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 论著
  • 双氢青蒿素抑制下咽鳞状细胞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促进肿瘤血管和淋巴管生成作用的研究
    崔兰珍, 徐丛, 刘晓晓, 白静, 张丽君, 彭宇, 李晓明
    2025, 32 (6): 341-.
    摘要 ( ) PDF ( 1122KB ) ( )   
    目的 探究在下咽鳞状细胞癌(hypopharyngeal squamous cel l carcinoma,HPSCC)中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对肿瘤微环境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作用的影响。方法  通过微管形成实验观察CAFs及正常成纤维细胞(normal fibroblasts,NFs)的条件培养基对微管结构形成影响情况。利用免疫荧光实验和ELISA检测分泌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中STAT3信号通路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hosphorylated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p-STAT3)、STAT3、VEGF-A和VEGF-C的表达情况。加入DHA处理后,通过CCK-8、细胞形态学观察确定DHA的最佳作用浓度,并用微管形成实验分析DHA对成管的影响,使用ELISA和免疫荧光检测IL-6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α-SMA、p-STAT3、STAT3的表达变化。结果 CAFs和NFs都有促血管、淋巴管生成作用,而CAFs作用更显著。活化的CAFs过表达,高表达并大量分泌IL-6、VEGF-A和VEGF-C。CAF1、CAF2条件培养基上清中IL-6的浓度明显高于NF1、NF2(P 1<0.001,P 2<0.05),同样VEGF-A的浓度显著升高(P 1<0.05,P 2<0.01),VEGF-C的浓度显著升高(P 1<0.05,P 2<0.01)。DHA能抑制CAFs活化状态,并减少IL-6和p-STAT3表达分泌,从而抑制微管形成。结论 CAFs通过激活STAT3通路促进HPSCC中血管和淋巴管生成,DHA能有效抑制这一过程,提示这有可能是治疗HPSCC的一个潜在新策略。
  • 晚期肺癌炎症指数对喉鳞状细胞癌术后咽瘘、复发转移及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程攀, 岑瑞祥, 刘丹, 曹炜
    2025, 32 (6): 348-.
    摘要 ( ) PDF ( 549KB ) ( )   
     目的 探讨晚期肺癌炎症指数(advanced lung cancer inflammation index,ALI)对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癌)患者发生术后咽瘘、复发转移以及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3年12月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114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涵盖肿瘤分期、ALI评分、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肿瘤分化情况、HPV感染及肿瘤部位等信息。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咽瘘,分为咽瘘组10例和非咽瘘组104例,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咽瘘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是否发生复发或转移,分为复发转移组22例和非复发转移组92例;根据随访结果,分为预后不良组25例和预后良好组89例,并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因素。最后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的预测效能。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Ⅰ~Ⅱ期)[HR:0.040(95%CI =0.004~0.392)]和ALI评分[HR:0.885(95%CI =0.805~0.972)]为咽瘘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 <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认,肿瘤分期(Ⅰ~Ⅱ期)[OR=0.180(95%CI =0.063~0.518)]和ALI评分[OR=0.970(95%CI =0.939~0.992)]为复发转移以及不良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LI预测咽瘘的AUC为0.910,95%CI =0.849~0.970,截断值为29.877,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827和1.000;ALI预测复发转移的AUC为0.804,95%CI =0.698~0.910,截断值为34.398,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794%和0.682;ALI预测不良预后的AUC为0.846,95%CI =0.768~0.925,截断值为47.750,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920和0.618。结论 ALI评分是喉癌患者术后发生咽瘘、复发转移及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为临床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并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5例鼻腔鼻窦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分析
    范艳茹, 杨相立, 刘吉祥, 牛林, 杜玉晓, 陈彬
    2025, 32 (6): 354-.
    摘要 ( ) PDF ( 971KB ) ( )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 对天津市人民医院及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6年2月~2022年8月确诊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例患者,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40~70岁,平均55岁。其中ⅣA期4例,ⅣC期1例。接受手术加放化疗2例,放疗后化疗1例,同步放化疗1例,放弃治疗1例。随访4~60个月。结果 死亡2例,复发1例,无复发2例。结论 鼻腔鼻窦神经内分泌癌较罕见,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更为罕见,临床症状不典型,一般发现时已到晚期,恶性程度较高,一般采用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 不同刺激声听觉稳态反应在听力障碍儿童听阈评估中的应用
    周佳蕾, 陈芳, 顾思航, 黄文清, 李晓艳
    2025, 32 (6): 358-.
    摘要 ( ) PDF ( 414KB ) ( )   
    目的 探讨窄带CE-Chirp听觉稳态反应(NB CE-Chirp ASSR)、调制声ASSR在听力障碍儿童听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8例感音神经性聋患儿进行纯音测听(PTA)、NB CE-Chirp ASSR、调制声ASSR测试。根据PTA结果,分为轻中度组48耳和重度-极重度组48耳。比较500~4 000 Hz各频率纯音听阈与NB CE-Chirp ASSR、调制声ASSR反应阈的差值及相关性。结果 48例儿童NB CE-Chirp ASSR反应阈与PTA阈值的差值均小于调制声ASSR反应阈与PTA阈值的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在同一刺激声下,轻中度组ASSR反应阈与PTA阈值的差值均大于重度-极重度组。在500~4 000 Hz处NB CE-Chirp ASSR阈值与纯音听阈的相关系数均高于调制声ASSR阈值与纯音听阈的相关系数。NB CE-ChirpASSR的测试时间[(20.92±9.33)min]较调制声ASSR[(33.68±10.97)min]显著缩短(P =0.004)。结论 NB CE-Chirp ASSR相较于调制声ASSR能更准确、快速预估不同程度听力损失儿童的听觉阈值。
  • 合并真菌球对牙源性上颌窦炎临床特征和组织炎症模式的影响分析
    刘冰, 张媛, 佘文煜
    2025, 32 (6): 362-.
    摘要 ( ) PDF ( 846KB ) ( )   
    目的 探讨合并真菌球对牙源性上颌窦炎(odontogenic maxillary sinusitis,OMS)临床特征和组织炎症模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202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变态反应(鼻过敏)科收治住院并手术的OMS患者,通过CT影像学鉴定牙源性病因种类,通过HE染色的组织切片进行炎症类型分类,分析合并真菌球情况对OMS临床特征和炎症模式的影响。结果 43例明确诊断为OMS的患者中,合并真菌球者占44.1%,在性别、年龄及合并糖尿病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合并真菌球的OMS更易出现在牙周炎患者中,而不合并真菌球更易出现在根尖周炎患者中,是否合并真菌球对窦底破坏的发生率无影响。合并真菌球与否对OMS的组织炎症模式无影响,淋巴细胞型均为合并(45.4%)和非合并(41.6%)真菌球的OMS最常见的炎症细胞类型。结论 OMS常合并真菌球存在,合并牙周炎者居多,但对组织炎症类型无影响。
  • 嗜酸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小鼠模型免疫学特征表现
    李艳, 蒋天娇, 曲朕男, 张罗, 蓝凤
    2025, 32 (6): 366-.
    摘要 ( ) PDF ( 2980KB ) ( )   
    目的 全面评估使用卵清蛋白(OVA)联合曲霉菌蛋白酶(Aspergillus protease,AP)诱导的嗜酸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CRSwNP)模型中各免疫细胞浸润、上皮屏障功能及嗅神经元损伤等多种免疫学特征改变。方法 使用HE、PAS、Masson染色观察小鼠鼻黏膜息肉样凸起、杯状细胞增生、上皮下胶原沉积等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黏膜内多种免疫细胞、嗅神经元改变及上皮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小鼠相比,OVA联合AP组小鼠鼻黏膜上皮厚度显著增加并有明显息肉样凸起、上皮下胶原沉积、杯状细胞增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OVA联合AP组小鼠鼻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CD4+T细胞数也高于对照组。此外,OVA联合AP组小鼠鼻黏膜上皮紧密连接蛋白ZO-1和E-cadherin的表达和OMP+嗅神经元面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持续暴露OVA及AP可成功诱导ECRSwNP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和评估新的治疗策略提供基础。
  • 北京地区门诊患者气道过敏性疾病致敏谱变化
    洪丹, 程梓鹭, 王向东, 王学艳, 马婷婷
    2025, 32 (6): 371-.
    摘要 ( ) PDF ( 550KB ) ( )   
    目的 分析北京地区过敏性鼻炎、哮喘及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吸入性过敏原致敏谱的动态变化。方法 回顾性研究2021年1月~2024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门诊的过敏性鼻炎、哮喘以及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27种吸入性过敏原的皮肤点刺试验(SPT)。结果 最终纳入28 454例患者。SPT总阳性率为74.21%,10~14岁组阳性率最高(84.09%);春季花粉和夏秋花粉是主要过敏原,其阳性率高于尘螨和霉菌(P <0.05)。过敏性鼻炎患者以圆柏致敏为主,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以灰藜/葎草/大籽蒿等杂草花粉为主。近年来春季花粉、夏秋花粉和霉菌致敏阳性率均呈上升趋势(P <0.05),其中霉菌上升最明显。结论 北京地区春秋季花粉、尘螨、霉菌是主要致敏原,近年来圆柏、大籽蒿花粉致敏率下降,但霉菌致敏阳性率呈上升趋势,仍需重视。
  • 老年人听觉言语交流能力训练系统语料库的建立与难度分级研究
    赵宵颖, 崔爱磊, 陈静, 王媛, 王硕
    2025, 32 (6): 376-.
    摘要 ( ) PDF ( 1012KB ) ( )   
    目的 为正在开发的老年人听觉言语交流能力训练系统建立语料库,并对语料库进行难度分级,以满足不同听力和言语水平的训练者。方法 建立一个包含12个主题、3 627条语句的训练语料库。预实验招募12名听力正常成年人受试者,对随机抽取的100句测试语料进行4个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条件下的言语识别率测试。绘制语句的言语识别率-强度(performance-intensity,PI)函数曲线,确定听力正常成年人对语料库中语句正确识别50%的信噪比数值(SNR50)。正式实验重新招募17名受试者,在预实验确定的SNR50(-6.5 dB)条件下,对语料库中的所有语句进行噪声下言语识别率测试。计算全部语句的平均言语识别率,绘制识别率-频数直方图与正态分布曲线。基于正态曲线下的面积计算言语识别率分割点,将语料库中的语句划分为简单、中等、困难三个难度级别。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对老年人听觉言语交流能力训练系统语料库中语句完成难度划分。简单语句数量1 144(33%),中等语句数量1 099(32%),困难语句数量1 212(35%)。结论 本研究完成老年人听觉言语交流能力训练系统语料库建立与难度分级,分级结果基本符合按照面积划分难度梯度的原则。研究探索听觉训练语句材料难度分级的方法,有助于训练内容与训练者的能力水平相匹配,从而提高训练效果和用户体验。
  • 基于临床预测模型的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分泌性中耳炎相关性研究#br#
    赵亚会, 郭建宙, 常玮, 邱招凤, 刘宇
    2025, 32 (6): 381-.
    摘要 ( ) PDF ( 1523KB ) ( )   
    目的 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分泌性中耳炎(OME)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9月~2025年3月就诊于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耳鼻咽喉科OSAHS患儿985例。根据是否合并OME,将其分为合并OME组和无OME组,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并构建预测模型。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公开数据库中获取OSAHS和OME的数据,进行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结果  儿童OSAHS患者发生OME的风险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12.541,P =0.157),C指数为0.749,Calibration校准曲线拟合效果较好,表明儿童OSAHS和OME具有相关性。此外,MR分析使用逆方差加权方法,观察到儿童OSAHS和OME之间存在正向因果关系(OR=1.05,95%CI =0.999~1.051,P =0.005)。MR-Egger检测结果(Q =42.358,P =0.716)和IVW(Q =43.271,P =0.759)显示分析不存在异质性,MR-Egger截距(截距=-0.004,P =0.921)分析显示不存在水平多效性,MR分析结果稳定。结论 儿童OSAHS和OME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儿童OSAHS会增加OME的风险。
  • 超声对先天性喉蹼的诊断价值
    李江萍, 马腾, 王丽梅
    2025, 32 (6): 386-.
    摘要 ( ) PDF ( 1295KB ) ( )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先天性喉蹼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4月~2024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先天性喉蹼患儿共10例,其中男5例,女5例,年龄为生后1月16天~16岁,中位数年龄1岁11月。临床表现:出生后喉鸣、声音嘶哑或哭声弱。所有患儿均行喉镜及喉部超声检查,两者相结合做出诊断。结果 术后诊断为声门型喉蹼7例,声门及声门下型3例。声门型喉蹼超声图像特征为颈部横切面病变呈声门水平前连合处三角形低回声,其后缘呈弧形,与气体交界面为强回声;颈部矢状面部分病变呈甲状软骨后方正中条状低回声,超声可测量其厚度即上下径,判断病变是否起自声门且向声门下延伸。声门下喉蹼超声显示困难,未能做出诊断。结论 超声检查可协助临床诊断喉蹼,声门型喉蹼超声图像有典型特征且能测量喉蹼厚度,可为手术治疗提供更多影像信息。
  • 短篇论著
  • 鼻内镜术后额隐窝气房的CT影像分型与复发性额窦炎的相关性分析
    宋俊芳, 虞娴波, 袁珊珊
    2025, 32 (6): 390-.
    摘要 ( ) PDF ( 824KB ) ( )   
    目的 分析鼻内镜术后额隐窝气房CT影像分型与复发性额窦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2022年11月~2023年11月在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接受鼻内镜额窦手术治疗1年内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6例,设为复发组,根据复发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按照1∶1匹配未复发患者46例作为对照(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临床资料、额隐窝气房CT影像分型的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法分析影响鼻内镜术后复发性额窦炎的相关因素。结果 复发组46例复发性额窦炎共84侧额窦在修正性鼻内镜手术中得到检查和处理;孤立性额窦炎11侧,额窦+上颌窦炎23侧,额窦+上颌窦+筛窦炎38侧,全组鼻窦炎12侧;Lund-Mackay评分1分51侧,2分33侧。未复发组46例(96侧)额窦Lund-Mackay评分均为0分。额隐窝气房的CT影像分型显示,复发组Ⅲ型额气房、筛泡上气房、眶上筛房占比分别为38.10%、50.50%、70.24%,高于未复发组11.96%、32.61%、4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Ⅲ型额气房、筛泡上气房、眶上筛房、总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ECRS)、术后未规律用药与鼻内镜术后复发性额窦炎的发生存在关联(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Ⅲ型额气房(OR=3.466,95%CI:1.801~6.670),眶上筛房(OR=2.257,95%CI:1.276~3.992),总症状VAS评分(OR=1.094,95%CI:1.010~1.186),ECRS(OR=3.165,95%CI:1.280~7.827),术后未规律用药(OR=2.342,95%CI:1.222~4.489)是鼻内镜术后复发性额窦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额隐窝气房分型中的Ⅲ型额气房、眶上筛房在鼻内镜术后复发性额窦炎患者中占比较高,且是导致鼻内镜术后额窦炎复发密切相关的解剖因素。
  • 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腺样体肥大患儿的临床对比
    牟嘉砾, 宋维, 王慧贤
    2025, 32 (6): 394-.
    摘要 ( ) PDF ( 447KB ) ( )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对腺样体肥大患儿鼻黏膜功能、免疫相关等指标的影响,旨在提高患儿整体获益水平。方法 收集天津市儿童医院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收治的10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采用组间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0例患儿均行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观察组50例患儿均行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评分、生活质量、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3,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092,P >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9.355,P <0.001)。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OSA-18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060,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儿OSA-18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900,P <0.001)。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6、C-反应蛋白(CRP)、IL-4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IL-2、IL-6、CRP、IL-4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01)。观察组患儿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P <0.05)。结论 腺样体肥大患儿成功开展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后,给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喷鼻治疗,可显著提高患儿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缓解炎症反应,且安全可靠,建议在临床相关疾病患儿的治疗中推广开展。
  • 内镜辅助下等离子凝止血技术在预防扁桃体术后出血中的应用
    李君媛, 张幼芬, 屠佳丽, 王耀文
    2025, 32 (6): 398-.
    摘要 ( ) PDF ( 853KB ) ( )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下扁桃体切除后术区低温等离子射频刀凝止血的技术要点,及其在降低扁桃体术后出血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对照研究,收集自2023年1月~12月于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麻下行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的434例患者。根据术中是否使用内镜辅助止血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234例在扁桃体切除后采用70°内镜检查扁桃体窝并对出血与裸露血管进行凝闭,设为观察组,失访5例;200例在头灯辅助下裸眼对术区进行凝止血,设为对照组,失访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及出血发生率。结果 70°内镜下扁桃体切除术后术区出血点位置、血管走行及裸露情况显示清晰,凝止血操作精准。观察组术后出血总发生率为2.62%(6/229),低于对照组的8.63%(17/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87,P <0.05)。观察组术后12 h、24 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40.91±12.82)min vs.(40.60±15.37)min]和术中出血量[(2.61±1.93)ml vs.(2.62±2.43)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扁桃体切除术后内镜辅助下等离子凝止血技术简便、可行性高,能有效降低扁桃体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并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感。
  • 病例报道
  • 喉神经内分泌癌2例
    钱应雪, 乐冰艳, 李娅茜, 雷蕾, 杨济民, 陈飞, 李文, 刘均, 邹剑
    2025, 32 (6): 401-.
    摘要 ( ) PDF ( 1244KB ) ( )   
  • 内镜下肌浆修补颈静脉孔脑脊液漏1例
    戚庆鑫, 邱杰, 秦作荣, 颜旭东, 许贞菊
    2025, 32 (6): 403-.
    摘要 ( ) PDF ( 674KB ) ( )   
    脑脊液漏(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颈静脉孔(Jugular Foramen);迷走神经(Vagus Nerve);恶性神经鞘瘤(Malignant Schwannoma)
  • 颌面深部植物性异物反复漏诊1例
    朱峰, 张亚军, 邓晶, 孙瑶, 陆海斌, 司马国旗
    2025, 32 (6): 405-.
    摘要 ( ) PDF ( 665KB ) ( )   
  • 婴儿上颌骨黑色素性神经外胚瘤1例
    靳佳慧, 崔艳, 房宏伟, 刘广平
    2025, 32 (6): 407-.
    摘要 ( ) PDF ( 922KB ) ( )   
  • 本期封面
  • 本期封面
    2025, 32 (6): 409-.
    摘要 ( ) PDF ( 244KB ) ( )   
  • 本期目录
  • 本期目录
    2025, 32 (6): 410-.
    摘要 ( ) PDF ( 591K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