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 小儿疾病专题
  • 儿童扁桃体腺样体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后出血特点分析及应对策略
    李亮,沈蓓
    2016, 23 (6): 309-.
    摘要 ( ) PDF ( 460KB ) ( )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和传统手术行儿童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在术后出血方面存在的差异特点,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 选取2014年于我科行扁桃体腺样体射频消融术999例为等离子组,2010年于我科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1275例为传统组。比较两组总出血率、原发性及继发性出血的发生率、出血部位、出血程度和治疗方法的差异。结果 等离子组术后总出血率、出血部位分布、出血程度和治疗方法分布上与传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等离子组术后原发性出血少于传统组,而继发性出血多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等离子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并不增加术后出血几率,在出血部位分布、治疗方法分布上亦无明显差别;但术后原发性出血减少,而继发性出血升高,分析等离子手术后出血的常见原因,并针对性提出应对策略
  • 儿童腺样体肥大菌群分布Meta分析
    韩书婧,张亚梅,鲁洁,初平,刘悄吟,金雅琼,于永波,吴云肖,郭永丽,邰隽,倪鑫
    2016, 23 (6): 313-.
    摘要 ( ) PDF ( 398KB ) ( )   
    目的 明确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菌群分布情况。方法 英文文献通过对PubMed、Embash和Medline数据库,中文文献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进行系统检索,收集各数据库自建库到2015年7月发表的所有儿童腺样体肥大细菌分布情况研究的文献。检索条件:英文检索词包括“adenoid”、“microbiology”、“bacteria”;中文检索词包括“腺样体”、“细菌”和“菌群”。结果 纳入研究的9篇文献共计1162份腺样体标本,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为0.21(95%CI ,0.09~0.32),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0.14(95%CI,0.09~0.20),肺炎链球菌检出率为0.15(95%CI,0.08~0.22)。结论 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是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菌群分布中3种主要的致病菌,为指导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疗提供了依据。
  • 鼓膜穿刺或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分析
    邓世明,刘军,刘铁陵,何顺芬,唐洪
    2016, 23 (6): 318-.
    摘要 ( ) PDF ( 346KB ) ( )   
    目的 对比分析腺样体切除术联合鼓膜穿刺(adenoidectomy with auripuncture,AT+A)与腺样体切除术联合鼓膜置管(adenoidectomy with tympanostomy tube,AT+T)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收入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92例,将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T+T组和AT+A组,其中AT+T组48例,AT+A组44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听阈的变化以及术后复发率和感染并发症等一系列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后随访一年内两组患者听阈得到了明显的下降,纯音听力提高,但两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AT+T组总有效率97.9%,AT+A组的总有效率为95.4%,两者无显著差异(P >0.05)。AT+T组中耳积液的平均时间为(7.3±0.8)d,感染率为6.3%,复发率为4.2%,AT+A组中耳积液的平均时间为(11.7±0.4)d,感染率为15.9%,复发率为11.4%,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或P <0.01)。结论 AT+T和AT+A两种治疗方式均能有效的提高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听力水平,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AT+T较AT+A能显著缩短中耳积液时间,有效降低患儿的复发率和感染率,更加适用于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临床治疗。
  • 三维医学影像分析系统上气道建模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研究中应用的初探
    程超,潘家辉,刘大波
    2016, 23 (6): 321-.
    摘要 ( ) PDF ( 760KB ) ( )   
    目的 探讨三维医学影像分析系统(3D medicalimage analysis,3DMIA)软件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上气道建模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30例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OSAHS患儿,分别于睡眠和清醒时通过螺旋CT采集资料,借助3DMIA软件构建患儿自鼻咽到声门上整个上呼吸道的三维模型,并借助软件算法进行上气道容积、气道最小横截面积的测量。结果 30例患儿睡眠时的上气道容积和气道横截面积均明显小于清醒时,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 =9.392、9.256,P 均<0.01)。结论 借助3DMIA软件建模并进行算法测量较传统放射学方法,能更客观的评价OSAHS患儿的上气道狭窄范围和程度,在OSAHS患儿的上气道形态和功能研究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孤独症患儿听力障碍的早期发现与干预
    马晶,万浪,丁海峰,徐芬
    2016, 23 (6): 325-.
    摘要 ( ) PDF ( 317KB ) ( )   
    目的 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患儿合并有听力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  对3例有语言交流障碍的患儿进行声阻抗测试、畸变耳声发射(DPOAE)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确诊他们有听力障碍。3例患儿经进一步诊治确诊为孤独症患者。为他们选配助听器和进行言语康复训练,随访1年观察言语
    交流情况。结果 3例患儿在佩戴助听器后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e,SIR)评分均有提高。结论  孤独症伴听力障碍患儿,尽早进行干预,佩戴助听器并针对性进行言语康复训练,语言交流能有改善。
  • 气管异物患儿父母术前焦虑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赵会玲,余蓉
    2016, 23 (6): 328-.
    摘要 ( ) PDF ( 338KB ) ( )   
    目的 了解气管异物患儿父母术前焦虑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术前对212名气管异物患儿父母进行调查。结果 患儿父母的SAS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积极应对方式评分高于国内常模,消极应对方式评分低于国内常模;患儿父母积极应对方式评分与SAS评分无显著相关性,消极应对方式评分与SAS评分成显著正相关。结论 气管异物患儿父母术前焦虑水平高于正常人群,不同文化程度患儿父母的焦虑水平存在差异,消极的应对方式会增加其焦虑的水平,更倾向于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 论著
  • 听觉传导通路下丘区域特异性蛋白分析
    李宛桐,徐莹,李晓璐
    2016, 23 (6): 331-.
    摘要 ( ) PDF ( 368KB ) ( )   
    目的 研究听觉传导通路下丘(i n f e r io r colliculus,IC)区域特异性蛋白,探索IC在听觉信号整合及处理中的可能作用,探索中枢听觉处理障碍(cent ral auditory processing disorders,CAPD)的潜在致病因素。方法 本实验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方法对
    出生后60 d雄性SD大鼠IC、耳蜗核(cochlear neucleus,CN)、上橄榄核复合体(superior oliver complex,SOC)、Rest这4个核团胞膜蛋白质组学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IC区域特异性蛋白。结果 本实验最终共检测IC区域特异性蛋白53种。通过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IC区域特异性蛋白主要作用为转运及蛋白定位,调节神经元生长发育和信息整合。结论 53种IC区域特异性蛋白中,CaMKII蛋白和SV2A蛋白参与维持IC兴奋性-抑制性神经递质平衡,此平衡是听觉信号整合及编码精确性的关键,有助于研究CAPD发病机制。
  • 福州地区88例听力障碍者致聋基因测序结果分析
    林文津,郭舜民,徐小妹,徐榕青,张亚敏
    2016, 23 (6): 335-.
    摘要 ( ) PDF ( 377KB ) ( )   
    目的 对福州地区非综合征聋患者相关基因突变分析,了解福州地区聋病患者常见突变基因及突变热点。方法 收集福州地区88例非综合征聋患者外周血样本,对常见聋病基因GJB2、SLC26A4、12 S rRNA基因采用传统测序法分析进行检测,对未筛查出致病突变基因的样本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其他聋病基因进行全面检测。结果  共检测出聋病基因突变30例(34.09%),其中3个常见聋病基因突变占23例(26.14%),12 S rRNA突变14例,GJB2突变6例,SLC26A4突变3例;其他罕见基因MYO15A突变2例,MYO7A、OTOF、TECTA、TMC1、ILDR1各1例。结论  福州地区非综合征聋患者中常见聋病基因突变率12 S rRNA最高,其次为GJB2和SLC26A4,为福州地区聋病患者分子病因筛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桉柠蒎对慢性鼻-鼻窦炎治疗效果的分析
    杭伟,张强,刘钢,张金玲
    2016, 23 (6): 338-.
    摘要 ( ) PDF ( 321KB ) ( )   
    目的 探讨桉柠蒎治疗慢性鼻-鼻窦炎(CRS)的疗效。方法 将CR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加用桉柠蒎治疗,疗程结束后予主客观的评估,分析桉柠蒎的疗效。结果 常规及加用桉柠蒎治疗后,随访3、6、12个月,加用桉柠蒎组较常规治疗组疗效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桉柠蒎肠溶软胶囊
    作为一种黏液溶解促排剂,对CRS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舌下脱敏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Th17/Treg免疫平衡的影响
    田媛,刘慧峰,王效军,王宇,王向东,陈薪羽,单园园,刘景芳
    2016, 23 (6): 341-.
    摘要 ( ) PDF ( 378KB ) ( )   
    目的 探讨粉尘螨滴剂舌下脱敏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Th17/Treg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舌下脱敏治疗。比较两组症状积分、药物评分、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及外周血Th17/Treg细胞比例。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Th17细胞比例、Treg细胞比例、IL-17表达、TGF-β1表达与对照组均存在明显差异(P 均<0.05)。观察组症状总积分与药物评分与对照组均存在明显差异(P 均<0.05)。结论 粉尘螨滴剂舌下脱敏治疗变应性鼻炎可显著临床症状,而调节Th17/Treg免疫平衡可能是其主要作用机制。
  • 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等级对特异性免疫治疗效果的影响
    郭杰峰,伍慧卿,林丽莉,赵晓明,熊彬彬,刘钊
    2016, 23 (6): 345-.
    摘要 ( ) PDF ( 409KB ) ( )   
    目的 观察粉尘螨、屋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等级不同的变应性鼻炎患儿应用安脱达和阿罗格标准化尘螨疫苗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6~12岁患儿按SPT等级分3组,I组:粉尘螨皮肤指数(skin index,SI)大于屋尘螨组,II组:粉尘
    螨SI等于屋尘螨组,III组:粉尘螨SI小于屋尘螨组。再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每组内患儿分为安脱达组和阿罗格组,并给予相应药物SIT 1年,观察记录并分析比较患者症状得分及药物评分。结果 I、II组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时症状得分及药物评分改善情况阿罗格组优于安脱达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I组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时症状得分及药物评分改善情况安脱达组优于阿罗格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I、III组患者治疗9个月、12个月时安脱达组和阿罗格组症状得分及药物评分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粉尘螨、屋尘螨SPT等级不同的变应性鼻炎患儿应用安脱达和阿罗格标准化尘螨疫苗进行SIT 3个月、6个月时疗效不同,9个月、12个月时疗效一致,两者均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药物。
  • Maspin在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中表达的研究
    虞和伟,康宗辉,潘丹,夏思文,胡献惠,陈英武,何云生,黄益灯
    2016, 23 (6): 349-.
    摘要 ( ) PDF ( 660KB ) ( )   
    目的 检测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中Maspin的表达,探讨其对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真菌性鼻-鼻窦炎标本42例为实验组,包括12例侵袭型与30例非侵袭型;慢性鼻-鼻窦炎30例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Maspin的表达。结果 真菌性鼻-鼻窦炎组Maspin表达下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组Maspin评分最低,与非侵袭型及对照组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Maspin评分5.70为临界值,诊断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敏感性为91.7%,特异性为88.3%。结论 Maspin在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中表达下调。Maspin可能是诊断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重要指标。
  •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鼻-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创面上皮化的影响
    何观文,朱忠寿,魏日富,程道俊,李慧凤
    2016, 23 (6): 353-.
    摘要 ( ) PDF ( 1136KB ) ( )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对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鼻内镜术后创面上皮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110例CRS行双侧鼻内镜手术患者,对照组(右侧鼻腔)行鼻腔冲洗以及类固醇激素喷鼻,实验组(左侧鼻腔)加用rhEGF喷鼻,在术后2周、4周、3个月、6个月鼻内镜检查评估鼻腔黏膜情况及主观症状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比较鼻腔黏膜情况、完全上皮化比例、主观症状的VAS评分。结果 术后2周实验组鼻腔黏膜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但主观症状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 >0.05);术后4周及3个月时实验组鼻腔黏膜情况、上皮化比例以及主观症状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时则无差异(P >0.05)。结论 CRS患者鼻内镜术后用rhEGF喷鼻,可缩短术后上皮化时间、改善鼻腔黏膜情况及患者主观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 临床经验
  • 显微手术联合CO2激光治疗声带粘连
    简洁君,李国义
    2016, 23 (6): 357-.
    摘要 ( ) PDF ( 210KB ) ( )   
  • 耳内镜下钬激光鼓膜造孔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孙小燕,毛庆杰,宗建华
    2016, 23 (6): 358-.
    摘要 ( ) PDF ( 260KB ) ( )   
  • 鼻声反射在腺样体肥大儿童鼻通气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刘晓玲,孙晓雷,刘晓佳,白雪
    2016, 23 (6): 359-.
    摘要 ( ) PDF ( 266KB ) ( )   
  • 小儿气管异物的诊治及手术时机的选择
    贺定华,赵斯君,李赟,敬云龙
    2016, 23 (6): 363-.
    摘要 ( ) PDF ( 253KB ) ( )   
  • 70°鼻内镜在新生儿先天性会厌囊肿的诊断
    曾宸,喻国冻,焦传家
    2016, 23 (6): 364-.
    摘要 ( ) PDF ( 308KB ) ( )   
  • 病例报道
  • 以声音嘶哑为首发症状的食管癌1例
    张幼芬,文连姬,于丹,刘岩,金成勋,陈康兵,谭月,韩双
    2016, 23 (6): 366-.
    摘要 ( ) PDF ( 0KB ) ( )   
  • 中耳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
    廖辉,彭德嘉
    2016, 23 (6): 367-.
    摘要 ( ) PDF ( 334KB ) ( )   
  • 论著
  • 鼻腔纤维血管瘤合并灭鼠药误服致复杂出血1例
    南奔宇,陈波蓓,黄赛瑜,高金健,张初琴
    2016, 23 (6): 368-.
    摘要 ( ) PDF ( 290KB ) ( )   
  • 病例报道
  • 扁桃体巨大结石1例
    施云斌,陈波蓓,高金建,黄赛瑜,冯博孩,项海杰,陈如如,吴珏婷,陈思
    2016, 23 (6): 370-.
    摘要 ( ) PDF ( 540K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