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 论著
  • 缺氧环境下GAPDH通过抑制铁死亡增强喉鳞状细胞癌恶性生物学行为和顺铂耐药性研究#br#
    岑瑞祥, 刘丹, 彭聪, 万浪
    2024, 31 (10): 613-.
    摘要 ( ) PDF ( 2487KB ) ( )   
    目的 探讨缺氧环境下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调控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癌)铁死亡、恶性生物学行为和顺铂耐药性中的作用。方法 人喉癌细胞系Hep-2和TU212在体外进行培养,分别在缺氧(1% O2)和常氧(21% O2)条件下进行无血清培养。Hep-2细胞分为5个实验组:DMSO对照组、Erastin组、缺氧+Erastin组、缺氧+Erastin+NC-GAPDH组和缺氧+Erastin+si-GAPDH组,以研究细胞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反应。使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B)分析各组细胞系GAPDH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细胞计数试验(CCK-8)、集落形成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用于评估各组喉癌细胞活力、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CCK-8实验用来测定细胞对不同浓度顺铂(5、15、20 μg/ml)的耐药性。试剂盒法评估细胞内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的水平。WB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和4-羟基壬烯醛(4-hydroxynonenal,4-HNE)蛋白表达水平。同时,使用Fe2+探针和活性氧簇(ROS)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Fe2+含量及ROS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用于观察线粒体形态变化,以评估铁死亡发生情况。结果 与常氧条件相比,缺氧显著增强Hep-2和Tu212细胞中GAPDH mRNA和蛋白的表达(P 均<0.05),在缺氧条件下,细胞的集落形成数量、迁移数量以及在15 μg/ml和20 μg/ml顺铂处理下的细胞活力显著上升,均高于常氧组(P 均<0.05)。GAPDH被沉默后,缺氧引起的这些增强效果得到逆转。在常氧条件下,与DMSO对照组相比,Erastin处理显著降低Hep-2细胞的集落形成数量、迁移数量以及在15 μg/ml和20 μg/ml顺铂处理下的细胞活力(P 均<0.05),但在缺氧条件下,Erastin的抑制作用有所减弱。此外,缺氧+Erastin+si-GAPDH组的集落形成数、迁移数以及在15 μg/ml和20 μg/ml顺铂处理下的细胞活力显著低于缺氧+Erastin+NC-GAPDH组(P 均<0.05)。结论 在缺氧环境下,沉默GAPDH能够逆转喉癌细胞铁死亡抑制过程,进而抑制其恶性生物学行为和顺铂耐药性。
  • 27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治分析
    杜银娟, 黄志纯, 王丽芬, 冯旭
    2024, 31 (10): 620-.
    摘要 ( ) PDF ( 1038KB ) ( )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提高诊疗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16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27例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特点、术前诊断、外科治疗方式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血钙和甲状旁腺素(PTH)升高,均于术前确诊。27例患者均行颈部低位切口甲状旁腺探查手术,19例行单侧甲状旁腺切除,8例行双侧切除。术中切除病变腺体后10 min快速检测PTH,27例均在PTH下降50%以上后终止手术。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声嘶、饮食呛咳等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甲状旁腺腺瘤20例,甲状旁腺增生7例。术后15例患者出现短期低血钙,经骨化三醇和钙剂治疗2~4周均改善,血钙恢复正常。1例略高于正常值,术后1周左右血钙恢复正常。余患者术后血钙正常。术后27例患者PTH在6个月内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甲状旁腺切除术是PHPT的最佳治疗手段,术前影像学定位、术中PTH检测,有助于缩小探查范围,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等。
  • BRAFV600E基因检测对TBSRTC Ⅰ类、Ⅱ类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探讨
    曹丁方, 马东林, 朴颖实
    2024, 31 (10): 626-.
    摘要 ( ) PDF ( 1554KB ) ( )   
    目的 探讨BRAFV600E基因检测对TBSRTCⅠ类、Ⅱ类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21年8月~2024年6月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结果为TBSRTCⅠ类和Ⅱ类甲状腺结节同时具有BRAFV600E基因检测结果的病例,其中Ⅰ类176例,182个结节;Ⅱ类492例,503个结节。以有手术组织病理结果做“金标准”的结节为研究对象,包括Ⅰ类26个,Ⅱ类37个,分析BRAFV600E基因检测对TBSRTCⅠ类、Ⅱ类结节良恶性鉴别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结果 26个TBSRTCⅠ类结节中有22个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4个为良性病变;37个Ⅱ类结节中有18个为PTC,19个为良性病变。BRAFV600E基因检测对TBSRTCⅠ类、Ⅱ类结节良恶性鉴别的灵敏度分别为100%(22/22)、83.3%(15/18),特异度分别为100%(4/4)、94.7%(18/1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22/22)、93.7%(15/1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4/4)、85.7%(18/21),准确性分别为100%(26/26)、89.2%(33/37)。重复穿刺的3个甲状腺结节FNAC结果一致率为0%(0/3),BRAFV600E基因检测结果一致率为100%(1/1)。结论  BRAFV600E基因检测对于TBSRTCⅠ类、Ⅱ类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是有效的辅助诊断手段,除对TBSRTCⅢ~Ⅴ类结节进行BRAFV600E基因检测之外,TBSRTCⅠ类及Ⅱ类结节也建议纳入常规BRAFV600E基因检测以减少患者重复穿刺的必要及降低对PTC的漏诊率。
  • 耳内镜下镫骨手术29例疗效分析
    潘沈洁, 田沛然, 崔翔, 施云斌, 张建
    2024, 31 (10): 631-.
    摘要 ( ) PDF ( 853KB ) ( )   
    目的 评估耳内镜下镫骨手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3年5月行耳内镜下镫骨底板开窗+人工镫骨植入术的29例患者,术中确诊耳硬化症,收集患者的病史资料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在研究期间进行44例镫骨手术,其中29例符合纳入标准。所有手术均在耳内镜下进行,术后29例患者骨导听阈无显著性变化(P >0.05);术前气导听阈为(59.91±10.25)dB,术后为(38.92±11.37)dB,显著低于术前(P <0.05);术前气骨导差为(37.37±7.65)dB,术后为(18.71±8.38)dB),显著低于术前(P <0.05)。29例患者无感音神经性聋、面瘫等严重并发症发生,22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眩晕,经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 耳内镜下镫骨手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具有较低的围手术期及术后并发症风险,且能提高耳硬化症患者气导听力。
  • 基于GBZ 49-2007与GBZ 49-2014职业性噪声性聋诊断标准的临床实践对比分析
    周彩玲, 李勇, 胡祖应, 朱赛群
    2024, 31 (10): 635-.
    摘要 ( ) PDF ( 465KB ) ( )   
    目的 探讨基于GBZ 49-2007和GBZ 49-2014职业性噪声性聋诊断标准的临床实践差异。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3年11月在杭州市职业病防治院申请职业性噪声性聋诊断的265例噪声劳动者。依据GBZ 49-2007与GBZ 49-2014噪声性聋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结果 (1)依据GBZ 49-2014标准职业性噪声性聋诊断率为43.77%,明显高于依据GBZ 49-2007标准的27.55%(P <0.05);(2)依据GBZ 49-2014标准与依据GBZ 49-2007标准职业性噪声性聋诊断一致性κ值为0.656,诊断一致性较好(P <0.05),诊断一致率为82.64%;(3)工龄≥10年接噪工作者依据GBZ 49-2007和GBZ 49-2014职业性噪声性聋诊断率分别为38.10%和3.33%,相比工龄<10年接噪工作者的20.63%和37.50%高(P <0.05)。结论 相比较GBZ 49-2007标准,依据GBZ 49-2014标准会使职业性噪声性聋诊断率提高;无论是依据GBZ 49-2007还是GBZ 49-2014标准下,职业性噪声性聋诊断率及严重程度都与工龄有关。
  • 前庭功能联合眼震视图检查在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王颖东, 李巧玉
    2024, 31 (10): 639-.
    摘要 ( ) PDF ( 451KB ) ( )   
    目的 探究前庭功能联合眼震视图(nystagmus view,VNG)检查在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比较裸眼检查和VNG对BPPV患者的检出率,并采用冷热试验检测BPPV患者前庭功能异常情况。结果  VNG和裸眼检查原发性BPPV总检出率分别为91.18%、67.65%,两种检查方法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70,P =0.000)。水平半规管型、后半规管型BPPV患者VNG和裸眼检查检出有明显差异(χ2=4.457、11.942,P <0.05)。不同类型的BPPV患者凝视检测、扫视异常数和平稳跟踪检测结果异常无明显差异(P >0.05);冷热试验显示BPPV异常患者与正常患者分别为66.67%和33.33%。结论 前庭功能联合VNG检查对原发性BPPV有一定临床诊断价值。
  • 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与慢性鼻窦炎的鉴别诊断要点
    董怿, 崔顺九, 黄谦, 孙炎, 刘云福
    2024, 31 (10): 642-.
    摘要 ( ) PDF ( 1283KB ) ( )   
    目的 对比鼻型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淋巴瘤(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NKTL)及慢性鼻窦炎(CRS)的临床特点,分析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和对比29例鼻型NKTL及54例CRS病例资料,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结果 NKTL组症状出现时间较短(P <0.001),更常见涕中带血症状(P =0.002),鼻甲及鼻中隔黏膜弥漫肿胀(P <0.001)和鼻腔内结构破坏体征(P =0.024),MRI更多见下鼻甲(P =0.034)、鼻中隔(P <0.001)、鼻咽部(P =0.002)及颅底(P =0.024)受累,“铸形样”改变或鼻外浸润。CRS组更多见嗅觉减退症状(P <0.001),中鼻道肿胀及鼻腔内肿物(P 均<0.001),CT更常见鼻窦骨质增生(P =0.002)。结论 鼻型NKTL与CRS比较,症状持续较短、常见鼻腔弥漫肿胀伴鼻腔内外结构破坏,MRI多见下鼻甲、鼻中隔、鼻咽部和颅底受累,“铸形样”改变和“跳跃式”浸润。
  • 10 μm超高分辨率CT显示眼眶内壁筛孔的可行性研究
    王锡文, 王平, 张永县, 康月, 施玥, 刘云福, 刘兆会
    2024, 31 (10): 647-.
    摘要 ( ) PDF ( 1488KB ) ( )   
    目的 探讨10 μm超高分辨CT(ultra-high resolution CT,U-HRCT)显示和评估眼眶内壁筛孔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9个(眼眶18侧),应用U-HRCT和常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helical CT,MSCT)采集眼眶CT图像。两位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和主观评价,记录筛孔显示情况,并测量筛孔间距离。结果  两位医师客观和主观评价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且一致性较好。U-HRCT和MSCT的信噪比(signal-noise ratio,SNR)分别是43.09±8.87和11.04±0.66,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CNR)分别是2.13±1.45和0.55±0.13。U-HRCT的CNR和SNR均明显高于MSCT(P <0.05)。U-HRCT和MSCT的主观评分分别是10.00分(9.00分,10.00分)和6.00分(5.75分,7.00分),U-HRCT主观评分明显高于MSCT(P <0.05)。18侧筛前孔U-HRCT和MSCT均能显示。U-HRCT和MSCT分别显示筛后孔18侧和17侧,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 >0.05)。U-HRCT和MSCT分别显示副筛孔9侧(单孔7侧,双孔2侧)和2侧(单孔2侧),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副筛孔至筛前孔、筛后孔以及筛前孔至筛后孔距离分别是(9.43±1.13)mm、(4.75±1.09)mm、(14.18±1.14)mm。结论 U-HRCT对眼眶内壁筛孔评估明显优于MSCT,能够准确显示筛孔部位、数量并进行距离测量,为临床术前提供更加精准的个体化信息。
  • 沧州市气传花粉检测与过敏性鼻炎就诊情况研究
    刘卫卫, 温博深, 苏小明, 黄艳, 申梦梦, 贾玉静, 王斌
    2024, 31 (10): 652-.
    摘要 ( ) PDF ( 463KB ) ( )   
    目的 探究沧州市气传花粉的分布情况,分析花粉特征、气象因子和过敏性鼻炎(AR)就诊率间的关联性,为沧州市AR的精准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重力沉降法收集2022年3~10月沧州市监测点每日气传花粉并记录花粉的种类及数量。收集同期就诊于沧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AR患者的信息及同期气象数据(每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最大相对湿度、最大降水量、地面最大风速),并分析AR患者就诊量、花粉量和气象因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1)2022年3~10月共收集到花粉曝片229张,共计花粉19 368粒,其中18 750粒花粉可鉴别出19个科属,有618粒难以鉴别科属。(2)期间花粉出现2个高峰期,分别是4月和9月。春季花粉以树本类为主,以松科、杨柳科柳属、木犀科(白蜡属)最多见;夏季花粉量有所下降,但仍以树本类为主;秋季花粉以草本类为主,以菊科蒿属、桑科、禾本科最多见。(3)沧州市花粉浓度与最大湿度、最大降水量、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均呈负相关。地面最大风速与花粉浓度呈正相关。(4)花粉浓度与就诊人数呈正相关。对6~10月的每日就诊量与空气花粉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显著正相关,而3~5月的结果显示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沧州市气传花粉播散高峰期为4月和9月。春、夏季花粉以树本类为主,优势花粉为松科、杨柳科柳属、木犀科(白蜡属);秋季花粉以草本类为主,优势花粉为菊科蒿属、桑科、禾本科。气象因子是影响花粉浓度的重要因素。一定范围内,最大湿度越低、最大降水量最少、最高或最低温度越低,花粉浓度越高,且花粉浓度受最低温度影响更大。6~10月花粉浓度与AR患者就诊人数存在相关性,可作为AR患病的环境预警指标。
  • 全身麻醉下I型甲状软骨成形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远期疗效观察
    石军, 肖洋, 王军, 奚春花, 宋佳露, 马丽晶
    2024, 31 (10): 657-.
    摘要 ( ) PDF ( 449KB ) ( )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下Ⅰ型甲状软骨成形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所致声门关闭不全的远期效果。方法 对2017年1月~2023年6月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并于全麻下接受Ⅰ型甲状软骨成形术治疗的52例单侧声带麻痹患者进行1年以上长期随访,分析其嗓音学参数变化。结果 52例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声嘶均改善,饮水呛咳消失,患侧声带内移,声门闭合改善。术后1年患侧声带位置较术后1周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的嗓音障碍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依次减小(80.28±13.49 vs. 37.78±19.15 vs. 26.26±21.29,P <0.05),术前及术后1年的嗓音主观听感知评估(GRBAS)除发音过度紧张程度(S)外,总嘶哑度(G)、粗糙声程度(R)、气息声程度(B)及发音无力程度(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70±0.47 vs. 1.09±0.66、2.52±0.54 vs. 0.85±0.67、2.85±0.36 vs. 0.67±0.65、2.74±0.44 vs. 0.61±0.80,P 均<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基频(F0)和振幅微扰(shimmer)明显下降(4.61±2.61 vs. 3.05±2.37、9.52±3.91 vs.7.11±2.78,P <0.05),最长发声时间(maximum phonation time,MPT)明显延长(5.87±2.70 vs. 14.50±4.30,P <0.05)。无患者出现围术期不良事件。结论 Ⅰ型甲状软骨成形术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的外科有效手段,全身麻醉下进行该手术,患者手术时没有痛苦、安全,而且能够达到显著改善患者声音嘶哑症状的治疗效果,疗效稳定、持久。
  • 氢吗啡酮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分析
    李书庭, 李皓谆, 刘敬, 汪婷婷, 孙巧玲, 胡惠英, 李斌, 罗紫苏
    2024, 31 (10): 661-.
    摘要 ( ) PDF ( 453KB ) ( )   
    目的 观察氢吗啡酮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6月于中部战区总医院90例择期行UPP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PCIA给予舒芬太尼2.0 μg/kg,A组术后PCIA给予氢吗啡酮0.2 mg/kg,B组术后PCIA给予氢吗啡酮0.3 mg/kg。三组患者镇痛参数均为背景输注速率1.2 ml/h,PCIA量2 ml,锁定时间10 min。记录术后2、6、12、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术后48 h内按压次数,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术中药物使用情况和手术相关指标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B组VAS评分术后2 h(2.0±0.3、2.2±0.4),6 h(1.8±0.4、1.9±0.4),12 h(1.8±0.4、1.7±0.4),24 h(1.6±0.3、1.5±0.4),48 h(1.1±0.3、1.2±0.4)均低于对照组(2.8±0.5、2.3±0.5、2.1±0.4、2.0±0.5、1.7±0.5)(P <0.05),但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B组术后2、6、12、24、48 h Ramsa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A组和B组术后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B组患者在术后12、24、48 h的总按压次数及有效按压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 <0.05),但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组和对照组(F =7.2,P <0.05),而A组与对照组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氢吗啡酮可以有效用于UPPP患者术后自控镇痛,效果优于舒芬太尼,但0.2 mg/kg氢吗啡酮较0.3 mg/kg氢吗啡酮安全性更佳。
  • 短篇论著
  • 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
    毛向清
    2024, 31 (10): 665-.
    摘要 ( ) PDF ( 380KB ) ( )   
    目的 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联合盐酸氨溴索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2月~2024年2月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诊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4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与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对照组为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炎性因子、纯音听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40/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7%(33/42),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126,P <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在两组治疗前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治疗后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纯音听阈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治疗后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4/42),对照组为7.14%(3/42),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265,P >0.05)。结论 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改善患者的炎性水平并提升听力,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 吸入性烧伤导致的喉气管狭窄疗效分析
    邢园, 郭志华
    2024, 31 (10): 668-.
    摘要 ( ) PDF ( 373KB ) ( )   
    目的 探讨成年人吸入性烧伤导致喉气管狭窄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22年3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由吸入性烧伤导致的16例喉气管狭窄患者临床资料,男10例,女6例,年龄17~57岁,平均38.4岁。支撑喉镜下喉剪或激光切除瘢痕并球囊扩张4例;气道前壁加宽喉气管重建术9例,其中肋软骨加宽4例,肌皮瓣2例,甲状软骨翼板3例;气管-气管端端吻合1例,环气管吻合1例,甲状软骨气管吻合1例。结果 拔管13例,拔管率81.25%(13/16),失败3例,失败率为18.75%(3/16)。T型硅胶管放置时间为9~24个月,平均12.5个月。随访3个月~10年,所有拔管者均未见复发,进食、呼吸正常。结论 对于成年人吸入性烧伤导致的喉气管狭窄患者进行气道重建选择好恰当的手术时机及对应的手术方法,效果满意,T型管放置时间要长。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育龄期前庭性偏头痛伴位置性眩晕患者疗效分析
    朱建建, 张显军, 马霄, 毛庆杰, 孙培丽, 范红梅
    2024, 31 (10): 672-.
    摘要 ( ) PDF ( 347KB ) ( )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育龄期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伴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收集如皋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耳鼻咽喉科门诊育龄期VM伴位置性眩晕患者57例,进行一般情况、量表评价。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rTMS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予以规范非甾体止痛药物、抗眩晕药物治疗,rTMS组给予低频(1 Hz)rTMS作用于枕叶。分别采用SRM-IV眩晕诊疗系统、眼震电图行位置试验、温度试验评估前庭功能,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头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以及头痛影响测评量表(headache impact test-6,HIT-6)对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3个月疗效评估。结果 育龄期VM伴位置性眩晕患者发病年龄23~49(38.72±7.93)岁,52.63%(30/57)患者以后半规管受累为主,33.33%(19/57)患者温度试验异常。组间比较,治疗2周时对照组情绪(DHI-E)优于rTMS组,治疗3个月时rTMS组VAS、HIT-6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其余时间段VAS、HIT-6、DHI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组内比较,治疗2周、治疗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rTMS组和对照组VAS、HIT-6、DHI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治疗3个月与治疗2周比较时,rTMS组除躯体(DHI-P)外其余各评价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仅HIT-6评分、DHI-P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低频rTMS能有效改善VM伴位置性眩晕患者头痛症状,改善眩晕症状并不优于单纯口服药物,随治疗时间延长,rTMS对头痛及眩晕改善越明显。
  • 病例报道
  • 声门下异位甲状腺1例
    林春兰, 陈十燕, 王茂鑫, 黄燕秋, 龚宏勋, 杨帆, 陈贤明
    2024, 31 (10): 675-.
    摘要 ( ) PDF ( 716KB ) ( )   
  • 颈部钝性外伤致甲状腺巨大血肿1例
    马旭, 张瑾, 李德民, 董念, 吴允刚
    2024, 31 (10): 677-.
    摘要 ( ) PDF ( 471KB ) ( )   
  • 成人水痘引起咽喉部黏膜溃疡1例
    原晶晶, 刘思溟, 吴文丽, 闫占峰, 车昌文
    2024, 31 (10): 679-.
    摘要 ( ) PDF ( 645KB ) ( )   
  • 本期封面
  • 本期封面
    2024, 31 (10): 680-.
    摘要 ( ) PDF ( 262KB ) ( )   
  • 本期目录
  • 本期目录
    2024, 31 (10): 681-.
    摘要 ( ) PDF ( 1052K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