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 耳科学
  • 单侧突发性聋疗效预判因素回顾性分析[论著]
    杨云华 陈俊英 叶青
    2022, 46 (6): 311-.
    摘要 ( ) PDF ( 470KB ) ( )   
    目的 分析影响单侧突发性聋(SSNHL)疗效的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8月~2020年12月福建省老年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治疗的410例突发性聋患者资料。比较治疗前后纯音听阈的变化,将患者分为痊愈组、显效组、有效组及无效组。卡方检验分析定性指标,单因素方差分析定量指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排除混杂因素。将有效组、显效组和痊愈组合为有反应组,无效组为无反应组。Logistics二元回归分析计算年龄、发病时间、凝血酶时间、乳酸脱氢酶、总胆固醇及单核细胞计数的预测概率,ROC曲线计算上述各因素及多指标联合预测概率的约登指数及最佳预测值。结果 眩晕(χ2=27.876,P<0.05)、高血压χ2=18.048,P <0.05)、SSNHL频率(P <0.05)及程度(P <0.05)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方差分析提示,患者年龄、住院天数、发病时间、血浆黏度、甘油三酯、尿素氮、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单核细胞计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住院天数、发病时间、SSNHL频率及程度、凝血酶时间、乳酸脱氢酶、单核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血浆黏度、甘油三酯等为混杂因素(P >0.05)。多指标联合预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约登指数>0.75。收集满足多联合指标最佳预测值的病例,卡方检验分析使用多联合指标的最佳预测值间差异判断SSNHL的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年龄<46.5岁、发病后6.5 d内接受治疗、低频听力损失、轻度听力损失、乳酸脱氢酶<155.5 IU/L、凝血酶时间<18.75 s、单核细胞计数>0.67×109/L,是单侧SSNHL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的积极预后因素。
  • 双耳同期鼓室成形术效果分析[论著]
    陈肇臻 卓明英 杨峰
    2022, 46 (6): 318-.
    摘要 ( ) PDF ( 470KB ) ( )   
    目的 研究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的可行性及术后听力改善情况。方法 对24例(48耳)双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将病变较重侧作为第一手术耳优先手术,对侧耳为第二手术耳。第一手术耳(24耳)完成鼓室成形术Ⅰ型13耳、鼓室成形术Ⅱ型10耳、鼓室成形术Ⅲ型1耳;第二手术耳(24耳)均施行鼓室成形术Ⅰ型。术中取用第一手术耳侧的耳屏软骨-软骨膜作为双侧鼓膜修复材料,以术后3个月鼓膜情况及纯音听阈结果评估鼓膜愈合成功率及术后听力改善程度。结果 24例(48耳)患者术后鼓膜一期完全愈合47耳,愈合率为97.9%(47/48),其中第一手术耳23耳,愈合率为95.8%(23/24),1耳遗留穿孔,门诊换药后愈合;第二手术耳24耳,愈合率为100%(24/24)。术后3个月复查纯音测听,第一手术耳平均气骨导差由术前(30.59±13.50)dB缩小至(15.39±12.40)dB,差值为-15.2 dB。第二手术耳平均气骨导差由术前(19.72±9.89)dB缩小至(8.98±10.18)dB,差值为-10.74 dB。双耳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分别为6.02、4.87,P 均<0.001)。术后气骨导<20 dB的耳数为68.8%(33/48)。48耳术后均未出现医源性感音神经性聋、面瘫、味觉改变及眩晕等并发症。结论 双耳同期鼓室成形术,术后鼓膜愈合率高,术后听力明显改善,出现医源性感音神经性聋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并能节省住院时间及费用。
  • 导管法咽鼓管吹张激素对药物治疗欠佳的分泌性中耳炎短期疗效观察[论著]
    王冰 韩想利 张瑾 李陈 张文
    2022, 46 (6): 322-.
    摘要 ( ) PDF ( 400KB ) ( )   
    目的 探讨导管法咽鼓管吹张激素能否改善药物治疗欠佳的分泌性中耳炎的短期疗效。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经正规药物治疗2周症状缓解不明显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28例,年龄≥16岁,分为实验组(64耳)和对照组(64耳),实验组治疗方案为导管法咽鼓管吹张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鼻喷激素+口服黏液促排剂,对照组为鼻喷激素+口服黏液促排剂。治疗结束后2周和1个月复查,评估患者主观听力和耳闷等症状缓解情况,耳内镜观察鼓膜相及鼓膜活动度,声导抗检查记录鼓室压力图,纯音听阈测定记录气导及气骨导差(ABG)等用以评估疗效,ETDQ-7咽鼓管功能评分量表评估咽鼓管功能。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58/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3%(50/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χ2=2.000,P =0.154)。ETDQ-7咽鼓管功能评分量表显示两组治疗后咽鼓管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治疗后实验组咽鼓管功能改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2,P =0.023)。结论 对于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导管法咽鼓管吹张激素可有效改善其症状,甚至达到痊愈,从而避免鼓膜穿刺、鼓膜置管等有创治疗,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临床分析[论著]
    杨丹丹 徐丽 关兵 王莹 焦成 严齐
    2022, 46 (6): 326-.
    摘要 ( ) PDF ( 928KB ) ( )   
    目的 探讨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6例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症状、治疗及随访结果。2例行乳突扩大切除术,3例行颞骨次全切+腮腺浅叶切除+颞肌修复术,1例行颞骨次全切+腮腺浅叶切除、深叶部分去除术+颞肌修复术。结果 6例患者术后随访2~8年,随访5年以上者5例,术后复发1例。结论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不易及时确诊,肿瘤生长缓慢,容易复发和发生肺部转移。手术治疗结合术后辅以放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降低复发,是治疗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的有效方法。
  • 前庭康复对前庭神经炎前庭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论著]
    张志杰 杨智玲 赵楠 郭静 李娟丽
    2022, 46 (6): 329-.
    摘要 ( ) PDF ( 916KB ) ( )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前庭康复对前庭神经炎患者前庭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评价。方法 电子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系统,全面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前庭康复治疗前庭神经炎的随机对照研究。根据预先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Cochrane Handbook 5.0严格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后纳入5篇文献,均为前庭康复治疗前庭神经炎且以冷热试验中半规管轻瘫为观察指标的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纳入研究按时间进行亚组分析,综合第1、3、6个月亚组结果显示前庭康复与药物治疗相比未能明显改善受损的前庭功能。第12个月亚组显示前庭康复对半规管轻瘫值影响合并后效应量MD=-3.34[95%CI=-6.38, -0.30],合并效应量检验(Z =2.15,P =0.03),结果显示前庭康复组与药物组半规管轻瘫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观察前庭功能变化,前庭康复与药物治疗前庭神经炎相比,经过1年的时间前庭康复可以明显改善受损的前庭功能。
  • 老年性聋与认知障碍研究进展[综述]
    李富垚 王米田 王健艳 尤莹莹 陈愈彬 李鹏 杨洛盈
    2022, 46 (6): 335-.
    摘要 ( ) PDF ( 435KB ) ( )   
    近年来老年性聋与认知障碍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相关研究已表明老年性聋是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综述旨在介绍老年性聋与认知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并探讨通过治疗老年性聋以防止认知障碍的方法及可行性。
  •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检查在老年性聋中的研究进展[综述]
    郝欣平 陈彪 李永新
    2022, 46 (6): 339-.
    摘要 ( ) PDF ( 388KB ) ( )   
    老年性聋大多表现为双侧、进行性、对称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该病以高频听力减退、言语识别率下降为主要特征。老年性聋的病变部位包括外周听觉系统特别是耳蜗以及听觉中枢的退行性改变。老年性聋表现出中枢处理听觉信息速度的减慢、噪声环境下言语识
    别困难,而且中枢听觉处理障碍是老年性聋的重要组成部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是研究大脑中枢病变的新型手段。本文从老年性聋的诊疗现状以及fMRI应用在老年性聋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探讨fMRI对于明确老年性聋中枢听觉处理机制以及为未来听觉康复干预提供指导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 迟发性膜迷路积水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熊海霞 刁明芳
    2022, 46 (6): 344-.
    摘要 ( ) PDF ( 386KB ) ( )   
    迟发性膜迷路积水(delayed endolymphatic hydrops,DEH)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少见的耳源性眩晕疾病,指患者先出现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经过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膜迷路积水的临床症状。根据临床表现,DEH分为双侧、同侧和对侧三种类型。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DEH进行多项研究并取得相关成果,本文对DEH的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抗氧化药物在梅尼埃病治疗中的应用[综述]
    陆施渊 周俊霖 王盈珺 张云美 于亚峰
    2022, 46 (6): 349-.
    摘要 ( ) PDF ( 450KB ) ( )   
    梅尼埃病是一种以膜迷路积水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耳源性眩晕疾病。治疗方面主要依据疾病分期及发作与否采用阶梯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是阶梯治疗方案中的重要手段。有研究发现氧化应激在梅尼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抗氧化药物能够通过改善内耳的血液循环,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血管壁通透性,减少内淋巴积水的产生来缓解梅尼埃病症状。本文就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抗氧化药物治疗梅尼埃病提供参考。
  •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和SIRT1在获得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中的研究进展[综述]
    闵欣 熊浩
    2022, 46 (6): 353-.
    摘要 ( ) PDF ( 471KB ) ( )   
    获得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近年来的大量研究已揭示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和依赖NAD+的去乙酰化酶SIRT1在获得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被视为极具潜力的干预靶点。本文将总结NAD+和SIRT1在防治获得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中的作用及机制。
  • 急性耳鸣预后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综述]
    惠林娜 宋勇莉 查定军
    2022, 46 (6): 357-.
    摘要 ( ) PDF ( 374KB ) ( )   
    慢性失代偿性耳鸣是临床治疗的难题,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对慢性耳鸣的研究显示听力下降、失眠、焦虑和抑郁障碍、听觉过敏、头痛、慢性疼痛等因素可能是影响耳鸣代偿的常见因素,然而对于慢性耳鸣的代偿机制仍不清楚。了解急性耳鸣向慢性耳鸣的转变过程的病理机制可为深入研究耳鸣代偿机制及影响因素提供可靠依据。目前,对于急性耳鸣慢性化的研究较少,本文旨在介绍急性耳鸣慢性化的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进展,为研究急性耳鸣向慢性耳鸣的纵向转变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 鼓室硬化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相关研究进展[综述]
    张韩 张文 王冰 杨启梅 李陈 许丽丽
    2022, 46 (6): 361-.
    摘要 ( ) PDF ( 548KB ) ( )   
    鼓室硬化症是复发性慢性中耳感染的常见后遗症,其特点是进行性玻璃样变性、鼓膜和中耳腔黏膜下层钙化沉积物的积累。相对于钙化的数量及其对听骨链运动的干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传导性听力损失。尽管目前鼓室硬化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当前普遍认为它是不可逆的。手术治疗是迄今为止恢复听力最有效的方法,却不能阻止其病理变化的发生发展,因此明确本病的病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鼓室硬化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对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 临床笔记
  • 倒行手术法切除茎突骨不连接(附1例报告)
    高巾程 隋鹏飞 芦永胜 张庆泉
    2022, 46 (6): 367-.
    摘要 ( ) PDF ( 615KB ) ( )   
  • 教学园地
  • 数字虚拟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头颈皮瓣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钟琦 黄志刚 房居高 张洋 郭伟 丁硕 王哓艳
    2022, 46 (6): 369-.
    摘要 ( ) PDF ( 614KB ) ( )   
    头颈部由于结构功能重要,肿瘤治疗后的组织修复成为头颈外科的重要技术。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虚拟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其在皮瓣修复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 学科史话
  • 工欲善其事——扁桃体切除术的历史
    臧传善 孙健
    2022, 46 (6): 371-.
    摘要 ( ) PDF ( 258K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