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 论著
  • 上臂外侧皮瓣在口咽癌切除后口咽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许洪波, 李立锋, 周晶, 陈学军, 齐欣萌, 陈晓红, 黄志刚
    2023, 30 (5): 273-.
    摘要 ( ) PDF ( 1274KB ) ( )   
    目的 探讨上臂外侧皮瓣在口咽癌切除后口咽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2020年5月~202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经治的10例口咽癌患者,6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相关口咽鳞状细胞癌,3例非HPV相关口咽鳞状细胞癌,1例为黏液表皮样癌。原发灶同时累及舌根、扁桃体、咽弓3例,同时累及扁桃体、软腭2例,累及舌根、扁桃体、会厌1例,同时累及扁桃体、舌根、咽弓及会厌舌面1例,同时累及舌根、杓会厌皱襞及会厌1例,同时累及扁桃体、舌根、软腭及后磨牙三角区1例,仅舌根受累1例。患者行经口联合经咽旁间隙入路口咽癌扩大切除术,切除后舌根、声门上、扁桃体等多部位缺损,采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进行修复,分析上臂皮瓣的大小、血管蒂长度及血管直径,评估围手术期并发症,吞咽、呼吸及言语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0例上臂外侧皮瓣均成活,无坏死。皮瓣大小(6×8)cm2~(6×15)cm2,血管蒂长度为6~8 cm,上臂皮瓣动脉的直径为1~2.5 mm,回流优势静脉直径为1.5~3.0 mm。所有患者只吻合1支静脉,8例为面静脉,2例为颈外静脉。术后14~45 d拔除胃管后经口进食。6例行术后放疗,剂量60~66 Gy,放疗后7~240 d拔除气管套管。4例不需放疗者,术后14~34 d拔除气管套管。患者吞咽、呼吸及言语功能恢复良好,除2例患者上臂供区出现皮肤麻木,术后3~4周麻木感消失外,其余患者供区无功能异常。结论 上臂外侧皮瓣柔软、厚薄适中、易塑形、少有毛发,是修复口咽部缺损的理想皮瓣。
  • 喉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李平栋, 寇秀娟, 白玉萍, 杨征, 徐文, 陈晓红, 房居高, 黄志刚
    2023, 30 (5): 278-.
    摘要 ( ) PDF ( 898KB ) ( )   
    目的 总结和分析喉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spindle cell squamous carcinoma,Spc-SCC)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期加深临床对该肿瘤的的认识,提升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21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治的12例Spc-SCC患者临床表现、病理及预后资料,10例行单纯手术治疗,1例术后行放、化疗,1例单纯放疗。利用SPSS软件,Kaplan-Meier法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例病理标本中可见梭形细胞/肉瘤样成分和上皮细胞成分共存,以梭形细胞成分为主,2例仅见梭形细胞成分。免疫组化染色均可见角蛋白CK的表达。随访3~63个月,2例患者死亡,1例死于局部复发大出血,1例为仅行放疗患者,余10例患者截至随访结束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征象。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1.7%、83.3%、83.3%。结论 病理学检查是Spc-SCC的主要确诊方式,手术切除为其主要的治疗手段。
  • 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和EB病毒-DNA对鼻咽癌患者根治性放化疗后复发转移的评估价值#br#
    黄东华, 黎北林, 黄伟义
    2023, 30 (5): 282-.
    摘要 ( ) PDF ( 417KB ) ( )   
    目的 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和EB病毒(EBV)-DNA对鼻咽癌患者根治性放化疗后复发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首次接受根治性放化疗鼻咽癌患者160例,利用抗体标记和流式细胞仪联合方法,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TCs数量和EBV-DNA拷贝数,且治疗后随访5年,对包括治疗前后CTCs和EBV-DNA在内的预后因子进行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绘制两者预测鼻咽癌患者根治性放化疗后复发转移的ROC曲线,进一步分析其预测效能, 采用Kaplan-Meier法分别绘制CTCs阳性和CTCs阴性两组以及EBV-DNA阳性和EBV-DNA阴性两组患者生存曲线, 探索CTCs及EBV-DNA与接受根治性放化疗鼻咽癌患者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所有患者经临床病理影像学评估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为Ⅲ~Ⅳa期,接受根治性放化疗后随访5年。5年内复发转移患者74例,未复发转移患者86例,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分级、N分级、AJCC分期、CTCs(治疗后)及EBV-DNA(治疗后)6个指标与鼻咽癌患者根治性放化疗后5年内复发转移可能相关(P <0.05),校正和控制混杂变量后AJCC分期、CTCs(治疗后)及EBV-DNA(治疗后)是影响鼻咽癌患者根治性放化疗后复发转移独立预测因素[HR(95%CI)=5.356(4.817~5.864)、2.425(2.117~2.835)、1.624(1.345~1.975)],CTCs及EBV-DNA预测鼻咽癌患者根治性放化疗后复发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86(95%CI =0.735~0.855)]、[0.759(95%CI =0.721~0.841)],两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12(95%CI =0.875~0.945)]。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显示,治疗后CTCs阴性患者根治性放化疗后1年、3年、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100%、92.4%、77.2%,明显高于治疗后CTCs阳性患者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8.5%、72.6%、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9,P =0.009)。治疗后EBV-DNA阴性患者根治性放化疗后1年、3年、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100%、81.5%、78.7%,明显高于治疗后EBV-DNA阳性患者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8.5%、52.3%、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1,P =0.021)。结论 治疗后的CTCs和EBV-DNA可用于评估鼻咽癌患者根治性放疗后的复发转移风险。
  • 局部晚期头颈鳞状细胞癌诱导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探索研究
    刘海英, 赵广章, 崔巍, 谷振芳, 胡东玉, 赵静
    2023, 30 (5): 287-.
    摘要 ( ) PDF ( 444KB ) ( )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头颈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arcinoma,HNSCC)应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诱导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2年5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初诊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HNSCC患者25例,所有患者接受PD-1抑制剂诱导免疫治疗联合化疗3个周期,具体用法:PD-1抑制剂200 mg,每3周为1个周期,化疗方案为铂类联合紫杉类化疗药物(不适合铂类或紫杉类患者调整为氟尿嘧啶、吉西他滨)。3个周期诱导化疗后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评估近期疗效,根据PD-L1表达分层分析每亚组疗效分析,另外对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25例患者中疗效评价部分缓解(PR)21例(84%),其中肿瘤体积缩小≥50%为15例(60%),客观缓解率(ORR)为84%,疾病控制率(DCR)为88%。16例患者进行了联合阳性分数(combined positive score,CPS)检测评估PD-L1表达情况,CPS≥5占50.0%(8/16),其中CPS≥20占25.0%(4/16),另外9例患者未能行CPS检测而PD-L1表达不明。根据PD-L1表达分层分析来看,5≤CPS<20和CPS≥20的患者,肿瘤体积缩小均≥50%,ORR为100%,而CPS<5的所有患者中1例PR肿瘤体积缩小≥50%,PD为2例,ORR为62.5%(5/8)。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白细胞减少和贫血。3例患者出现甲功异常,1例肾功能损害,2例肝功能损害,2例肺炎患者。无3~4级不良反应。结论 局部晚期HNSCC,尤其IVA/IVB期患者,诱导免疫治疗(PD-1抑制剂)联合化疗近期疗效明显,对于CPS≥5的患者疗效更显著,无严重毒副反应发生,有望成为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新的治疗模式。
  • 乳突径路定位茎乳孔面神经后切除复杂性第一鳃裂瘘管或囊肿临床研究
    陈伟章, 李伟, 戴春富
    2023, 30 (5): 292-.
    摘要 ( ) PDF ( 1043KB ) ( )   
    目的 探讨复杂性第一鳃裂瘘管或囊肿手术切除的有效径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1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收治的13例复杂性第一鳃裂瘘管或囊肿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显微镜下采用乳突完壁切除,开放茎乳孔并定位面神经,随后解剖腮腺面神经总干,在保护面神经及保留腮腺解剖结构前提下行第一鳃裂瘘管或囊肿切除。结果 本研究中男4例,女9例,年龄7~68岁,病史10~420个月不等,既往手术切除史8例,反复切开引流病史5例。随访时间4个月~11年。术前颞骨MRI T2WI平扫示病变为高信号,同面神经解剖关系密切。所有患者病变完全切除,1例患者切口感染,其余病例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3个月面神经H-B I级,纯音测听示手术耳平均听阈,气导听阈16 dB,骨导听阈8 dB。所有患者无外耳道狭窄,无涎瘘、口干及Frey综合征发生;2例患者术后短暂出现唇角歪斜,H-B II级,经治疗随访2个月后面瘫恢复,术后颞骨MRI平扫示瘘管已被切除,13例患者均未见复发。结论 复杂性第一鳃裂瘘管或囊肿与面神经的解剖关系密切,显微镜下乳突完壁式切除后能定位茎乳孔面神经,随后能快速,准确解剖腮腺面神经总干,有效切除瘘管或囊肿,避免损伤面神经。
  • 端粒长度与老年性聋人工耳蜗植入的相关性研究
    周铭, 杨江辉, 邵张涛, 王凯
    2023, 30 (5): 296-.
    摘要 ( ) PDF ( 390KB ) ( )   
    目的 研究外周血白细胞端粒相对长度与老年性聋的关系,探讨端粒长度与老年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CI)效果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选择65例无其他听力损失原因的老年性聋患者设为实验组,52名听力正常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利用外周血白细胞DNA端粒重复序列拷贝数与内参基因拷贝基因数的比值(t/s比值),比较两组端粒长度,分析端粒长度与年龄的关系。其中28例重度/极重度老年性聋患者行CI,记录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听觉行为分级、言语可懂度分级、安静状态下言语识别率,并分析与端粒长度的关系。结果 老年性聋患者的端粒相对长度较对照组短,且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老年性聋CI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听觉行为分级、言语可懂度分级、安静情况下言语识别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端粒长度与言语可懂度分级、安静情况下言语识别率显著相关,与听觉行为分级相关性不显著。结论 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可能是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且对老年性聋患者CI的疗效具有预测价值。
  • USH1C基因内含子新突变导致一耳聋家系的研究
    赵涛涛, 马秀丽, 林垦, 明澄, 马静
    2023, 30 (5): 300-.
    摘要 ( ) PDF ( 1620KB ) ( )   
    目的 对一个耳聋家系,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Minigene实验,对其听力损失病因及分子生物学致病原因进行探究。方法 首先采集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病史、绘制家系图,并进行听力学评估及耳部影像学检查。获取该家系2代3人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对患儿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406个耳聋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及部分内含子和启动子进行检测,筛选疑似致病突变,针对变异位点对家系成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应用Minigene实验进行验证。结果 患儿表现为双侧极重度聋,高通量测序结果为USH1C纯合突变c.388-1G>A,导致氨基酸发生剪接突变,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该变异初步判定为疑似致病性变异;Sanger测序验证其父母均为该位点的杂合携带者。Minigene实验表明该位点突变会导致mRNA异常剪接。结论 本家系中发现的USH1C基因内含子新突变为致病性突变,该突变导致先证者耳聋。
  • 变应性鼻炎及非变应性鼻炎患者糖精清除时间和鼻一氧化氮浓度之间相关关系研究#br#
    刘承耀, 王向东, 司马宇彤, 刘仲燕, 曹飞飞, 张罗
    2023, 30 (5): 305-.
    摘要 ( ) PDF ( 506KB ) ( )   
    目的 研究变应性鼻炎(AR)和非变应性鼻炎(NAR)患者鼻一氧化氮(NO)及鼻糖精清除时间(saccharin clearance time,SCT)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各组症状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本研究连续纳入AR及NAR患者共119例,并根据合并鼻窦受累(sinus inflammation,SI)与否分为AR组、ARwSI组、NAR组及NARwSI组;分别评估患者的症状、SCT、鼻NO水平,计算SCT与鼻NO及鼻部症状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总计有70例AR、49例NAR连续患者符合条件入选,同期入选健康对照组46例。根据鼻窦CT,AR组有34例合并鼻窦受累(ARwSI组),NAR组中有22例鼻窦受累(NARwSI组)。与对照组相比,AR、ARwSI及NARwSI患者的SCT时间显著延长,而NAR患者SCT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变[(12.3±4.6)minvs.(8.4±2.6)min,P >0.05]。对比AR和NAR各亚组,SCT之间无显著差异(P 均>0.05)。AR患者SCT显著延长,同时伴有鼻NO水平升高;相对于正常对照组,NARwSI及ARwSI组SCT明显延长(P 均<0.001)。NAR组鼻NO和对照组鼻NO之间无统计学差异,SCT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8.4±2.6)min vs.(12.3±4.6)min,P >0.05]。AR组SCT与鼻NO水平呈弱正相关关系,现有数据未达显著相关(r =0.212,P =0.078);在NAR组,SCT与鼻NO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现有数据可见为显著相关(r =-0.335,P =0.019)。结论 鼻NO和SCT都是评估黏膜纤毛传输系统的常用方法,均能反映鼻黏膜炎症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然而在不同组别中表现出相反的相关关系。若SCT明显延长,需考虑鼻黏膜炎症较重或存在鼻窦受累的可能。
  • 论著
  • 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小鼠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研究
    韩笑, 孙庆斌, 杨玉娟, 连培文, 姚尧, 杨欣, 于国华, 张宇, 宋西成
    2023, 30 (5): 311-.
    摘要 ( ) PDF ( 491KB ) ( )   
    目的 探讨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uman placenta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P-MSCs)对变应性鼻炎(AR)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32只BALB/c小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表示为:致敏/激发/治疗):对照组(PBS/PBS/PBS),对照+HP-MSCs组(PBS/PBS/HP-MSCs),AR+PBS组(OVA/OVA/PBS),AR+HP-MSCs组(OVA/OVA/HP-MSCs)。建立卵清蛋白(OVA)联合氢氧化铝诱导的小鼠AR模型,在造模的第20天尾静脉注射0.2 ml PBS或HP-MSCs。评估各组小鼠AR鼻部症状变化;血涂片瑞氏染色观察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外周血IgE、IgG1水平及鼻黏膜白细胞介素4(IL-4)、IL-5、IL-13水平。结果 AR+HP-MSCs治疗组AR组小鼠AR行为症状学评分显著减轻(6.25±0.89vs. 3.38±0.74,P<0.001);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降低[(1.63±1.03)% vs.(4.13±2.57)%,P<0.05)];外周血IgE、IgG1水平明显降低[(36.89±2.34)ng/ml vs.(57.23±2.81)ng/ml,(21.35±0.80)ng/ml vs.(27.23±0.55)ng/ml,P 均<0.05];鼻黏膜IL-4、IL-5、IL-13水平降低[(229.64±12.23)pg/ml vs.(364.17±18.81)pg/ml;(48.70±3.87)pg/ml vs.(68.36±6.88)pg/ml;(41.27±2.48)pg/ml vs.(60.60±4.75)pg/ml,P 均<0.05]。结论 静脉注射HP-MSCs可以有效治疗小鼠AR,为进一步治疗人AR提供新思路与理论基础。
  • 鼻内镜下方形软骨即刻修复复杂性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穿孔的临床效果分析
    王铮, 王琰, 魏宏权, 惠莲, 王斐, 施磊
    2023, 30 (5): 316-.
    摘要 ( ) PDF ( 915KB ) ( )   
    目的 探讨鼻中隔方形软骨应用于复杂性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2月因鼻中隔偏曲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经鼻窦CT和鼻内镜检查确认为复杂性鼻中隔偏曲且术中发生鼻中隔黏膜穿孔,同时应用局部方形软骨修补黏膜穿孔的61例患者,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与术前相比较,所有入组患者鼻塞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复查见绝大部分患者(58/61)鼻中隔偏曲矫正效果良好,鼻内镜下术区恢复理想;随访半年,无鼻中隔穿孔、鼻梁塌陷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采用鼻中隔方形软骨修补复杂性鼻中隔偏曲术中黏膜穿孔效果良好,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推广。
  • 双侧与单侧真菌球型鼻窦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比较
    杨婷, 刘承耀, 魏洪政, 王怡, 李云川
    2023, 30 (5): 321-.
    摘要 ( ) PDF ( 554KB ) ( )   
    目的 回顾性分析1753例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753例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将患者分为双侧和单侧真菌球两组,总结并分析各组的临床表现及术前影像学特征。结果 双侧和单侧真菌球患者分别为63例和1690例。15.9%的双侧和8.6%的单侧真菌球患者出现糖尿病(P =0.020)。在双侧真菌球患者中,脓涕、疼痛、涕倒流显著高于单侧受累的发生率(P<0.05)。骨质吸收征象在双侧真菌球组更为常见,可见于31.7%的双侧和15.6%的单侧真菌球患者(P =0.001)。结论 双侧真菌球型鼻窦炎与糖尿病关系更密切。双侧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更多以脓涕、涕倒流、疼痛症状就诊。双侧真菌球型鼻窦炎受累鼻窦出现骨质压迫吸收的比例更高。
  • 个体化预测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疗效的列线图模型构建
    李荣芳, 怀德, 陈莉, 孙静
    2023, 30 (5): 324-.
    摘要 ( ) PDF ( 406KB ) ( )   
    目的 分析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在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治疗的患者645例,根据术后是否出血将其分为出血组(n=45例)和未出血组(n=600例)。收集患者资料,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出血的因素(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列线图模型(使用R软件)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扁桃体包埋程度、既往出血史、术后进食不当及术后继发感染是影响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因素(P 均<0.05),而与性别、手术方式、烟酒嗜好史、术者资历、手术季节、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小板(PLT)、白细胞(WBC)及红细胞(RBC)无关(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18岁、既往出血史及术后继发感染为影响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使用R软件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模型,并以Bootstrap法重复1000次绘制H-L拟合度曲线,结果显示χ2=7.025,P =4.236;绘制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715(95%CI:0.677~0.751),敏感性为62.22%,特异性为81.80%。结论 年龄<18岁、既往出血史及术后继发感染为影响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结果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及有效性,可作为临床进行个体化预测的有效工具。
  • 短篇论著
  • 低温等离子治疗前联合受侵的喉癌中切缘的检取办法
    范雪洁, 陶树东, 阎朝晖, 付文元, 刘磊, 郝凯飞, 丹静静, 李宏宏, 刘广伟, 张鹏
    2023, 30 (5): 328-.
    摘要 ( ) PDF ( 424KB ) ( )   
    目的 探讨切缘周围四点检取在低温等离子治疗前联合受侵的声门型喉癌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9月~2022年1月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进行首次治疗的前联合受侵的声门型喉癌64例患者,所有病例均在显微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下用低温等离子进行微创手术。其中术中采用切缘周围四点检取前联合切缘30例(观察组),采用传统方法检取前联合切缘34例(对照组)。根据国际抗癌联盟喉癌TNM分期标准,观察组Tis级4例,T1级17例,T2级9例;对照组Tis级6例,T1级20例,T2级8例。术后定期随访,复查喉镜,必要时复查颈部淋巴结B超及颈部强化CT、胸CT,12个月进行嗓音评估。比较两组复发率、保喉率、局部复发时间及嗓音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随访期间无疾病特异性死亡。观察组保喉率为90%(27/30),非保喉率为10%(3/30);对照组保喉率为88%(30/34),非保喉率为12%(4/34),两组患者保喉率总体持平,但观察组和对照组内保喉比例均显著性高于非保喉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19.2,P 均<0.05)。观察组复发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51,P<0.05)。观察组的正常嗓音和轻度异常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度异常和重度异常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2,P >0.05)。结论 切缘周围四点作为显微低温等离子治疗前联合受侵的声门型喉癌术中切缘的检取办法能够延长喉癌的复发时间,有助于术后患者嗓音的恢复。该方法能够更真实的反应低温等离子手术的切缘状况,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决策。
  • 慢性鼻窦炎术中植入全降解鼻窦药物支架对鼻窦黏膜功能恢复的影响
    卢书轩, 池万磊, 徐锦, 熊海丹
    2023, 30 (5): 331-.
    摘要 ( ) PDF ( 350KB ) ( )   
    目的 探究慢性鼻窦炎(CRS)术中植入全降解鼻窦药物支架对鼻窦黏膜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浙江省立同德医院2019年10月~2022年3月收治的82例CRS患者,用简单随机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鼻内镜Messerklinger微创手术,观察组在手术结束前置入全降解鼻窦药物支架,对照组则术后鼻药物喷剂给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鼻窦黏膜恢复(Lund-Kennedy评分)、鼻黏膜纤毛输送率、鼻腔鼻窦结果测量20条(SNOT-20),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68%,优于对照组的75.61%(P<0.05)。治疗后,两组息肉、水肿、鼻漏Lund-Kennedy评分低于治疗前,瘢痕、结痂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评分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鼻黏膜纤毛传输率及SNOT-20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32%,低于对照组的19.51%(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率(0.00% vs 2.44%)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全降解鼻窦药物支架置入CRS患者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后可促进鼻窦黏膜上皮化,纤毛传输率提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 成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与硬腭高度、宽度及鼻腔高度的相关性#br#
    王效军, 王宇, 赵佳佳, 田媛, 刘慧峰, 贾熙娜, 孟明丽
    2023, 30 (5): 334-.
    摘要 ( ) PDF ( 440KB ) ( )   
    目的 研究成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硬腭高度、宽度、鼻腔高度、硬腭高度与鼻腔高度占比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京东医疗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资料完整的重度OSAHS成年患者40例,分别测量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区硬腭高度及宽度以及对应位置鼻腔高度,并计算出硬腭高度与鼻腔高度占比,将AHI与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区硬腭高度及宽度、鼻腔高度、硬腭高度与鼻腔高度占比进行比较,评价其相关性。结果 40例重度OSAHS患者AHI为(53.74±18.22)次/h,与第1前磨牙对应硬腭高度为(7.82±2.97)mm、硬腭宽度为(31.15±3.44)mm、鼻中隔高度为(48.65±4.45)mm、硬腭高度与鼻中隔比例为16.09%±6.06%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与第1磨牙对应硬腭高度为(12.99±2.95)mm、硬腭宽度为(38.18±4.13)mm、鼻中隔高度为(45.75±3.53)mm、硬腭高度与鼻中隔比例为28.99%±7.32%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 成人重度OSAHS患者常伴有硬腭高拱和鼻腔结构的改变。
  • 病例报道
  • 儿童急性鼻窦炎并发波特膨胀瘤、眶周蜂窝组织炎、帽状腱膜下脓肿1例
    钟玲玲, 段建飞, 刘广平, 沈蓓
    2023, 30 (5): 337-.
    摘要 ( ) PDF ( 504KB ) ( )   
  • 成人混合型喉气囊肿伴感染1例
    范丽, 李志勇, 冯俊
    2023, 30 (5): 339-.
    摘要 ( ) PDF ( 600KB ) ( )   
  • 本期封面
  • 本期封面
    2023, 30 (5): 346-.
    摘要 ( ) PDF ( 280KB ) ( )   
  • 本期目录
  • 本期目录
    2023, 30 (5): 347-.
    摘要 ( ) PDF ( 828K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