停药24 h后第2次BPPV位置试验眼震阳性者占49.02%(25/51),停药前、后BPPV位置试验眼震阳性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8.89,P =0.003)。第1次位置试验眼震阳性者中,有5例(50%)在停药24 h后第2次位置试验中眼震强弱程度发生变化,导致定位患侧半规管发生变化:2例左水平半规管BPPV修正为右水平半规管BPPV;1例左水平半规管嵴帽型BPPV修正为右水平半规管嵴帽型BPPV;2例水平半规管嵴帽型BPPV,从第1次位置试验无法根据眼震强弱程度辨别患侧,到第2次位置试验可以根据眼震强弱程度明确患侧。结论 甲磺酸倍他司汀对BPPV位置试验的精确性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抑制患者发病时原有的眼震,建议停药24 h后再做位置试验,有助于BPPV精准诊疗。
  • 鼻及鼻咽部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回顾性分析
    李阳阳, 梁静
    2023, 30 (9): 567-.
    摘要 ( ) PDF ( 679KB ) ( )   
    目的 通过分析鼻及鼻咽部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探讨最佳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2014年3月~2022年4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鼻及鼻咽部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征、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者中,8例发生于鼻腔鼻窦,2例发生于鼻咽部,均在我科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时间1~9年,9例未见复发及远处转移,1例因心衰死亡。结论 鼻及鼻咽部血管外皮细胞瘤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应联合应用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的检测;手术治疗为治疗的有效手段,术后可局部复发,但罕见转移。
  •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气传致敏花粉调查
    马婷婷, 马晓霞, 宁慧宇, 索爽, 刘甚红, 王学艳
    2023, 30 (9): 570-.
    摘要 ( ) PDF ( 457KB ) ( )   
    目的 明确新疆乌鲁木齐地区气传致敏花粉的种类、数量及播散规律。方法 应用重力沉降法监测2021年全年每日花粉种类及含量。结果 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共收集花粉总数48 242粒/1 000 mm2,其播散呈现2次花粉高峰期,第一个高峰在4月,以榆属、白蜡树属、杨属、槭属、柳属等树木花粉为主,花粉含量高达28 306粒/1 000 mm2,占全年花粉总量的58.68%;第二个高峰在8月和9月,以藜科/苋科和蒿属等草本花粉为主,春季花粉含量明显高于夏秋季花粉。结论  乌鲁木齐地区2021年花粉分布呈2个高峰,高峰期优势种属分布为榆属、藜科/苋科和蒿属。
  • 论著
  • 齐墩果酸通过抑制自噬调节变应性鼻炎中的Treg/Th17细胞失衡
    王丽, 黄永阳, 张义, 綦彬, 万龙, 杜炎平, 陈才盛
    2023, 30 (9): 574-.
    摘要 ( ) PDF ( 594KB ) ( )   
    目的 探讨齐墩果酸对变应性鼻炎(AR)中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辅助性T细胞17(helper T cells 17,Th17)的调节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 收集AR患者鼻黏膜组织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饲养BALB/c小鼠。PBMC用于建立AR细胞模型,BALB/c小鼠用于建立AR动物模型。对于AR细胞使用150 μg/ml的齐墩果酸进行治疗。对于AR小鼠使用低剂量(L)-齐墩果酸(50 mg/kg)、高剂量(H)-齐墩果酸(200 mg/kg)、自噬抑制剂3-MA(10 mg/kg)、H-齐墩果酸+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Rapa,1 mg/kg)分别进行治疗。qRT-PCR测人鼻黏膜组织IL-17A和Foxp3的表达以及小鼠各组鼻黏膜组织中RORγt和Foxp3的表达。流式细胞术从PBMC中分选Th17和Treg细胞,并检测PBMC中白细胞介素17A(IL-17A)细胞和叉头样转录因子3(Foxp3)细胞的比例。Western blot法检测Th17和Treg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II、LC3-I、p62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小鼠鼻腔灌洗液中IL-17A和IL-10的表达。结果 AR组患者鼻黏膜组织中IL-17A表达显著增加,但Foxp3的表达显著降低(P 均<0.05)。齐墩果酸下调PBMC中IL-17A的表达,并上调Foxp3的表达。齐墩果酸抑制Th17细胞和Treg细胞中Beclin1、LC3-II以及LC3-I的表达(P 均<0.05),促进p62的表达水平。齐墩果酸降低AR小鼠体内IL-17A和RORγt水平,并上调IL-10和Foxp3的水平(P 均<0.05)。结论 齐墩果酸通过抑制自噬信号改善AR中Th17/Treg细胞的平衡。
  • 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临床分析
    李晓华, 王凯, 赵忠燃, 李建华, 黄立桂, 李育广
    2023, 30 (9): 579-.
    摘要 ( ) PDF ( 519KB ) ( )   
    目的 分析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患者术后出血临床特征,探讨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耳鼻咽喉科诊治的574例行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患者术后出血临床特点及可能危险因素,探讨不同出血部位与出血程度的关系,分析不同年龄组术后出血特征区别。结果 术后总出血率为5.40%(31/574),以继发性出血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4岁组和≤14岁组患者术后出血率分别为8.30%(22/265)和2.91%(9/309),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1);扁桃体切除术+UPPP患者术后出血率为10.77%(7/65),比单纯扁桃体切除术患者(6.45%,16/248)及扁桃体切除术+腺样体切除术患者(3.07%,8/261)明显增高,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术后出血呈显著相关(r =1.522,P <0.01);7例扁桃体下极出血中严重出血4例,明显高于扁桃体中段出血(0例)和扁桃体上极出血(1例),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不同年龄组在出血类型、出血程度及出血部位方面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 年龄是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扁桃体下极出血与术后严重出血显著相关。
  • 以鼻腔阻塞为主的鼾症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王梓敬, 彭本刚, 陈默, 来佑靑, 杨静, 杨阳
    2023, 30 (9): 584-.
    摘要 ( ) PDF ( 476KB ) ( )   
    目的 分析以鼻腔阻塞为主的鼾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来北京积水潭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72例以鼻腔阻塞为主的鼾症患者作为鼻阻塞组,同时选取58例无鼻阻塞因素的患者作为无鼻阻塞组,将鼻阻塞组患者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大小分为单纯鼾症组(AHI<5次/h)、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组(5次/h≤AHI≤15次/h)、中重度OSAHS组(AHI>15次/h),记录患者一般情况,统计临床检测结果,包括多导睡眠监测(PSG),鼻阻塞症状评分(nasal obstruction symptom evaluation,Nose),鼻声反射、鼻阻力、鼻内镜检查等,统计各组间PSG结果和鼻阻塞因素的差异及鼻阻塞组患者PSG指标与鼻阻塞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鼻阻塞组和无鼻阻塞组患者在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oxygen saturation,LSaO2)、Nose评分、鼻腔吸气总阻力(total inspiration resistance,TRins)、0~5 cm单侧鼻腔容积(unilateral nasal volume0~5,UV5)、单侧最小截面积(unilateral minimum cross-sectional area,UMCA)之间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鼾症组、轻度OSAHS组、中重度OSAHS组之间在LSaO2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Nose评分、TRins、UV5、UMCA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阻塞组患者的AHI与LSaO2(r =-0.696,P<0.01)、UMCA(r =-0.246,P =0.037)呈负相关,与Nose评分、TRins、UV5之间无明显相关性,LSaO2与各鼻阻塞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鼻阻塞组患者的AHI高于无鼻阻塞组,LSaO2低于无鼻阻塞组,鼻阻塞组患者的AHI与LSaO2、UMCA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鼻阻塞因素在以鼻腔阻塞为主的鼾症患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鼻腔阻塞因素的评估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选择鼻部手术适应证,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主客观指标,并结合患者的意愿考虑。
  • 老年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都燕, 杨玲, 刘霖, 王娜娜, 韩继明
    2023, 30 (9): 589-.
    摘要 ( ) PDF ( 513KB ) ( )   
    目的 分析老年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 mellitus,PreDM)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多中心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0月经多导睡眠监测首诊的老年女性OSAS患者381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临床病史和睡眠参数指标,以PreDM的合并有无分为PreDM组(n=148例)和非PreDM组(n=233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女性OSAS患者和不同OSAS分度组PreDM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非PreDM组相比,PreDM组患者的年龄更高,吸烟、饮酒、临床病史中的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史占比及睡眠参数指标中的平均呼吸暂停时间、平均血氧饱和度水平(mean oxygen saturation,MSpO2)水平均更高,最低氧饱和度(lowest oxygen saturation,LSpO2)水平更低(P<0.05)。PreDM的总患病率为38.85%,轻度OSAS组、中度OSAS组和重度OSAS组患者的PreDM患病率分别为35.71%、22.76%和54.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3,95%CI=1.08~1.18)、平均呼吸暂停时间(OR=1.09,95%CI=1.05~1.14)、饮酒(OR=3.42,95%CI=1.05~11.12)、吸烟(OR=1.94,95%CI=1.13~3.35)、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OR=1.03,95%CI=1.01~1.05)、颈动脉粥样硬化史(OR=1.94,95%CI=1.18~3.17)和高脂血症史(OR=2.38,95%CI=1.47~3.86)是老年女性OSAS患者PreDM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33,95%CI=1.11~1.60)、氧饱和度<90%的时间(TSA90)(OR=1.01,95%CI=1.02~1.03)和体质量指数(BMI)(OR=1.15,95%CI=1.03~1.28)是轻度OSAS组患者PreDM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1.11,95%CI=1.03~1.20)、总睡眠时间(total sleep time,TST)(OR=1.25,95%CI=1.12~1.40)、MSpO2(OR=1.13,95%CI=1.05~1.22)、高脂血症(OR=1.14,95%CI=1.05~1.23)和平均呼吸暂停时间(OR=1.26,95%CI=1.13~1.40)是中度
    OSAS组患者PreDM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1.09,95%CI=1.02~1.16)、高脂血症史(OR=3.09,95%CI=1.35~7.08)、LSpO2(OR =1.12,95%CI=1.06~1.18)、平均呼吸暂停时间(OR =1.07,95%CI=1.02~1.12)和饮酒(OR =1.10,95%CI=1.06~1.15)是重度OSAS组患者PreDM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女性OSAS患者的PreDM患病率较高,随着OSAS严重程度分度的增加,PreDM患病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近似“U”形增长趋势。年龄、平均呼吸暂停时间、饮酒、吸
    烟、AHI、高脂血症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老年女性OSAS患者PreDM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 结合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构建喉恶性肿瘤进展风险的列线图模型#br#
    陈斐琳, 桂意华, 黄琦
    2023, 30 (9): 595-.
    摘要 ( ) PDF ( 382KB ) ( )   
    目的 探究术前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在预测喉癌恶性肿瘤程度的价值并构建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6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接受喉部手术的339例患者临床、组织病理学和实验室资料,分为喉部良性病变组(n=113)、喉部癌前病变组(n=105)和喉恶性肿瘤(n=121)组,研究三组患者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喉部恶性病变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预测喉癌恶性肿瘤进展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吸烟、高PLR及高NLR与喉部病变程度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吸烟、高PLR及高NLR是喉部恶性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C-index=0.809,95%CI=0.733、0.885,P<0.05,该列线图模型具有很强的预测能力。结论 术前NLR、PLR、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是影响喉部恶性病变的因素,其中NLR高水平、PLR高水平在用于构建预测喉恶性肿瘤进展的列线图模型上准确性较强,有效的运用此模型可助于临床医师通过预测喉恶性肿瘤趋势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用于早期筛查和疾病诊断的个性化方案。
  • 短篇论著
  • 内镜耳道入路手术和显微镜耳后开放手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疗效分析
    王莹, 关兵, 常玲美, 郭佳琪, 张垚
    2023, 30 (9): 599-.
    摘要 ( ) PDF ( 789KB ) ( )   
    目的 探讨内镜耳道入路手术和显微镜耳后入路开放手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49例(49耳)中耳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传统显微镜耳后入路开放手术(开放手术组)25例,采用耳内镜外耳道入路手术(内镜手术组)24例,评估内镜耳道入路手术和显微镜耳后入路开放手术与治疗相关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和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 开放手术组和内镜手术组的人口统计学、疾病特征、并发症、复发率间均无显著差异(P 均>0.05)。开放手术组和内镜手术组手术时间有显著差异,内镜手术组用时更少,更具优势(t =7.15,P <0.05)。结论 内镜下耳道入路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有效方法,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师进行操作,其疗效与传统的显微镜耳后切开入路相似,用时更少。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并发耳后骨膜下脓肿的临床分析(附6例报告)
    郭斌, 武敏, 岳光浩, 张英, 龚树生
    2023, 30 (9): 602-.
    摘要 ( ) PDF ( 656KB ) ( )   
    目的 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并发耳后骨膜下脓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2年4月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6例耳后骨膜下脓肿患者的致病特点、治疗方式及效果。结果 6例均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1例伴有胆脂瘤形成,均表现为耳后红肿及明显疼痛,无全身症状。6例患者的听骨链及外耳道后壁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5例的手术方式为完壁式乳突根治及鼓室成形,1例中耳胆脂瘤为开放式乳突根治及鼓室成形。1例患者为混合性聋,5例患者为传导性聋。随诊12个月,术后听力较术前改善,预后良好,6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并发的耳后骨膜下脓肿破坏力强,容易出现听骨链、外耳道后壁的破坏,引起明显的听力下降。耳后骨膜下脓肿患者应尽早行脓肿切开,在鼓室成形的同时,应根据是否合并中耳胆脂瘤决定乳突根治为完壁式或开放式。
  • 颈部多间隙感染12例临床分析
    汤翠华, 韩鹰鹏, 孙开, 李章雨, 刘丽岱
    2023, 30 (9): 605-.
    摘要 ( ) PDF ( 558KB ) ( )   
    目的 总结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吉林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2例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详细临床资料,对其感染来源、实验室结果、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疗效等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男10例,女2例,2例牙源性感染,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均不同程度升高,颈部增强CT可见局部软组织肿胀、密度不均,部分患者可见气体影或边缘及分隔样强化。6例保守治疗,6例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 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根据病情轻重选择保守或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彻底清创引流,合理应用抗生素和规律控制血糖,必要时多科联合治疗以提高治愈率。
  • 病例报道
  • 多次复发的下颌骨软组织血管纤维瘤1例
    杜颖, 杜然, 张学东
    2023, 30 (9): 607-.
    摘要 ( ) PDF ( 905KB ) ( )   
  • 声带寻常疣1例
    杨龙, 张佐娣
    2023, 30 (9): 609-.
    摘要 ( ) PDF ( 625KB ) ( )   
  • 综述
  • 分子肿瘤专家委员会诊疗模式在中国的发展和未来
    陈晓红, 井溢鑫, 黄志刚
    2023, 30 (9): 610-.
    摘要 ( ) PDF ( 346KB ) ( )   
    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分子肿瘤专家委员会(molecular tumor board,MTB)诊疗模式应运而生。MTB诊疗模式通过全方位解读基因检测结果及多学科会诊,精确制定满足不同肿瘤患者实际需求的诊断、预后判断及治疗策略。MTB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满足了不断增长的多元化临床需求,已成为精准肿瘤学领域不可避免的热门话题。但MTB诊疗模式在中国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肿瘤的异质性和复杂性,大规模基因检测技术尚未普及和临床应用费用高等问题。本文简述MTB诊疗模式的定义,并阐述目前MTB在临床中的应用和实施的必要性,以期MTB能够为肿瘤精准治疗带来突破性进展。
  • 本期封面
  • 本期封面
    2023, 30 (9): 618-.
    摘要 ( ) PDF ( 288KB ) ( )   
  • 本期目录
  • 本期目录
    2023, 30 (9): 619-.
    摘要 ( ) PDF ( 1141K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