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 论著
  • 低分化与高分化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配对生存分析
    陈学军, 黄志刚, 房居高, 陈晓红, 钟琦, 郭伟, 刘宏飞, 尹高菲, 张洋
    2022, 29 (3): 137-.
    摘要 ( ) PDF ( 361KB ) ( )   
    目的 分析低分化与高分化下咽鳞状细胞癌(hypopharyngeal squamous cell varcinoma,HPSCC)患者配对资料的临床特征,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差异。方法 收集2004年12月~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47例符合条件的低分化HPSCC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根据年龄,性别,分期,治疗方式(手术类型、颈部清扫方式、手术切缘和放化疗),吸烟和饮酒史按1∶1比例与47例高分化HPSCC患者配对。术后至少随访3年。结果 高分化HPSCC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76.6%,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78.7%,疾病特异性生存率(disease-specific survival,DSS)为78.7%,均较低分化HPSCC患者高,分别为46.8%、55.3%、51.1%。早期高分化患者生存率最高,晚期低分化患者生存率最低,而晚期高分化患者的生存率较早期低分化和晚期低分化患者生存率高(P <0.01)。晚期低分化患者,术前接受诱导化疗可提高保喉率(P =0.046)。结论 低分化较高分化HPSCC患者预后差,晚期低分化HPSCC患者术前接受诱导化疗可明显提高保喉率。
  • 纳米炭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清扫中的价值及对术后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
    朱江, 那将超, 田国标, 狄长安, 张卫国
    2022, 29 (3): 141-.
    摘要 ( ) PDF ( 447KB ) ( )   
    目的 探讨纳米炭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清扫中的价值及对术后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市平谷区医院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需行甲状腺全切除手术的216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式分为纳米炭组112例和对照组10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甲状腺全切除手术及双侧中央淋巴区清扫,纳米炭组在术中接受纳米炭混悬液注射,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对中央区清扫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统计两组检出淋巴结总数、淋巴结转移率、甲状旁腺显露数、甲状旁腺误切数、术后血钙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年。结果 纳米炭组检出淋巴结2150枚,每例检出(9.59±2.42)枚;对照组检出1659枚,每例检出(7.98±2.18)枚,纳米炭组淋巴结检出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纳米炭组转移淋巴结为923枚,每例转移(4.12±1.02)枚;对照组转移淋巴结为733枚,每例转移(3.52±0.94)枚,纳米炭组转移淋巴结检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纳米炭组黑染淋巴结2045枚,总染黑率为95.12%;黑染转移淋巴结2016枚,黑染淋巴结总转移率为93.77%。纳米炭组有2例患者清扫淋巴组织病理检查中发现甲状旁腺组织,误切率为1.79%;对照组有10例患者淋巴组织中发现甲状旁腺组织,误切率为9.62%,纳米炭组甲状旁腺误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钙和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相当(P>0.05);纳米炭组手术前后血钙和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3天,对照组患者血钙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5),且均显著低于纳米炭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的血钙和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恢复至术前正常水平(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永久性并发症,暂时性喉上神经损伤、喉返神经损伤、低钙血症的发生率相当,无显著差异(P 均>0.05),纳米炭组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纳米炭有助于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提高转移淋巴结检出,并能够保护甲状旁腺,降低手术对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 长链非编码RNA KCNIP4-IT1通过靶向miR-181c-5p对喉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郭洁, 张杨, 徐帅, 范崇盛, 张勇
    2022, 29 (3): 146-.
    摘要 ( ) PDF ( 640KB ) ( )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KCNIP4-IT1/miR-181c-5p分子轴对喉癌TU177细胞增殖和迁移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qPCR检测30对喉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喉癌细胞系(TU159、TU686、AMC-NH-8、TU177、TU138)和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中KCNIP4-IT1表达水平。通过RNA干扰技术将KCNIP4-IT1的小干扰RNA转染到TU177细胞(si-KCNIP4-IT1组),建立KCNIP4-IT1低表达细胞系,另设置阴性Ctrl组(Ctrl组,转染阴性对照序列)。MTT法、划痕愈合实验检测敲低KCNIP4-
    IT1后TU177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KCNIP4-IT1与miR-181c-5p之间的靶向调控关系。qPCR检测细胞中miR-181c-5p和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SERPINE1)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迁移蛋白(β-catenin、N-Cadherin)和增殖蛋白(CDK3、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 KCNIP4-IT1在喉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t =9.297,P<0.01)。KCNIP4-IT1在喉癌细胞系中表达水平高于16HBE细胞(t分别为4.620、7.502、4.944、8.665、9.139,P 均<0.01),以TU177细胞中KCNIP4-IT1表达水平最高(F =17.819,P<0.01)。与Ctrl组相比,敲低KCNIP4-IT1显著抑制TU177细胞增殖(P 均<0.05)和迁移(t=3.740,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KCNIP4-IT1靶向调控miR-181c-5p(t=5.838,P<0.01)。与Ctrl组相比,敲低KCNIP4-IT1明显上调miR-181c-5p的表达水平(t=6.214,P <0.01),下调SERPINE1基因的表达水平(t =8.190,P<0.01)。与Ctrl组相比,敲低KCNIP4-IT1明显下调细胞迁移蛋白(β-catenin、N-Cadherin)和增殖蛋白(CDK3、PCNA)的表达水平。结论 KCNIP4-IT1在喉癌组织和细胞系中呈高表达状态,敲低KCNIP4-IT1抑制喉癌TU17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其分子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miR-181c-5p并抑制SERPINE1表达有关。
  • 基于镫骨肌声反射的筛选方法在听神经瘤诊断流程中的探索研究
    邹琦娟, 郑军, 陈树斌, 马晓波, 赵燕玲, 李轶
    2022, 29 (3): 151-.
    摘要 ( ) PDF ( 353KB ) ( )   
    目的 探索基于镫骨肌声反射的筛选方法在非对称性耳鸣、听力下降、眩晕患者中筛选需要进行MRI检查以除外听神经瘤者。方法 回顾88例(88耳)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镫骨肌声反射的影响因素,假设三种基于镫骨肌声反射的方法筛选患者行MRI检查除外听神经瘤,并对三种筛选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声信号频率为1 kHz时,有镫骨肌声反射22例,其中声反射阈与纯音听阈之差
    <60 dB者(即Metz试验阳性者)11例,介于60~95 dB之间者9例,≥95 dB者2例;无声反射66例。有无实用听力以及肿瘤分期对是否有镫骨肌声反射有显著影响,而瘤体大小对是否有声反射无显著影响。对非对称性耳鸣、听力下降、眩晕患者,除Metz试验阳性者外,均行MRI检查的筛选方法漏诊率最低(12.5%),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7.682,P =0.000)。结论 建议非对称性耳鸣、听力下降、眩晕患者中除Metz试验阳性者外均行MRI检查以除外听神经瘤。
  • 粘连性中耳炎的临床特征和手术干预
    杜雅丽, 潘滔
    2022, 29 (3): 155-.
    摘要 ( ) PDF ( 684KB ) ( )   
    目的 归纳粘连性中耳炎(adhesive otitis media,AdOM)患者的临床特征,总结鼓室成形术对AdOM患者的治疗效果,为制定AdOM的外科处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断为AdOM并接受鼓室成形术的患者15例(15耳),总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干耳情况、听力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15例患者随访时间13~49个月,至随访结束时所有患者均获得干耳,鼓膜均愈合良好。术前气导听阈为(50.1±20.5)dB,术后降低至(41.8±22.7)dB。术前气骨导差(air-bone gap,ABG)为(31.6±11.6)dB,术后ABG为(23.8±11.5)dB,其中有5耳达到ABG闭合。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 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前精准的评估,鼓室成形术对于部分AdOM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特征及干预效果分析
    王蕊, 刘博, 崔庆佳, 闫瑾
    2022, 29 (3): 159-.
    摘要 ( ) PDF ( 349KB ) ( )   
    目的 分析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早期诊断的路径,通过随访评价干预的效果。方法 资料收集于2018年1月~2020年10月在北京康复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及头晕门诊入组的68例VM患者,对入组患者进行标准的一般情况及病史登记、量表评价和听力学检查。所有入组患者均给予规范的药物治疗、前庭康复和生活方式指导,对满足连续随访3个月及以上的患者再次进行主观症状量表评价,分析VM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及症状恢复趋势特征。结果  ①68例VM患者伴随状依次为为耳鸣、耳聋、耳闷堵感、耳痛及耳周皮肤异常感觉;②68例(136耳)VM患者纯音测听提示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者占46例(88耳),67.7%(64.7%),听阈阈值(32.19±8.79)dB HL,以高频下降为主,其中双侧听力下降者44例(64.7%);③68例VM患者双温试验异常者50例(73.5%),单侧水平半规管功能减弱或低下者32例(47.1%);④治疗后眩晕残疾量表和头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庭双温试验正常组较异常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M患者的伴随症状表现多样,伴有轻中度的双侧高频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的头晕患者应考虑VM的可能。VM患者的主观症状可依据规范治疗获得显著改善,且前庭功能检查可能有望成为VM预后的评价指标。
  • 后半规管短臂侧和长臂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治
    林萍, 郑丽芬, 吴曙智, 冯梅, 杨晓凯
    2022, 29 (3): 163-.
    摘要 ( ) PDF ( 919KB ) ( )   
    目的 探讨后半规管短臂侧和长臂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诊治策略。方法 Dix-Hallpike试验确诊后半规管BPPV患者240例,行低头摆头试验区分和治疗后半规管短臂侧BPPV,对其他可能长臂侧BPPV予以Epley法复位。结果 36%患者行低头摆头试验后复查Dix-Hallpike试验阴性,考虑短臂侧BPPV;其他可能长臂侧BPPV用Epley法复位,78%复位1次成功,9%复位3~5次成功。结论 制定后半规管BPPV的诊断和治疗策略,能够将大部分短臂侧和长臂侧BPPV进行区分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总体治愈率接近100%,且短臂侧BPPV患者可以免除低头摆头试验复位过程中的眩晕不适。
  • 鼻咽纤维血管瘤分期及供血动脉的相关研究
    张秋韵, 林昶
    2022, 29 (3): 167-.
    摘要 ( ) PDF ( 757KB ) ( )   
    目的 分析不同分期的鼻咽纤维血管瘤(nasopharyngeal angiofibroma,NA)中供血动脉的来源及其影响。方法 回顾2006年7月~2017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31例NA患者。按Radkowski法,Ⅰa期2例、Ⅰb期6例、Ⅱa期3例、Ⅱb期3例、Ⅱc期5例、Ⅲa期6例。术前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确定肿瘤的供血动脉,行血管栓塞,术后病理为NA。结果 31例NA,74.2%为单独颈外动脉的分支供血,25.8%为颈内、颈外动脉分支共同供血。其中,供血动脉为单独颈外动脉分支与颈内动脉分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74.2%为单侧动脉供血,25.8%为双侧动脉供血,供血动脉单、双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NA临床分期与颈内外动脉分支供血相关。术前明确血供可提示肿瘤的累及程度,NA分期应
    将血供作为依据之一。
  • 内镜辅助鼻内进路治疗外伤性骨性鼻锥畸形的临床疗效研究
    邓文婷, 田鹏, 张海霞, 刘翔, 党华, 陈秋坚, 马赟
    2022, 29 (3): 171-.
    摘要 ( ) PDF ( 823KB ) ( )   
    目的 探索内镜辅助鼻内进路治疗外伤性骨性鼻锥畸形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 回顾分析2016~2019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外伤性骨性鼻锥畸形患者23例,其中初期7例,骨痂期9例,塑形期7例。经内镜辅助下鼻内进路手术矫正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计算术后满意度,对于合并鼻腔通气障碍的患者,采用t检验统计VAS评分。结果 本组23例中,行鼻内镜下鼻内进路骨性鼻锥闭合复位术6例,切开复位术13例,截骨复位术4例。术后22例外形满意(满意度95.6%),10例通气障碍患者,术后VAS评分有明显改善(P <0.05)。结论 内镜辅助鼻内进路骨性鼻锥畸形矫正术临床效果满意,可成为有效治疗手段。
  • 北京城市副中心常见变应原分布分析
    田媛, 刘慧峰, 陈薪羽, 单园园, 刘景芳, 王效军, 王宇
    2022, 29 (3): 174-.
    摘要 ( ) PDF ( 412KB ) ( )   
    目的 了解北京城市副中心变应性鼻炎(AR)患者变应原分布特点,为该地区预防治疗AR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55例确诊AR患者血清IgE结果。分析性别、发病年龄和病程与变应原的关系。结果 355例患者变应原阳性率最高的前三位分别为户尘螨209例次(58.9%)、树138例次(38.9%)、杂草49例次(13.8%)。树变应原女性(42.6%)高于男性(30.4%),发病年龄30岁以下者(45.4%)高于30岁以上者(29.8%)。杂草变应原男性(21.4%)高于女性(9.9%),发病年龄20岁以上及50岁以下者偏高。结论  北京城市副中心AR的变应原主要是户尘螨,其次是树、杂草,前者是宣教、预防治疗的重点,后者与性别的关系与以往研究有所不同,需进一步探讨。
  • 广州地区影响变应性鼻炎儿童发病的居家因素分析
    2022, 29 (3): 178-.
    摘要 ( ) PDF ( 430KB ) ( )   
    目的 分析广州地区影响变应性鼻炎(AR)儿童发病的居家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8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具有AR病史的患儿,利用网络调查以及电话询问方式完成调查表。8个月内出现AR发作为病例组,未发作为对照组,分析居家生活环境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问卷644份,有效回收率96.55%。病例组317例,对照组327例。饲养宠物、父母的吸烟习惯、卧室朝向、居住楼层、毛绒玩具清洗频率、空调清洗频率、床上用品清洗频率,均成为广州地区AR患儿发病的居家环境内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 包括饲养宠物在内的多种因素均是影响广州地区AR患儿发病的居家生活环境因素,需要对部分因素进行有效的干预,特别要重视除螨工作。
  • 减重手术对肥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通气和换气功能改善的影响
    谷淑荷, 祝希敏, 郭丽娜
    2022, 29 (3): 182-.
    摘要 ( ) PDF ( 365KB ) ( )   
    目的 分析减重手术对肥胖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通换气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2021年1月~2021年6月邯郸明仁医院收治的80例肥胖OS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减重手术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改善情况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患者手术后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体质量指数(BMI)及气道阻力指标相较于手术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平均夜间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aO2)和最低SaO2、每分钟
    最大通气量(maximum ventilation per minute,MVV)、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aximum mid-expiratory flow,MMF)、最大吸气压(maximum suction pressure,PImax)、最大呼气压(maximum expiratory pressure,PEmax)、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on capacity for carbon monoxide of lung,DLCO)、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及FEV1/FVC较手术前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 减重手术可以有效改善肥胖OSA患者的肺部通换气功能,提高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促进患者OSA症状的改善,宜广泛应用及推广。
  • 短篇论著
  • 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小干扰RNA沉默微小RNA-373对喉癌细胞的影响#br#
    彭丽娜, 武川军, 要兆旭, 赵倩, 韩海平
    2022, 29 (3): 185-.
    摘要 ( ) PDF ( 1283KB ) ( )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沉默微小RNA-373(Microrna-373,miR-373)对喉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喉癌TU212细胞株经常规培养后分为空白组、空白转染组、过表达组和沉默组,四组细胞分别培养。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能力及PI3K/AKT/mTOR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与过表达组相比,沉默组miR-373、P13K、AKT、mTOR表达量较低(P<0.05);沉默组24、48、72 h细胞增殖率较低,72 h细胞凋亡率较高(P<0.05);沉默组细胞迁移率较少、侵袭数较少(P<0.05)。结论 沉默miR-373可能通过作用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下调P13K、AKT、mTOR表达,抑制喉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促进凋亡。
  • 七项咽鼓管功能障碍症状评分量表在评估咽鼓管异常开放症中的应用分析
    霍雅婷, 陈舒华, 吴彦娴
    2022, 29 (3): 188-.
    摘要 ( ) PDF ( 273KB ) ( )   
    目的 探讨七项咽鼓管功能障碍症状评分量表(the seven-item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ETDQ-7)对量化评估咽鼓管异常开放症(patulous Eustachian tube,PET)的可靠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9年10月于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PET成年患者34例(51耳)作为观察组,对照组20名(40耳),采用ETDQ-7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计算得分情况,并通过Cronbach's α信度系数评判量表内部一致性、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明确量表诊断价值。结果 ETDQ-7作为PET调查量表,α信度系数为0.879,ROC曲线下面积(AUC)0.966,量表的灵敏度为96.1%,特异度85%。结论 ETDQ-7用于评估PET其信度可靠,价值高,能有效评判PET成年患者主观症状的严重程度。
  • 吸入用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治疗在急性鼻窦炎中的疗效和炎症指标的临床观察
    李树华, 蒋振华, 邓伟, 赵小龙
    2022, 29 (3): 190-.
    摘要 ( ) PDF ( 321KB ) ( )   
    目的 观察吸入用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在急性鼻窦炎患者中的疗效,分析其对鼻呼出气一氧化氮(nasal nitric oxide,nNO)和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就诊于绵阳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急性鼻窦炎患者164例,采用随机对照和自身对照方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症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鼻内镜检查Lund-Kennedy评分、nNO含量、炎症因子(TNF-α、IL-6、IL-8、IL-10)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结果 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和Lund-Kennedy评分显著降低(P<0.05)、炎症因子(TNF-α、IL-6、IL-8、IL-10)和两项感染指标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但上述指标比较实验组改变较为显著(P<0.05)。结论 吸入用N-乙酰半胱氨酸能促进急性鼻窦炎患者nNO释放、降低炎症因子和全身感染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 病例报道
  • 鼓室球体瘤2例
    陆达锴, 汪际云
    2022, 29 (3): 193-.
    摘要 ( ) PDF ( 591KB ) ( )   
  • 以颈淋巴结肿大首诊的Castleman病1例
    何庆, 牟忠林, 王丽萍, 丁顺
    2022, 29 (3): 195-.
    摘要 ( ) PDF ( 534KB ) ( )   
  • 咽部放线菌病1例
    陈函, 陈贤明, 赵敏
    2022, 29 (3): 197-.
    摘要 ( ) PDF ( 726KB ) ( )   
  • 循证医学之窗
  • 症状和体征诊断链球菌性咽炎准确性的系统评价和Centor评分的验证
    丁繁, 王秋兰, 孟敏
    2022, 29 (3): 199-.
    摘要 ( ) PDF ( 1351KB ) ( )   
    目的 评估症状和体征的诊断准确性,并验证Centor评分用于预测出现咽喉痛症状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咽炎(group A β-haemolytic streptococcal pharyngitis,GABHS)。方法 系统检索2000~2020年的文献,纳入评估体征和症状诊断准确性和/或验证Centor评分的研究。采用双变量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症状体征和Centor评分的诊断准确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Centor评分进行校准分析。结果共纳入15项研究,共计146 818例患者。症状和体征合并结果具有一定的异质性,表明个体的体征和症状与后验概率差别较小(+LR 1.79~2.60,-LR 0.40~0.75)。作为指导抗生素处方的临床决策规则(评分≥3),Centor评分具有合理的特异性(0.71,95%CI 0.62~0.80),并且基于5%~20%的患病率,得出后验概率为9%~25%。合并校准显示,评分为4分时预测和观察到的GABHS患者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0,95%CI 0.88-1.38)。结论 单独的体征和症状不足以区分GABHS和其他类型的咽喉痛。Centor评分是一种校准较好的临床预测规则,可用于估计GABHS咽炎的概率。Centor评分可以合理化抗生素处方,在低发病率的GABHS环境中(如社区医疗)应谨慎使用抗生素。
  • 本期封面
  • 本期封面
    2022, 29 (3): 205-.
    摘要 ( ) PDF ( 284KB ) ( )   
  • 本期目录
  • 本期目录
    2022, 29 (3): 206-.
    摘要 ( ) PDF ( 961K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