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 论著
  • 光学增强内镜在喉癌前病变及喉癌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杨鑫,黄志纯,丁小琼
    2021, 28 (2): 67-.
    摘要 ( ) PDF ( 1108KB ) ( )   
    目的 探讨光学增强内镜(optical enhancment,OE)对喉癌前病变及喉癌诊断的初步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2月检查发现喉肿物患者共121例(162侧),应用光学增强内镜的3种观察模式(普通白光模式、OE模式1、OE模式2)进行喉部病变观察,观察喉部病变两种OE模式下表现及其与病理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两种OE模式诊断声带息肉、喉癌前病变及喉癌准确性均高于普通白光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OE模式1、OE模式2对喉癌前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35%、97.67%及检出率分别为85.07%、94.03%,均高于普通白光模式58.14%、44.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1)。结论 光学增强内镜两种OE模式可提高喉癌前病变及喉癌正确诊断率,OE模式2兼具观察黏膜微血管及凸显病变黏膜自然原色的特性,利于病变早期检出并诊断。
  • 腺样囊性癌基因检测panel的设计开发及数据分析
    周梦娇,王雪莲,马廷耀,江玲燕,曹琳,陈晓红
    2021, 28 (2): 71-.
    摘要 ( ) PDF ( 1588KB ) ( )   
    目的 根据腺样囊性癌(a d e noid c y s t i c carcinoma,ACC)基因突变相关靶点,设计针对该疾病基因突变检测的特定panel,总结该panel的检测结果,并对89例基因检测数据分析。方法 根据文献对ACC发生发展相关基因进行频率统计和意义分析,结合目前临床已应用的其他肿瘤常见靶向药热点基因,设计30个相关基因检测。本研究共完成89例临床样本检测,包括47例595个基因panel检测,42例ACC30个特定基因panel检测,对样本进行突变数据统计和总结。结果 常见突变MYB-NFIB基因融合率38.2%(34/89),同时包含1例MYB基因单核苷酸突变、2例插入缺失突变、3例ALK-NIFB基因融合突变。NOTCH1突变率为9.0%(8/89),NOTCH2突变率为4.5%(4/89)。ACC肿瘤突变负荷均值为1.6 mutations/Mb,MYB-NFIB基因的突变丰度均值为15%。结论 MYBNFIB融合突变是腺样囊性癌最常见的分子事件,panel涵盖了ACC主要突变位点,常见突变位点频率与文献报道相近,可为临床研究及疾病诊疗提供更经济高效的检测方式。
  • 经耳内镜鼓窦与上鼓室入路人工耳蜗植入的解剖研究
    张新海,尹兴红,李科,李可亮,闫智强
    2021, 28 (2): 76-.
    摘要 ( ) PDF ( 813KB ) ( )   
    目的 探讨经耳内镜鼓窦、上鼓室自然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可能性。方法 在4例冰冻成人正常颞骨标本开展新手术入路,并测量相关参数,术后中耳高分辨CT加以证实。结果 所有标本均切开鼓窦,经鼓窦入口、上鼓室、中鼓室放置植入电极,在耳内镜下经外耳道鼓室切开显露蜗窗龛,通过蜗窗植入电极,未损伤鼓索神经、面神。
    鼓后峡宽度(4.65±0.19)mm,鼓窦、上鼓室、中鼓室自然通道长度(20.67±0.96)mm,蜗窗外侧缘距鼓索神经出骨性鼓环处距离(4.89±0.35)mm。结论 耳内镜下经鼓窦、上鼓室、中鼓室径路人工耳蜗植入术是一种微创、安全的手术方式,对乙状窦前移、脑膜低垂、面神经隐窝狭窄病例更具有其优势,并且对于其存在的局限性和并发症风险等问题需进一步研究。
  • 94例茎突综合征临床特点及诊疗思考
    刘妍,王志斌,鄢开胜
    2021, 28 (2): 79-.
    摘要 ( ) PDF ( 1388KB ) ( )   
    目的 根据94例茎突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专科查体以及影像学检查判断其临床特点和术后疗效。方法  对2010年1月~2019年1月间94例茎突综合征病例回顾性分析,通过颈外进路茎突截短术、扁桃体切除术+茎突截短术、保留扁桃体茎突截短术三种手术方式,分析术后疗效。结果 94例患者茎突截去长度为25~61 mm,平均33 mm。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5个月,治愈45例(48%),有效31例(33%),无效18例(19%),应用SPSS 19.0软件行秩和检验,三种手术效果无统计学差异(H =0.521,P >0.05)。其中20例行颈外进路茎突截短术,45例行扁桃体切除术+茎突截短术,29例行保留扁桃体茎突截短术。结论 手术为目前治疗茎突综合征有效方法,口内及颈外进路疗效无明显差异,应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 天麻素对单侧前庭功能丧失大鼠绒球中谷氨酸免疫反应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γ-氨基丁酸B2型受体表达及疗效的影响
    冷辉,张琦,马贤德,姜宇晴,石磊,王爱平
    2021, 28 (2): 84-.
    摘要 ( ) PDF ( 2144KB ) ( )   
    目的 探讨天麻素促进前庭功能恢复及中枢代偿的机制。方法 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分组,空白对照组(n=9)正常饲养,假手术对照组(n=18)鼓室内注射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n=18)、模型治疗组(n=54)鼓室内注射氯仿。造模成功后,对照组肌肉注射生理盐水;模型治疗组再随机分为天麻素低、中、高剂量组(每组n=18),每日分别肌肉注射低、中、高剂量天麻素,连续注射3d。观察绒球中谷氨酸免疫反应物(glutamate immunoreactivity,GLU-IR)、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i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γ-氨基丁酸B2型受体(gamma-aminobutyric acid B2,GABA B2)表达。结果 模型对照组、模型治疗组GLU-IR表达明显下调,GFAP、GABA B2表达明显上调。经天麻素治疗后,模型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GLU-IR、GABAB2表达明显上调,GFAP表达明显下调,天麻素高剂量组均最为明显。结论 天麻素能够对中枢进行多靶点调控,加速代偿的进程与程度。
  • 鼻窦炎伴巨大筛上颌窦气房患者临床分析
    冯燕军,王建宏,闫素英,李希平
    2021, 28 (2): 89-.
    摘要 ( ) PDF ( 1975KB ) ( )   
    目的 探讨鼻窦炎伴巨大筛上颌窦(ethmomaxillary sinus,EMS)气房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15例(18侧)EMS气房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术侧EMS气房的影像和内镜特点以及手术、随访结果。结果 诊断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9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3例,真菌球3例。EMS气房左侧7例,右侧3例,双侧4例。EMS气房最大上下径、内外径和前后径分别为(14.6±5.0)mm、(14.9±3.2)mm和(11.8±2.2)mm。患侧上颌窦Lund-Mackey评分为1.4±0.5,EMS气房为0.6±0.5,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 =0.006)。内镜下开放同侧上颌窦和EMS气房、去除气房间隔,术后随访3~28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患者主观症状均明显改善,内镜下窦腔通气引流良好。结论 巨大EMS气房内镜手术难度大,彻底开放上颌窦和EMS气房形成共同窦腔效果良好。
  • 电磁导航引导鼻内镜下单侧翼管神经主干切断术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分析
    王再兴,唐志元,赵海亮,刘智献,李定波,李胜,曾宪海
    2021, 28 (2): 93-.
    摘要 ( ) PDF ( 1175KB ) ( )   
    目的 通过与鼻中隔成形+双侧下鼻甲成形术的比较,评估导航引导鼻内镜下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AR)的效果。方法 将40例中重度AR伴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A组)行单侧翼管神经主干切断术,对照组(B组)行鼻中隔成形+双侧下鼻甲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及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数值。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后6个月、1年、2年的VAS及RQLQ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 <0.001);A组与B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05);术后1年、术后2年VAS评分,A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01);术后6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RQLQ评分,A组评分低于B组,统计学有差异(P <0.01,P <0.05,P <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都可以缓解中重度AR伴鼻中隔偏曲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随访2年内,鼻内镜下单侧翼管神经主干切断术与鼻中隔成形+双侧下鼻甲成形术相比较,在缓解中重度AR症状方面作用更明显;导航的运用可更加精准定位翼管神经,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 北京城区春季花粉与过敏性疾病就诊比例分析
    宁慧宇,王洪田,陈艳蕾,王学艳
    2021, 28 (2): 98-.
    摘要 ( ) PDF ( 413KB ) ( )   
    目的 监测北京城区春季优势花粉,初步推测其与过敏性疾病关系。方法 应用重力法监测2019年春季每日花粉种类及浓度,计算每月优势花粉。通过杜恩综合医生工作站系统统计同期本院变态反应科诊断为过敏性鼻炎(AR)、过敏性结膜炎(allergic conjunctivits,AC)和过敏性哮喘(allergic asthma,AA)的诊次,分别计算各种疾病的就诊比例。结果 ①北京城区春季各月优势花粉:3月为柏科(50%)、杨属(13%)和榆属(11%),4月为悬铃木属(44%)、桑科(21%)和银杏(14%),5月为松属(32%)、桑科(29%)和桦木属(12%)。②3月AR、AC的就诊比例均明显高于4月和5月,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北京春季,3月是AR及AC的就诊高峰,推测3月优势花粉对AR与AC致敏性更强。
  • 保留扁桃体腭咽成形术治疗特殊解剖类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疗效分析
    韩继波,杨蕊,陈金辉,罗志宏
    2021, 28 (2): 101-.
    摘要 ( ) PDF ( 1154KB ) ( )   
    目的 探讨保留双侧扁桃体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an-UPPP,H-UPPP)治疗特殊咽部解剖类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疗效。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选取2014年6月~2018年12月入住我院确诊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且不耐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患者102例。术中随机分为保留双侧扁桃体H-UPPP组和常规H-UPPP组。分析两组
    术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低血氧饱和度及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改善情况,对比患者术后出血比例及疼痛评分。结果 保留双侧扁桃体组手术有效率为43.1%(22/51),常规H-UPPP手术组有效率为49%(25/51),无统计学差异(χ2=0.355,P =0.551)。保留双侧扁桃体组无术后活动性出血病例,常规手术组术后有3例活动性出血。保留双侧扁桃体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常规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于特殊咽部解剖类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严格选择性的行保留双侧扁桃体的H-UPPP,在不影响手术疗效的情况下可以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咽腔活动性出血,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 颈深部多间隙脓肿23例临床分析
    骆小华,靳娟霞,王朝永,王惠曦,陈香,陈华娇
    2021, 28 (2): 105-.
    摘要 ( ) PDF ( 1119KB ) ( )   
    目的 总结分析颈深部多间隙脓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2015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23例颈深部多间隙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及微生物学检查结果。分析归纳病因,总结诊疗经过并追踪预后。结果 23例病例中感染来源于牙源性
    10例,扁桃体4例,腮腺2例,异物感染2例,不明原因5例。感染部位以下颌下间隙最常见,其次是咽旁间隙。病原学培养11例(47.82%)阳性,其中A型溶血性链球菌3例,肺炎克雷伯杆菌4例,流感嗜血杆菌2例,鲍曼不动杆菌伴白色念珠菌1例,抗酸染色阳性并查见结核杆菌1例。所有病例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均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其中15例同期行气管切开术预防窒息。治愈20例(86.96 %),死亡2例(8.70%),1例(4.34%)放弃治疗后失访。结论 颈深部多间隙脓肿是一凶险疾病,起病急、向周围扩散快。颈部增强CT或彩超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进展的监测,及时切开引流是治疗的关键。窒息是导致死亡的常见原因,对重症患者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可降低因突然窒息而死亡的风险。
  • 内镜下射频消融治疗儿童急性感染期梨状窝瘘
    陈伟,陈佳瑞,陈芳,吴佳欐,赵利敏,徐宏鸣,李晓艳
    2021, 28 (2): 109-.
    摘要 ( ) PDF ( 611KB ) ( )   
    目的 观察显微支撑喉镜下射频消融治疗儿童急性感染期梨状窝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0月我科收治的21例急性感染期梨状窝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在全麻下行显微支撑喉镜下射频消融封闭梨状窝瘘内瘘口,同时行颈部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留置胃管2 w,抗生素治疗1~2 w,颈部换药3 w内痊
    愈。观察分析患儿术后疗效、复发率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3~36个月,3例患儿出现一过性声嘶,术后3个月内恢复正常。所有患儿梨状窝瘘内瘘口1次封闭,无复发,无咽瘘、呛咳、喉返神经损伤、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内镜下射频消融术联合颈部脓肿切开引流术,推荐作为急性感染期梨状窝瘘的首选治疗方案。
  • 嗓音训练在单侧声带息肉术后嗓音恢复中的应用
    吴龙军,汪斌如,卢岭,高险亭,陈应超,黄益灯,梁耕田
    2021, 28 (2): 112-.
    摘要 ( ) PDF ( 404KB ) ( )   
    目的 探讨单侧大、小声带息肉术后发声功能恢复规律和嗓音训练最佳时机。方法 选取68例武汉市第三医院耳鼻咽喉科行单侧声带息肉手术患者,根据与声带平行的息肉最大直径占同侧声带膜部1/3以下称为小声带息肉,1/3及以上为大声带息肉,分成大声带息肉组30例,小声带息肉组38例,每组随机分成嗓音训练组和禁声组;分别于术前1 d,术后3 d、7 d、2 w行嗓音障碍指数量表、嗓音声学客观参数检测。结果 大、小声带息肉嗓音训练组术后2 w总体评价低于禁声组(P <0.05),总体评价高于对照组(P >0.05)。大声带息肉嗓音训练组患者术后3 d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嗓音障碍严重指数、最长发声时间与禁声组无统计学差异(P >0.05),术后7 d、2 w上述指标与禁声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小声带息肉组嗓音训练组患者术后3 d、7 d、2 w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嗓音障碍严重指数、最长发声时间与禁声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术后2 w大、小声带息肉嗓音训练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单侧小声带息肉患者术后应尽早嗓音训练,单侧大声带息肉患者术后第4天开始嗓音训练更有利于嗓音功能恢复。
  • 短篇论著
  • 不同方式下鼻甲手术治疗慢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史广涛,王梅英,孙慧远
    2021, 28 (2): 116-.
    摘要 ( ) PDF ( 254KB ) ( )   
    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下鼻甲手术治疗慢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7月~2018年6月间行下鼻甲手术治疗慢性鼻炎患者235例,分别采用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下鼻甲骨折外移术、下鼻甲黏膜下整形术、微钻辅助下鼻甲整形术、低温等离子下鼻甲消融术,术后3个月~1年进行随访,分析5种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5种下鼻甲手术有效率分别为84.8%、94.0%、87.5%、91.2%、92.3%,平均有效率为90.2%;下鼻甲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为鼻干、鼻干痂和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8%、4.3%,少见并发症为鼻甲萎缩,发生率为0.9%。结论 不同下鼻甲手术方式各有所长,根据不同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能是保证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关键因素之一。
  • 外耳道真菌病的病原学特征以及三种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
    谢怡,赖卓凯,赵云峰,钟文伟
    2021, 28 (2): 118-.
    摘要 ( ) PDF ( 611KB ) ( )   
    目的 剖析外耳道真菌病的病例特征、病原菌分布以及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外耳道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症状、外耳道分泌物镜检、真菌培养结果进行诊断,分别采用硝酸咪康唑乳膏、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3%硼酸洗液联合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治疗周期2~4周。比较不同方案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 97例外耳道真菌病中以≥51岁患者居多,男性多于女性。110侧真菌感染患耳中曲霉菌所占比例最大。3种治疗方案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996,P <0.05),联合用药组疗效最好,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组次之。3个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疾病复发率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 外耳道真菌病与不良生活习惯关系密切,病原菌以曲霉菌最为常见,使用3%硼酸洗液联合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好。
  • 低温等离子联合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治疗鼻咽纤维血管瘤的临床应用
    佘志强,谢勇,龙源辉,王瑢,吴荣华,刘继远
    2021, 28 (2): 121-.
    摘要 ( ) PDF ( 593KB ) ( )   
    目的 初步探讨低温等离子联合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MOD)治疗鼻咽纤维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鼻内镜引导下应用低温等离子联合PMOD对11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100~1200 ml,平均出血量500 ml,术后病理均确诊为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后1例患者出现复视,眼球外展困难,予以激素及对症保守治疗,眼球外展稍改善出院,术后3个月复查复视消失,眼球活动正常。1例术后随访1年时局部复发,予以再次手术治疗并随访1年未见复发,余病例术后随访12~48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鼻内镜引导下低温等离子技术联合PMOD可有效的切除鼻咽纤维血管瘤,手术安全性较高,并发症相对较小,是目前治疗鼻咽纤维血管瘤较好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喉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诊断及治疗方法的探究
    熊煜,吴妍,王丽萍
    2021, 28 (2): 123-.
    摘要 ( ) PDF ( 517KB ) ( )   
    目的 探讨喉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喉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病变部位均为声带前端,声音嘶哑为主要症状,均于全麻下行支撑喉镜下喉显微CO2激光手术,病理示瘤组织细胞多呈梭形、短梭形、束状、旋涡状或编制装排列,异形
    明显。术后1个月嗓音功能恢复良好,3例(75%)声音嘶哑症状消失,1例(25%)明显改善。最长随访6年,均未复发及转移。结论 喉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好发于声,以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为主要诊断依据,及早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是其治愈的关键。
  • 病例报道
  • 颈部闭合性创伤致甲状软骨断裂1例
    陈炜
    2021, 28 (2): 125-.
    摘要 ( ) PDF ( 244KB ) ( )   
  • 复杂颈胸部穿刺伤1例
    蒋东辉,李玉晓,石茭,何晓光
    2021, 28 (2): 126-.
    摘要 ( ) PDF ( 840KB ) ( )   
  • 婴幼儿鼻中隔毛息肉2例
    王娟,宋英鸾,耿江桥,崔莉,黄爱萍
    2021, 28 (2): 127-.
    摘要 ( ) PDF ( 749KB ) ( )   
  • 综述
  • 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的相关研究
    李佳倪,孙立薇,孟粹达,朱冬冬
    2021, 28 (2): 129-.
    摘要 ( ) PDF ( 338KB ) ( )   
    慢性鼻窦炎(CRS)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根据细胞的浸润方式可分为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ECRS)和非嗜酸粒细
    胞性慢性鼻窦炎(non-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NECRS)。ECRS较NECRS临床表现严重,且手术复发率高,其治疗及预后给临床医师带来巨大的挑战。本文就ECRS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治疗策略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力图为ECRS的研究及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 本期封面
  • 本期封面
    2021, 28 (2): 130-.
    摘要 ( ) PDF ( 278KB ) ( )   
  • 本期目录
  • 本期目录
    2021, 28 (2): 131-.
    摘要 ( ) PDF ( 1038K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