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 短篇论著 • 上一篇    下一篇

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术后通气管阻塞的危险因素分析

  

  • 出版日期:2020-09-28 发布日期:2020-09-30

  • Online:2020-09-28 Published:2020-09-30

摘要: 目的 分析分泌性中耳炎(OME)鼓膜置管术后通气管阻塞的发生情况及影响术后通气管阻塞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52例因OME行双侧鼓膜置管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出现通气管阻塞,将所选患者分为阻塞组(31例)和未阻塞组(121例)。分析不同特征人群术后通气管阻塞发生情况,并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通气管阻塞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52例OME患儿均顺利完成双侧鼓膜置管术,术后共31例(20.4%)出现通气管阻塞,其中14例管腔内干痂阻塞,6例血痂阻塞或覆盖通气管,6例耵聍阻塞,5例脓性分泌物,另有8例患儿出现通气管脱出。单因素分析初次筛选出4个(年龄、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术后耳溢液、通气管留置时间)与术后通气管阻塞有关的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未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术后耳溢液、通气管留置<10个月为最终进入模型的危险因素。结论 OME行鼓膜置管术后影响患儿通气管阻塞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未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术后耳溢液、通气管留置<10个月等,需尽早干预处理,做好相关预防工作,防止发生通气管阻塞,影响患儿康复。

关键词: 儿童(Child), 中耳炎, 伴渗出液(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中耳通气(Middle Ear Ventilation), 危险因素(Risk Factors), 鼓膜置管术(tympanostomy), 通气管阻塞(ventilation tube obstruction), 病原菌(pathogenic bacte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