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 论著
  • 吲哚菁绿联合近红外自体荧光在甲状旁腺病变识别中的应用初探
    刘瑞鸣, 李祖飞, 钟琦, 张洋, 黄志刚, 黄俊伟
    2024, 31 (9): 545-.
    摘要 ( ) PDF ( 783KB ) ( )   
    目的 探索吲哚菁绿联合近红外自体荧光成像技术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手术中识别病变甲状旁腺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40例PHPT患者数据,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切除病变甲状旁腺。其中吲哚菁绿给药组10例,非给药组30例。采用近红外自体荧光成像仪进行图像采集,ImageJ软件进行荧光强度分析。结果 吲哚菁绿给药组的病变甲状旁腺荧光强度显著高于非给药组(142.7±23.7 vs.94.5±31.4,t =-4.434,P =0.000);病变甲状旁腺/甲状腺荧光比值显著高于非给药组(1.6±0.3 vs. 1.2±0.4,t =-3.162,P =0.004)。非给药组甲状旁腺荧光强度与术前血钙(r =0.029,P =0.088)及术前甲状旁腺激素(PTH)(r =-0.142,P =0.455)均无相关性,给药组甲状旁腺荧光强度与术前血钙(r =0.206,P =0.568)及术前PTH(r =0.160,P =0.658)均无相关性。非给药组近红外光检出率为53.3%(16/30),给药组近红外光检出率为100%(10/10)。非给药组的平均检出时间为(71.0±16.9)min,给药组的平均检出时间为(52.7±11.1)min,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 =3.187,P =0.003)。结论 吲哚菁绿联合近红外自体荧光成像技术有助于在PHPT手术治疗中识别病变甲状旁腺。
  • 颈部入路切除颈胸骨后巨大甲状腺肿的手术思考
    王丽芬, 黄志纯, 杜银娟
    2024, 31 (9): 549-.
    摘要 ( ) PDF ( 1207KB ) ( )   
    甲状腺肿,胸骨后;甲状腺切除术;外科手术;颈部切口
  • 血清CC型趋化因子2、CC型趋化因子18与声门型喉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br#
    武川军, 要兆旭, 冯志星, 马海滨, 刘琳, 段晓辉
    2024, 31 (9): 554-.
    摘要 ( ) PDF ( 540KB ) ( )   
    目的 研究血清CC型趋化因子2(CC type chemotactic factor 2,CCL2)、CCL18与声门型喉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邯郸市中心医院和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8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68例声门型喉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血清CCL2、CCL18最佳截点,将患者分为CCL2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CCL18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析血清CCL2、CCL18水平与声门型喉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 χ2检验分析血清CCL2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CCL18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声门型喉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血清CCL2和CCL18表达与肿瘤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 根据ROC曲线计算得出CCL2、CCL18的最佳截点分别为100.81、218.99 pg/ml。相较于CCL2、CCL18低表达组,CCL2、CCL18高表达组T3~T4a级、N1~N3级、肿瘤低分化占比明显升高(P <0.05)。168例声门型喉癌患者随访5年失访8例,完成随访160例。67例发生复
    发/转移,39例因复发/转移而死亡,肿瘤复发/转移率为41.88%(67/160),无病生存率为58.13%(93/160)。Kaplan-Meier生存曲分析显示,血清CCL2、CCL18高表达组5年无病生存率均明显低于血清CCL2、CCL18低表达组(P <0.05)。Cox回归分析显示,T分级升高、颈淋巴结复发、N分级升高、咽喉部复发、CCL2高表达、CCL18高表达是声门型喉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 <0.05)。分析血清CCL2和CCL18表达与肿瘤复发/转移的关系发现,CCL2和CCL18均高表达时其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CCL2和CCL18均低表达、CCL2低表达且CCL18高表达、CCL2高表达且CCL18低表达,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0.450,P =0.015)。结论 声门型喉癌患者血清CCL2、CCL18高表达与T分级、N分级、肿瘤低分化和预后不良显著相关。
  • 预后营养指数及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在头颈肿瘤患者治疗期间发生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预测价值#br#
    高菲, 刘美子, 吴子童, 安然, 陈文凤
    2024, 31 (9): 559-.
    摘要 ( ) PDF ( 528KB ) ( )   
    目的 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及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monocyte ratio,LMR)对头颈肿瘤(head and neck cancer,HNC)患者治疗期间发生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adiotherapy-induced oral mucositis,RIOM)的预测价值,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检验预测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3年10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放射治疗的502例HN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相关资料,将所有研究对象以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根据是否发生重度RIOM将建模组的研究对象分为重度RIOM组和非重度RIOM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HNC患者治疗期间发生重度RIOM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预测效果,采用R4.3.2软件绘制可视化列线图和决策曲线。结果 HNC患者治疗期间发生重度RIOM的风险预测模型纳入合并症数量(OR=2.221,95%CI=1.185~4.165)、手术史(OR=2.938,95%CI=1.393~6.198)、肿瘤分化程度(OR=1.511,95%CI=1.090~2.094)、PNI(OR=0.892,95%CI=0.852~0.934)、LMR(OR=0.512,95%CI=0.254~1.030)共5个预测因子。模型公式:Y=2.102+0.413×分化程度+0.798×合并症数量+1.078×手术史-0.114×PNI-0.669×LMR。验证结果显示,建模组和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7(P <0.001)、0.808(P <0.001)。建模组和验证组Hosmer-Lemeshow检验P 均>0.05。决策曲线在大部分高风险阈值范围内高于参考线。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效果良好,可作为临床人员预测HNC患者治疗期间重度RIOM的发生风险,为采取预防性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 咽鼓管压力雾化吹张治疗成年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评估
    杨静, 陈默, 王梓敬, 来佑青, 杨阳, 彭本刚
    2024, 31 (9): 565-.
    摘要 ( ) PDF ( 529KB ) ( )   
    目的 比较咽鼓管压力雾化吹张及常规药物对成年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OME)的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60耳成年人急性OME患者,平均分为口服药物组和药物联合雾化组。口服药物组口服抗菌药物、黏液促排剂、抗过敏药物及鼻喷激素、鼻腔黏膜收缩剂治疗,药物联合雾化组予以克林霉素+地塞米松咽鼓管压力雾化吹张联合药物治疗。疗程7 d,比较治疗前后咽鼓管评分、咽鼓管功能障碍问卷及相关听力检查结果评估疗效。结果 口服药物组治愈6耳,好转10耳,总有效率53.3%;药物联合雾化组治愈17耳,好转9耳,总有效率86.7%。两组患者均未见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结论 咽鼓管压力雾化吹张联合药物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药物治疗,可以作为有效治疗成年人急性OME的新选择。
  • 142例GJB2双等位基因突变患儿基因型与听力表型的差异分析
    阮宇, 文铖, 程晓华, 张伟, 谢锦各, 李悦, 邓琳, 黄丽辉
    2024, 31 (9): 569-.
    摘要 ( ) PDF ( 481KB ) ( )   
    目的 分析GJB2双等位基因突变患儿不同基因型的听力表型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2012年8月~2024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确诊为GJB2双等位基因突变患儿142例,所有患儿均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耳聋基因筛查及听力诊断检查。根据突变位点类型分为三组,分别为T/T组(截断/截断突变,59例)、T/NT组(截断/非截断突变,50例)及NT/NT组(非截断/非截断突变,33例),分析三组基因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首诊月龄及听力诊断结果。结果  T/T组基因型以c.235delC/c.235delC为主(57.63%),T/NT组以c.235delC/c.109G>A为主(74.00%),NT/NT组以c.109G>A/c.109G>A为主(96.97%)。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率为80.28%,其中T/T组未通过率89.83%,显著高于T/NT组70.00%(P =0.009)。首诊月龄为(3.70±1.56)个月,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42例中,确诊听力损失104例(73.24%),听力正常38例(26.76%);T/T组听力损失占比100.00%,显著高于T/NT组52.00%(P <0.001)及NT/NT组57.58%(P <0.001)。听力损失侧别,104例中,双侧听力损失86例(82.69%),单侧听力损失18例(17.31%);T/T组双侧听力损失占比100.00%,显著高于T/NT组57.69%(P <0.001)及NT/NT组63.16%(P <0.001)。听力损失104例(190耳)中,听力损失程度以轻度至中度为主(63.16%),其次为极重度(24.74%)及重度(12.10%)。其中T/T组以重度至极重度听力损失为主(58.47%),T/NT组及NT/NT组均以轻度听力损失为主(58.54%及7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本研究T/T组所有患儿首诊均确诊为双侧听力损失,以重度及极重度听力损失为主;T/NT组及NT/NT组首诊确诊双侧或单侧听力损失分别为52.00%及57.58%,以轻度听力损失为主。
  • 基于fMRI对双侧特发性耳鸣伴听力下降患者杏仁核亚区动态及静态功能连接变化的研究#br#
    施玥, 陈澜月, 张祎, 马晓博, 李薇, 曲晓霞, 王倩, 牛延涛, 刘兆会
    2024, 31 (9): 574-.
    摘要 ( ) PDF ( 1917KB ) ( )   
    目的 观察双侧特发性耳鸣伴听力下降(tinnitus and hearing loss,TINHL)患者杏仁核亚区静态功能连接(stat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sFC)和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特征改变。方法 选取30例双侧TINHL患者和37例正常对照(NCs),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扫描,分析TINHL患者杏仁核八个亚区与全脑sFC和dFC的强度变化。结果 两组被试的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均无显著差异。与NCs组相比,TINHL组右侧基底外侧区杏仁核与右侧小脑脚1区,左侧基底外侧区杏仁核与左侧眶部额中回及左侧角回的sFC强度显著降低。TINHL组左侧杏仁核纹状体区与左侧楔前叶的dFC强度增高;左侧基底外侧区杏仁核与右侧角回,右侧浅表区杏仁核与右侧眶内额上回的dFC强度减低。结论 杏仁核八个亚区中,双侧基底外侧区、左侧杏仁核纹状体区及右侧浅表区出现与其他脑区的异常功能连接改变,是引起TINHL患者情绪异常的重要区域。
  • 潮州地区学龄期过敏性鼻炎患儿过敏原调查分析及健康教育作用的研究
    王健艳, 林叶青, 王紫臣, 张权照
    2024, 31 (9): 580-.
    摘要 ( ) PDF ( 558KB ) ( )   
    目的 调查潮州地区6~14岁学龄期过敏性鼻炎(AR)患者多种过敏原阳性率及分布,探讨健康教育对学龄期AR患者是否起到积极作用。方法 随机抽查2024年1~5月就诊于潮州市中心医院门诊并确诊为AR的100例学龄期儿童过敏原检查的结果。另收集潮州市中心医院2024年1~5月门诊诊断为AR的100例学龄期儿童,干预前、后采取同一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潮州地区学龄期AR患儿中,过敏原阳性率前3位分别是屋尘螨/粉尘螨(42%)、牛奶(29%)、鸡蛋(23%),强阳性率前3位也同样是屋尘螨/粉尘螨(27%)、牛奶(18%)、鸡蛋(17%)。健康教育后如何减少AR发作相关问题回答正确率较干预前提高,AR健康知识整体知晓率为31.7%,干预后显著提升至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了解潮州地区过敏原阳性率及分布对于诊断和管理过敏症状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师和患者更好的应对AR。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学龄期儿童对AR的认识,促进其形成良好的卫生、运动习惯,对学龄期儿童预防和治疗AR有着积极的影响。
  • 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分析
    陈柳, 孙含青, 周汝环, 张雁冰, 李坤军, 曹峰
    2024, 31 (9): 585-.
    摘要 ( ) PDF ( 747KB ) ( )   
    目的 探讨难治性鼻出血的出血部位、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难治性鼻出血入院治疗的1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常见的出血部位、临床特点、疗效等。结果 127例患者中不同年龄段(P =0.000)、是否合并高血压2、3级(P =0.030)、是否长期口服抗凝药(P =0.000)患者出血部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入组患者中,二次止血成功患者14例。二次止血患者中,高血压2、3级患者与高血压1级和不合并高血压患者一次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结论 难治性鼻出血患者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常见出血部位与年龄,高血压2、3级及长期口服抗凝药有关,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是首选治疗方法,血压高低与电凝止血治愈率有关,血压控制不佳患者需同时积极控制血压。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Endocan,CyPA,asprosin水平与病情及认知功能的关系#br#
    李娜, 冯丽, 杨君莉
    2024, 31 (9): 589-.
    摘要 ( ) PDF ( 457KB ) ( )   
    目的 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内分泌素(Endocan)、亲环素A(CyPA)、白脂素(asprosin)水平与病情及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2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收治的99例OSAHS患者,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度组(n=29)、中度组(n=45)和重度组(n=25)。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Endocan、CyPA、asprosin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病情程度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Endocan、CyPA、asprosin对患者认知功能的诊断价值,Spearman分析血清Endocan、CyPA、asprosin与病情程度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与轻度组相比,中、重度组患者血清Endocan、CyPA、asprosin水平显著升高(P <0.05),且重度组血清Endocan、CyPA、asprosin水平较中度组显著升高(P <0.05);三组患者的AHI、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部分睡眠相关参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分析,平均血氧饱和度(mean oxygen saturation,MSaO2)为影响患者病情程度的保护因素(P <0.05),AHI、血清Endocan、CyPA、asprosin水平均为影响患者病情程度的危险因素(P <0.05);认知障碍患者的血清Endocan、CyPA、asprosin水平显著高于认知正常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低于认知正常组(P <0.05);血清Endocan、CyPA、asprosin以及联合诊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AUC分别为0.889、0.893、0.861、0.974,且联合诊断显著优于Endocan(Z =2.832,P =0.005)、CyPA(Z =2.907,P =0.004)、asprosin(Z =3.225,P =0.001)单独诊断;血清Endocan、CyPA、asprosin与AHI呈正相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P <0.05)。结论 在重度OSAHS患者以及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血清Endocan、CyPA、asprosin水平均升高,且对患者病情程度及认知功能具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
  • 睡眠呼吸暂停中参与调节缺氧所致炎症的关键因子分析
    孔德秋, 谢奇伟, 胡慈浩, 朱华麟, 王耀文
    2024, 31 (9): 594-.
    摘要 ( ) PDF ( 1446KB ) ( )   
    目的 综合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实验鉴定参与调节缺氧所致炎症相关信号通路的关键因子。方法 使用氯化钴(CoCl2)处理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HT22细胞系),制备缺氧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细胞模型。收集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根据测序所得结果,利用差异分析、基因本体(GO)功能、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以及蛋白质互作网络(PPI)分析,鉴定关键分子,并通过实验探究关键分子对细胞的影响。结果 差异分析共显示8 975个差异基因,对差异基因进行KEGG和GO分析。KEGG分析显示,这些基因参与胰腺癌、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抗性、动物-有丝分裂、碱基切除修复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等信号通路。对富集于这几个通路的基因进行PPI网络构建,MCC算法筛选排名前5的关键基因,关键基因显示为HRAS、KRAS、PTEN、VEGFA、SRC。选择HRAS和VEGFA进行后续实验,结果显示经过CoCl2处理后,HT22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 <0.05),HRAS水平显著下调,而VEGFA显著上调(P <0.05),且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上升(P <0.001)。但经过表达HRAS或低表达VEGFA处理的HT22细胞生长活跃性增加(P <0.05),TNF-α、IL-1β和IL-6水平明显降低(P <0.001)。结论 睡眠呼吸暂停中,HRAS或VEGFA可能通过影响炎症因子进而导致认知障碍。
  • 短篇论著
  • 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儿接受皮下免疫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
    盛美玲, 陈嗣源, 邵启民, 张春丽
    2024, 31 (9): 600-.
    摘要 ( ) PDF ( 461KB ) ( )   
    目的 探究变应性鼻炎(AR)伴哮喘患儿接受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效果,并分析影响SCIT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杭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60例接受标准SCIT的AR伴哮喘患儿,其中152例完成3年的标准SCIT,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及无效组。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R伴哮喘患儿SCIT无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随访3年期间,160例患儿中2例因不良反应严重终止治疗,2例患儿中途主动退出治疗,4例患儿失访,最终纳入152例完成3年治疗的患儿进行分析,其中显效83例,有效48例,无效2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6.18%(131/152),无效率为13.82%(21/152);无效组患儿男性占比、有AR家族史、城镇占比及多重变应原占比均高于有效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家族史、多重变应原是AR伴哮喘患儿SCIT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SCIT对于AR伴哮喘患儿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有家族史、多重变应原会增加AR伴哮喘患儿SCIT无效的风险。
  • 准确影像定位在颈部食管腔外异物取出术的应用
    朱财明, 陈伟章, 黎雄文, 王晓锋, 李嘉
    2024, 31 (9): 604-.
    摘要 ( ) PDF ( 1184KB ) ( )   
    目的 分析颈部食管腔外异物的临床特点及准确影像定位在其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4年3月梅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0例颈部食管腔外异物患者,对颈胸部CT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从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判断异物位置,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结果 10例颈部食管腔外异物,2例金属和1例木质异物为外伤进入颈部,7例鱼骨为误吞鱼骨迁移颈部。术前影像定位提示异物在环状软骨和甲状软骨周3例,甲状腺内1例,相对应颈椎周2例,胸锁乳突肌周2例,舌骨周2例。支撑喉镜下取出2例,经颈部切开入路取出7例,1例未取出转上级医院治疗。术中彩超协助定位3例。所有患者随访至今均痊愈。结论 准确影像定位可为颈部食管腔外异物选择合适手术入路提供依据,术中若异物寻找困难,可借助术中彩超精确定位异物,为成功取出异物提供有力保障。
  • 病例报道
  • 试管婴儿妊娠合并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1例
    吴策, 赵桐, 徐禛, 许贞菊, 黄沂传, 梁大鹏, 庞文会
    2024, 31 (9): 607-.
    摘要 ( ) PDF ( 887KB ) ( )   
    淋巴瘤(Lymphoma);妊娠(Pregnancy);感染(Infection)
  • 外伤诱发鼻中隔软骨肉瘤1例
    杨利利, 俞德顺, 彭梅君, 丁跃明, 李孟阳
    2024, 31 (9): 609-.
    摘要 ( ) PDF ( 629KB ) ( )   
    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鼻中隔(Nasal Septum);外伤(Woundsand Injuries)
  • 本期封面
  • 本期封面
    2024, 31 (9): 610-.
    摘要 ( ) PDF ( 264KB ) ( )   
  • 本期目录
  • 本期目录
    2024, 31 (9): 611-.
    摘要 ( ) PDF ( 1039K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