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 鼻科学
  • 15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分析[论著]
    李香华 巴云鹏
    2023, 47 (5): 249-.
    摘要 ( ) PDF ( 977KB ) ( )   
    目的 分析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5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经病理明确真菌感染,术后给予规范化药物治疗及鼻内镜检查随访。结果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主要侵犯上颌窦(67.72%)、蝶窦(23.42%),以头痛(61.39%)、鼻塞(41.77%)为主要临床表现,鼻窦CT主要表现为软组织影内可见钙化点,病理可见真菌菌丝,鼻内镜手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结论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依据影像学检查及病理结果,鼻内镜手术可以彻底治疗,预后好,复发率不高。
  • 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液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疗效的Meta分析[论著]
    李玮玮 唐义婷 程铃 黄僖 周建波
    2023, 47 (5): 253-.
    摘要 ( ) PDF ( 2056KB ) ( )   
    目的 系统评价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液(Dupilumab)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的疗效。方法 由于Dupilumab适应证在国内暂未获批用于CRSwNP患者,故未检索中文文献,在计算机上直接检索Pubmed、
    Medline、Embase、Ovid Medlin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并同时手工检索相关会议论文集、出版物、会议摘要及临床试验网站等,检索年限自建库至2022年10月,筛选Dupiliumab治疗CRSwNP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Rev 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3项RCT研究,共639例参与者。Dupilumab与安慰剂组比较,总鼻息肉评分(total nasal polyp score,TNPS)(WMD=-2.07,95%CI:-2.35~-1.80)、
    鼻塞评分(nasal congestion score,NCS)(WMD=-0.91,95%CI:-1.04~-0.77)、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sino-nasal outcome test,SNOT-22)(WMD=-20.92,95%CI:-23.90~-17.94)、总鼻症状评分(total symptom score,TNSS)(WMD=-2.68,95%CI:-3.01~-2.35)和Lund-Mackay CT评分(WMD=-7.38,95%CI:-8.06~-6.45)改善有显著差异。此外,两组一般不良事件(RR=0.86,95%CI:0.75~0.98)的发生风险无明显差异,但严重不良事件(RR=0.40,
    95%CI:0.23~0.70)Dupilumab组发生的风险明显低于安慰剂组。结论 Dupilumab治疗中重度CRSwNP成人患者,显著改善了鼻息肉评分、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取得较好疗效。Dupilumab发生严重不良事件风险小于安慰剂组,而一般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与安慰剂组无显著差别,Dupilumab耐受性良好。今后需要进一步高水平的研究来评估CRSwNP轻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与常规治疗方法的费用情况比较。
  • 三种不同方法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继发慢性鼻窦炎的比较分析[论著]
    李昭文 沈程 喻娅婷 黄敏
    2023, 47 (5): 261-.
    摘要 ( ) PDF ( 472KB ) ( )   
    目的 分析三种不同方法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AR)继发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20例AR继发CRS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鼻用糖皮质激素(intranasal
    corticosteroids,INCS)治疗,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INCS单用组、联合冲洗组、联合内镜下鼻窦手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组,每组40例。比较各组治疗4、8和12周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鼻内镜检查评分和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评分,评估治疗12周的临床疗效;检测并比较鼻呼吸道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鼻腔分泌物中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水平。结果 联合冲洗组和联合ESS组治疗4、8、12周的VAS评分、鼻内镜检查评分和RQLQ评分均显著低于单用组(P<0.05)。联合冲洗组和联合ESS组治疗12周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组(P<0.05)。联合冲洗组和联合ESS组治疗4、8、12周的鼻呼吸道NO浓度、IL-17A、TNF-α和IgE水平均显著低于单用组(P<0.05)。结论 AR导致CRS患儿单用INCS疗效可能较差,往往需要联合鼻腔冲洗或ESS,对改善临床症状以及减轻鼻腔和呼吸道多种炎症因子的表达具有显著的影响。
  •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在气道变应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综述]
    李丽菁 黄雪琨
    2023, 47 (5): 267-.
    摘要 ( ) PDF ( 435KB ) ( )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在人体中普遍存在,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大量研究表明气道变应性疾病同样与瞬时受体电位通道的功能改变存在关联。本文拟从瞬时受体电位通道的结构与功能、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在变应性鼻炎及哮喘中的作用途径等方面做一综
    述,旨在为治疗气道变应性疾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 老年变应性鼻炎药物治疗现状[综述]
    沙骥超 孟粹达 孙立薇 朱冬冬
    2023, 47 (5): 271-.
    摘要 ( ) PDF ( 488KB ) ( )   
    变应性鼻炎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增高,而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老年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老年患者身体各项机能随年龄呈进行性衰退,导致免疫状态及诊治过程复杂多变,而规范化的诊疗推荐意见尚不完善。本文主要介绍老年变应性鼻炎
    的药物治疗疗效、安全性等现状,以期对老年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提供参考。
  • 生物节律与变应性鼻炎[综述]
    孙福琴 刘少峰 左娜
    2023, 47 (5): 276-.
    摘要 ( ) PDF ( 396KB ) ( )   
    变应性鼻炎症状在夜晚或清晨加剧,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最近研究发现,变应性鼻炎患者不仅临床症状有昼夜节律变化,发病的核心环节肥大细胞脱颗粒也显现出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这种生活节律及多种环境的变化也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变应性鼻炎的严重程度。本文就生物节律对变应性鼻炎的影响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等热点问题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疗效的评估方法[综述]
    韩成成 方国军
    2023, 47 (5): 280-.
    摘要 ( ) PDF ( 545KB ) ( )   
    变应性鼻炎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利用逐渐增加剂量的变应原提取物进行特异性免疫性治疗效果显著,同时还能改变疾病的自然进程,成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趋势。然而,对于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疗效的评估主要依据主观症状和药物评分,缺乏客观指标证据。本文就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的主、客观疗效评估方法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疗效评估提供参考。
  • 炎症细胞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中的研究进展[综述]
    陈杨 刘建敏
    2023, 47 (5): 285-.
    摘要 ( ) PDF ( 458KB ) ( )   
    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是多种炎症细胞刺激下鼻黏膜发生的慢性持续性炎症。但因其病程长,手术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对该病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将有助于我们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本文就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炎症细胞研究现状做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转化生长因子β1参与慢性鼻窦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
    尹君婷 李杭津 王吉喆 于申 曲慧 郭燕
    2023, 47 (5): 290-.
    摘要 ( ) PDF ( 483KB ) ( )   
    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作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之一,其临床症状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作为影响CRS发病的关键因子,在CRS不同亚型的表达差异造成不同亚型的重塑及炎症模式的不同。关于TGF-β1经典信号通路及相关分子的检测已成为近年来探索CRS发病机制的重要方向。本文就CRS不同亚型中TGF-β1信号通路及其与相关蛋白和分子之间的关系做一综述。
  • 慢性鼻窦炎人鼻黏膜原代细胞的培养与鉴定[综述]
    李杭津 王吉喆 于申 郭燕 曲慧 尹君婷
    2023, 47 (5): 294-.
    摘要 ( ) PDF ( 491KB ) ( )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炎症性气道疾病。鼻及鼻窦黏膜细胞接受环境刺激、释放细胞因子,在鼻腔、鼻窦的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协调作用。细胞培养是体外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体外培养的原代鼻黏膜细胞与体内细胞的生理功能和形态特点相似而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对鼻黏膜上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方案做一综述,探讨较佳的体外原代细胞培养方案,为鼻疾病甚至气道疾病的体外研究奠定基础。
  • 慢性鼻窦炎嗅觉障碍评估方法研究进展[综述]
    陈靖媛 张雅娜 黄雪琨 杨钦泰
    2023, 47 (5): 299-.
    摘要 ( ) PDF ( 483KB ) ( )   
    嗅觉障碍作为慢性鼻窦炎(CRS)的主要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国内对CRS患者的嗅觉功能评估尚未纳入临床诊疗常规。嗅觉问卷量表结合心理物理测试可作为CRS患者嗅觉功能评估的主要方式,鼻内镜检查、鼻窦CT可用于初步评估,嗅裂分泌物成分测定可为进一步研究嗅觉障碍相关危险因素及患者预后预测指标奠定基础,为实现CRS患者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提供方向。本文对近年CRS嗅觉的主观评估、客观评估方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对CRS患者嗅觉功能的重视。
  •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治疗进展[综述]
    刘升阳 于亮 陈爱平 于鹏 孙淑娟 史丽 万玉柱
    2023, 47 (5): 305-.
    摘要 ( ) PDF ( 413KB ) ( )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s,HHT)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其特征是存在血管畸形,病变涉及多器官多系统,因鼻出血是HHT最常见的症状,往往首诊于耳鼻咽喉科。本文从HHT的分子机制和多器官多系统的临床表现等方面介绍HHT疾病的复杂性,并通过探讨鼻出血的治疗进展,以期未来能通过改善动静脉畸形的血管重塑,找到疾病治疗的新方向。
  • 学科史话
  • 耳鼻咽喉科之光:从太阳光到光纤
    臧传善 孙健 宋瑞峰 李玲玲 孙彦
    2023, 47 (5): 309-.
    摘要 ( ) PDF ( 293K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