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 论著
  •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分析
    李会政,刘琳,张颖
    2019, 26 (2): 59-.
    摘要 ( ) PDF ( 476KB ) ( )   
    目的 分析比较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和甲状旁腺全切+前臂自体移植术对于治疗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6月在大连市友谊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资料31例。病例分为2组,Ⅰ组行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20例),Ⅱ组行甲状旁腺全切+前臂自体移植术(11例)。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1、3、6个月血钙、血磷、血PTH水平、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血钙、血磷、血iPTH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术前、术后血钙、血磷及术后6个月血iPTH的水平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骨痛、皮肤瘙痒、不安腿综合征均得到明显改善,两组间症状减轻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两种术式均能有效治疗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安全性高,两组对血钙、血磷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全切+前臂自体移植组短期内甲状旁腺激素下降更加明显。二者均存在复发的可能性,全切+前臂自体移植术二次手术简便易行,具有一定的优势。
  • 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经治疗后见效时间与疗效相关性分析
    刘白梅,张晓丽,张晓,司建平,王真真,张小雪,张方圆,裴艳清,李迎迎,孙丽莎
    2019, 26 (2): 63-.
    摘要 ( ) PDF ( 356KB ) ( )   
    目的 探讨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经治疗后见效时间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将研究对象按见效时间分为第1周见效组和第2周见效组,比较各组的疗效。结果
    平坦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第1周见效组痊愈率高于第2周见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99,P =0.206);第1周见效组总显效率高于第2周见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4,P =0.725)。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第1周见效组痊愈率高于第2周见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93,P =0.114);第1周见效组总显效率高于第2周见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08,P =0.129)。结论 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发病后的治疗疗程至少应为2周。
  • 突发性聋患者前庭功能的客观评价
    汪晓锋,苏文玲,林勤,骆献阳
    2019, 26 (2): 66-.
    摘要 ( ) PDF ( 1077KB ) ( )   
    目的 分析突发性聋患者在耳蜗受损的同时前庭功能受损的范围及客观评价方法,探讨不同听力损伤曲线类型突聋患者前庭功能损伤的差异。方法 选取60例
    2016年8月~2018年8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单侧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为实验组,其中低频下降型11例,平坦下降型15例,高频下降型18例,全聋型16例。健康自愿者60例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冷热试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及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检测,分析前庭功能受损状况,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对照组冷热试验异常阳性率10.3%;oVEMP异常阳性率26.7%;cVEMP异常阳性率16.7%。实验组冷热试验异常阳性率68.3%;oVEMP异常阳性率60.3%;cVEMP异常阳性率43.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vHIT异常阳性率13.3%,实验组异常阳性率51.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全聋型及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前庭功能异常阳性率比平坦下降型及高频下降型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平坦下降型及高频下降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在耳蜗受损同时可以伴有前庭功能不同范围受损。结合冷热试验、oVEMP、cVEMP及vHIT等相关检查可对突发性聋患者的前庭功能进行有效评估。全聋型及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前庭功能损伤的发生率较平坦下降型及高频下降型高。平坦下降型和高频下降型患者比较,前庭功能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别。
  • Na-K-2Cl联合转运子1与钠钾交换ATP酶在C57BL/6J小鼠中的表达
    张碧茹,林瀚青,陈勇明,郑亿庆,李桂娣,陆秋平,杨海弟
    2019, 26 (2): 71-.
    摘要 ( ) PDF ( 344KB ) ( )   
    目的 内耳电解质紊乱与听力障碍有关,包括年龄相关性听力障碍。Na-K-2Cl联合转运子1(Na-K-2Cl co-transporter 1,NKCC1)和钠钾交换ATP酶(Na-K-ATPase)的表达随年龄改变,由此分析与年龄相关性聋的发展关系。方法 通过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青年和老年C57BL/6J小鼠听力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WB)方法检测NKCC1和Na-K-ATPase在耳蜗的表达水平,使用NKCC1抑制剂呋塞米、Na-K-ATPase抑制剂乌巴因对C57BL/6J小鼠离子转运蛋白进行抑制。结果 频率8、16和32 kHz时,老年C57BL/6J小鼠ABR反应阈值分别为(75±10)、(78±26)和(81±14)dB SPL。RT-PCR显示老年组的NKCC1和Na-K-ATPase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下降,分别是青年对照组0.52±0.06和0.35±0.04倍,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466和16.11,P 均<0.05);WB显示老年组的NKCC1和Na-K-ATPase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下降,分别是
    青年对照组0.79±0.02和0.68±0.05倍,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857和6.771,P 均<0.05)。对NKCC1和Na-KATPase进行抑制后,频率8、16和32 kHz时,给药组青年小鼠ABR阈值分别为(50±17)、(53±21)和(55±17)dB SPL以及(56±6)、(70±17)和(73±6)dB SPL。结论 C57BL/6J小鼠实验证明NKCC1和Na-K-ATPase可能与小鼠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相关。
  • 微小RNA-107对脂多糖诱导人鼻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凋亡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郑辉,吴昆,贺广湘
    2019, 26 (2): 74-.
    摘要 ( ) PDF ( 477KB ) ( )   
    目的 检测微小RNA(microRNA,miR)-107对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人鼻黏膜上皮细胞(human nasal mucosal epithelial cells,HNMECs)增殖、凋亡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1 mg/L LPS诱导HNMECs建立炎症反应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诱导前后miR-107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l)的表达量变化。HNMECs中转染miR-107激动剂(agomir)和激动剂对照(agomir control),并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流式细胞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观察细胞增殖、凋亡及炎症因子的变化。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蛋白质印迹试验验证HMGBl是否为miR-107的靶基因。结果 miR-107在LPS诱导后HNMECs中的表达量较诱导前显著降低(t =9.35,P <0.05),而HMGBl在LPS诱导后HNMECs中的表达量较诱导前显著升高(t =13.07,P <0.05)。与转染agomir control相比,LPS诱导后HNMECs中转染miR-107agomir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F =17.12,P <0.05),降低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 =6.11,P <0.05)、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t =6.90,P <0.05)及IL-6(t =8.18,P <0.05)的表达水平,并提高细胞凋亡率(t =7.49,P <0.05)。HMGBl是miR-107的靶基因,LPS诱导后HNMECs中转染miR-107 agomir可显著降低HMGBl蛋白的表达量(t =28.56,P <0.05)。结论 miR-107在LPS诱导后HNMECs中表达下调,而HMGBl表达上调。过表达miR-107可显著抑制LPS诱导后HNMECs增殖和炎症因子的表达,同时促进细胞凋亡。HMGBl是miR-107的靶基因,提示miR-107可能通过调控HMGBl发挥抑制作用。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对小鼠变应性鼻炎治疗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姜婷婷,李欣倩,朱静静,闫勇,吴曙辉
    2019, 26 (2): 79-.
    摘要 ( ) PDF ( 939KB ) ( )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ed receptor,PPAR)γ激动剂对小鼠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卵清蛋白(OVA)建立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观察吡格列酮(PIO)对变应性鼻炎症状的改善;取鼻腔组织行HE染色,采用real time PCR检测脾脏Foxp3、T-bet、GATA-3 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中CD4+Foxp3+T细胞含量。结果 小鼠变应性鼻炎组(AR组)喷嚏和搔鼻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ontrol组),经PIO治疗后症状得以改善;AR组小鼠鼻黏膜上皮连续性破坏,黏膜下大量炎症细胞浸润;PIO治疗后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同时上皮完整性修复良好;PIO组Foxp3 mRNA表达高于AR组(P <0.001),GATA-3则较AR组明显降低(P <0.001),而T-bet 无统计学差异;AR组CD4+Foxp3+T细胞含量(4.43%±0.25%)较control组(5.19%±0.39%)降低(P <0.001),PIO治疗后CD4+Foxp3+T细胞含量(6.35%±0.37%)高于control组及AR组。结论 PPARγ激动剂能够有效缓解小鼠鼻过敏症状,调节Th1/Th2平衡;PPARγ激动剂可能是通过促进Foxp3表达,进而扩增调节性T细胞达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
  • 滨蒿内酯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大鼠维甲酸相关孤儿核受体γt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王珍,成丽兰,章诗富,梁耕田
    2019, 26 (2): 84-.
    摘要 ( ) PDF ( 799KB ) ( )   
    目的 探讨滨蒿内酯(scoparone,Sco)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大鼠的行为、病理,血清中IL-17、IL-23及鼻黏膜组织中维甲酸相关孤儿核受体(retinoic acidrelated orphan receptor gamma t,RORγt)、白细胞介素17(IL-17)、IL-23 mRNA含量的影响。方法 构建动物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变应性鼻炎组(AR组)、滨蒿内酯组(Sco组)和地塞米松组(Dxm组),对大鼠症状进行评分,HE染色鼻黏膜,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7、IL-23含量,RT-PCR
    检测鼻黏膜组织中RORγt、IL-17及 I L-23 m RNA表达。结果 实验组经滨蒿内酯治疗后症状及炎症病理缓解。Sco组和Dxm组血清IL-17、IL-23较NC组稍高。AR组大鼠RORγt、IL-17及IL-23 mRNA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Sco组和Dxm组RORγt、IL-17及IL-23 mRNA较NC组稍高。结论 Sco对大鼠变应性鼻炎的过敏症状具有明显的抑制或消除作用,能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炎症反应。
  • 高频超声对正常成人喉咽部解剖结构观察分析
    程昀,赵汉学,朱强,夏春霞
    2019, 26 (2): 88-.
    摘要 ( ) PDF ( 1122KB ) ( )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正常成人喉咽部解剖结构的显示率及超声表现。方法 对照研究6例离体成人喉咽标本相应断面声像图与组织大切片,并分析喉咽部及其相关结构的超声表现,并对60位(男女各30)正常成人行喉咽部超声扫查,评价各结构的显示率。结果 正常成人梨状窝均可100%完整显示,环后区男、女完整显示率分别为66.7%、93.3%,咽后壁为60%、93.3%,甲状软骨为96.7%、100%,杓状软骨为63.3%、93.3%,环状软骨为60%、96.7%,声带为70%、93.3%,室带为83.3%、96.7%。结论 超声对成年女性喉咽及相关结构显示满意,对成年男性梨状窝和甲状软骨显示较满意,对声-室带显示尚可,对环后区、咽后壁、杓状软骨显示欠佳。
  • 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精神心理状态分析
    黄宁,王阿敏,郑彦焱,王文涛,杨帆,陈贤明
    2019, 26 (2): 92-.
    摘要 ( ) PDF ( 413KB ) ( )   
    目的 通过对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明确LPRD患者是否存在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方法 就诊福州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的LP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相同例数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及对照组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研究LPRD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结果 LPRD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状态评分50.59±7.24 vs 38.76±7.70,抑郁状态评分52.90±7.14 vs 40.63±8.17)。LPRD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发生率56.68% vs 9.80%,抑郁发生率50.98% vs 11.76%)。LPRD患者反流症状指数评分与焦虑、抑郁评分有明显相关性(r =0.786,r =0.736,P均<0.05),多因素分析证实LPRD与焦虑、抑郁评分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LPRD患者较健康对照组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的精神心理状态,且LPRD症状的严重程度与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有明显相关性。这提示在常规抗酸治疗此类LPRD患者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干预。
  • 儿童慢性咳嗽中咽喉反流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
    尹冰如,吴蓓蓉,陆敏
    2019, 26 (2): 96-.
    摘要 ( ) PDF ( 421KB ) ( )   
    目的 了解儿童咽喉反流(LPR)在慢性咳嗽中的发病率。LPR发生率、咽喉pH值、反流事件发生次数、反流持续时间等与患儿年龄、性别、体位、过敏等的关系并探索咽喉反流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2015年2月1日~2018年8月31日因慢性咳嗽,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185例儿童,均进行24小时咽喉pH监测。记录患儿性别、诊断、过敏情况及24小时pH监测结果。结果 共入组慢性咳嗽病例185例,其中男60%(111/185),女40%(74/185)。存在LPR患儿36.8%(68/185)。与大年龄儿童相比,月龄<12月的儿童,LPR发生率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食物过敏组患者LPR发生率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 LPR可能是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原因之一,月龄<12月及食物过敏为LPR发生的危险因素。
  • 临床经验
  • 环抱耳舟软骨瘢痕疙瘩的综合治疗
    孙贺,朱旭
    2019, 26 (2): 100-.
    摘要 ( ) PDF ( 653KB ) ( )   
    目的 探讨采用手术加药物注射综合治疗环抱耳舟软骨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2017年在我科就医的环抱耳舟软骨瘢痕疙瘩42例67耳,采用手术
    切除瘢痕疙瘩的方式,恢复耳廓正常形态,并在拆线后3天在术区注射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每周2次共4周,避免复发。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随访18~36个月,42例中40例随访均超过1年未复发,2例为单侧复发,复发率为3%。患者对术后耳廓外形及皮肤颜色满意。结论  采用手术加药物注射综合治疗的方式,在环抱耳舟软骨瘢痕疙瘩的治疗中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 鼻内镜对减少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林荣志,洪育明,梁振源,郑朝晖
    2019, 26 (2): 102-.
    摘要 ( ) PDF ( 271KB ) ( )   
     目的 研究手术结束前应用70°鼻内镜检查扁桃体术腔与常规检查扁桃体术腔两种方法对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我院2008年1月~2018年1月行全麻下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1249例,采用回顾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为手术结束前应用70°鼻内镜检查扁桃体术腔组635例(治疗组)与常规检查扁桃体术腔组614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术后出血发生率和术后出血量等。结果 手术结束前应用70°鼻内镜检查扁桃体术腔,可减少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原发性出血概率,而与术后继发性出血无明显相关。结论 手术结束前应用70°鼻内镜检查扁桃体术腔能有效减少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原发性出血发生概率。
  • 电子喉镜下氩气刀切除会厌囊肿
    代得银,雒巧燕
    2019, 26 (2): 104-.
    摘要 ( ) PDF ( 236KB ) ( )   
     目的 探讨电子喉镜下氩气刀切除会厌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9月80例会厌囊肿患者经电子喉镜下氩气刀切除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表面麻醉下完成手术。结果 80例会厌囊肿患者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5~30分钟,术后无发热、出血、呼吸困难、感染等并发症。随访3~3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 电子喉镜下氩气刀切除会厌囊肿,电子喉镜可放大手术视野,手术视野清晰,可多角度观察无死角,氩气刀对组织损伤小,出血少基本达到无血操作,手术时间短,术后反应轻,恢复快,手术效果确切,无须全身麻醉,就医成本低,值得临床推广。
  • 病例报道
  • 甲状腺副神经节瘤合并双侧颈动脉体瘤的颈部多发性副神经节瘤1例
    庄欢,廉猛,房居高,侯丽珍,陈笑,何时知,王茹
    2019, 26 (2): 106-.
    摘要 ( ) PDF ( 749KB ) ( )   
  • 综述
  • 前庭康复技术与疗效评价方法进展
    刘波,刘博
    2019, 26 (2): 108-.
    摘要 ( ) PDF ( 439KB ) ( )   
  • 鼻腔黏膜激发试验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肖浩,孟娟,张虹婷,刘世喜
    2019, 26 (2): 112-.
    摘要 ( ) PDF ( 364KB ) ( )   
    鼻腔黏膜激发试验(nasal provocation testing,NPT)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诊断变应性鼻炎变应原的“金标准”,并广泛应用于评估治疗药物的有效性以及鼻对变应原刺激引发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研究,但其临床应用仍存在诸多分歧。我国仅有少数相关研究,尚未常规临床应用。本文就NPT适应证及禁忌证、检查前准备及注意事项、操作步骤、评估方法、诊断标准等进行综述,以提高医务工作者对NPT的认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