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 论著
  • 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BRAF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研究
    车勇军, 连蕾, 侯钰, 曹海波
    2023, 30 (2): 69-.
    摘要 ( ) PDF ( 434KB ) ( )   
    目的 探讨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与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B,BRAF)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确诊为PTC的18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合并HT将其分为合并组(n=68)与对照组(n=112),对比其临床病理特征及甲状腺功能指标差异,分析引起HT合并PTC的相关危险因素;再将合并组中的患者按照是否发生BRAF基因突变分为阳性组(n=42)及阴性组(n=26),对比其临床病理特征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BRAF基因突变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HT合并PTC的临床病理特征与BRAF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结果 多发病灶、未发生BRAF基因突变、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28.31 IU/ml、促甲状腺激素(TSH)≥1.85 mIU/L、游离甲状腺素(FT4)≤16.0 3pmol/L为HT合并PT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多发病灶、包膜外侵犯、TNM分期及发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HT合并PTC发生BRAF基因突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同时与BRAF基因突变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BRAF基因突变在HT合并PTC患者中的例数有所减少,且与病灶数量、包膜外侵犯、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间具有强关联性。
  • 鼓窦桥技术在耳内镜下外耳道重建中的初步应用
    刘雪峰, 杨蒙生, 郜飞, 何佳怡, 杨智玲, 卫旭东, 何健
    2023, 30 (2): 74-.
    摘要 ( ) PDF ( 1102KB ) ( )   
    目的 探索耳内镜手术中鼓窦桥技术在外耳道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间收治并行耳内镜手术的单侧中耳胆脂瘤病例12例,7例患者术前颞骨CT提示上鼓室及鼓窦低密度影,鼓窦口骨质破坏变宽;5例患者术前的颞骨CT显示上鼓室、鼓窦及乳突低密度影像,伴骨质破坏。术中耳内镜下及术后病理回报提示均证实胆脂瘤形成。手术均在耳内镜下完成,术中保留鼓窦桥形结构,彻底清除病变,重建听骨链,术后应用鼓窦桥技术重建外耳道。术后随诊1年,观察疗效。结果 12例术前听阈为(47.50±7.53)dB HL,气骨导差为(27.08±5.82)dB HL,术后随访期内听阈为(30.00±6.03)dB HL,气骨导差为15.00±2.13)dB HL;术前外耳道容积为(2.41±0.45)ml,术后外耳道容积为(1.65±0.19)ml;重建材料均来自耳屏软骨和耳甲腔软骨。所有病例随访期内均无外耳道狭窄、塌陷,外耳道形态稳定。3个月内均获得干耳。结论 耳内镜下鼓窦桥技术可减轻外耳道重建的难度,有利于外耳道形态的重塑和微创的实现。
  • 针刺疗法辅助前庭康复的疗效研究
    林羽沁, 唐旭霞, 何晓
    2023, 30 (2): 79-.
    摘要 ( ) PDF ( 1704KB ) ( )   
    目的 研究并讨论针刺疗法在周围前庭功能下降患者前庭康复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确诊为部分发作性前庭综合征或慢性前庭综合征患者共计124例,随机分为针刺疗法组(PUN组)、针刺疗法+前庭-眼反射训练+前庭-脊反射训练组(PUN+VOR+VSR组)以及前庭-眼反射训练+前庭-脊反射训练组(VOR+VSR组),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的临床症状、眩晕障碍评分、VOR检查、平衡能力评价改变情况,分析总体疗效。结果 训练2周后,与训练前相比较,PUN组头晕残障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各项评分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PUN+VOR+VSR组躯体性评分(DHI-P)和总分有显著的下降(P<0.01),情绪性评分(DHI-E)和功能性评分(DHI-F)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VOR+VSR组DHI总分有显著下降(P<0.01),躯体性、情绪性、功能性评分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训练治疗4周后,PUN+VOR+VSR组与VOR+VSR组DHI总分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训练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DHI各项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训练2周后,PUN组有效率为7.89%,PUN+VOR+VSR组有效率为15.00%,VOR+VSR组有效率为4.35%,三组有效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χ2=3.068,P =0.220);训练4周后,PUN组有效率为68.42%,PUN+VOR+VSR组有效率为75.00%,VOR+VSR组有效率为43.48%,三组有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0.135,P =0.006)。经多重比较进一步分析发现训练4周后,PUN组与VOR+VSR组有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5.226,P =0.022);PUN+VOR+VSR组与VOR+VSR组有效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χ2=8.735,P =0.003)。结论 对于周围前庭功能下降的患者,PUN+VOR+VSR训练在前庭康复方案中疗效较单纯PUN治疗、传统VOR+VSR训练方案更具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且疗程不应小于4周。
  • 微小RNA通过SIRT1调控小鼠耳蜗老化HEI-OC1细胞凋亡的研究
    袁佳添, 谢奇伟, 王玥, 程鹏, 王耀文
    2023, 30 (2): 84-.
    摘要 ( ) PDF ( 873KB ) ( )   
    目的 构建小鼠耳蜗毛细胞株HEI-OC1(house ear institute-organ of Corti 1)老化模型,探索微小RNA-96(miR-96)可否通过SIRT1调控老化HEI-OC1凋亡。方法 CCK-8筛选D-半乳糖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p53、p38、caspase-3蛋白表达。qRT-PCR检测miR-96、SIRT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IRT1蛋白表达。miR-96模拟物转染HEI-OC1细胞,qRT-PCR检测miR-96、SIRT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IRT1、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HEI-OC1细胞在15 mg/ml D-半乳糖条件下培养72 h后,凋亡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且p53、p38(P<0.05)及caspase-3(P<0.000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老化组miR-96与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减低(P<0.05)。miR-96过表达后,SIRT1 mRNA及蛋白较对照组表达升高,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老化HEI-OC1细胞中miR-96、SIRT1 mRNA与蛋白的表达均下降。miR-96可通过上调SIRT1抑制HEI-OC1细胞的凋亡。miR-96、SIRT1可能成为保护老年性聋耳蜗毛细胞的作用靶点。
  • 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研究
    李强, 贾艳飞, 杨虎, 杨强, 雒晓东, 徐百成, 潘亚文
    2023, 30 (2): 89-.
    摘要 ( ) PDF ( 1138KB ) ( )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9年4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诊断为鞍结节脑膜瘤并接受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切除的37例患者。结果 37例患者,肿瘤全切31例(83.8%),次全切除6例(16.2%),围术期死亡1例(2.7%),术后共11例(29.7%)出现并发症,其中5例(13.5%)发生单纯脑脊液鼻漏,2例(5.4%)出现脑脊液鼻漏并发颅内感染,2例(5.4%)出现尿崩症,2例(5.4%)出现垂体功能低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8~72个月无复发。结论 神经内镜经鼻扩大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有效、可靠,术中强调显微外科操作、保护肿瘤周围结构、术后防治并发症,对提高患者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 皮下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伴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CD14、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4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苏文俊, 高峰
    2023, 30 (2): 93-.
    摘要 ( ) PDF ( 497KB ) ( )   
    目的 探讨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对儿童变应性鼻炎(AR)伴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疗效。方法 选择于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接受治疗的AR伴CVA患儿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SCIT,共治疗3年。比较两组治疗期间新增致敏原例数和发展为典型哮喘例数;比较两组症状评分、肺功能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新增致敏原例数和发展为典型哮喘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鼻炎症状评分、咳嗽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血清CD14、白细胞介素3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4、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CIT可改善症状积分和肺功能,调节Th1/Th2免疫失衡,改善血清CD14、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4水平,治疗儿童AR伴CAV效果显著。
  • γδT细胞受体拮抗剂治疗过敏性鼻炎动物的实验研究
    徐小燕, 王磊, 武光耀
    2023, 30 (2): 98-.
    摘要 ( ) PDF ( 977KB ) ( )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框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阻滞剂和γδT细胞受体拮抗剂治疗过敏性鼻炎(AR)动物的实验研究。方法 取SPF级大鼠24只,随机分成4组,A组:为正常组,未行干预治疗;B组:OVA组;C组:HMGB-1阻滞剂(三氯化钆,Gd Cl3干预组);D组:γδT细胞受体拮抗药(UC7-13D5)干预组。观察各组大鼠的鼻部症状,鼻黏膜的炎症情况及鼻黏膜内HMGB1、白细胞介素17(IL-17)、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以及外周血中HMGB、IL-17、TLR4。结果 正常组大鼠未见明显喷嚏和挠鼻,而OVA组大鼠则出现明显喷嚏和挠鼻现象。应用HMGB-1阻滞剂和γδT细胞受体拮抗剂均能控制AR大鼠鼻部症状,喷嚏和挠鼻可明显减少(P<0.05),各组大鼠鼻黏膜组织标本HE染色结果显示,在OVA AR模型中,炎症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明显。HMGB-1阻滞剂和γδT细胞受体拮抗剂对减轻鼻黏膜气道炎症作用明显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P<0.05);各组鼻黏膜HMGB1、IL-17、TLR4表达情况,B组大鼠鼻黏膜HMGB1、IL-17、TLR4水平显著升高,明显高于HMGB-1阻滞剂和γδT细胞受体拮抗剂干预后组(P<0.05),HMGB-1阻滞剂组和γδT细胞受体拮抗剂组却未见明显差异(P >0.05)。各组血清炎症介质HMGB1、IL-17、TLR4表达,B组中血清HMGB1、IL-17、TLR4水平显著升高,明显高于HMGB-1阻滞剂组和γδT细胞受体拮抗组大鼠血清中HMGB1、IL-17、TLR4水平(P<0.05)。结论 HMGB-1阻滞剂和γδT细胞受体拮抗剂干预能有效缓解大鼠AR症状,可能为AR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 幼年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中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状态与病情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周思含, 肖洋, 马丽晶, 王军, 杨凌, 牛子捷
    2023, 30 (2): 103-.
    摘要 ( ) PDF ( 410KB ) ( )   
    目的 本研究拟探究幼年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juvenile-onset recurrent respiratory papillomatosis,JORRP)患儿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亚型与含量的长期变化情况,及其对病程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1年6月~2022年6月于北京同仁医院反复多次就诊、病程持续3年以上的43例JORRP患儿,收集其就诊期间的267例术中标本及留取标本时的手术时间间隔和年手术次数等临床资料,RT-PCR法检测HPV6和HPV11的DNA含量,依据临床病情特点分为缓解组(n=22)和复发组(n=21),统计分析HPV亚型及含量的变化与病情特点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3例患儿出现HPV感染转阴趋势,其中缓解组11例,复发组2例,HPV感染状态转阴与病情缓解相关(χ2=6.537,P<0.05)。缓解组HPV11型转阴10例,复发组HPV11型转阴2例,组间比较转阴率差异显著(χ2=5.224,P<0.05)。经McNemar检验,缓解组HPV11的感染率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8,P<0.05)。线性回归结果提示缓解组的HPV6 DNA含量与年手术次数之间存在线性关系F(1,138)=10.478(P<0.05),HPV6 DNA含量会对年手术次数产生正向影响关系。结论 JORRP患儿的HPV感染型别和病毒含量在病程中均可发生变化,均与病情存在相关性。HPV11型感染转阴者病情呈现缓解趋势,HPV6型的病毒含量与患者手术频率正相关。
  • Derkay评分系统对幼年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患儿病变侵袭性的诊断作用
    王玉鸽, 肖洋, 马丽晶, 牛子捷, 王军
    2023, 30 (2): 107-.
    摘要 ( ) PDF ( 426KB ) ( )   
    目的 探索Derkay评分系统对幼年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juvenile onset recur rent respi ratorypapillomatosis,JORRP)患儿病变侵袭性的诊断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住院治疗的117例JORRP患儿的术后临床病例资料,并进行长期随访。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分析Derkay分值与手术间隔时间、年平均手术次数和总手术次数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Derkay评分系统对JORRP患儿病变侵袭性的诊断作用。结果 Derkay评分与年平均手术次数呈中等强度正相关(r =0.588,P =0.001),与总手术次数呈弱正相关(r =0.280,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eraky评分的最佳临界值为14.55,其AUC为0.768[95%CI(0.672,0.864)];Derkay评分每增加1分,病程呈侵袭性的概率将增加约0.2倍[95%CI(2.237~2.645)];Derkay评分>14.55的患者诊断为侵袭性病变的概率是Derkay评分<14.55的患者的10.67倍[95%CI(3.679~30.925)]。结论 Derkay评分系统在评估JORRP病情上有较大意义,Deraky评分值14.55可作为评估JORRP病变侵袭性的诊断标准值。
  • OSA-18量表筛查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研究
    王晓晔, 丁秀, 王小轶, 李晓谕
    2023, 30 (2): 111-.
    摘要 ( ) PDF ( 435KB ) ( )   
    目的 检验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疾病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表(OSA-18量表)的信度、效度及筛查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能力。方法 2017年7月~2018年6月以睡眠打鼾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的2~14岁儿童患者完成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由监护人完成OSA-18量表填写。儿童OSAS诊断标准为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h或阻塞性呼吸暂停指数(OAI)>1次/h,将研究对象分为非OSAS组和OSAS组,比较两组间量表总分的差异。量表信度评价采用Cronbach's α系数,效度评价采用各分量表得分与量表总分的相关,区分效度评价采用量表评分与AHI的相关。以OSA-18量表总分≥60分作为诊断儿童OSAS界值,计算诊断OSAS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绘制量表评分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找出最佳诊断界点,计算该点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共纳120例研究对象,年龄2~14(6.1±2.7)岁;OSA-18量表总分20~113(64.7±19.5)分;AHI为0~77.0次/h。非OSAS组98例,OSAS患者组22例,两组间在OSA-18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4±19.4)vs(75.0±16.8),P<0.05]。量表α系数为0.848,各分量表得分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睡眠障碍问题0.732,身体不适症状0.840,情绪障碍问题0.768,白天功能状态0.765,监护人(父母)关切的问题0.874(P 均<0.05)。OSA-18量表总分与AHI相关性系数为0.287(P<0.05)。OSA-18量表总分≥60分作为诊断OSAS的标准,灵敏度为72.7%,特异度为51.0%。ROC曲线下面积为0.692,OSA-18量表72.5分为最佳诊断界点,灵敏度为59.1%,特异度为68.4%。结论 OSA-18量表具有很好的信度、良好的效度,可以作为筛查儿童OSAS患者的工具。
  • 扁桃体切除术后疼痛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王雪, 陈莉, 徐泓, 邵敏, 郭巧玲, 怀德
    2023, 30 (2): 116-.
    摘要 ( ) PDF ( 414KB ) ( )   
    目的 分析扁桃体切除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术后疼痛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扁桃体切除术患者215例,根据视觉模拟法对疼痛程度测评,并分为疼痛组(154例)和无疼痛组(61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扁桃体切除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R软件构建预测术后疼痛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该列线图模型预测术后疼痛的效果。结果 术后发生疼痛154例(71.63%)。疼痛组年龄小于无疼痛组,安静的病房环境、冷敷、全麻、加用局麻药、高功能家庭比例低于无疼痛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未加用局麻药、术后无冷敷、病房环境为嘈杂、麻醉方式为局部、家庭支持为无效或低功能家庭是影响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是保护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扁桃体切除术后疼痛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9,且Hosmer-Lemeshow检验χ2=6.605,P =0.691,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说明预测疼痛风险与实际风险较为吻合。结论 基于年龄、冷敷、病房环境、麻醉方式、家庭支持及加用局麻药构建的预测扁桃体切除术后疼痛的列线图模型,可用于预测术后疼痛的风险,对临床改善预后疼痛提供参考。
  • 局部应用地塞米松在喉返神经损伤后的作用探讨
    吴楷元, 黄琦, 邬振华, 谢如姣, 周磊, 王淼
    2023, 30 (2): 121-.
    摘要 ( ) PDF ( 1573KB ) ( )   
    目的 应用电生理学和病理组织形态学的方法,探讨局部应用地塞米松凝胶在喉返神经损伤后的近期及远期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1、A2、B、C、D、E六组,每组各5只,均暴露左侧第四气管环处喉返神经。(1)按负压吸引力大小分组:A1、A2组未进行负压吸引损伤,为对照组; B、C两组给予0.02 Mpa负压吸引,为低负压组;D、E两组给予0.1 Mpa负压吸引,为高负压组。(2)按神经损伤后处理因素分组:A1组、B组、D组三组均给予5 mg生理盐水处理,为生理盐水组;A2 组、C组、E组三组均给予5 mg地塞米松处理,为地塞米松组。六组实验对象分别在喉返神经损伤前、损伤即刻、损伤给药后30 min进行喉返神经监测仪检测喉返神经功能。在术后第8周切取环杓后肌,通过HE、AchE染色来观察其病理形态变化,并对环杓后肌运动终板灰度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环杓后肌AchE染色病理变化:A1组和A2组、B组和C组、D组和E组环杓后肌运动终板灰度值分别为:0.654±0.086 vs 0.652±0.043、0.653±0.034 vs0.652±0.023、0.623±0.021 vs 0.623±0.033,相同负压组间t分别为0.504、0.559、0.418,P 均>0.05,说明地塞米松未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生理盐水组和地塞米松组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53.239、118.726,P 均<0.05),说明负压吸引会对神经造成损伤。(2)喉返神经监测仪检测变化:B、C、D、E四组喉返神经检测数值在损伤前和损伤即刻相比差异均>50%,并且四组在损伤即刻和损伤给药后30 min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负压吸引可致喉返神经损伤,负压吸引力是影响喉返神经功能的关键因素,数值越大对喉返神经造成的损伤越严重。局部单次应用小剂量地塞米松对负压吸引导致的喉返神经损伤后的功能恢复并无意义。
  • 短篇论著
  • 误诊为突发性聋的小脑前下动脉梗死临床分析
    陈茹, 宋伟, 林义
    2023, 30 (2): 126-.
    摘要 ( ) PDF ( 307KB ) ( )   
  • 耳后注射神经节苷酯联合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聋的临床研究
    吴虹, 储宇霄, 蒋志云, 顾烨, 怀德, 戴俊, 费兵, 王海旭, 李东, 宋红毛, 李硕, 曹影
    2023, 30 (2): 128-.
    摘要 ( ) PDF ( 315KB ) ( )   
    目的 评价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联合耳后注射神经节苷酯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为难治性突发性聋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2019年9月~2022年1月于宜兴市人民医院和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难治性突发性聋患者98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给予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联合耳后注射神经节苷脂治疗,对照组单纯行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通过随访调查,对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联合耳后注射神经节苷酯较单纯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聋效果显著、复发率低,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保留自主呼吸全麻环杓关节拨动复位术联合嗓音训练治疗环杓关节脱位的临床分析
    臧艳姿, 李慧蕴, 李靖, 李倩, 马灵草, 万保罗, 王广科
    2023, 30 (2): 130-.
    摘要 ( ) PDF ( 643KB ) ( )   
    目的 探讨保留自主呼吸静脉全麻下环杓关节拨动复位术在治疗环杓关节脱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或院内会诊的环杓关节脱位患者18例,其中男8例,女10例,年龄 28~72(42.67±8.67)岁。全麻下保留自主呼吸,调整杓状软骨方向与角度行关节复位。术后1周复查喉镜评估,若症状改善不满意者以同样的方法再次复位。结合嗓音功能训练,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进行嗓音功能评估。结果 一次性复位成功患者14例,术后声嘶症状明显改善,术后1周后再次行复位4例,其中成功2例,术后1周时F0、Jitter、Shimmer、NHR、VHI较术前均降低,MPT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配合嗓音训练后嗓音功能较术前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保留患者的自主呼吸全麻手术,患者舒适无痛苦记忆,视野直观,操作精确,尤其是适用于咽反射较为敏感或者对手术产生恐惧排斥情绪者,值得在有条件的医院广泛开展应用。
  • 病例报道
  • 鼻腔鼻咽部癌肉瘤1例
    黄燕秋, 颜冬惠, 王茂鑫
    2023, 30 (2): 133-.
    摘要 ( ) PDF ( 1403KB ) ( )   
  • 血友病A患者会厌自发性出血1例
    2023, 30 (2): 135-.
    摘要 ( ) PDF ( 494KB ) ( )   
  • 本期封面
  • 本期封面
    2023, 30 (2): 137-.
    摘要 ( ) PDF ( 305KB ) ( )   
  • 本期目录
  • 本期目录
    2023, 30 (2): 138-.
    摘要 ( ) PDF ( 1076K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