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 耳科学
  • 外耳道乳头状瘤患者病变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型别分布及疫苗保护的分析[论著]
    梅静 郭正 耿建祥 鲁媛媛 路亮 包磊 陈淼 丰宇芳 何秋香
    2023, 47 (6): 311-.
    摘要 ( ) PDF ( 800KB ) ( )   
    目的 探讨外耳道乳头状瘤(papilloma of the external auditory canal,PEAC)患者病变组织中23种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型别的分布状况及疫苗保护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当涂县人民医院病理科诊断为PEAC的石蜡组织标本115例。从PEAC患者石蜡组织中提取HPV 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基因芯片技术对其病变组织行23种HPV检测,并对患者HPV感染分布状况及疫苗保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15例PEAC患者中,HPV总检出率为77.39%(89/115),发病年龄60~79岁。89例HPV感染者中,一型感染者79例,占88.76%(79/89),均为6型,6型是重要的感染型别;多型感染者10例,占11.24%(10/89),以6+16型为主要感染型别。PEAC、PEAC伴低级别病变、PEAC伴高级别病变中,低危一型HPV(6
    型)感染率分别为78.43%、64.5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2,P<0.05),高危+低危型HPV(高危型+6型)感染率分别为0、11.29%、10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917,P<0.05)。结论 HPV感染是PEAC发生最主要的因素,以低危一型HPV(6型)感染为主,多型HPV感染为辅,低危一型HPV(6型)感染率与PEAC上皮内瘤变级别的增加成反比,高危+低危型HPV(高危型+6型)感染率与PEAC上皮内瘤变级别的增加成正比。对PEAC患者大样本病变组织行HPV分型检测,有利于PEAC病因学诊断,对防止该病变的传播、复发、恶变和疫苗保护评估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耳炎差异球菌在分泌性中耳炎中的研究[论著]
    邓欣欣 卢岭 高险亭 高芳芳 梁耕田
    2023, 47 (6): 316-.
    摘要 ( ) PDF ( 495KB ) ( )   
    目的 通过比较耳炎差异球菌(Alloiococcus otitidis,简称A.otitidis)在非复发组和复发组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中耳积液的检出率,探讨其对SOM发生及发展的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成人与儿童SOM患者非复发组和复发组,中耳积液标本不同积液性状A.otitidis的检出率。结果 儿童非复发组,A.otitidis在中耳积液稀薄组中的检出率为31.4%(11/35),黏稠组中的检出率为53.1%(26/49),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P<0.05);儿童复发组,A.otitidis在中耳积液稀薄组中的检出率为43.8%(7/16),黏稠组中的检出率为27.3%(3/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P>0.05)。儿童非复发组与复发组中,A.otitidis的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9,P>0.05)。成人非复发组,
    A.otitidis在中耳积液稀薄组中的检出率为10.7%(3/28),黏稠组中的检出率为36.4%(4/11),两组检出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3.5,P>0.05);成人复发组中,A.otitidis在中耳积液稀薄组中的检出率为5.6%(1/18),黏稠组中的检出率为76.9%(10/13),两组检出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16.0,P<0.05)。成人非复发组与复发组中,A.otitidis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P>0.05)。儿童与成年人患者非复发组与复发组中,A.otitidis在中耳积液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P>0.05)。结论 对于儿童,A.otitidis与SOM黏稠性中耳积液的形成有关,而在成人患者中,A.otitidis可能与漫长的临床病程及SOM的复发有关。
  • 耳内镜下经外耳道处理不同分期外耳道胆脂瘤[论著]
    吴艳红 范相民
    2023, 47 (6): 320-.
    摘要 ( ) PDF ( 454KB ) ( )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经外耳道处理不同分期外耳道胆脂瘤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效果。方法 对2016年5月至2019年7月单县东大医院收治的76例外耳道胆脂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Udayabhanu重新分期,Ⅰ期26例,Ⅱ期38例,ⅢA期12例,Ⅰ期、Ⅱ期(仅外耳道骨质破坏)行外耳道胆脂瘤摘除术,Ⅱ期侵及鼓膜者实施鼓室成形术,侵及鼓室实施鼓室成形术+人工听骨植入+外耳道重建,ⅢA期实施乳突开放、鼓室成形及外耳道重建,对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各组手术效果。结果 患者总有效率为94.74%(72/76),Ⅰ期、Ⅱ期、ⅢA期患者术后平均纯音听阈(PTA)及气骨导差(air bone conduction difference,ABG)值均较术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患者术后出现外耳道膜性闭锁1例,外耳道狭窄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改善,随访期间患者未复发,耳鸣、耳痛、耳漏等症状基本消失或显著改善。结论 耳内镜下不同分期外耳道胆脂瘤手术效果理想,患者术后听力水平可显著提高,并发症较少。
  • 声治疗联合心理咨询对耳鸣伴高频听力下降的疗效观察[论著]
    黄镇夫 孙育凰 李玉梅 王娟 黄威 罗铮铮 蔡妙婷 王晋超
    2023, 47 (6): 324-.
    摘要 ( ) PDF ( 443KB ) ( )   
    目的 探讨声治疗联合心理咨询在治疗耳鸣伴高频听力下降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就诊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的60例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和60例高频听力下降的耳鸣患者为研究对象,每组患者再次分为对照组(声治疗组,30例),实验组(声治疗+心理咨询组,30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于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耳鸣致残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听力正常耳鸣患者和高频听力下降耳鸣患者的疗效。结果 听力正常耳鸣患者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较治疗前VAS、THI、HADS和PSQI评分降低(P 均<0.05);且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较对照组,VAS、THI、HADS和PSQI评分降低(P 均<0.05)。高频听力下降耳鸣患者治疗1个月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与治疗前VAS、THI、HADS和PSQI评分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 均>0.05),治疗3个月后,仅实验组较治
    疗前VAS、THI、HADS和PSQI评分降低(P 均<0.01);且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较对照组,VAS、THI、HADS和PSQI评分降低(P 均<0.05)。结论 与单纯声治疗相比,声治疗联合心理咨询较能有效地减轻高频听力下降耳鸣患者的耳鸣症状,改善其精神心理状况。
  • 前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治进展[综述]
    杜娟 李晓燕 朱小明
    2023, 47 (6): 329-.
    摘要 ( ) PDF ( 448KB ) ( )   
    前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率低,其特征表现为位置性眩晕以及Dix-Hallpike试验或正中深悬头位试验出现带扭转成分的单侧或双侧垂直下跳性眼震,需与中枢性眩晕相鉴别,给诊断带来困难,且常因患侧不能明确而降低手法复位的成功率。本文回顾相关文献综述前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研究历史与发展,以期诊治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检查治疗方法精确定位,提高疗效。
  • 星状神经节阻滞在治疗突发性聋中的作用[综述]
    袁博 严诗婷 李宁 郁言龙 张冬生 张转
    2023, 47 (6): 334-.
    摘要 ( ) PDF ( 448KB ) ( )   
    突发性聋是耳鼻咽喉科发病率较高的急症,突然的听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既往常采用全身或局部应用激素、血管扩张剂、抗凝溶栓剂、高压氧、神经营养药及中医药等方案进行治疗,但所需治疗疗程较长,且有时可出现疗效未达预期等情况。星状神经节阻滞是一种常用疼痛诊疗方法,可通过降低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加头颈部血液供应,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调节内分泌和神经免疫系统平衡,发挥改善听力的作用,在突发性聋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总结星状神经节阻滞在突发性聋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应用方法和治疗效果等,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内耳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标志物及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综述]
    刘洋 鲍羿岐 宋祝萱 崔娜 朱学伟
    2023, 47 (6): 338-.
    摘要 ( ) PDF ( 452KB ) ( )   
    听力障碍是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发病人群于不同年龄层段广泛存在,严重影响人们交往和社会发展。耳蜗毛细胞是耳蜗中最敏感而精细的元素之一,也是听力障碍发生的关键部位。本文从内耳干细胞角度,在分析内耳干细胞定位及分化的基础上,从相关细胞因子及信号传导通路等方面分析内耳干细胞分化成毛细胞从而治疗听力障碍的可能,为进一步及时终止听力损害或恢复已经损害的听力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法。
  • 突发性聋与氧化应激关系研究进展[综述]
    张恬 王旭
    2023, 47 (6): 342-.
    摘要 ( ) PDF ( 460KB ) ( )   
    氧化应激作为诸多疾病发生与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对突发性聋的发生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近些年突发性聋与氧化应激相关生物标志物和信号通路做一综述,以期从氧化应激相关生物标志物和信号通路
    方面探讨突发性聋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新角度。
  • 综述
  • 轻型创伤性脑损伤后嗅觉障碍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欧阳菲璠 刘翔
    2023, 47 (6): 347-.
    摘要 ( ) PDF ( 429KB ) ( )   
    创伤性脑损伤是残疾和死亡的常见原因,其中轻型创伤性脑损伤是最常见的类型,虽然关于创伤性脑损伤后遗症的研究很多,但嗅觉障碍作为创伤性脑损伤相对常见的后遗症之一较少受到关注。嗅觉障碍早期不易被患者发现,但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甚至会危及生命。本文主要综述轻型创伤性脑损伤导致嗅觉障碍的致病机制,旨在找出能够有效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嗅觉障碍的潜在方法。
  • 鼻部常见疾病相关心理障碍机制研究进展#br#
    冯丹丹 陈继川
    2023, 47 (6): 352-.
    摘要 ( ) PDF ( 440KB ) ( )   
    鼻部疾病大多为常见病,人群检出率逐年升高,患者可伴有以焦虑、抑郁为主的多种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鼻部疾病患者的心理障碍问题由来已久,但仍未引起足够重视,由此导致的医患纠纷发生率居高不下。本文总结了鼻部常见疾病患者伴发的以焦虑抑郁为主的心理障碍特点、可能的发生机制及其对各种鼻部疾病治疗产生的影响,以期提高临床医师的重视,为提高鼻部疾病患者的综合治疗疗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带来潜在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 黏多糖贮积症的耳鼻咽喉科表现
    白鑫茹 冯顺乔 刘嵘 谷庆隆
    2023, 47 (6): 357-.
    摘要 ( ) PDF ( 436KB ) ( )   
    黏多糖贮积症是由于参与糖胺聚糖降解的溶酶体酶缺乏引起的一种先天性疾病,可以导致患者各个系统的功能障碍。耳鼻咽喉科相关症状是黏多糖贮积症患者早期且普遍的表现,并且是导致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围绕着黏多糖贮积症患者耳鼻咽喉科的相关症状、体征以及如何进行早期诊断做一综述,以提高耳鼻咽喉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 生物医用膜的种类及其在耳鼻咽喉科的应用进展
    宋江萍 沈志森
    2023, 47 (6): 362-.
    摘要 ( ) PDF ( 432KB ) ( )   
    随着临床医学与组织工程学的不断发展,生物医用膜在临床上的应用愈加广泛。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医用膜通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无细胞毒性等特性,极大提高了组织修复水平。本文主要介绍生物医用膜的种类及相关合成材料以及各类医用膜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同时阐述各种膜在耳鼻咽喉科中的临床应用,旨在为今后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 教学园地
  • 多媒体联合案例教学法在高原地区耳鼻咽喉教学中的应用体会#br#
    高颖娜 施晓琼 朱小梅 李孟 唐海红
    2023, 47 (6): 366-.
    摘要 ( ) PDF ( 313KB ) ( )   
    高原地区由于特殊的气候和地理环境,耳鼻咽喉科专业医疗技术人员短缺,而耳鼻咽喉科学内容繁多且抽象复杂,教学难度大,如何在短期内提高住院医师的耳鼻咽喉科理论和临床知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授课教学模式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多媒体联合基于案例教学模式(case-based learning,CBL)能将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效结合,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热情,从而在短期内提升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及应用能力。本文将探讨多媒体联合CBL教学法在高原地区耳鼻咽喉科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为培养临床功底扎实的耳鼻咽喉科住院医师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 病例报告
  • 幼儿鼻咽部骨性异物误诊1例
    周明朗 黄辉 柴伟 冯春博 王丽
    2023, 47 (6): 369-.
    摘要 ( ) PDF ( 536KB ) ( )   
  • 学科史话
  • 甲状腺手术的历史
    臧传善 孙健 孙彦
    2023, 47 (6): 371-.
    摘要 ( ) PDF ( 286K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