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 论著
  • 颏下动脉穿支皮瓣在临床头颈肿瘤修复中的应用
    贾忆莲, 李连贺, 王洪敏, 武卫民, 谭福宪, 温振雷, 王红梅
    2023, 30 (11): 681-.
    摘要 ( ) PDF ( 956KB ) ( )   
    目的 探讨颏下动脉穿支皮瓣及逆行穿支皮瓣在头颈肿瘤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朝阳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23例头颈肿瘤修复患者资料,其中22例顺行颏下动脉穿支皮瓣,1例逆行颏下动脉穿支皮瓣,观察术后皮瓣存活率,皮瓣色泽,功能恢复等结果。结果 23例患者中,1例术后出现皮瓣部分坏死,经剪除坏死组织旷置创面并予以抗炎对症治疗后好转,其余皮瓣未见坏死,恢复良好,血运通畅。手术时间270~595 min,平均时间453.3 min,其中取瓣时间30~60 min,平均取瓣时间为41.7 min。术后病理结果:4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右侧颈部淋巴结转移3例,左侧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术后1个月随访,23例患者皮瓣愈合良好,血运通畅,外形恢复良好,功能恢复尚可。结论 颏下动脉穿支皮瓣血供稳定,移植后成活率高,皮瓣轻薄而操作灵活,与头面部皮肤纹理更接近,适用于多部位组织修补,肿瘤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成本低,是头颈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的可靠选择。逆行颏下动脉穿支皮瓣具有解剖基础和临床可行性,可应用于修复头颈颌面部的组织缺损。
  • miR-193a-3p/E2F6调控细胞焦亡在鼻咽癌中的机制研究
    刘丹, 万浪, 岑瑞祥, 徐芬, 喻辉
    2023, 30 (11): 686-.
    摘要 ( ) PDF ( 1956KB ) ( )   
    目的 探讨miR-193a-3p/E2F6在鼻咽癌(NPC)中对细胞焦亡的调控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评估了miR-193a-3p对E2F6的靶向调控作用。HNE-2细胞分为不同处理组:对照组、空白质粒组、沉默E2F6质粒组、空白质粒(miRNA)组、过表达miR-193a-3p组、过表达miRNA+空白(E2F6)质粒组以及过表达miRNA+过表达(E2F6)质粒组。通过qPCR检测miR-193a-3p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E2F6蛋白的表达以及NLRP3/Caspase-1/GSDMD/GSDMD-N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同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细胞形态,CCK-8法评估细胞增殖情况,进行集落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来检测细胞集落形成数量和迁移数量。结果 与对照组(0.90±0.02)和空白质粒组(0.88±0.02)相比,沉默E2F6质粒组中E2F6蛋白(0.26±0.02)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NLRP3/Caspase-1/GSDMD/GSDMD-N信号通路明显被激活,SEM显示细胞发生肿胀。CCK-8实验、集落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显示细胞活力、集落形成数量和迁移数量均下降(P 均<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E2F6是miR-193a-3p的靶基因。同对照组(1.01±0.03,1.02±0.02)和空白质粒(miRNA)组(1.02±0.04,0.21±0.03)相比,过表达miR-193a-3p组(2.02±0.32,0.23±0.02)中的miR-193a-3p的表达水平升高,E2F6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NLRP3/Caspase-1/GSDMD/GSDMD-N信号通路明显被激活,SEM显示细胞发生肿胀。CCK-8实验、集落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显示细胞活力、集落形成数量和迁移数量均下降(P 均<0.05)。同过表达miR-193a-3p组和过表达miRNA+空白(E2F6)质粒组相比,发现过表达miR-193a-3p结合过表达E2F6组中E2F6蛋白的含量上升,NLRP3/Caspase-1/GSDMD/GSDMD-N蛋白的含量下降,
    SEM显示细胞肿胀减轻,CCK-8实验、集落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显示细胞活力、集落形成数量和迁移数量均上升(P 均<0.05)。结论 miR-193a-3p通过靶向抑制E2F6激活NLRP3/Caspase-1/GSDMD/GSDMD-N通路,诱导NPC细胞发生细胞焦亡,并抑制其增殖、克隆和侵袭。
  • miR-4497靶向TMEM88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下咽癌FaDu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研究#br#
    林秋红, 罗飘, 韩加辉, 李利, 王金鑫, 肖祥, 张书嘉, 董春光
    2023, 30 (11): 693-.
    摘要 ( ) PDF ( 1971KB ) ( )   
    目的 探讨microRNA-4497(miR-4497)在下咽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外泌体中的表达及对人咽鳞状细胞癌FaDu细胞株(简称FaDu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021年6月~2022年12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7例局部晚期下咽癌患者,给予TPF方案辅助化疗2个周期,分别抽取患者化疗前后的外周血,采用测序技术检测化疗前后两组血清外泌体miRNA,并对其中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转染技术下调miR-4497的表达,提取FaDu细胞外泌体。分别利用CCK-8、EdU、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FaDu细胞外泌体来源miR-4497对FaDu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数据库miRDB、miRWalk、miR2Target和TargetScan联合预测miR-4497潜在靶点,分析下调TMEM88的表达并同时抑制miR-4497的表达对FaDu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根据测序预测分析KEGG通路图,Western blot实验验证FaDu细胞内p-PI3K、PI3K、p-AKT和AKT的表达。结果 与化疗前相比,化疗后下咽癌患者外周血血清外泌体中miR-4497的表达明显降低。FaDu细胞中miR-4497的表达明显高于人鼻咽上皮细胞系NP69及人鼻咽癌细胞系6-10B和HONE-1(F =109.3,P <0.01)。与转染miR-4497 inhibitor的FaDu细胞外泌体共培育抑制FaDu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Bax蛋白表达升高(t =84.69,P <0.01),Bcl-2蛋白表达降低(t =31.11,P <0.01)。数据库预测抑癌基因TMEM88可能是miR-4497的靶向。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证实TMEM88与miR-4497存在结合位点。使用外泌体来源的miR-4497 inhibitor与TMEM88低表达的FaDu细胞共培育,观察到细胞增殖能力回升,p-PI3K和p-AKT表达降低(t =91.54,P <0.01;t =58.30,P <0.01)。结论 FaDu细胞外泌体来源miR-4497可通过下游靶点TMEM88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FaDu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 酷似鼻咽癌的鼻咽-颅底骨髓炎的影像学表现
    胡镭, 王焱钧, 张宗锐, 陈澜月, 刘兆会
    2023, 30 (11): 701-.
    摘要 ( ) PDF ( 1236KB ) ( )   
    目的 探讨酷似鼻咽癌的鼻咽-颅底骨髓炎(nasopharyngeal-skull base osteomyelitis,NP-SBO)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NP-SBO的临床特征、CT和MRI表现的特点。结果 2例患者患有糖尿病,2例C反应蛋白升高,1例白细胞升高。所有患者均于鼻咽顶后方右侧壁形成软组织肿块,其中1例累及鼻咽左侧壁;鼻咽黏膜线不完整1例,黏膜线完整2例。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与脑实质相比病变均呈略低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均呈略高信号。3例邻近颅底骨质破坏,均累及岩尖及斜坡。2例双侧咽后、颈Ⅱ区淋巴结肿大,淋巴结信号均匀,内部无囊变或坏死区。结论 表现为鼻咽软组织增厚及颅底骨质破坏的NP-SBO与晚期鼻咽癌影像表现非常相似,但有糖尿病史的老年患者,伴有炎症标记物升高、DWI无明显扩散受限,尤其是当鼻咽黏膜线清晰完整时,提示NP-SBO的诊断。
  • 116例耳道流脓患者耳道分泌物病原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栗卓, 黄子斌, 张磊, 兰小琴, 李宏彬
    2023, 30 (11): 705-.
    摘要 ( ) PDF ( 489KB ) ( )   
    目的 分析成年人耳道流脓患者耳道分泌物中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合理选择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3~11月到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耳道流脓患者116例(116耳),取耳道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116例分泌物标本中,革兰阳性菌86株(74.14%),革兰阴性菌13株(11.21%),真菌17株(14.66%)。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78株(67.24%),铜绿假单胞菌10株(8.62%)和丝状真菌11株(9.48%),86株革兰阳性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菌有59株(68.60%)。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最高的是青霉素,耐药率高达91.03%;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分析中,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100%;丝状真菌的耐药率分析中,两性霉素B最敏感耐药率为0,氟康唑耐药率为45.45%。鼓膜未穿孔组和鼓膜穿孔组患者的致病菌感染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道流脓患者的分泌物常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丝状真菌。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及早进行致病菌培养及药敏鉴定,对指导临床用药的选择、提高治愈率、减少耐药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 基于自噬蛋白ATG的表达探讨川芎嗪对药物性聋大鼠耳蜗自噬水平的干预机制
    冷辉, 刘传丽, 马贤德, 张琦, 王爱平
    2023, 30 (11): 710-.
    摘要 ( ) PDF ( 1095KB ) ( )   
    目的 采用顺铂腹腔注射的方法制作药物性聋大鼠模型,并使用川芎嗪进行干预,观察川芎嗪对耳聋模型大鼠耳蜗组织自噬相关蛋白5(ATG5)、ATG12和ATG16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川芎嗪对药物性聋大鼠耳蜗自噬的干预机制。方法 将110只大鼠适应性饲养7 d后,随机分配成两组,空白组(n=45)和模型组(n=65),空白组和模型组分别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和顺铂,连续7 d后,两组随机抽取5只大鼠进行模型评价。余下的空白组随机分配为空白对照组和川芎嗪对照组各20只,模型组随机分配为模型对照组,川芎嗪治疗组和抑制剂组各20只。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按照腹腔注射5 mg/(kg·d)的生理盐水,连续7 d。川芎嗪对照组和川芎嗪治疗组按照腹腔注射140 mg/(kg·d)的顺铂,连续7 d。抑制剂组按照腹腔注射30 mg/(kg·d)的3-MA抑制剂,连续7 d。通过光镜观察耳蜗毛细胞排列情况;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法检测自噬蛋白ATG5、ATG12和ATG16表达水平。结果 通过听性脑干反应(ABR)模型评价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大鼠右耳检测数据中ABR阈值相比较,模型组ABR阈值显著提高(P <0.01)。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法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和川芎嗪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和川芎嗪治疗组大鼠耳蜗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川芎嗪治疗组大鼠耳蜗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和川芎嗪治疗组比较,抑制剂组大鼠耳蜗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川芎嗪可能是通过上调自噬蛋白ATG5、ATG12和ATG16的表达水平,提高耳蜗组织中的自噬水平,从而实现治疗药物性聋的目的。
  • 个体化前庭康复训练在外周性急性前庭综合征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李阳阳, 常浩
    2023, 30 (11): 715-.
    摘要 ( ) PDF ( 458KB ) ( )   
    目的 探讨外周性急性前庭综合征(acute vestibular syndrome,AVS)前庭功能分析及前庭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外周性AVS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观察组按前庭康复开始时间分为1周组与2周组,对比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前庭眼反射增益值、住院时间、焦虑程度、头晕程度、前庭功能损害程度进行评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半规管增益值均改善(P <0.05),1周组前庭眼反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2周组(P <0.05);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前庭功能障碍等级量表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周组较2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周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2周组。结论 前庭康复训练能够明显改善外周性AVS患者的临床症状,越早康复效果越好,有利于患者前庭功能恢复。
  • 北京地区儿童过敏性鼻炎过敏原筛查结果分析
    孙凤卫, 周含, 张立松
    2023, 30 (11): 719-.
    摘要 ( ) PDF ( 456KB ) ( )   
    目的 分析北京地区儿童过敏性鼻炎(AR)过敏原检测结果,了解AR患儿常见过敏原及其分布特点,为儿童AR的诊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北京京都儿童医院的北京地区可疑AR患儿6 496例,采用德国Mediwiss敏筛变应原检测系统(Allergy Screen)行过敏原检测,统计过敏原分布情况,比较过敏原在不同年龄、性别组患儿之间的差别。结果 北京地区儿童AR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前四位是念珠菌/点青霉/分枝孢霉/交链孢霉/黑曲霉(29.43%)、蒿(14.67%)、猫毛皮屑(12.61%)、葎草(11.62%),食入性过敏原前四位为是牛奶(21.40%)、鸡蛋白(7.96%)、小麦/荞麦(2.91%)、虾/蟹(2.54%)。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组间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北京地区儿童AR吸入性过敏原以霉菌类和蒿为主,食入性过敏原以牛奶和鸡蛋白为主,且存在年龄和性别的分布差异。
  • 白细胞介素13调控人鼻黏膜上皮基底细胞增殖
    赵超然, 王明, 王成硕, 张罗
    2023, 30 (11): 723-.
    摘要 ( ) PDF ( 890KB ) ( )   
    目的 探究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鼻黏膜上皮基底细胞增殖情况,以及白细胞介素13(IL-13)对基底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收集健康对照及CRSwNP患者鼻黏膜组织,并对组织进行切片、免疫荧光染色及real-time PCR检测。分离培养原代人鼻黏膜上皮细胞,经IL-13处理后利用real-time PCR结合免疫荧光法检测基底细胞增殖及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RSwNP患者上皮中表达肿瘤蛋白p63(TP63)的基底细胞数量显著增加;TP63、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MKI67)、炎症因子IL-13在转录表达水平显著升高;IL-13的表达与TP63、MKI67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原代鼻黏膜上皮细胞经IL-13刺激,显著促进TP63+基底细胞的增殖,以及TP63、MKI67基因的表达。结论 CRSwNP鼻黏膜上皮基底细胞增殖显著增加可能与炎症因子IL-13的调控有关。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白天过度嗜睡的影响因素及其列线图模型构建#br#
    顾婷婷, 邱月, 徐泓, 吕露, 吴春晓, 管佳怡, 陈莉
    2023, 30 (11): 727-.
    摘要 ( ) PDF ( 496KB ) ( )   
    目的 探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白天过度嗜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EDS)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EDS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5月在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263例OSAHS患者,采用Epworth嗜睡量表(ESS)对其进行评定,并分成EDS组(ESS>10分)和非EDS组(ESS≤10分)。获取患者一般资料、体格检查资料及睡眠监测参数行单因素分析,利用Logistic回归筛查出EDS的影响因素。通过R软件中的rms包绘制OSAHS患者EDS的列线图模型,并应用ROC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对模型的区分度与准确度开展评价。结果  82例OSAHS患者发生EDS,发生率为31.18%;EDS组性别、体重指数(BMI)、睡眠效率、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氧饱和度(LSaO2)、平均血氧饱和度(ASaO2)、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占监测总时间的百分比(TS90%)、微觉醒指数、非快动眼睡眠的N3期比例和非EDS组比较存在差异(P 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SAHS患者发生EDS的影响因素主要有BMI、TS90%、微觉醒指数、N3期比例4项;根据4项因素构建预测OSAHS患者发生EDS的列线图模型,内部验证结果显示,AUC为0.846(95%CI=0.798~0.895),预测OSAHS患者发生EDS的校准曲线和理想曲线趋近,且拟合优度HL检验χ2=6.251,P =0.619。结论 根据BMI、TS90%、微觉醒指数、N3期比例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对OSAHS患者发生EDS的风险起到良好预测作用。
  • 短篇论著
  • 磷脂酶C1基因rs2274223位点多态性与下咽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戴信深, 杨音希, 潘恺凌, 章艳斐, 诸葛盼
    2023, 30 (11): 732-.
    摘要 ( ) PDF ( 557KB ) ( )   
    目的 探讨磷脂酶C1(phospholipase C1,PLC1)基因rs2274223位点多态性与下咽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22年12月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42例下咽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手术,记录临床病理数据,并均取全血3 ml作DNA提取,Sanger法测序检测PLCE1基因rs227422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其与下咽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PLCE1基因rs2274223位点在42例下咽癌患者中有16例突变为AG,位点突变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χ2=5.301,P =0.021),K-M生存分析提示rs2274223位点突变与未突变的下咽癌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和83.1%,5年生存率分别为18.8%和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5,P =0.019)。结论  PLCE1基因rs2274223位点突变与下咽癌低分化相关,该位点突变的下咽癌患者预后更差。
  •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单点置管引流及两点置管对冲引流治疗头颈部蜂窝织炎的比较
    夏丛燕, 卢晓莉, 陈颖彬, 王君东
    2023, 30 (11): 735-.
    摘要 ( ) PDF ( 314KB ) ( )   
     目的 比较头颈部蜂窝织炎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单点置管引流及两点置管对冲引流的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3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行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的颈部蜂窝织炎患者36例,经皮穿刺放置一次性穿刺套管针,外接引流袋负压引流。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行单点置管引流,B组患者行两点置管对冲引流。结果  A组患者平均置管时间(10.04±3.22)d,B组患者平均置管时间(9.82±4.2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6例患者在1个月内均治愈,未出现明显并发症,且随访半年无复发。A、B两组患者年龄、脓肿大小及置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脓肿大小与置管时间之间存在相关关系(r s=0.803,P <0.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单点置管引流与两点置管对冲引流治疗头颈部蜂窝织炎疗效相当,且费用更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巴曲酶对预防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张卫朋, 孟祥毅, 张立杰, 唐立滨, 彭军
    2023, 30 (11): 737-.
    摘要 ( ) PDF ( 379KB ) ( )   
    目的 探讨巴曲酶对预防鼻咽癌放射冶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确诊为鼻咽癌并接受放疗的63例无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1)。放疗开始后,对照组定期给予鼻咽部、鼻道及鼻窦口清理并冲洗鼻腔;观察组在同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巴曲酶。两组患者放疗结束后1周,比较两组患者分泌性中耳炎相关指征的出现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现耳鸣、耳闷、鼓室积液、鼓室内陷、鼓室“B”型图、气-骨导差>10 dB HL、声反射消失的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巴曲酶对预防鼻咽癌放疗后中耳炎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基于主观症状评分评估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指导的鼻息肉激素治疗效果
    武俊男, 陈枫虹, 赖明, 袁海林, 史剑波
    2023, 30 (11): 740-.
    摘要 ( ) PDF ( 351KB ) ( )   
    目的 基于主观症状评分探讨血嗜酸性粒细胞≤0.37×109/L鼻息肉亚型经口服激素或局部鼻喷激素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56例鼻息肉病例纳入研究,其中口服激素组25例,年龄(44.6±15.1)岁,局部鼻喷激素组31例,年龄(40.4±18.0)岁;两组用药时长均为1周,利用鼻窦炎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条(sinonasal outcome test-22,SNOT-22)评分,分析口服激素或局部鼻喷激素对鼻息肉亚型(血嗜酸性粒细胞≤0.37×109/L)的治疗效果。结果 相比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鼻塞症状均明显改善(P <0.05);局部鼻喷激素组治疗前、后嗅觉障碍评分提升显著(P <0.05),而口服激素组未见明显差异(P >0.05);口服激素组治疗后SNOT-22评分显著下降(P <0.05),局部鼻喷激素组治疗前、后SNOT-22评分虽未有显著差异,但下降趋势明显;口服激素组治疗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和比例明显低于局部鼻喷激素组(P <0.05),但两组鼻部症状评分未呈现显著差异(P >0.05)。结论 相较于口服激素治疗,局部鼻喷激素对于治疗血嗜酸性粒细胞≤0.37×109/L鼻息肉亚型能够简便且安全的达到主观症状改善的目的。
  • 病例报道
  • 以咽喉头颈症状为首发的乳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并发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3例
    宋昊, 王彩, 韩笑, 王晓杰, 柳忠禄, 牟亚魁, 宋西成
    2023, 30 (11): 743-.
    摘要 ( ) PDF ( 489KB ) ( )   
  • 中耳淋巴上皮瘤样癌1例
    曾楠, 杨琼, 张略, 张全明, 胡璟, 严尚
    2023, 30 (11): 745-.
    摘要 ( ) PDF ( 802KB ) ( )   
    中耳(Middle Ear);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
  • 左侧耳廓转移性分泌性癌1例
    李杉杉, 薛菊, 谭志强, 李云秋, 彭韬, 李湘胜
    2023, 30 (11): 747-.
    摘要 ( ) PDF ( 1498KB ) ( )   
    耳廓(Auricle);分泌性癌(Secretory Carcinoma);转移(Metastasis);腮腺(Parotid Gland)
  • 本期封面
  • 本期封面
    2023, 30 (11): 748-.
    摘要 ( ) PDF ( 266KB ) ( )   
  • 本期目录
  • 本期目录
    2023, 30 (11): 749-.
    摘要 ( ) PDF ( 1087K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