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
  • 鼻腔口咽拭子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应用价值
    施清圆,张露,梁珊燕,黄立真
    2020, 27 (6): 297-.
    摘要 ( ) PDF ( 359KB ) ( )   
    目的 分析108例在我院住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后期不同取样方法的核酸检测阳性率,以及出院后采用鼻腔+口咽拭子(combined nasal and oropharyngeal swabs,NS+OPS)法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复阳患者的临床资料,为COVID-19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选择2020年2月4日~2020年3月10日从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出院的确诊为COVID-19患者108例,住院后期采取痰液、鼻咽拭子(nasalpharyngeal swab,NPS)或NS+OPS作为出院核酸阴性标准,在其出院后的第3、5、7、10、14天分别采集NS+OPS、粪便、痰液(如有)行SARS-CoV-2核酸实时RT-PCR检测,并对复阳患者监测血清SARS-CoV-2 IgM和IgG抗体检测。统计并分析NS+OPS核酸复阳的COVID-19患者相关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中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108例COVID-19患者临床出院后,NS+OPS核酸复阳17例,复阳率为15.7%,其中合并粪便核酸阳性5例,痰液、NS+OPS、粪便核酸均复阳2例。17例中15例(88.2%)患者出院标准中以两次痰液SARS-CoV-2核酸阴性(至少间隔1天)作为核酸阴性标准,2例(11.8%)以2次NPS核酸阴性作为出院核酸阴性标准。其中有3例复阳患者当日血清学IgM/IgG抗体检测均为阴性,17例核酸复阳患者中15例转阴时IgM和IgG抗体中至少一项为阳性。结论 COVID-19患者治愈出院后仍有复阳的可能,我们推荐出院标准中可以两次NS+OPS核
    酸阴性(至少间隔1天)作为核酸阴性标准,降低临床出院后核酸复阳率。我们需制定详细的出院随访制度,包括血清SARS-CoV-2 IgM和IgG抗体检测,对流行病学的研究提供相关的依据。
  • 应激事件影响下“耳石症”患者的临床调查与分析
    张祎,段金平,刘刚,刘博
    2020, 27 (6): 301-.
    摘要 ( ) PDF ( 437KB ) ( )   
    目的 对应激事件时期以眩晕为主诉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分析疑似“耳石症”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  纳入2020-01-24~2020-03-31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眩晕患者183例作为研究组,以2019-01-24~2019-03-31同期就诊的眩晕患者508例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筛查率、确诊率、头晕评价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评分和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quality Index,PSQI)评价等数据。结果 ①研究组中因眩晕与位置相关而进行BPPV筛查者占94.0%(172/183),高于对照组65.4%(332/508)(P<0.001)。②研究组中确诊为BPPV患者为16.4%(30/183),高于对照组7.9%(40/508)(χ2=10.726,P =0.001)。③研究组中BPPV确诊患者DHI总分及各维度评分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焦虑情绪为主的患者占63.3%(19/30)较对照组35.0%(14/4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23,P =0.019);出现睡眠质量下降者占60%(16/30)与对照组65%(26/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对研究组中77例患者进行双温试验,其中
    37.7%(29/77)正常,与对照组24.6%(52/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9,P =0.030)。结论 在应激事件影响下疑似“耳石症”患者增加,在临床诊治时应注意有效甄别眩晕患者伴随的情绪认知和睡眠质量问题。
  • 天津市境外输入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嗅觉丧失3例
    张荣
    2020, 27 (6): 305-.
    摘要 ( ) PDF ( 267KB ) ( )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耳鼻咽喉科诊疗的相关研究
    李爽,薛凯,李金秋,王文佳,李芳增,于丹
    2020, 27 (6): 307-.
    摘要 ( ) PDF ( 404KB ) ( )   
    2019年末,我国湖北省武汉市暴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并在短时间内迅速波及全国。COVID-19患者病情变化迅速,常累及多个器官,需要多学科协作进行综合性诊疗。虽然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及干咳,但临床数据分析显示有部分患者可以鼻塞、咽痛、嗅觉障碍等耳鼻咽喉科相关症状就诊。同时在标准诊疗方案中也涉及到耳鼻咽喉科的相关内容,故充分认识耳鼻咽喉科与COVID-19诊治的相关性,有助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与掌握。本文从耳鼻咽喉科角度出发,对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作一综述,为COVID-19诊断及治疗过程中的耳鼻咽喉科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 论著
  • 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庄欢,廉猛,房居高,杨一帆,黄志刚,钟琦,侯丽珍,马泓智,陈笑,冯凌,何时知,时倩,王茹
    2020, 27 (6): 311-.
    摘要 ( ) PDF ( 410KB ) ( )   
    目的 分析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4月~2019年12月同一诊疗组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331例。其中男性91例,女性240例,年龄范围18~68岁,平均年龄为41.6岁。入组病例中行单侧腺叶+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者255例,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者76例。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肿瘤直径是否≥5 mm、肿瘤是否位于甲状腺峡部,是否为双侧甲状腺腺叶病变、肿瘤是否侵犯甲状腺被膜是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肿瘤最大直径≥5 mm、肿瘤位于甲状腺峡部、肿瘤侵犯甲状腺被膜是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最大直径≥5 mm、肿瘤位于甲状腺峡部、肿瘤侵犯甲状腺被膜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建议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抑制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衰老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蒋学范,张大勇,浦立,苏立众
    2020, 27 (6): 316-.
    摘要 ( ) PDF ( 1102KB ) ( )   
    目的 研究抑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yclin dependent kinase,CDK2)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衰老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Control组、Control siRNA组、CDK2-siRNA组、CVT-313组,分别用PI单染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细胞衰老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性氧(ROS)含量,Annexin-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衰老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中,CDK2-siRNA组和CVT-313组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降低,衰老细胞增多,活性氧含量增加,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细胞凋亡率无显著性变化(P >0.05)。CDK2-siRNA组和CVT-313组p53、p21、p16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pRb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抑制CDK2可诱导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的衰老,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衰老相关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的。
  • 喉鳞状细胞癌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抑制剂对Fra-1基因表达的影响
    张云龙,宋晓飞,段云静,赵辉明,赵瑞力,曹云云
    2020, 27 (6): 322-.
    摘要 ( ) PDF ( 887KB ) ( )   
    目的 检测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Fos related ant igen-1,Fr a-1)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l a r y nge a l
    squamous carcinoma cell,LSCC)中表达情况,观察喉癌Hep-2细胞中应用ERK抑制后Fra-1表达变化,分析LSCC中Fra-1表达在多个参数组别中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7例LSCC和21例癌旁组织中ERK和Fra-1表达情况,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加入ERK抑制剂(SCH772984)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人喉癌Hep-2细胞中Fra-1mRNA表达量,分析LSCC中Fra-1基因蛋白表达与各参数的关系。结果 LSCC中ERK、Fra-1蛋白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ERK(P<0.01),Fra-1(P<0.05),实验组中Fra-1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LSCC中Fra-1蛋白水平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吸烟相关,与病理分级、年龄、解剖分区无关。结论 LSCC中ERK、Fra-1蛋白水平表达均增高,Hep-2细胞中ERK基因受抑制后明显降低Fra-1基因的表达活性。ERK和Fra-1基因之间可能关联表达促进喉癌的发生与发展。
  • 甲状软骨翼板移植治疗喉气管狭窄疗效分析
    高鼎淇,崔鹏程,赵大庆,郭志华,梁乐平
    2020, 27 (6): 326-.
    摘要 ( ) PDF ( 667KB ) ( )   
    目的 探讨自体甲状软骨翼板作移植材料治疗喉气管狭窄的适应症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9月~2019年4月在我科用自体甲状软骨翼板行喉气管重建术的患者57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18例,年龄3~70岁,平均28岁。狭窄部位:声门下25例,气管18例,声门下+气管14例。狭窄程度(Myer-Cotton分度):Ⅱ度24例,Ⅲ度20例,Ⅳ度13例。狭窄长度0.6~3.5 cm,平均1.6 cm。T型硅胶管放置时间4~21个月,平均11.3个月。结果 治愈患者50例,治愈率87.7%,其中5例拔除T管后管腔内有肉芽组织,支撑喉镜下咬除肉芽后顺利拔除金属管。7例拔管失败。结论 甲状软骨翼板作为加宽气道的移植材料可有效用于治疗喉气管狭窄,对于轻中度狭窄疗效确切,但在重度狭窄中应谨慎使用。
  • 耳硬化症术后骨导听力改善的探讨
    张娜,李轶,马晓波,王丹妮,赵守琴
    2020, 27 (6): 329-.
    摘要 ( ) PDF ( 356KB ) ( )   
    目的 探讨耳硬化症镫骨术后听力尤其是骨导听力改善情况,比较分析镫骨手术不同术式及长短期手术效果,为临床治疗策略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耳硬化症行镫骨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共56耳,重点关注听力情况。术后6周~6个月和术后1年复查听力。结果 术前气导阈值(56.2±11.1)dB,骨导阈值(22.2±7.9)dB,骨气导差(34.0±8.9)dB;术后气导阈值(33.1±10.9)dB,骨导阈值(19.9±8.3)dB,骨气导差(13.2±7.9)dB。23例(41.1%)术后骨气导差≤10 dB,45例(80.4%)骨气导差≤20 dB。术后0.5、1和2 kHz频率的骨导阈值分别下降了1.0、3.1和3.9 dB,而4 kHz频率的骨导阈值提高了0.6 dB。1和2 kHz频率的术后听力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t 1 kHz=2.536,t 2 kHz=2.666,P 均<0.05)。结论 镫骨手术可明显改善耳硬化症患者1和2 kHz频率的骨导阈值,缩小骨气导差。不同镫骨手术技术对于改善术后听力无明显区别,术后长期听力可以获得较好保持。
  • 单能量去金属伪影算法重建联合重建技术在人工耳蜗CT成像质量中的评估
    李嘉慧,魏凡钦,周春香,王仙仁,黄碧雪,孙启阳,熊观霞
    2020, 27 (6): 333-.
    摘要 ( ) PDF ( 1230KB ) ( )   
    目的 探讨320排CT单能量去金属伪影算法重建(single-energy metal artifact reduction algorithm,SEMAR)联合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两种重建技术在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术后的临床评估价值。方法 对30例(34耳)CI术后患者行CT检查,对去伪影前后图像中耳蜗、电极伪影及骨结构均匀性进行评分,测量去伪影前后骨蜗管CT值。重建图像中对电极植入部位、单电极可见性进行评分,行电极计数
    并与术中植入的电极数进行配对t 检验。结果 去伪影前后耳蜗、电极伪影、骨结构均匀性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6.116、-6.371、-6.764,P 均<0.05);而骨蜗管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图像在电极具体植入位置、单电极评分、电极计数及术中植入的电极数与术后CT图像计数的电极数一致性好(P 均>0.05)。结论  SEMAR可明显减轻人工耳蜗电极金属伪影,提高CT图像质量,其联合MPR及MIP有利于精准评估电极植入位置及直接进行电极计数,在CI术后的电极评估中具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 耳内切口双镜联合CT分组中耳手术的手术特点及治疗效果分析
    彭亚,安新山,刘火旺,柳岸
    2020, 27 (6): 338-.
    摘要 ( ) PDF ( 825KB ) ( )   
    目的 对耳内切口双镜联合CT分组中耳手术的特点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17年1~12月诊断为慢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者192例(202耳),术前听力检查与颞骨高分辨率CT检查,根据CT结果分为两组,均行耳内切口双镜联合手术。观察术前CT检查与术中所见情况的符合度,评估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与听力恢复、预后情况。结果 根据CT分组,第1组115例(121耳),第2组77例(81耳);两组术中双镜探查所见与CT检查符合率分别为99.17%和83.95%;术后两组听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组间听力改善、干耳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获得1~2年随访,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分组对指导耳内切口双镜联合中耳手术方案选择,有效处理中耳病变,促进术后恢复,提高听力具有重要意义。
  • 过敏性鼻炎患者异常甲基化状态分析和关键基因/信号通路的确认
    杨晓喆,申珅,邓宇周佳,王成硕,张罗
    2020, 27 (6): 342-.
    摘要 ( ) PDF ( 992KB ) ( )   
    目的 通过搜集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学(甲基化组学)分析,确定过敏性鼻炎患者与健康对照的差异甲基化基因(DMGs),进而探讨DMGs中关键基因及富集通路在过敏性鼻炎发病中可能的重要机制和作用。方法  从GEO数据库中获取过敏性鼻炎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甲基化组学数据集(GSE100386,GSE50222),然后进行一系
    列生物信息学分析。首先利用R语言进行PCA分析,筛选差异甲基化位点DMCs及DMGs(阈值:Δβ=0.1,P<0.05)。利用STRING(10.0)进行蛋白互作分析,最后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对关键基因及其相关通路进行富集分析。结果 经过PCA分析,GSE100386数据不显著被排除。GSE50222中花粉季外过敏性鼻炎患者和对照组相比共有2847个差异甲基化CpGs,对应1594个DMGs,花粉季中过敏性鼻炎患者和对照组相比共有950个差异甲基化CpGs,对应530个DMGs,Venn图显示其中重叠基因共458个。经过PPI分析得到STAT3、IL5、TP53、HDAC9、SMAD3等hub基因。GSEA分析发现关键DMGs所富集的Th17 celldifferentiation、Notch signaling pathway、Focal adhesion、Th1 and Th2 cell differentiation等信号通路的显著富集。结论 本研究所确认的关键基因/信号通路可能为过敏性鼻炎发病的DNA甲基化调控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的线索。
  • 综述
  • 绝经后女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雌激素水平相关性meta分析
    杨青青,何玲玲,贺则凡,李新毅
    2020, 27 (6): 347-.
    摘要 ( ) PDF ( 405KB ) ( )   
    目的 系统评价绝经后女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与雌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绝经后女性BPPV患者与雌激素水平关系的研究,对研究进行筛选,提取数据,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 Ottawa Standard,NOS)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8篇文献,研究对象共计737例,其中BPPV组374例,对照组36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绝经后女性BPPV组和对照组的雌激素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SMD=-1.21,95%CI :-1.57~- 0.84,P <0.05)。结论  雌激素的下降可能是绝经后女性BPPV发病的危险因素。
  • 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谭凤武,黎可华,邓亚萍,谭国林
    2020, 27 (6): 351-.
    摘要 ( ) PDF ( 428KB ) ( )   
    目的 使用meta分析评价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与其他方法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维普、万方、CNKI相关文献。检索年限从建库至2019-04-01。同时手动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人独立进行文献的筛选,数据提取及文献的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个研究,84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及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药物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比较,翼管神经切断术能显著提高有效率[RR=2.51,95%CI(1.24,5.20),P =0.01],而与下鼻甲手术治疗中重度AR对比,翼管神经切断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R=0.26,95%CI(0.09,0.76),P =0.01]。结论 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是一种疗效、安全性较理想的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手术方法。
  • 短篇论著
  • 药物联合治疗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程付伟,李满意,于亚峰,刘济生
    2020, 27 (6): 359-.
    摘要 ( ) PDF ( 266KB ) ( )   
    目的 探讨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误诊误治及疾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20年3月间收治我院耳鼻咽喉科,入院前外院诊断为化脓性扁桃体炎,给予抗生素治疗后效果不佳,入院后明确为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4例患者,2例患者我院门诊首诊明确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入院后给予抗病毒,免疫球蛋白及对症治疗。结果 6例患者经对症及对因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未出现并发症及后遗症。结论 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相对少见,临床表现也相对不典型,容易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相混淆,极易误诊,延误治疗易导致严重后果,需要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抗病毒联合免疫球蛋白类药物能快速缓解患者症状,是临床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有效治疗方法。
  • 病例报道
  • 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1例
    张晓林,毛涌,常永军,余少卿,朱旭友
    2020, 27 (6): 361-.
    摘要 ( ) PDF ( 748K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