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首页
期刊信息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数据库收录
出版范围
学术伦理
出版社声明
获奖情况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全年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专题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作者中心
在线投稿
投稿须知
论文模版
版权协议转让
常见问题
审稿中心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远程编辑
主编审稿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全年目录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23 Vol.30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结合血清胸苷激酶1和甲状腺球蛋白检测对甲状腺结节性质的预测效能分析
巴妍·谢开, 沙娅·衣利亚斯, 马依拉·佰拜, 陈巍
摘要
(
710
)
PDF
(389KB)(
514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分析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praphy,SWE)结合血清胸苷激酶1(serum thymidine kinase 1,STK1)和甲状腺球蛋白(Tg)检测对甲状腺结节性质的预测效能分析。方法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1月~2021年11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06例良性、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共106枚结节,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结节组(75枚)和良性结节组(31枚)。对病灶区进行SWE,并采用酶联免疫双抗夹心法检测血清STK1水平,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血清Tg水平,比较两组SWE、血清STK1、Tg检测结果差异情况,分析SWE结合血清STK1、Tg对甲状腺结节性质预测效能。结果 甲状腺恶性结节组SWE最大值(21.42±5.36)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14.35±3.28),且甲状腺恶性结节组SWE阳性率60.56%(43/71)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31.43%(11/35);甲状腺恶性结节组血清STK1(4.67±1.13)pmol/L、Tg(36.53±8.49)ng/ml水平均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1.38±0.45)pmol/L、(30.48±7.12)ng/ml,且甲状腺恶性结节组血清STK1、Tg阳性率均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P<0.05);甲状腺恶性结节组SWE结合血清STK1、Tg联合检测预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阳性率81.69%(58/71)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37.14%(13/35)(P<0.05);SWE结合血清STK1、Tg三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显著高于SWE(χ2=7.716,P =0.005)、血清STK1(χ2=9.640,P =0.002)、血清Tg(χ2=8.655,P =0.003)。ROC曲线结果显示,SWE结合血清STK1、Tg三者联合预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预测价值更高。结论 SWE结合血清STK1、Tg预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度较好,可为预测甲状腺结节性质提供指导依据,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2023, 30 (1): 1-.
Select
应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和机载影像系统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比较
张璋, 罗剑锋, 刘美莲, 王文华
摘要
(
711
)
PDF
(589KB)(
426
)
可视化
目的 探究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应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和机载影像系统(on Board Image,OBI)分析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 筛选2018年7月~2021年7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诊的140例鼻咽癌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所有患者均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CBCT组和OBI组,每组各70例患者。比较两组的摆位误差及放射剂量差异,分析CBCT、OBI系统在降低鼻咽癌患者IMRT的摆位误差中的价值。结果 (1)相比于校正前,校正后两组的摆位误差均明显降低,并且相比于OBI组,校正后CBCT组的摆位误差明显更低(P均<0.05);(2)在降低鼻咽癌患者IMRT的摆位误差中,CBCT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特异度、敏感度与OBI对比均明显升高(Z =2.241,P<0.000);(3)相比于校正前,校正后两组的计划靶区边界(margins of planning target volume,MPTV)值均明显降低,并且相比于OBI组,校正后CBCT组的MPTV值明显更低(P 均<0.05);(4)两组脑干、脊髓、晶状体和视交叉的实际剂量高于计划剂量,且CBCT组低于OB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咽癌患者应用CBCT、OBI系统分析均可校正摆位误差,提高患者的摆位与调强放疗精确度。CBCT、OBI系统可以通过减少摆位误差,有可能进一步缩小计划靶区范围,从而减少靶区临近危机器官的照射剂量的临床目的。CBCT的作用更明显,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方案。
2023, 30 (1): 5-.
Select
宽频声导抗对耳硬化症及先天性听骨链畸形的诊断价值
汪晓锋, 苏文玲, 骆献阳
摘要
(
848
)
PDF
(560KB)(
654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宽频声导抗测试对耳硬化症及听骨链畸形在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科门诊的耳硬化症患者40耳,先天性中耳畸形患者10耳,另以正常健康志愿者(70耳)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试者术前均行宽频声导抗测试,比较各组患者峰压下的声能吸收率。结果 峰压下,正常对照组3%(2/70)在1 kHz附近出现一切迹;峰压下,耳硬化症组5%(2/40)在1 kHz附近出现切迹;峰压下,先天性听骨链畸形组70%(7/10)的患者在1 kHz附近有一切迹。先天性听骨链畸形组患者在1 kHz附近出现切迹的患者比例与耳硬化症组和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大部分先天性听骨链畸形患者的宽频声导抗在1 kHz附近会出现一切迹。宽频声导抗测试可作为术前辅助诊断耳硬化症和听骨链畸形的听力学检查方法之一。
2023, 30 (1): 10-.
Select
男性糖尿病与听力损失的关联性研究
谭明, 徐小刚, 彭军, 李冬梅, 邵仲达, 钟烁, 刘泊
摘要
(
680
)
PDF
(409KB)(
495
)
可视化
目的 探究糖尿病与听力损失的关联。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共纳入2014~2017年参加健康体检的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男性职工20 824人。听力损失的诊断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听力损失诊断标准,根据是否糖尿病将观察对象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糖尿病与听力损失的关联,并根据噪声暴露与否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校正潜在的混杂因素后,糖尿病与言语频率听力损失及高频听力损失呈正向关联,与低频听力损失无关;其OR值(95%CI)分别为:1.22(1.05~1.42)、1.17(1.03~1.33)、1.14(0.98~1.33)。亚组分析中,在校正相同因素后,在非噪声组中所得结果与以上一致,其OR值(95%CI)分别为:1.25(1.05~1.48)、1.20(1.04~1.39)、1.17(0.99~1.39)。在噪声组中,糖尿病与各类别听力损失均无关。结论 男性糖尿病与听力损失呈正向关联,且主要影响高频听力。
2023, 30 (1): 13-.
Select
南京主城区24 687例2~6岁儿童听力损失结果分析
孟黎平, 洪琴, 季慧, 刘敏, 许景, 范烨, 俞倩, 童梅玲
摘要
(
705
)
PDF
(448KB)(
485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南京市2~6岁儿童听力损失情况,对迟发性和暂时性听力损失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方法 2016年5月~2019年8月对南京主城区2~6岁儿童进行听力筛查。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初筛,初筛未通过转诊至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进行临床疾病诊断、治疗、复筛,复筛未通过进行听力诊断,确诊听力损失后进行言语评估、干预和随访。结果 共计24 687名2~6岁儿童接受听力筛查,3986例(16.1%)初筛阳性,2081例(57.2%)复筛阳性,确诊听力损失616例(听力损失检出率2.49%,616/24 687),语言发育迟缓62例。86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其中30例助听器验配,6例人工耳蜗植入,建档随访71例;530例传导性听力损失中治愈481例,好转49例。结论 儿童听力损失检出率高,迫切需要对儿童听力定期监测、早期识别和干预。
2023, 30 (1): 18-.
Select
鼻内镜辅助下改良鼻骨骨折复位治疗外伤性歪鼻合并鼻中隔偏曲
夏世同, 吴四海, 徐婷
摘要
(
832
)
PDF
(647KB)(
464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鼻内镜辅助下改良鼻骨骨折复位治疗外伤性歪鼻合并鼻中隔偏曲。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收治于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的100例外伤性歪鼻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观察组行鼻内镜下全麻复位治疗联合鼻中隔成形术治疗,对照组行局部麻醉下传统鼻骨复位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手术前后鼻腔客观指标、外鼻测量值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00%)明显低于对照组(24.0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鼻腔客观指标和外鼻测量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鼻内镜辅助下改良鼻骨骨折复位治疗外伤性歪鼻合并鼻中隔偏曲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023, 30 (1): 22-.
Select
鼻一氧化氮测试在学龄前儿童变应性鼻炎诊疗中的应用
刘接威, 刘平, 宋鹏, 朱忠寿, 魏日富, 李慧凤
摘要
(
807
)
PDF
(443KB)(
592
)
可视化
目的 分析变应性鼻炎(AR)患儿治疗前、后鼻一氧化氮(nasal nitric oxide,NNO)的浓度及变化。方法 选取277例AR患儿作为实验组,依据其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于治疗前、鼻黏膜收敛后及治疗后进行NNO测试。同时,随机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40名作为对照组,最后进行结果对比及分析。结果 轻度和中度AR患儿NNO浓度分别为(402±112)ppb和(476±175)ppb,远高于健康儿童(245±53)ppb,而重度AR患儿NNO浓度为(208±37)ppb,明显低于健康儿童;重度AR患儿鼻黏膜收敛后NNO浓度显著提高;轻度和中度AR患儿治疗后NNO浓度显著下降,而重度则显著提高。结论 不同严重程度AR,NNO浓度不同,对于中度及以下者,程度越重,NNO浓度越大;NNO可动态监测鼻部炎症并为临床疗效评价提供客观数据参考。
2023, 30 (1): 26-.
Select
肥胖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与瘦素及2型固有淋巴细胞相关性的研究
王晓强, 胡国华, 柯霞, 沈暘, 康厚墉, 洪苏玲
摘要
(
729
)
PDF
(1101KB)(
396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瘦素(leptin)对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的活化是否促进肥胖变应性鼻炎(AR)小鼠模型的发病。方法 高脂饮食及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建立肥胖小鼠AR模型。检测模型中leptin及leptin-R、ILC2及Th2相关因子、神经介素U(neuromedin U,NMU)及NMUR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检测leptin干预后模型中ILC2、Th2相关因子及神经肽的变化。结果 肥胖小鼠AR组leptin、NMU及其受体的表达均明显高于非肥胖AR组及对照组(P<0.05),其脾脏ILC2细胞数量及IL-4、IL-13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肥胖AR小鼠中leptin及leptin-R与ILC2呈正相关(P<0.05);肥胖AR组中ILC2、Th2相关因子及神经肽因子的表达经leptin干预后显著升高(P<0.05)。结论 leptin对ILC2的活化作用及相关的神经免疫机制可能在肥胖AR的发病中发挥作用。
2023, 30 (1): 30-.
Select
儿童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对嗓音影响分析
马志强, 宋惠芸, 于海玲
摘要
(
882
)
PDF
(397KB)(
470
)
可视化
目的 研究儿童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对嗓音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的患儿手术前后临床资料与130名正常儿童的文献资料。分别将术前患儿与正常儿童行多维嗓音分析检查对比分析,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的患儿手术前1天、术后半个月及术后1个月行嗓音学对比分析。对比元音/a/的基频(F0)、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振幅变化系数(vAm)、噪谐比(NHR)、嗓音紊乱指数(VTI)的变化。结果 (1)所有患儿术前较术后半个月比较,F0、Jitter、Shimmer、NHR、vAm升高,VTI降低,其中vAm、VT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F0、Jitter、Shimmer、N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所有患儿术前较术后1个月比较,Jitter、Shimmer、NHR、vAm升高,F0、VTI降低,其中Shimmer、vAm、N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0、VT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前患儿与正常儿童之间F0、Jitter、Shimmer、NHR、VTI无明显差异(P >0.05);vAm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扁桃体腺样体肥大会影响声道的通畅和共鸣器官共振,引起患儿的Shimmer、vAm、NHR嗓音数值增大,VTI数值减低。
2023, 30 (1): 36-.
Select
血浆tRF-19-DRXSE5I2在4~6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中的差异表达及其潜在诊断价值研究
蔡小红, 卢燕波, 吴军华, 沈懿菁, 邱海燕
摘要
(
699
)
PDF
(528KB)(
485
)
可视化
目的 研究血浆tRF-19-DRXSE5I2在4~6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中的差异表达及其潜在的诊断筛查价值。方法 研究纳入2020年11月~2021年12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确诊的45例OSAHS患儿及同期同年龄段33名健康对照儿童,记录两组儿童临床资料。前期两组各留取5份血浆样本进行高通量测序,初步筛选出差异表达的转运RNA衍生小RNA(tRNA-derived small RNAs,tsRNAs),随后对所有样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验证,分析其诊断筛查价值及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 基于高通量测序结果,选择tRF-19-DRXSE5I2作为研究对象。qRT-PCR验证发现血浆tRF-19-DRXSE5I2在OSAHS患儿中表达明显下调(P<0.0001),与高通量测序结果一致。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tRF-19-DRXSE5I2诊断OSAHS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694,灵敏度为82.22%,特异度为81.82%(P<0.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的tRF-19-DRXSE5I2与免疫球蛋白E(IgE)具有相关性。结论 血浆tRF-19-DRXSE5I2在OSAHS患儿中低表达,且和IgE相关,可能成为儿童OSAHS潜在的诊断标志物。
2023, 30 (1): 40-.
Select
查尔森合并症指数与中重度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相关性及性别差异分析
缪慧, 吴震, 崔文佳
摘要
(
817
)
PDF
(476KB)(
1712
)
可视化
目的 分析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与病程5年以上的中重度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相关性及性别差异。方法 收集海安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年龄≥60岁的中重度OSAS患者,采用多自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CI对老年OSAS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及性别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CCI对其全因死亡发生风险的预测能力。结果 共纳入326例患者,中位年龄66岁,发生死亡24例。在总研究对象、男性和女性患者中,全因死亡发生率分别为7.36%(24/326)、8.52%(15/176)和6.00%(9/150);在总研究对象、男性患者中,对照组(CCI为1~2分)、低危组(CCI为3~4分)和高危组(CCI ≥5分)全因死亡率呈近似“J”型增长(P<0.05);而在女性中,三组间的全因死亡率趋于平稳但呈略微增加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研究对象和男性患者中,与对照组相比,仅高危组的全因死亡风险约增加2.871倍(OR=3.871,P<0.05)和1.625倍(OR=2.625,P<0.05);与对照组相比,女性患者低危组和高危组的全因死亡风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CCI评分预测中重度老年OSAS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2,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1.12%和70.20%。结论 CCI与病程5年以上中重度老年OSAS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相关但存在性别差异。
2023, 30 (1): 45-.
Select
改良开放和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对慢性中耳病变患者听力改善效果的影响
贺星华, 李静波, 王俊杰, 陈文明, 陈璐璐
摘要
(
773
)
PDF
(337KB)(
497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改良开放和完壁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对慢性中耳病变患者平均纯音听阈(pure tone audiometry,PTA)及骨导值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河南省中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慢性中耳病变患者共176例,其中84例采用改良开放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治疗设为A组,另92例采用完壁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设为B组。比较两组术后复发率、术后干耳率、术后PTA下降值、术后骨导下降值、术后气骨导差下降值、术后听力频率阈下降值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PTA下降值、术后骨导下降值及术后气骨导差下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50、500、1000、2000 Hz听力频率阈下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4000 Hz听力频率阈下降值显著小于A组(P<0.05)。结论 相较于完壁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改良开放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病变可获得相近听力改善效果。
2023, 30 (1): 51-.
Select
上颌骨囊肿患者鼻内镜开窗术后发生感染的因素分析及改进措施
王斌, 王健, 胡晓东, 江雪, 刘卫卫
摘要
(
852
)
PDF
(826KB)(
396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上颌骨囊肿患者鼻内镜开窗术后发生感染的因素,并分析改进措施。方法 选择2017年9月~2020年12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接受鼻内镜开窗术治疗的113例上颌骨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感染情况,将患者分为感染组(n=17)和未感染组(n=96)。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上颌骨囊肿患者鼻内镜开窗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Pearson检验分析各影响因素间的相关性;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 感染组患者伤口分型主要为污染伤口(P<0.05),初始囊腔大小显著大于未感染组(P<0.05),手术时间显著久于未感染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未感染组(P<0.05),术后24 h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使用抗生素和无菌操作人数显著少于未感染组(P<0.05);在生化指标方面,感染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和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也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WBC、CRP、NEUT是影响上颌骨囊肿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无菌操作是保护因素(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WBC、CRP、NEUT之间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分别与无菌操作呈明显负相关(P<0.05);根据独立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模型的AUC为0.827,模型预测的区分度和有效性均较好。结论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WBC、CRP、NEUT是影响上颌骨囊肿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无菌操作是保护因素。术前准备充分,严格杀菌消毒,控制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对患者相关血液指标进行及时监测,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的感染率。
2023, 30 (1): 54-.
Select
声门旁间隙异物1例
刘良烽, 宋鹏, 蔡灿辉, 魏日富
摘要
(
747
)
PDF
(649KB)(
390
)
可视化
2023, 30 (1): 58-.
Select
右锁骨远端骨折复位后右侧颈部淋巴漏1例
张幼芬, 王耀文
摘要
(
794
)
PDF
(533KB)(
479
)
可视化
锁骨骨折(Clavicle fracture);淋巴漏(Lymphatic leakage)
2023, 30 (1): 60-.
Select
鼻咽部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1例
王琴, 李勇, 何文斌, 刘增平, 徐百成
摘要
(
777
)
PDF
(755KB)(
449
)
可视化
2023, 30 (1): 62-.
Select
分化型甲状腺峡部癌手术治疗Meta分析
丁硕, 黄俊伟, 钟琦, 张洋, 郭伟, 黄志刚
摘要
(
828
)
PDF
(1315KB)(
574
)
可视化
目的 系统评价分化型甲状腺峡部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isthmus carcinoma,DTIC)全切及非全切的疗效,为临床手术方式选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通过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中文文献,PubMed、Embase、Cochrane databases检索英文文献,检索时间为1980年1月~2021年12月。按照检索策略进行文献检索,检索到相关文献664篇,符合纳入排除标准文献共9篇,多为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甲状腺全切(全切组)无复发生存率(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高于非全切组(93.84% vs 81.28%,Z=2.88,P=0.004),全切组复发率低于非全切组(4.23% vs 9.71%,Z=2.87,P=0.004)。全切组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高于非全切组(3.92% vs 0.84%,Z=2.03,P=0.04),全切组神经损伤与非全切组无统计学差异(Z=0.31,P=0.78)。结论 激进的手术方式可能增加甲状旁腺功能损伤,但甲状腺全切组复发率低于非全切组。因此在针对此类患者手术方式的制定需要衡量风险以及获益,在保障肿瘤预后的基础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23, 30 (1): 64-.
Select
本期封面
摘要
(
764
)
PDF
(294KB)(
347
)
可视化
2023, 30 (1): 74-.
Select
本期目录
摘要
(
740
)
PDF
(948KB)(
354
)
可视化
2023, 30 (1): 75-.
Select
甲状腺癌相关基因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喉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任刚, 马兵良, 徐珏, 王建秋, 兰龙江
摘要
(
509
)
PDF
(3390KB)(
262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相关基因1(thyroid cancer gene-1,TC-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喉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喉癌患者的喉癌组织及对应癌旁正常喉黏膜中TC-1的表达水平。Lenti-GFP-Puro(对照质粒)、Lenti-TC-1-GFP-Puro、siRNA N-CTL(阴性对照)及siRNA TC-1转染喉癌细胞,分别命名为Control组、TC-1组、siRNA-Control组及siRNA-TC-1组。采用CCK-8法、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喉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c-Myc及MMP-7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TC-1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喉黏膜组织(χ2=15.875,P <0.001)。喉癌组织中TC-1的表达强度与肿瘤部位(χ2=8.261,P =0.041)、TNM临床分期(χ2=8.308,P =0.040)及病理分级(χ2=15.808,P =0.015)相关。与Control组比较,TC-1组喉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增强(t =-4.671、-8.179、-26.130,P <0.001、P =0.004、P <0.001),c-Myc与MMP-7蛋白表达升高(t =-7.391、-4.793,
P =0.018、0.041)。与siRNA-Control组比较,siRNA-TC-1组喉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减弱(t =9.144、4.213、6.684,
P <0.001、P =0.015、P =0.004),c-Myc与MMP-7蛋白表达降低(t =15.989、13.021,P =0.004、0.006)。结论 TC-1在喉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表达强度与肿瘤发生部位、TNM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相关。过表达TC-1或干扰TC-1的表达能增强或减弱喉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为TC-1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靶基因的表达有关。
2023, 30 (10): 613-.
Select
LncRNA SNHG12靶向结合miR-206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增殖、凋亡及AKT3蛋白的作用机制#br#
颜景旺, 杜太平, 郭伟华, 王海鹏
摘要
(
440
)
PDF
(638KB)(
171
)
可视化
目的 研究lncRNA SNHG12靶向结合miR-206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增殖、凋亡及AKT3蛋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标本各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TPC-1细胞分成3组:实验组(TPC-1常规培养无处理组)、转染组(SNHG12基因沉默组)和对照组(转染不相关序列组)。RT-PCR检测lncRNA SNHG12、miR-206水平,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检测AKT3,双荧光素酶报告检测lncRNA SNHG12靶向miR-206,双荧光素酶报告检测向miR-206靶向AKT3。结果 lncRNA SNHG1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t =11.240,P <0.05),miR-20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t =6.795,P <0.05)。lncRNA SNHG12在正常甲状腺细胞Nthy-ori 3-1中的表达水平最低,在TPC-1中的表达量高于在K1、BCPAP细胞中的表达(t =5.753,P <0.05)。miR-206在正常甲状腺细胞Nthy-ori 3-1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在TPC-1细胞中的表达低于在K1、BCPAP细胞中的表达(t =11.000,P <0.05)。与对照组相比,转染组lncRNASNHG12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AKT3蛋白表达降低(t =5.306,P <0.05;t =19.850,P <0.001;t =12.440,P <0.001),而miR-206表达升高(t =2.504,P <0.05),转染组在24、48、72 h的细胞增殖低于对照组(F =42.000、69.740、52.510,P <0.01)。结论 低表达的lncRNA SNHG12通过靶向上调miR-206表达、抑制AKT3蛋白,从而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2023, 30 (10): 619-.
Select
甘氨酸受体α1亚单位在单侧聋大鼠耳蜗核不同发育时间的表达
原晶晶, 王鑫, 张明生, 葛鑫颖, 闫占峰
摘要
(
452
)
PDF
(754KB)(
216
)
可视化
目的 观察单侧耳蜗毁损后1、2、4周甘氨酸受体α1亚单位(glycine receptor alpha1 subunit,GlyRα1)在大鼠耳蜗核的表达变化,为探讨单侧聋听觉中枢重组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SD大鼠在出生后12 d,随机分为实验组(左侧耳蜗毁损)及对照组,术后1、2、4周取耳蜗核,切片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GlyRα1的表达变化。结果 GlyRα1在两组双侧耳蜗核中的表达在造模后2周出现升高,4周降低;实验组术后2周双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周及对照组各时间段双侧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左侧与实验组术侧相比术后1、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右侧术后1、2、4周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单侧听觉剥夺导致大鼠双侧耳蜗核接收不对称的信息,观察到的耳蜗核GlyRα1在发育中的不对称改变可能为初级听觉中枢重组所必需。
2023, 30 (10): 625-.
Select
Toll样受体2及其信号通路在大鼠面神经夹挫伤后的机制研究
李立恒, 远洋
摘要
(
456
)
PDF
(1918KB)(
178
)
可视化
目的 探究面神经损伤对大鼠Toll样受体2(TLR2)/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面神经损伤大鼠随机分为三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手术损伤后自然恢复的观察组,C组:手术后腹腔注射Pam3CSK4(TLR2激动剂)观察恢复。电镜比较3组面神经的表现;HE染色脑干组织观察神经元的凋亡,PCR观察TLR2、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观察TLR2、NF-κB的荧光表达。结果 面瘫造模顺利,电镜下面神经损伤明显,C组大鼠髓鞘较B组更为破碎;脑区内神经元也表现为胶质细胞变性更多;PCR显示A组TLR2及NF-κB p65 mRNA表达低于B组和C组;免疫荧光显示B组表达的TLR2、NF-κB荧光强于A组。结论 注射Pam3CSK4激活TLR2/NF-κB信号通路,加重炎症的表现使面神经功能障碍。
2023, 30 (10): 629-.
Select
桥小脑角-内耳道小血管与搏动性耳鸣相关性的研究
韩晓伊, 刘兆会
摘要
(
457
)
PDF
(553KB)(
195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区及内耳道内血管与搏动性耳鸣的关系,寻找引起搏动性耳鸣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单侧搏动性耳鸣患者和无耳鸣对照组各44例的三维双激发平衡式自由进动序列(3D-FIESTA-C)MRI,对比分析耳鸣组患侧、健侧和对照组血管袢在桥小脑角区和(或)内耳道内出现的部位以及血管与前庭蜗神经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不同侧别和性别的血管袢出现部位类型和血管与神经关系类型均无显著性差异。耳鸣组患侧、健侧和对照组血管袢部位分型(Ⅰ~Ⅳ型)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χ2=38.501,P =0.000),其中患侧与健侧之间和患侧与对照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而患侧血管袢的显示率(Ⅱ~Ⅳ型)最高93.2%(41/44),其次是健侧56.8%(25/44),显示率最低的是对照组39.7%(35/88)。患侧、健侧和对照组血管袢与前庭蜗神经关系类型具有显著性差异(χ2=49.357,P =0.000),其中患侧与对照组之间和健侧与对照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耳鸣组患侧C型的发生率最高,高达53.7%,而A型发生率仅12.2%;对照组A型的发生率最高,高达91.4%,而C型发生率仅5.7%;耳鸣组健侧三型的发生率相似。结论 血管压迫神经(C型)是引起搏动性耳鸣的可能有关因素,而内耳MR 3D-FIESTA-C是显示该异常的重要方法。
2023, 30 (10): 633-.
Select
不同年龄段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者10年前后吸入性过敏原分布变化分析
王广阔, 王建伟, 李彤, 杨玉娟, 张宇, 宋西成
摘要
(
479
)
PDF
(512KB)(
206
)
可视化
目的 探究变应性鼻炎(AR)合并哮喘患者10年前后的吸入性过敏原分布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66例和2018~2019年416例AR合并哮喘患者15种常见吸入性过敏原的皮肤点刺试验结果。结果 两个时间点各年龄段患者均为粉尘螨和屋尘螨阳性率最高(40%~80%)。对于不同过敏原阳性率及过敏级别变化,<6岁患者豚草、葎草、艾蒿、榆科、柳树、白杨、藜科显著上升,狗上皮显著下降;6~11岁患者葎草、榆科、藜科显著上升,屋尘螨、刺槐、猫上皮显著下降;≥12岁患者豚草、榆科、柳树、白杨显著上升,粉尘螨、屋尘螨、刺槐显著下降。结论 粉尘螨和屋尘螨一直是主要气道过敏原,草花粉和树木花粉成为次级重要致敏原。
2023, 30 (10): 637-.
Select
北京地区环境因素对变应性鼻炎与非变应性鼻炎日门诊量的比较分析
青卉, 张媛, 张罗
摘要
(
481
)
PDF
(447KB)(
155
)
可视化
目的 比较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AR)与非变应性鼻炎(NAR)日门诊量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2017年因鼻部症状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经血清特异性过敏原检测后鼻炎患者信息,回顾分析环境因素对鼻炎日门诊量分布情况的影响。结果 7 681例AR与6 783例NAR患者的高发年龄均在30~39岁,AR较NAR低龄化,AR以男性多,NAR以女性多,AR秋季就诊率高,NAR春季就诊率高。两者日门诊量均与臭氧(O3)呈正相关,每升高10 μg/m3致AR和NAR日门诊量增加2.40%(95%CI:0.94%~3.48%)、3.49%(95%CI:2.03%~4.97%),不同性别、年龄分层的单日效应存在差异。结论 AR与NAR日门诊量分布在年龄、性别、时间等存在差异,与O3呈正相关,通过环境因素变化可预测鼻炎日门诊量分布趋势,对鼻炎防治有临床意义。
2023, 30 (10): 642-.
Select
GATA-3小干扰RNA载体对变应性鼻炎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辅助性T细胞亚群功能的体内调节机制#br#
李玉晓, 贺铭, 王天蓉, 王雨
摘要
(
417
)
PDF
(550KB)(
142
)
可视化
目的 研究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介导的GATA-3小干扰RNA载体(si-GATA-3)对变应性鼻炎(AR)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辅助性T细胞1(T-helper 1,Th1)和Th2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构建si-GATA-3,用卵清蛋白构建BALB/c AR模型,si-GATA-3组、si-NC组(无目标基因小干扰RNA的空白对照组)分别用si-GATA-3和si-NC腹腔注射干预AR小鼠,AR组和正常对照组用等量的生理盐水干预。干预结束抽取其外周血,分离PBMCs和血浆。分别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BMCs中GATA-3和T-bet mRNA及其相应蛋白的表达量;用ELISA技术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结果 si-GATA-3滴度为5×108 TU/ml。成功制备BALB/C小鼠AR模型。si-GATA-3能明显改善AR小鼠的症状。si-GATA-3组PBMCs中GATA-3 mRNA表达明显低于AR组和si-NC组(P <0.01),AR组和si-NC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BMCs中GATA-3蛋白和血浆中IL-4的表达量与GATA-3 mRNA表达相似。si-GATA-3组PBMCs中T-bet 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均明显高于AR组和si-NC组(P <0.01),AR组和si-NC组二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i-GATA-3组血浆中IFN-γ的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R组与si-NC组中IFN-γ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si-GATA-3组(P<0.01)。结论 si-GATA-3能有效改善AR小鼠症状,下调AR小鼠PBMCs中Th2细胞中GATA-3 mRNA、GATA-3蛋白和IL-4的表达,同时上调Th1细胞中T-bet mRNA和T-bet蛋白的表达,纠正Th2/Th1的免疫失衡。
2023, 30 (10): 646-.
Select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中IL4基因异常甲基化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机制研究
杨晓喆, 赵妍, 王向东, 张罗
摘要
(
460
)
PDF
(1153KB)(
274
)
可视化
目的 探究IL4基因异常甲基化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机制。方法 选取符合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诊断标准的9例患者标本,根据鼻息肉组织病理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程度,分为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CRSwNP)和非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non-ECRSwNP,NECRSwNP)两组,比较两组样本不同炎症细胞计数差异。设计DNA甲基化引物,MassARRAY法进行IL4基因CpG位点DNA甲基化检测。运用线性拟合回归探究Eos计数和IL4基因CpG位点甲基化程度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 ECRSwNP组Eos计数高于NECRSwNP组(P =0.0043),其他炎症细胞数目相比无统计学差异。DNA甲基化检测显示,ECRSwNP组CpG位点5(CpG-5)的甲基化率显著低于NECRSwNP组(P =0.0311)。我们还发现IL4基因CpG-5甲基化率和组织Eos浸润有着较强的负相关关系(R2=0.53,P =0.0261)。通过回归模型拟合得到Eos=496.25-5.13×CpG-5(DNA甲基化率),结果表明随着IL4基因CpG-5甲基化水平的降低,鼻息肉中Eos浸润增加。结论 IL4基因异常甲基化状态与Eos浸润程度相关,为CRSwNP发病机制提供表观遗传学证据。
2023, 30 (10): 652-.
Select
轻中度睡眠呼吸障碍儿童疾病进展的风险因素分析
吴云肖, 周喆, 郑莉, 许志飞
摘要
(
441
)
PDF
(494KB)(
202
)
可视化
目的 研究轻中度睡眠呼吸障碍(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SDB)包括原发鼾症(primary snoring,PS)和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儿,在保守治疗情况下的自然转归及影响疾病进展的风险因素,为轻中度SDB患儿的治疗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选择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睡眠中心行多导睡眠监测(PSG)且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OAHI)≤10次/h的3~14岁打鼾儿童。在纳入研究时及随访6个月时完成PSG检查,在纳入研究时、随访3个月、6个月及1年时完成儿童睡眠问卷-睡眠相关呼吸紊乱分量表(PSQ-SRBD)。监测PSG指标及临床症状的变化,并对影响疾病进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209例轻中度SDB患儿完成1年PSQ-SRBD的随访,随访过程中PSQSRBD分数逐渐降低。共55例(男43例,女12例)轻中度SDB患儿在随访6个月时返院复查PSG,纳入研究时,患儿平均年龄为(5.7±2.0)岁,PS组23例,轻度OSA组21例,中度OSA组11例。半年后PSG结果显示,PS组中34.8%(8/23)的患儿仍为PS,47.8%(11/23)进展为轻度OSA,17.4%(4/23)进展为中度OSA;轻度OSA组中,14.3%(3/21)进展为重度OSA;中度OSA组中,18.2%(2/11)进展为重度OSA。在PS组中,扁桃体肥大在疾病进展与非进展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在中度OSA组中,腺样体肥大在疾病进展与非进展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约66.7%的PS患儿在随访6个月后进展为OSA,16%的轻中度OSA患儿进展为重度OSA。扁桃体肥大可能是PS患儿疾病进展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应对学龄前期伴有扁桃体肥大、保守治疗的原发鼾症儿童定期监测,以发现疾病进展情况。
2023, 30 (10): 656-.
Select
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量表及儿童睡眠问卷在学龄前儿童OSA中的应用研究
王莹莹, 孟黎平, 季慧, 刘敏, 洪琴
摘要
(
460
)
PDF
(444KB)(
382
)
可视化
目的 评估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diseas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for children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18 items survey,OSA-18)量表及简体中文版儿童睡眠问卷(pediatric sleep questionnair,PSQ)在学龄前打鼾儿童中筛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中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横断面研究选取141例患者,有打鼾伴张口呼吸问题并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了鼻咽部侧位片和整夜便携式睡眠监测(portable monitoring,PM),根据腺样体大小(A/N比值)及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O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oxygen saturation,LSaO2)将患者进行分组。由患儿家长填写OSA-18量表及PSQ。比较不同分组患儿的OSA-18量表及PSQ各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分析PM和A/N比值与OSA-18及PSQ评分的相关性,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点。结果 OSA组及低氧血症组OSA-18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非OSA组及非低氧血症组,OSA组及低氧血症组PSQ除嗜睡及其他维度,其余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非OSA组及低氧血症组;腺样体病理性肥大组OSA-18除身体症状及日间功能维度,其余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腺样体非病理性肥大组,PSQ总分及呼吸评分高于腺样体非病理性肥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N比值与OSA-18除日间功能外其他各维度及总分呈显著正相关,与PSQ总分、呼吸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 <0.05);OAHI与OSA-18总分及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与PSQ除其他外各维度及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 <0.05);LSaO2与OSA-18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呈显著负相关,与PSQ总分、呼吸、行为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 <0.05)。PSQ总分评价是否是OSA及是否存在低氧血症的最佳临界点均为6.5分,OSA-18总分评价是否是OSA及是否存在低氧血症的最佳临界点均为46.5分。结论 OSA-18量表及PSQ可作为筛查学龄前儿童OSA、评估缺氧程度及推测腺样体肥大程度的可靠辅助检查。
2023, 30 (10): 662-.
Select
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声门型喉癌患者中的表达及预后分析#br#
孙亚萍, 朱萍, 朱晓燕
摘要
(
431
)
PDF
(374KB)(
233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10,ADAM10)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与声门型喉癌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分析。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3月~2020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确诊及治疗的声门型喉癌患者50例(观察组),另取相对喉癌组织切缘0.5 cm以上部位标本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ADAM10和HMGB1在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析其阳性表达与声门型喉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关系。单因素分析影响声门型喉癌预后的危险因素,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声门型喉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ADAM10和HMGB1在观察组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声门型喉癌组织中的ADAM10与淋巴结转移和T分级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而与年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分化程度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HMGB1与分化程度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与年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淋巴结转移、T分级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淋巴结转移、T分级、分化程度、ADAM10、HMGB1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淋巴结转移、T3+T4分级、低分化程度、ADAM10阳性、HMGB1阳性为声门型喉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 ADAM10和HMGB1可作为声门型喉癌不良预后的风险评估指标。
2023, 30 (10): 668-.
Select
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Toll样受体3和核转录因子-κB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br#
车勇军, 连蕾, 侯钰, 曹海波
摘要
(
397
)
PDF
(1096KB)(
245
)
可视化
目的 分析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Toll样受体3(toll-like receptor 3,TLR3)和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F-κB)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收取邯郸市中心医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30例行手术切除的甲状腺标本,其中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43例,HT标本47例,HT合并PTC标本40例,分析TLR3和NF-κB在正常甲状腺组织、HT组、HT合并PTC组中的表达,分析HT合并PTC组中TLR3和NF-κB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关系,Pearson相关性分析TLR3和NF-κB的关系。结果 TLR3在正常甲状腺组织、HT组、HT合并PTC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43)、80.85%(38/47)、90.00%(36/40);NF-κB在以上三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43)、68.09%(32/47)、85.00%(34/40)。TLR3和NF-κB在HT组、HT合并PTC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 <0.05),TLR3和NF-κB表达与性别、年龄、HT合并PTC病理学特征、病灶类型、淋巴结转移、甲状腺包膜侵犯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TLR3和NF-κB呈显著正相关(r =0.589,P <0.05)。结论 TLR3和NF-κB在HT合并PTC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且二者表达呈正相关。
2023, 30 (10): 671-.
Select
33例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诊治经验
曹星亮, 熊园平, 曾亮, 朱恒涛, 江红群
摘要
(
433
)
PDF
(478KB)(
216
)
可视化
目的 总结分析33例不同病因引起的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的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不同病因的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患者33例,分析总结病因及诊治经验。结果 33例患者中行药物保守治疗者9例,治疗后9例均痊愈,未出现耳廓畸形等并发症;行局麻下脓肿切开引流治疗者4例,治疗后4例均痊愈,未出现耳廓畸形等并发症;行全麻下耳廓软骨清创缝合术者20例,术后痊愈20例,出现耳廓“菜花样”畸形1例。33例患者,取得脓液样本细菌培养及药敏者24例,微生物检出者20例,4例培养后未见微生物生长,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9例,检出率45%,检出铜绿假单胞菌12例,检出率60%,真菌均未检出。检出微生物舒普深均敏感。结论 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病因较多,诊断相对简单,治疗上首选针对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的抗生素,病情较轻的可行药物保守治疗,病变严重时则应切开引流及清除病变的软骨,同时超短波辅助治疗也是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
2023, 30 (10): 674-.
Select
以鼻旁组织反复感染为主要表现的根尖周炎诊治经验
邓晶, 司马国旗, 孙栋勋
摘要
(
439
)
PDF
(653KB)(
171
)
可视化
目的 总结以鼻旁组织反复感染为主要表现的根尖周炎诊治经验。方法 将2020年8月~2021年10月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治疗的以鼻旁皮肤反复感染或形成窦道为主要表现的根尖周炎病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归纳,共计5例,均行患牙拔除及抗感染治疗,期间有3例先行脓肿切开探查术。结果 随访6~20个月,5例鼻旁组织感染均无复发,3例伴有鼻旁窦道患者局部表面皮肤均愈合,5例均在术后1个月口腔科门诊继续治疗。结论 根尖周炎的主要诊断是依靠上颌骨CT及三维重建检查,根尖周炎并发鼻旁面部感染的治疗主要是在控制感染的情况下先予以患牙的治疗包括根管治疗或拔牙治疗,切忌先行鼻旁组织切开排脓。
2023, 30 (10): 676-.
Select
扁桃体息肉状纤维脂肪瘤1例
李凤英, 罗光耀, 郭彤彤, 王体鹏, 姜宪
摘要
(
427
)
PDF
(492KB)(
168
)
可视化
2023, 30 (10): 678-.
Select
原发性甲状腺滤泡性淋巴瘤合并甲状腺癌1例
李洁, 凌泽毅, 冯明亮, 张应龙, 江洪
摘要
(
423
)
PDF
(641KB)(
198
)
可视化
2023, 30 (10): 679-.
Select
本期封面
摘要
(
447
)
PDF
(372KB)(
148
)
可视化
2023, 30 (10): 681-.
Select
本期目录
摘要
(
431
)
PDF
(976KB)(
156
)
可视化
2023, 30 (10): 682-.
Select
颏下动脉穿支皮瓣在临床头颈肿瘤修复中的应用
贾忆莲, 李连贺, 王洪敏, 武卫民, 谭福宪, 温振雷, 王红梅
摘要
(
118
)
PDF
(956KB)(
68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颏下动脉穿支皮瓣及逆行穿支皮瓣在头颈肿瘤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朝阳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23例头颈肿瘤修复患者资料,其中22例顺行颏下动脉穿支皮瓣,1例逆行颏下动脉穿支皮瓣,观察术后皮瓣存活率,皮瓣色泽,功能恢复等结果。结果 23例患者中,1例术后出现皮瓣部分坏死,经剪除坏死组织旷置创面并予以抗炎对症治疗后好转,其余皮瓣未见坏死,恢复良好,血运通畅。手术时间270~595 min,平均时间453.3 min,其中取瓣时间30~60 min,平均取瓣时间为41.7 min。术后病理结果:4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右侧颈部淋巴结转移3例,左侧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术后1个月随访,23例患者皮瓣愈合良好,血运通畅,外形恢复良好,功能恢复尚可。结论 颏下动脉穿支皮瓣血供稳定,移植后成活率高,皮瓣轻薄而操作灵活,与头面部皮肤纹理更接近,适用于多部位组织修补,肿瘤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成本低,是头颈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的可靠选择。逆行颏下动脉穿支皮瓣具有解剖基础和临床可行性,可应用于修复头颈颌面部的组织缺损。
2023, 30 (11): 681-.
Select
miR-193a-3p/E2F6调控细胞焦亡在鼻咽癌中的机制研究
刘丹, 万浪, 岑瑞祥, 徐芬, 喻辉
摘要
(
115
)
PDF
(1956KB)(
68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miR-193a-3p/E2F6在鼻咽癌(NPC)中对细胞焦亡的调控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评估了miR-193a-3p对E2F6的靶向调控作用。HNE-2细胞分为不同处理组:对照组、空白质粒组、沉默E2F6质粒组、空白质粒(miRNA)组、过表达miR-193a-3p组、过表达miRNA+空白(E2F6)质粒组以及过表达miRNA+过表达(E2F6)质粒组。通过qPCR检测miR-193a-3p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E2F6蛋白的表达以及NLRP3/Caspase-1/GSDMD/GSDMD-N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同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细胞形态,CCK-8法评估细胞增殖情况,进行集落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来检测细胞集落形成数量和迁移数量。结果 与对照组(0.90±0.02)和空白质粒组(0.88±0.02)相比,沉默E2F6质粒组中E2F6蛋白(0.26±0.02)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NLRP3/Caspase-1/GSDMD/GSDMD-N信号通路明显被激活,SEM显示细胞发生肿胀。CCK-8实验、集落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显示细胞活力、集落形成数量和迁移数量均下降(P 均<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E2F6是miR-193a-3p的靶基因。同对照组(1.01±0.03,1.02±0.02)和空白质粒(miRNA)组(1.02±0.04,0.21±0.03)相比,过表达miR-193a-3p组(2.02±0.32,0.23±0.02)中的miR-193a-3p的表达水平升高,E2F6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NLRP3/Caspase-1/GSDMD/GSDMD-N信号通路明显被激活,SEM显示细胞发生肿胀。CCK-8实验、集落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显示细胞活力、集落形成数量和迁移数量均下降(P 均<0.05)。同过表达miR-193a-3p组和过表达miRNA+空白(E2F6)质粒组相比,发现过表达miR-193a-3p结合过表达E2F6组中E2F6蛋白的含量上升,NLRP3/Caspase-1/GSDMD/GSDMD-N蛋白的含量下降,
SEM显示细胞肿胀减轻,CCK-8实验、集落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显示细胞活力、集落形成数量和迁移数量均上升(P 均<0.05)。结论 miR-193a-3p通过靶向抑制E2F6激活NLRP3/Caspase-1/GSDMD/GSDMD-N通路,诱导NPC细胞发生细胞焦亡,并抑制其增殖、克隆和侵袭。
2023, 30 (11): 686-.
跳至
页
第1页
共6页
共230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2025
第32卷 / 第2期
创刊:1994年
刊期:月刊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主编:韩德民
公告
更多
下载中心
更多
作者利益冲突公开声明
推荐编委意见调查表
编委(审稿人)信息登记表
论文专有使用权授权书
相关链接
更多
作者投稿
主编审稿
专家审稿
远程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