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 论著
  • 多参数MRI鉴别腮腺单发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的价值
    姜虹,陈青华,王永哲,鲜军舫,刘中林,张红,刘芳
    2020, 27 (3): 115-.
    摘要 ( ) PDF ( 1570KB ) ( )   
    目的 探讨多参数MRI鉴别腮腺单发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理学证实的26例腮腺单发Warthin瘤、35例多形性腺瘤的MRI资料。评估常规MRI特征、ADC值、达峰时间(Tpeak)、流出率(WR)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结果 Warthin瘤ADC值 [(0.89±0.22)×10-3 mm2/s]显著低于多形性腺瘤
    [(1.54±0.34)×10-3 mm2/s](t =-8.60,P<0.05)。两者Tpeak(t =-14.74)、WR(t =8.75)及TIC类型(χ2=61.0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DC值=1.24×10-3 mm2/s作为阈值,鉴别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的敏感度为82.86%(29/35),特异度为100%(26/26),准确率为90.16%(55/61)。将ADC值与TIC类型进行线性拟合并绘制ROC,曲线下面积为0.996,敏感度为94.29%(33/35),特异度为100%(26/26),准确率为96.72%(59/61)。结论 多参数MRI可提高鉴别腮腺单发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的效能。
  • 转录组-芯片数据联合分析鉴定鼻咽癌发生潜在关键信号通路和调节基因
    孙海力,李绍霄,林海亮
    2020, 27 (3): 119-.
    摘要 ( ) PDF ( 826KB ) ( )   
    目的 本文主要探究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发生的潜在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方法  通过GEO数据库中2个转录组测序数据以及1个芯片数据,总计包括57例鼻咽癌数据和9个正常对照组数据,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再进行GO和KEGG等分析。结果 筛选得到580个共有上调表达基因,52个共有下调表达基因。上调基因主要与表皮、腺体和皮肤等与上皮发育相关的信号通路有关。下调基因主要与白细胞凋亡过程的负调控、Notch信号通路等有关。利用蛋白互作网络筛选,结果显示这些关键蛋白主要与G-蛋白耦合受体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传导信号通路等有关。结论 通过联合分析转录组和芯片数据,发现了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关的信号通路和关键基因,为鉴定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 miR-30c对鼻咽癌CNE-1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金爱燕,李立萍,朱虹,高春成,左文娜,许鹏,王洪芹
    2020, 27 (3): 123-.
    摘要 ( ) PDF ( 613KB ) ( )   
    目的 观察miR-30c对鼻咽癌CNE-1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过表达miR-30c质粒载体转染CNE-1细胞,同时设立空质粒载体转染阴性对照组和无处理的空白对照组。荧光定量PCR检测miR-30c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 鼻咽癌组织中miR-30c的表达量为0.23±0.05,显著低于癌旁非肿瘤鼻咽组织的0.37±0.08(P <0.01)。过表达miR-30c组表达量(0.46±0.12)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0.17±0.03)和阴性对照组(0.18±0.04)(P 均<0.01)。在24、48、72小时过表达miR-30c组OD值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 均<0.01)。过表达miR-30c组G1期细胞比例(90.36±10.23)% 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74.46±9.14)%和阴性对照组(75.25±9.23)%(P <0.01)。过表达miR-30c组凋亡细胞比例(31.06±5.12)%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3.18±0.72)%和阴性对照组(3.56±0.78)%(P <0.01)。结论 过表达miR-30可以现在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以及诱导细胞凋亡。
  • miR-218-5p靶向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9对喉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
    柴传红,裴嘉红
    2020, 27 (3): 127-.
    摘要 ( ) PDF ( 642KB ) ( )   
    目的 探讨miR-218-5p对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鳞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质印记(Western blot)检测人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和正常喉上皮细胞NPEC中miR-218-5p和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9(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9,PARP9)的表达水平。构建过表达miR-218-5p或敲减PARP9的Hep-2细胞株,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Western blot验证miR-218-5p和PARP9的靶向
    调控关系。结果 与NPEC细胞相比,Hep-2细胞中miR-218-5p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 =19.540,P <0.05),PARP9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 =25.381,P <0.05)。与miR-con组比较,miR-218-5p组Hep-2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F =37.167,P <0.05),凋亡率显著升高(F =670.506,P <0.05)。与si-con组比较,si-PARP9组Hep-2细胞存活显著降低(F =61.813,P <0.05),凋亡率显著升高(F =650.225,P <0.05)。miR-218-5p靶向负性调控PARP9表达。与miR-218-5p+pcDNA-con组比较,miR-218-5p+pcDNA-PARP9组Hep-2细胞存活显著升高(F =44.216,P <0.05),凋亡率显著降低(F =329.517,P <0.05)。结论 miR-218-5p通过靶向PARP9抑制喉鳞癌
    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 病例报道
  • 等离子刀治疗翼腭窝及颞下窝腺样囊性癌2例
    李旭征,张淑香,伯铭羽,张秋航
    2020, 27 (3): 132-.
    摘要 ( ) PDF ( 179KB ) ( )   
  • 论著
  • 43例外耳道骨瘤和骨疣的临床分析
    雷雳,毛美玲,李永新,梁凤和,韩德民,尹鸿雁,杨本涛
    2020, 27 (3): 133-.
    摘要 ( ) PDF ( 1193KB ) ( )   
    目的 探讨外耳道骨瘤和外耳道骨疣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9年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手术治疗的外耳道骨瘤和骨疣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共收治43例,术后病理证实外耳道骨瘤40例,外耳道骨疣3例。其中6例外耳道骨瘤合并胆脂瘤,1例合并中耳乳突炎;3例外耳道骨疣均为双耳发病。两者临床表现均有耳堵闷、耳溢、耳痛、耳鸣、听力下降及外耳道狭窄。33例局限的外耳道骨瘤经外耳道内切口径路手术切除;6例合并外耳道胆脂瘤、1例合并中耳乳突炎的骨瘤患者和3例外耳道骨疣患者,因病变复杂经耳后切口径路手术切除。1例外耳道骨疣术后出现轻度面瘫,其余病例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外耳道骨疣相对少见,临床表现与外耳道骨瘤相似,两者需通过病理检查鉴别。局限性骨瘤可经外耳道内切口径路和耳内切口径路手术切除;弥散性骨疣或伴有并发症者选择经耳后切口径路手术,要谨慎操作,减少并发症发生。
  • 安普贴薄膜在新型无创耳模矫正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孙美华,李翠莲,高丽,郑玉婷,林垦,明澄,高燕,郑玉萍,王晓梦,马静
    2020, 27 (3): 137-.
    摘要 ( ) PDF ( 1440KB ) ( )   
    目的 探讨安普贴薄膜在新型无创耳模矫正技术中的治疗作用和预防、治疗压力性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3月患有耳廓畸形并接受美国EarWell耳矫正器治疗121例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年龄7天~2岁。签署知情同意,采用美国Earwel耳矫正器进行矫正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1例据耳廓大小选择
    合适型号矫形器,将安普贴薄膜贴于耳廓畸形部位、牵引器及耳颊矫正器受压部位,根据耳廓畸形类型先用安普贴薄膜塑型再固定耳廓牵引器和耳颊矫正器。对照组60例按照常规方法用耳廓牵引器和耳颊矫正器直接牵拉治疗,无塑形及保护性隔离。对比观察受压部位皮肤压力性损伤情况、复诊时间、家长满意度,评估矫正效果并记录。结果  比较两组患儿受压部位皮肤压力性损伤的情况、复诊时间及矫正效果。皮肤压力性损伤情况:实验组仅1例皮肤发红,无皮损情况发生;对照组15例出现局部皮肤完整,颜色暗红,压之不褪色;9例出现局部皮肤破损,伴有粉红色的伤口床,无软骨暴露,周围无腐肉;1例耳甲矫正器受压部位皮肤破溃,软骨外露。复诊时间:实验组复诊时间(8.41±0.99)天,对照组复诊时间(5.67±0.95)天。矫正效果:实验组不满意0例,一般3例,满意58例;对照组不满意6例,一般10例,满意44例。结论 安普贴薄膜能有效预防无创耳矫正术中的压力性损伤并对受压部位有治疗作用。安普贴薄膜对耳廓畸形特别是耳轮畸形有塑型作用。能有效延长患儿的复诊时间,减少复诊次数。可以推广应用。
  • 中耳炎鼓膜小穿孔耳内镜治疗的研究
    任远,王凯
    2020, 27 (3): 141-.
    摘要 ( ) PDF ( 631KB ) ( )   
    目的 探讨鼓膜小穿孔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内镜下手术修补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10月我科诊治的9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小穿孔患者,根据修补方式(内置法或夹层法)和手术时鼓室黏膜情况(干耳或湿耳),观察对比鼓膜愈合率及术后3个月听力改善情况。结果 90例患者干性穿孔53例,鼓膜穿孔边缘潮湿者(湿耳)37例;内植法64例,夹层法26例。术后鼓膜一期愈合87例,夹层法术后鼓膜愈合率高于内植法,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54)。湿耳组中夹层法修复鼓膜成功率高于内植法,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 =0.047)。术后3个月平均气导听阈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5.055,P<0.05),气骨导差明显缩小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351,P<0.05)。结论 耳内镜下内置法鼓膜成形术治疗中耳炎鼓膜小穿孔,有微创、便捷和疗效确切等优势。针对鼓膜穿孔边缘潮湿、耳漏反复发作及前上象限穿孔者,该术式需慎重考虑,应优先选择夹层法鼓膜成形术。
  • 经鼻内镜鼻腔血管瘤切除术57例临床疗效分析
    陈晓栋,方满昌,石照辉,王剑,许敏,陈福权
    2020, 27 (3): 145-.
    摘要 ( ) PDF ( 692KB ) ( )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腔血管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总结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科收治的57例鼻腔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鼻腔血管瘤好发部位,病理类型、手术方式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鼻中隔来源30例,下鼻甲来源16例,中鼻甲来源5例,钩突来源2例,鼻前庭来源2例,鼻底来源1例,筛泡来源1例。病理类型,毛细血管瘤41例,血管瘤样增生5例,肉芽肿型血管瘤4例,血管平滑肌瘤4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性别及侧别无明显差异。平均随访时间大于10个月,1例复发,治愈率达98.2%,无并发症,手术效果肯定。结论 鼻腔血管瘤是鼻腔内常见的血管性良性肿瘤,鼻腔血管瘤以毛细血管瘤最多见,最好发于鼻中隔,鼻内镜下手术切除鼻腔血管瘤手术效果好,复发率低,对鼻腔正常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影响小,是治疗鼻腔血管瘤的好方法。
  • 白细胞介素25、白细胞介素33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
    段世宏,袁逸铭,刘增平,李勇
    2020, 27 (3): 148-.
    摘要 ( ) PDF ( 1249KB ) ( )   
    目的 分析白细胞介素25(interleukin-25,IL-25)、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在蛋白和mRNA水平检测IL-25、IL-33和TSLP在33例嗜酸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RSwNP,ECRSwNP)、30例非嗜酸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non-ECRSwNP)和20例正常下鼻甲组织(对照组)中表达。结果 IL-25mRNA和蛋白在ECRSwNP组和non-ECRSwNP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IL-33 mRNA和蛋白在ECRSwNP组、non-ECRSwNP组和对照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LP mRNA和蛋白在ECRSwNP组表达高于non-ECRSwNP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IL-25、IL-33和TSLP在ECRSwNP及non-ECRSwNP均有表达;IL-25和TSLP在CRSwNP患者鼻息肉中表达显著增高,在CRSwNP患者鼻息肉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鼻腔扩容术量化虚拟手术的气流动力学研究
    暴继敏,孟大为,李哲,马云鹏,李奇洙,梁大帅,李贵民,臧洪瑞
    2020, 27 (3): 153-.
    摘要 ( ) PDF ( 1575KB ) ( )   
    目的 借助于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分析鼻腔扩容术对上气道气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鼻科住院男性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1例,主诉交替性鼻堵伴睡眠时打鼾4年余。接受高分辨率螺旋CT扫描并存储结果。借助于mimics 13.0软件进行虚拟手术,建立鼻腔扩容术不同的手术范围的手术模型并
    进行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结果 鼻中隔矫正术+双侧下鼻甲外移术虚拟手术后,鼻腔截面和咽腔截面的平均负压绝对值和平均气流速度降低,但鼻腔和咽腔的气流分布无明显改变;双侧中鼻道对称性虚拟开放后,气流速度和压力梯度变化趋于平缓、均匀,且咽腔最狭窄平面的平均负压值进一步降低。非对称性虚拟手术后,双侧鼻腔压力分布和最大气流速度分布不对称,咽腔最狭窄平面平均气流速度较原始模型无明显变化,平均负压绝对值甚至超过原始模型。结论 鼻腔扩容术一定程度上改善由于呼吸气流运动造成的咽腔塌陷趋势。双侧中鼻道对称性开放使鼻腔气流重新分布,进一步降低咽腔管腔内负压。非对称性手术导致双侧鼻腔压力和气流速度分布不对称,甚至可能升高咽腔负压绝对值,提示了鼻腔扩容术双侧对称性开放的必要性。
  • 慢性鼻-鼻窦炎手术患者睡眠质量和焦虑状况典型相关研究
    白永梅,韩德民
    2020, 27 (3): 158-.
    摘要 ( ) PDF ( 373KB ) ( )   
    目的 探究慢性鼻-鼻窦炎手术患者睡眠质量和焦虑状况的流行特征,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为临床医护人员对患者提供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纳入研究的227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anxiety depression scale,SAS)得分,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 患者PSQI得分为(6.46±3.66)分,SAS得分为(41.07±8.25)分,睡眠问题检出率为32.16%,焦虑状况百分比为13.22%,典型相关分析显示,第1、2、3对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711,0.524和0.476。结论 本研究所纳入的慢性鼻-鼻窦炎手术患者的PSQI和SAS得分均高于普通人群,在今后的诊疗中,应将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维护心理健康纳入诊疗流程。
  • 短篇论著
  •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声导抗与耳声发射特性分析
    王翔,李果,杨婷,林垦,杜娜
    2020, 27 (3): 162-.
    摘要 ( ) PDF ( 317KB ) ( )   
    目的 探究分泌性中耳炎的听力学诊断方法。方法 对53例(106耳)患者行声导抗测试和耳声发射检查,按照临床常规分类标准将声导抗结果分A、B、C三个组(不考虑A型中亚型As和Ad型),其中A组为对照组。比较不同声导抗分型耳的对应耳声发射检查特征。结果 A组与B组声导抗在声顺和梯度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5.09、4.96,P 均<0.05)。B与C组声导抗在容积、声顺和梯度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5.07、-5.14、5.32,P 均<0.05)。A组与C组声导抗压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5.24,P 均<0.05)。耳声发射检查A组通过率90.00%(9/10),B组通过率10.00%(5/50),C组通过率41.30%(19/46)。两组间耳声发射通过率比较,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5.414,P 均<0.05);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5.030,P 均<0.05);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1.856,P =0.064);A组与C组间各个频率DPOAE结果比较,仅1.5、2和3 kHz三个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5.09、-5.12、5.42,P 均<0.05)。结论 分泌性中耳炎时声导抗结合耳声发射检查,弥补单独声导抗检查的不足,可提高鉴别诊断精准度。
  • 喉腔内置入隔离膜治疗医源性喉粘连7例分析
    葛成阳,何云生,魏建初,张靖华
    2020, 27 (3): 165-.
    摘要 ( ) PDF ( 377KB ) ( )   
    目的 探讨隔离膜置入喉腔治疗医源性喉粘连的疗效。方法 对7例喉部术后出现喉粘连的患者在支撑喉镜下松解粘连,并将气管插管套囊壁制成隔离膜置入粘连区域,1个月后取出并评估置膜期间的舒适性及安全性,随访6个月观察喉腔情况。结果 7例患者置膜期间无明显刺激性咳嗽,1个月后均在电子喉镜下顺利取出隔离膜,随访6个月,无再次喉粘连情况。结论 喉粘连松解后在创面置入气管插管套囊壁制成隔离膜治疗医源性喉粘连有一定疗效,并且舒适性、安全性均较好。
  • 病例报道
  • 外耳道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瘤1例
    李梅,刘世喜,周光耀,曾绪阳,郑义涛,罗学翀
    2020, 27 (3): 167-.
    摘要 ( ) PDF ( 638KB ) ( )   
  • 女性喉软骨肉瘤1例
    高骞,杨阳,徐育青,刘益飞,张振新
    2020, 27 (3): 169-.
    摘要 ( ) PDF ( 509KB ) ( )   
  • 文献综述
  •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研究进展
    杨晴,陆美萍,程雷
    2020, 27 (3): 171-.
    摘要 ( ) PDF ( 387KB ) ( )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 l le rg ic f u nga l rhinosinusitis,AFRS)被认为是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一个亚型,其特征为抗真菌IgE敏感性、富含嗜酸粒细胞的黏蛋白(也称变应性黏蛋白)以及鼻窦的特征性CT和MRI表现。AFRS常见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年轻患者,其发生受气候、地理和几种已知的宿主因素的影响。该病在所有需要
    手术治疗的鼻窦炎中约占6%~9%。虽然AFRS和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有相似的免疫学机制,但这两种情况在同一患者中并不常见。AFRS的准确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特征、病理检查、鼻分泌物培养以及影像学和免疫学研究。AFRS的最常用治疗方式是手术完全清除疾病所累及的鼻窦,但其术后复发率仍较高。口服糖皮质激素可减少术后复发,其他辅助疗法还包括局部糖皮质激素、抗真菌药物、奥马珠单抗、变应原免疫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