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首页
期刊信息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数据库收录
出版范围
学术伦理
出版社声明
获奖情况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全年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专题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作者中心
在线投稿
投稿须知
论文模版
版权协议转让
常见问题
审稿中心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远程编辑
主编审稿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变应性鼻炎及鼻咽比率与儿童腺样体肥大声导抗分析的相关性研究#br#
杨亮 王川 石丽芳 王国庆 陆飞彩
摘要
(
63
)
PDF
(527KB)(
63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不同鼓室导抗图与鼻咽比率(A/N比值)及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6月因腺样体肥大就诊于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并手术治疗的140例患儿临床资料,通过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腺样体肥大患儿A/N比值的最佳截点,并通过卡方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年龄、性别、A/N比值、体重指数(BMI)、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及是否存在变应性鼻炎与腺样体肥大患儿声导抗的关系。结果 根据ROC曲线计算出A/N的临界值为0.84。A/N比值、HDL水平及存在变应性鼻炎与腺样体肥大患儿声导抗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年龄、性别、BMI及LDL水平与腺样体肥大患儿声导抗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N比值及存在变应性鼻炎与腺样体肥大患儿声导抗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N比值及是否存在变应性鼻炎是判断腺样体肥大伴发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依据。
2024, 48 (6): 311-.
Select
鼻咽癌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形成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综述]
黄文植 张扬 钟诚 田丰 储子昂 张芳 汪青青 钱洪
摘要
(
53
)
PDF
(425KB)(
51
)
可视化
作为中耳非化脓性炎症,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鼓室积液以及传导性聋。该病的发生发展涉及咽鼓管功能障碍、腭帆张肌功能不良、乳突气化不良、变态反应等多种机制。而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存在较高的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并且该类患者的病情特点往往更为复杂且预后欠佳。本文就鼻咽癌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形成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相关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2024, 48 (5): 265-.
Select
22例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耳后骨膜下脓肿的临床分析[论著]
司淑瑞 张志强 金香花 崔哲洙
摘要
(
44
)
PDF
(691KB)(
45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导致的耳后骨膜下脓肿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23年1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22例耳后骨膜下脓肿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病原因、细菌检出率、细菌分类、中耳解剖学特点、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结果 所有患儿发病前均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史。症状较重的16例患儿行耳后脓肿切除术+完壁式乳突切开术+上鼓室成形术,而症状相对轻的6例患儿行抗生素+脓肿穿刺等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患儿,取术区脓液或带脓液组织的细菌培养检出率为81.3%(13/16),保守治疗患儿,抽取耳后脓液的细菌培养检出率为33.3%(3/6)。细菌培养结果,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14例,变形杆菌1例,化脓性链球菌1例,未检出细菌6例。所有患儿均为气化型乳突,且鼓室盖抬高及鼓室盖完整,2例乙状窦破坏,2例面神经管破坏。结论 耳后骨膜下脓肿继发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好发于气化型乳突并鼓室盖抬高者,大部分患儿鼓室盖完整。症状较重者行耳后脓肿切开+完壁式乳突切开术+上鼓室开放术,而症状较轻者可采用保守治疗。
2024, 48 (5): 249-.
Select
DFNA20/26型耳聋致聋基因ACTG1突变及临床特征分析[论著]
谢丹丹 陈磊 孙志强
摘要
(
44
)
PDF
(1727KB)(
26
)
可视化
目的 分析两个渐进性耳聋家系的遗传学病因,探讨DFNA20/26型耳聋致聋基因突变和听力学表征。方法 收集详细家族史信息,完善听力学等临床检查;抽取受试者外周静脉血,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鉴定致聋突变;检索DFNA20/26型耳聋既往文献,总结ACTG1基因突变和相应听力表型。结果 2个家系共4例耳聋患者均表现语后渐进性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基因检测发现家系1耳聋患者携带ACTG1基因c.721G>A杂合变异,家系2先证者携带c.773C>G变异;DFNA20/26型耳聋表现为语后渐进性听力损失,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第1和第2个10年期,听力损失以初始累及高频为主的下降型曲线常见,并随年龄增加最终进展为全频的重度-极重度
聋(约1 dB/年)。结论 ACTG1: c.721G>A杂合变异为家系1耳聋患者致聋病因,家系2 ACTG1:c.773C>G为本文首次报道。DFNA20/26型耳聋突变谱和听力学表型的阐述可为后续遗传咨询提供参考。
2024, 48 (5): 258-.
Select
突发性聋伴发耳鸣的研究进展[综述]
孙鑫 胡静芸 张佚 李勇 苗英章
摘要
(
44
)
PDF
(484KB)(
42
)
可视化
由突发性聋导致的急性耳鸣,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可进展为慢性耳鸣,给患者的生活带来痛苦和不便。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重点阐述突发性聋伴发耳鸣的可能机制、临床特征与治疗进展,以期为后续的临床研究提高参考。
2024, 48 (5): 284-.
Select
外用罗哌卡因喷雾缓解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论著]
司淑瑞 翟贯虹 张志强 崔哲洙 赵鑫泰
摘要
(
40
)
PDF
(433KB)(
55
)
可视化
目的 评估1%罗哌卡因喷剂对减轻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64例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或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采用随机对照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1%罗哌卡因喷剂,对照组采用0.9%生理盐水喷剂。应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进行疼痛评估,记录两组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早晨和晚间的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在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早晨和晚间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 1 %罗哌卡因喷剂对缓解儿童扁桃体术后疼痛具有良好的疗效,可减轻患儿术后疼痛程度,且方法操作便捷,副作用较小。
2024, 48 (4): 192-.
Select
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无创性治疗研究进展[综述]
杨亚红 李术芹 王璐 刘鹏飞 徐慕尧 任盼 刘静 赵大庆
摘要
(
35
)
PDF
(458KB)(
46
)
可视化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紊乱疾病,主要表现为夜间打鼾、憋气、白天困乏、注意力不集中等,可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严重者有夜间猝死的风险。本文主要对成人OSAHS的无创性治疗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临床OSAHS无创性治疗方式选择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2024, 48 (4): 217-.
Select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肥胖与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综述]
蔡福果 洪伟 折宁宁 袁钰淇 施叶雯 刘海琴 任晓勇
摘要
(
34
)
PDF
(441KB)(
26
)
可视化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常与认知功能障碍相伴随,而肥胖是认知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对健康构成威胁。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精神智力功能减弱,包括记忆、执行功能、注意力、语言和视觉空间等认知领域。然而,OSA与肥胖共同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尚未达成共识。本文综合分析OSA、肥胖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并在与OSA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因果关联上探讨可能的研究机制。
2024, 48 (4): 213-.
Select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对黏多糖贮积症Ⅰ型和Ⅱ型腺样体大小的影响研究[论著]
白鑫茹 杨洋 冯顺乔 刘嵘 谷庆隆
摘要
(
34
)
PDF
(630KB)(
26
)
可视化
目的 分析黏多糖贮积症(mucopolysaccharidosis,MPS)Ⅰ型和Ⅱ型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后腺样体大小的变化,为MPS患儿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已接受HSCT治疗的14例MPSⅠ型和Ⅱ型患儿的病历及影像学资料,评估患儿腺样体大小的变化。结果 14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各异,86%(12/14)
在确诊前有耳鼻咽喉科表现,主要包括鼻塞、睡眠打鼾、反复呼吸道感染、耳痛、听力下降。入院时经头颅MRI发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腺样体肥大(A/N>0.6),且HSCT前、后腺样体大小比较,缓解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PS患儿的耳鼻咽喉科症状表现较早,上气道阻塞在MPSⅠ型和Ⅱ型患者中较为普遍,主要是由腺样体肥大所致。成功的HSCT治疗可以显著改善MPSⅠ型和Ⅱ型的腺样体肥大程度,可避免行不必要的腺样体切除术。
2024, 48 (4): 187-.
Select
肠道菌群与反流性疾病研究进展[综述]
黄燕秋 颜冬惠 王茂鑫 龚宏勋
摘要
(
34
)
PDF
(504KB)(
47
)
可视化
肠道菌群是人体肠道内正常微生物,被称之为“人类的第二个基因组”,具有影响宿主代谢、内分泌、免疫的功能。反流性疾病多为胃肠道内容物因各种原因反流至食管以上部位引起一系列症状、体征的疾病统称,包括胃食管反流病、咽喉反流性疾病。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可通过不同途径引起多个系统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回顾近年来肠道菌群失调与各个系统疾病及反流性疾病的关联,以及肠道菌群失调在上述疾病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机制。
2024, 48 (4): 230-.
Select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的研究进展
吴喜福 张革化
摘要
(
34
)
PDF
(435KB)(
30
)
可视化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鼻腔和鼻窦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易恶变。因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故早期诊断困难,容易延误治疗。本文将结合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综述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发生机制、危险预测因素、诊治流程及预后,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2024, 48 (6): 331-.
Select
儿童先天性鼻及上唇皮样囊肿及瘘管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岳耀光 黄合银 李俊浩 黄丽芳 梁仕才
摘要
(
33
)
PDF
(1366KB)(
23
)
可视化
目的 分析儿童先天性鼻及上唇皮样囊肿及瘘管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莞市横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8例先天性鼻及上唇皮样囊肿及瘘管患者临床资料,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6.3岁。查阅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临床特征,术中瘘管位置,术后病理及随访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8例患者瘘管局部皮肤发生反复感染3例,曾行脓肿切开引流2例,未感染5例。瘘管组织深入前颅底1例。3例均在感染控制期手术切除治疗。随访观察6~24个月,患者无复发,术后外形恢复满意。结论 鼻背皮样囊肿及瘘管与上唇皮样囊肿及瘘管均在出生后即出现,临床症状相似,需密切随访,手术
切除是治疗皮样囊肿及瘘管的重要方法。
2024, 48 (6): 315-.
Select
耳闷胀感的症状分析及临床研究进展[综述]
王文悦 韩宇 查定军
摘要
(
32
)
PDF
(441KB)(
26
)
可视化
耳闷胀感表现为耳胀满感、阻塞感、压力感,常伴随听力下降、耳鸣、耳痛或头晕,是最常见的耳科症状之一。本文就耳闷胀感的病因和形成机制、诊断及治疗做一综述,为临床医师更好的认识及治疗耳闷这一症状提供帮助。
2024, 48 (5): 288-.
Select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用于诊断中耳胆脂瘤研究进展[综述]
潘汝艺 张瑾 杨启梅 张文
摘要
(
32
)
PDF
(455KB)(
18
)
可视化
中耳胆脂瘤是指中耳裂、乳突或岩尖部异位生长的上皮组织团块,为非真性肿瘤。胆脂瘤在磁共振成像上具有特定的信号强度特征,在弥散加权成像上具有非常高的信号强度。目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被普遍认为是诊断胆脂瘤的成像技术。了解各种弥散成像技术,对于胆脂瘤的术前诊断以及术后的评估均有重要意义。
2024, 48 (5): 269-.
Select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内耳损伤相关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邓琳 黄丽辉
摘要
(
30
)
PDF
(439KB)(
18
)
可视化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是常见的听力障碍疾病,主要以前庭导水管扩大和听力损失为特征,伴或不伴眩晕、平衡失调和运动发育迟缓等前庭症状。基础实验揭示了以SLC26A4基因突变为主的遗传因素致病的内耳病理改变和结构功能异常;临床研究发现LVAS听觉与前庭损伤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多种机制假说。本文就LVAS的听觉前庭损伤相关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2024, 48 (5): 279-.
Select
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视频头脉冲实验及温度试验检查结果分析[论著]
赵丹 贾建平 刘默 战毅 王健 徐海峻 秦瑀江 柳萌
摘要
(
28
)
PDF
(460KB)(
0
)
可视化
目的 分析单纯突发性聋与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的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检查和温度试验的结果及其特征,为患者的前庭功能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耳鼻咽喉科,48例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为实验组,59例单纯突发性聋患者为对照组。突发性聋的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诊断依据,神经学检查无中枢病变体征。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进行听力学检查、温度试验及vHIT检查,并对结果进行记录。结果 实验组vHIT阳性率为35.4%(17/48),其对应增益值为0.65±0.22,对照组中vHIT阳性率为5.1%(3/59),其对应增益值为0.85±0.19,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温度试验阳性率为70.8%(34/48),对照组温度试验阳性率为37.3%(22/59),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vHIT与温度试验结合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突发性聋患者前庭功能损伤的属区情况,且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的前庭功能损伤更严重。
2024, 48 (5): 253-.
Select
上呼吸消化道菌群研究进展[综述]
尹龙龙 张延平 崔小缓
摘要
(
28
)
PDF
(431KB)(
45
)
可视化
上呼吸消化道内存在大量菌群,这些菌群在维持局部微生态平衡中起作用,当出现菌群失调,局部稳态被打破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为了解上呼吸消化道的菌群特点及与疾病的关系,本文对上呼吸消化道不同分区菌群特点与疾病关系以及菌群在疾病诊断中价值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2024, 48 (4): 226-.
Select
去甲斑蝥素对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人下咽癌FaDu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论著]
侯金程 王英
摘要
(
28
)
PDF
(870KB)(
33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e,NCTD)对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诱导的下咽癌FaDu细胞(简称FaDu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FaDu细胞,HGF诱导下咽癌细胞侵袭和迁移,以不同浓度NCTD处理FaDu细胞。运用Transwell法检测NCTD对FaDu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NCTD可以显著降低FaDu细胞的相对生存率,并且其抑制效应呈现出剂量依赖性。Trasnwell侵袭实验和迁移试验中,各NCTD处理组穿过Transwell小室细胞数与HGF处理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1),随NCTD浓度的升高,侵袭和迁移到下层小室的细胞数量逐渐减少。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NCTD可抑制HGF诱导的FaDu细胞中MMP-9和u-PA蛋白的表达(P <0.01),呈剂量依赖型。结论 NCTD具有抑制HGF诱导的FaDu细胞侵袭和迁移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MP-9、u-PA蛋白表达有关。
2025, 49 (1): 1-.
Select
一种预测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后不良行为改变的列线图模型[论著]
胡晶 何本超 廖红明
摘要
(
27
)
PDF
(1126KB)(
28
)
可视化
目的 建立一种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后不良行为改变的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2 368例患者作为研究数据,按照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所有患者均行扁桃体切除术,对患者进行住院后行为问卷进行评估,分为不良行为改变组和无不良行为改变组,对建模组采用Lasso回归和随机森林筛选自变量,构建不同的模型A和模型B,选择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最小为最优模型,通过构建的模型建立列线图,从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适用度3个方面对模型进行评估,同时应用验证组数据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2 368例患者一次性接受扁桃体手术,术后不良性格改变发生率约为17.06%(404/2 368),模型A的AIC较小为1 257.736,最终选择模型A为最终模型,居住地(OR=3.875)、赡养(OR=0.003)、术前合并分泌性中耳炎(OR=22.483)、术前白细胞(OR=1.898)、性格类型(OR=1.985)是扁桃体切除术后不良行为改变发生的危险因素,Y=-1.946+1.355×居住地-5.766×赡养+3.113×术前合并分泌性中耳炎+1.376×术前白细胞+0.685×性格类型。当特异性为75.6%,敏感性为56.7%,此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323,对应的P 值为0.173,根据P=1/(1+e-y),可计算出Y=-1.56,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列线图,建模组AUC:0.73(95%CI :0.69~0.76),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测显示χ2=8.24,P=0.51;验证组AUC:0.71(95%CI:0.66~0.77),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测显示χ2=5.65,P=0.77,结果表明建模组和验证组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结论 本模型可为临床医师术前评估儿童扁桃体手术术后不良行为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4, 48 (4): 196-.
Select
变应性鼻炎与2019冠状病毒病的相互影响
刘翔 杨相立
摘要
(
26
)
PDF
(423KB)(
14
)
可视化
变应性鼻炎和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互相影响,变应性鼻炎对COVID-19的临床结果可能具有无害或保护作用,变应性鼻炎可能通过病毒进入受体表达的改变、慢性2型炎症、干扰素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的抗病毒活性等机制发挥作用。本文就两者的相互联系及相关机制做一综述。
2024, 48 (6): 345-.
2025
第49卷 / 第2期
创刊:1964年
刊期:双月刊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主编:韩德民
公告
更多
下载中心
更多
作者利益冲突公开声明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稿约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投稿介绍信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授权书(中文)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稿约
编委(审稿人)信息登记表
推荐编委意见调查表
相关链接
更多
作者投稿
主编审稿
专家审稿
远程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