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 论著
  • 变应性鼻炎及鼻咽比率与儿童腺样体肥大声导抗分析的相关性研究#br#
    杨亮 王川 石丽芳 王国庆 陆飞彩
    2024, 48 (6): 311-.
    摘要 ( ) PDF ( 527KB ) ( )   
    目的 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不同鼓室导抗图与鼻咽比率(A/N比值)及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6月因腺样体肥大就诊于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并手术治疗的140例患儿临床资料,通过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腺样体肥大患儿A/N比值的最佳截点,并通过卡方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年龄、性别、A/N比值、体重指数(BMI)、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及是否存在变应性鼻炎与腺样体肥大患儿声导抗的关系。结果 根据ROC曲线计算出A/N的临界值为0.84。A/N比值、HDL水平及存在变应性鼻炎与腺样体肥大患儿声导抗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年龄、性别、BMI及LDL水平与腺样体肥大患儿声导抗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N比值及存在变应性鼻炎与腺样体肥大患儿声导抗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N比值及是否存在变应性鼻炎是判断腺样体肥大伴发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依据。
  • 儿童先天性鼻及上唇皮样囊肿及瘘管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岳耀光 黄合银 李俊浩 黄丽芳 梁仕才
    2024, 48 (6): 315-.
    摘要 ( ) PDF ( 1366KB ) ( )   
    目的 分析儿童先天性鼻及上唇皮样囊肿及瘘管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莞市横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8例先天性鼻及上唇皮样囊肿及瘘管患者临床资料,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6.3岁。查阅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临床特征,术中瘘管位置,术后病理及随访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8例患者瘘管局部皮肤发生反复感染3例,曾行脓肿切开引流2例,未感染5例。瘘管组织深入前颅底1例。3例均在感染控制期手术切除治疗。随访观察6~24个月,患者无复发,术后外形恢复满意。结论 鼻背皮样囊肿及瘘管与上唇皮样囊肿及瘘管均在出生后即出现,临床症状相似,需密切随访,手术
    切除是治疗皮样囊肿及瘘管的重要方法。
  • 沧州市区气传花粉监测及其与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变应原谱的相关性研究#br#
    刘卫卫 温博深 苏小明 黄艳 申梦梦 贾玉静 王斌
    2024, 48 (6): 319-.
    摘要 ( ) PDF ( 637KB ) ( )   
    目的 监测沧州市气传花粉的种类、数量及变化规律,并收集同期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监测结果,分析花粉及其他吸入性变应原的特征及与AR患者血清sIgE相关性,为沧州地区AR的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支持与参考依据。方法
    花粉采样地点为沧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院区4楼顶层,使用标准空气花粉取样器取样,采用重力沉降法收集,在2022年3至10月连续采集该监测点每日的气传花粉并记录花粉的种类及数量。同时,收集同期就诊于沧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AR患者的血清sIgE结果进行变应原谱分析。结果 在2022年3至10月期间,共监测到19个科属的19 368粒花粉,以菊科蒿属、桑科、松科、杨柳科柳属等为主。分析1 130例AR患者血清sIgE检测结果显示,吸入性变应原中阳性率的前三类分别为尘螨[粉尘螨(45.40%,513/1 130)、屋尘螨(36.02%,407/1 130)] 、屋尘(39.65%,448/1 130)、艾蒿(28.76%,325/1 130);仅蟑螂和艾蒿有显著的性别差异(P <0.05);不同年龄段中仅有柳树、普通豚草、悬铃木、棉白杨、松树在不同年龄段无显著差异,其余13种变应原在不同年龄组间的阳性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1);28.85%(326/1130)的AR患者只对一项变应原产生过敏反应。结论 本研究为沧州地区AR患者的变应原谱提供详细的流行病学数据,揭示了不同性别和年龄段患者对吸入性变应原的差异,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 基于2例患者MiniPDX模型指导下的局部晚期喉癌个体化治疗初探#br#
    任敬远 鲍羿岐 王绪锐 孙亚男
    2024, 48 (6): 324-.
    摘要 ( ) PDF ( 2165KB ) ( )   
    目的 探讨利用人源微型异种移植(mini patient-derived xenograft,MiniPDX)模型指导喉癌患者的新辅助治疗方案以及保喉策略。方法 利用上海立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OncoVee® MiniPDX系统,以喉癌患者标本为原型建立MiniPDX模型。在内镜下对喉癌组织进行活检,制备肿瘤细胞悬浮液装入中空纤维胶囊,通过皮下植入BALB/c-nu裸鼠背部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从MiniPDX测定中获得的最佳方案用于新辅助化疗和免疫治疗局部晚期喉癌。结果 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我们为2例局部晚期喉癌患者成功构建MiniPDX模型,建立个体化、敏感的药物筛选体系。MiniPDX模型为这2例患者确定潜在的有效药物,治疗后均达到临床缓解,1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1例患者大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2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后续均成功保喉。结论 建立喉癌MiniPDX模型指导下的个性化药物筛选体系,可能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减少无效治疗,提高患者保喉率。
  • 综述
  •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的研究进展
    吴喜福 张革化
    2024, 48 (6): 331-.
    摘要 ( ) PDF ( 435KB ) ( )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鼻腔和鼻窦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易恶变。因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故早期诊断困难,容易延误治疗。本文将结合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综述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发生机制、危险预测因素、诊治流程及预后,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 非甾体抗炎药加重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进展
    池梦诗 樊韵平
    2024, 48 (6): 335-.
    摘要 ( ) PDF ( 484KB ) ( )   
    非甾体抗炎药加重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以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和/或哮喘为特征的疾病,即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环氧化酶-1阻断剂)后引起呼吸道超敏反应。该疾病是一种慢性呼吸道嗜酸性炎症,给临床诊疗带来巨大挑战。本文综述该疾病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理论依据,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上颌骨囊肿诊疗进展
    李美辰 陈海玲 李阳 刘译聪 马登殿 李晓瑜
    2024, 48 (6): 341-.
    摘要 ( ) PDF ( 475KB ) ( )   
    上颌骨囊肿主要分为牙源性和非牙源性囊肿,其发病机制主要与上颌骨内残留上皮在特定诱因下的变异性改变有关。上颌骨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病变,需要通过综合的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目前治疗主要依赖手术切除,未来有望通过分子生物学研究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针对上颌骨囊肿的治疗策略应根据囊肿的类型、大小和位置灵活选择,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并降低复发率。本文旨在综述上颌骨囊肿的分类、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展,提高对此病变的认识,并探索未来研究方向。
  • 变应性鼻炎与2019冠状病毒病的相互影响
    刘翔 杨相立
    2024, 48 (6): 345-.
    摘要 ( ) PDF ( 423KB ) ( )   
    变应性鼻炎和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互相影响,变应性鼻炎对COVID-19的临床结果可能具有无害或保护作用,变应性鼻炎可能通过病毒进入受体表达的改变、慢性2型炎症、干扰素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的抗病毒活性等机制发挥作用。本文就两者的相互联系及相关机制做一综述。
  • 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防治呼吸道乳头状瘤病的研究进展
    冯雪辉 肖洋 马丽晶 王军
    2024, 48 (6): 350-.
    摘要 ( ) PDF ( 431KB ) ( )   
    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是一种表现为呼吸道内多发疣状突起新生物的呼吸道良性肿瘤,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密切相关。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作为预防感染及与之相关疾病的有效手段,目前在辅助治疗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的研究中体现出一定益处。本文综述人
    乳头状瘤病毒疫苗预防和治疗呼吸道乳头状瘤病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
  • 腺样体肥大机制的研究进展
    魏若莹 杨风波
    2024, 48 (6): 355-.
    摘要 ( ) PDF ( 439KB ) ( )   
    腺样体肥大是由于腺样体因炎症等反复刺激发生的病理性增生。该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阐明,临床和基础研究结果提示主要与免疫、微生物及自身功能密切相关。外界中如病原体、免疫紊乱等因素可以诱发并加重疾病,这些发病因素可以单独也可以共同参与疾病的发生。本文就有关腺样体肥大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的疾病研究提供参考。
  • 咽喉反流与下咽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张瑾 丁德涛 张辉 马旭 李德民 吴允刚
    2024, 48 (6): 358-.
    摘要 ( ) PDF ( 466KB ) ( )   
    下咽癌为头颈部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且预后较差,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咽喉反流也是下咽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有效地预防及治疗咽喉反流疾病,对预防下咽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咽喉反流的流行病学调查、胃蛋白酶与下咽癌的相关性研究、胃蛋白酶的致病机制方面做一综述。
  • 客观声学分析的研究进展
    张惠思 陈婷
    2024, 48 (6): 362-.
    摘要 ( ) PDF ( 426KB ) ( )   
    客观声学分析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语音分析软件采集和记录语音信号,客观、定量地分析嗓音质量的方法,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嗓音障碍的鉴别诊断、记录和治疗评估中。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用于嗓音声学分析的方法有很多,但尚未有学者总结其适用性及优势。本文就嗓音客观声学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及优势做一概述。
  • 教学园地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混合教学实践
    郭玉琴 张宏征
    2024, 48 (6): 366-.
    摘要 ( ) PDF ( 1487KB ) (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属于临床医学独立的二级学科,理论知识庞杂,各器官解剖结构复杂抽象,教学链点多线长面广,教学难度大。本研究结合我校培养高层次研究应用实践型人才的办学定位,根据学科特征,构建“以疾病为线索”模块整合式的混合教学模式,师生共探第一课堂,共情第二课堂,共创第三课堂,三课联动,协同育人作用,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学痛点出发,开展探索实践研究,以达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临床实践和技能操作能力,常见疾病的基本诊断和治疗的能力;通过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培养学生做新时代有温度有情怀的临床卓越医师。
  • 学科史话
  • 颈动脉手术溯源:从古希腊到现在
    臧传善 孙健 孙彦
    2024, 48 (6): 371-.
    摘要 ( ) PDF ( 286K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