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首页
期刊信息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数据库收录
出版范围
学术伦理
出版社声明
获奖情况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全年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专题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作者中心
在线投稿
投稿须知
论文模版
版权协议转让
常见问题
审稿中心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远程编辑
主编审稿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全年目录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24 Vol.31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治疗前乳酸脱氢酶水平对局部复发鼻咽癌挽救性调强放疗的预后意义
邓智毅, 叶祎菁, 李定波, 曾宪海, 王再兴
摘要
(
264
)
PDF
(481KB)(
196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治疗前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在挽救性调强放疗(IMRT)的局部复发性鼻咽癌(NP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并确定与rT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4月在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接受挽救性IMRT治疗的97例局部复发、非转移性NPC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死亡51例、远处转移18例、局部失败30例和出现预后不良事件(死亡、肿瘤远处/局部转移)67例。获得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局部无失败生存(local failure-free survival,LFFS)、无远处转移生存(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DMFS)和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分析LDH与NPC患者挽救性IMRT预后的关系。结果 死亡组[221.25(178.24,339.13)U/L vs. 124.82(79.0,159.50)U/L,Z=–5.122]、局部失败组[230.75(170.89,394.50)U/L vs. 157.85(91.78,216.95)U/L,Z =–3.442]、远处转移组[261.62(153.55,465.50)U/L vs. 168.98(101.75,237.75)U/L,Z =–2.478]和预后不良组[220.05(167.20,506.16)U/L vs. 93.45(69.95,154.35)U/L,Z =–6.018]患者挽救性IMRT前血清LDH水平显著更高,P 均<0.05。将血清LDH水平根据中位值划分为二分类变量(≥177.50 U/L vs. <177.50 U/L),Cox单因素模型发现LDH影响LFFS、DMFS、OS和毒性相关死亡(toxic-related death,TRD)的危险比分别为3.759(1.660~8.558)、4.217(1.383~12.861)、3.226(1.715~6.069)、3.363(1.750~6.463),P <0.05。多变量回归分析中,LDH仍然是LFFS、DMFS、OS、TRD的独立预后因素(P <0.05)。与LDH<177.50 U/L患者比较,LDH≥177.50 U/L组患者更多发生肿瘤局部进展相关死亡,且LDH≥177.50 U/L组患者无LFFS期、无DMFS期和OS期更短(Log-rank=11.624、7.559、14.758),P均<0.05。在预测总生存率方面,在rT分级中加入LDH优于单独的rT分级。结论 LDH是预测局部复发、非转移性NPC患者在挽救IMRT后LFFS、DMFS、OS和TRD的一个重要因素,LDH与rT分级联合预测总生存率的价值较高。
2024, 31 (1): 1-.
Select
血清降钙素在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中的临床价值
李婷婷, 马丙娥, 黄驰, 徐书杭, 武心萍, 王建华
摘要
(
223
)
PDF
(454KB)(
163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calcitonin,Ctn)对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的诊断效能,术前Ctn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及随访中影响MTC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 系统性回顾2011年11月~2022年1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5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ROC曲线计算Ctn、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对MTC的诊断效能,单因素、多因素分析M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绘制无疾病进展生存曲线预测危险因素。结果 ROC曲线结果显示诊断MTC的术前Ctn截断值为23.81 pg/ml,CEA截断值为3.035 ng/ml。MTC患者的患病年龄、肿瘤直径、术前血清Ctn和CEA水平均高于非MTC患者。Ctn≥289.62 pg/ml是M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曲线结果显示侵犯包膜、中央区淋巴结转移、T2级以上是预测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P <0.05),疾病发生进展的MTC患者术前Ctn较高。结论 血清Ctn在MTC鉴别诊断、术前评估以及术后随访均有重要临床价值。
2024, 31 (1): 7-.
Select
敲低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表达对下咽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
程瑶, 张西, 邓启成, 刘海
摘要
(
224
)
PDF
(1416KB)(
172
)
可视化
目的 通过shRNA敲低下咽癌FaDu细胞(简称FaDu细胞)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的癌性抑制因子(cancerous inhibitor of protein phosphatase 2A,CIP2A)的表达,了解其在下咽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设计特异性shRNA序列,包装慢病毒并转染FaDu细胞,特异性敲低CIP2A的表达,分别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IP2AmRNA和CIP2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shRNA敲低FaDu细胞中CIP2A后,实验组CIP2A mRNA和CIP2A蛋白的表达量均较空白组显著降低。(2)细胞克隆和CCK8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较空白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t=50.86,P<0.01;t=12.406,P<0.001)。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横向迁移能力较空白组细胞明显下降。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纵向迁移能力较空白组细胞明显下降(t=40.038,P<0.01;t=12.247,P<0.001)。结论 敲低FaDu细胞CIP2A后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均下降,表明CIP2A参与调控下咽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可作为潜在的抗癌靶点。
2024, 31 (1): 13-.
Select
年龄对突发性聋治疗效果的影响
苗旭涛, 辛忠海, 燕春, 崔卫新, 林静, 彭本刚
摘要
(
231
)
PDF
(450KB)(
164
)
可视化
目的 分析年龄因素对突发性聋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8年6月因突发性聋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资料,给予营养神经类药物、激素及高压氧等治疗,按照每5年1个年龄组,比较不同年龄段治疗有效率及听力改善数值。结果 本组患者共163例,以中度及以上听力下降为主,听力曲线主要为平坦型和全聋型。整体有效率为56.44%,听力平均改善21.88 dB。11个年龄组中56~60岁组病例数最多,57~66岁组患者即使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其听力改善值和治疗有效率均低于其他年龄。结论 年龄对突发性聋恢复有影响,可能与致病因素及患者身体状态有关。
2024, 31 (1): 18-.
Select
个体化手法复位治疗颈部活动受限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疗效
卢肖慧, 蒋海娇, 季永红, 付亚峰
摘要
(
237
)
PDF
(510KB)(
159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个体化手法复位治疗颈部活动受限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BPPV,PC-BPPV)的效果。方法 选择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019年1月~2022年7月间收治的PC-BPPV患者163例,分为观察组(57例)、对照1组(51例)、对照2组(55例)。对照1组接受改良Epley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和对照两组实施个体化Epley手法复位。比较三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并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前庭症状指数(vestibular symptom index,VSI),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以及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各维度评分。结果 三组治愈率[84.37% vs. 81.82% vs. 80.70%]、有效率[11.76% vs. 10.91% vs. 12.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三组PC-BPPV患者VSI、DHI各维度评分降低(P <0.01),BBS评分升高(P <0.01),三组VSI(23.19±3.88 vs. 23.70±4.01 vs.23.46±3.92)、BBS评分(45.56±5.02 vs. 45.14±4.98 vs. 44.84±5.11)、DHI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个体化Epley手法复位可有效改善患者眩晕状况,治疗颈部活动受限PC-BPPV效果显著。
2024, 31 (1): 22-.
Select
2019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感染后嗅觉、味觉和听觉障碍的发病率和预后:一项基于网络的调查#br#
王霖露, 文译辉, 李健, 钟华, 文卫平
摘要
(
239
)
PDF
(1458KB)(
145
)
可视化
目的 了解2019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Omicron)感染后嗅觉、味觉及听觉障碍发病率及预后。方法 基于线上问卷的横断面研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嗅觉、味觉及听觉功能。结果 (1)共获得869份有效调查问卷,Omicron感染后耳鼻咽喉科相关症状总体发生率达96.8%,嗅觉、味觉及听觉障碍发生率分别为44.4%、44.2%和10.7%。(2)全体受调查者感染前后嗅觉、味觉、听觉障碍VAS评分,及出现嗅觉、味觉及听觉障碍的受调查者感染前后相应VAS评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3)嗅觉、味觉及听觉障碍持续的中位时间分别为5 d、4 d和3 d。结论 Omicron感染后嗅觉、味觉、听觉障碍发生率高,多数可快速自发改善,对于症状长期存在者,耳鼻咽喉科医师需积极干预。
2024, 31 (1): 26-.
Select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上皮屏障功能的影响
康子卿, 杨婧兴, 王向东, 蔡超
摘要
(
233
)
PDF
(927KB)(
156
)
可视化
目的 为探索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和对照黏膜来源的人鼻黏膜上皮细胞(human nasal epithelial cells,hNECs)物理屏障关键分子的影响。方法 不同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0.1和0.3)的RSV分别感染鼻息肉(n=21)和对照黏膜(n=9)的hNECs 24 h和48 h后,提取总RNA,逆转录成cDNA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ZO-1、ZO-2、Claudin-1、Claudin-4、Occludin、E-cadherin和N-cadherin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RSV感染hNECs后,ZO-1、ZO-2、Claudin-1、Claudin-4、Occludin、E-cadherin和N-cadherin的基因表达水平均下降,但只在鼻息肉来源的hNECs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RSV感染嗜酸性粒细胞型CRSwNP(eosinophilic CRSwNP,ECRSwNP)与非嗜酸性粒细胞型CRSwNP(nonECRSwNP)的hNECs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RSV感染可破坏鼻黏膜上皮屏障,与对照组相比CRSwNP组受RSV感染影响更重,且ECRSwNP组与nonECRSwNP组无显著差异。
2024, 31 (1): 31-.
Select
舌下免疫治疗对3~6岁学龄前儿童变应性鼻炎Treg/Th17细胞平衡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br#
江泽斌, 马泽明, 王丹洁
摘要
(
233
)
PDF
(622KB)(
166
)
可视化
目的 评估舌下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对3~6岁学龄前儿童变应性鼻炎(AR)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Th17)细胞平衡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70例3~6岁学龄前AR患儿分为SLIT组和药物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药物组采用单纯的对症治疗,SLIT组采用SLIT联合对症药物的治疗方案,观察随访3年。分析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Treg/Th17细胞平衡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0(IL-10)、IL-17、IL-21水平变化,以及鼻炎症状总评分(total nasal symptoms score,TNSS)、药物总评分(total medication score,TMS)、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 治疗3年后,两组的CD4+CD25+Foxp3+Treg和CD4+IL-17+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Treg细胞和Th17细胞百分率,血清TGF-β、IL-10、IL-17、IL-21水平,鼻炎症状总评分、药物总评分和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均显著改善(P <0.05),且SLIT组明显低于药物组(P <0.05)。结论 SLIT能够调节Treg/Th17细胞平衡,改善血清TGF-β、IL-10、IL-17、IL-21水平。
2024, 31 (1): 36-.
Select
鼻腔微生物群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手术后鼻功能的影响
吴玉彬, 李倩, 李海洋
摘要
(
236
)
PDF
(739KB)(
157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分析鼻腔微生物群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手术后鼻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择期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88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鼻腔内分泌物中微生物群分布情况,将患者分为微生物阴性组24例、细菌阳性组42例和真菌阳性组22例。比较两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Lund-Kennedy内镜评分及Lund-Mackay CT评分评估患者鼻功能并采用鼻内镜评估鼻黏膜损伤程度,并检测鼻黏膜组织基底膜厚度。结果 88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腔分泌物中共检出病原菌64例,细菌占比47.73%,真菌占比25.00%。术后三组患者鼻功能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细菌阳性组和真菌阳性组鼻黏膜上皮损伤程度和基底膜厚度高于微生物阴性组(P <0.05),但组间比较无差异(P >0.05)。结论 鼻腔分泌物中细菌和真菌能影响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手术后鼻功能恢复,影响鼻内镜手术效果。
2024, 31 (1): 41-.
Select
咽喉反流与咽喉常见疾病的关系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郑念东, 刘江涛, 姜琳琳, 高茜
摘要
(
266
)
PDF
(446KB)(
153
)
可视化
目的 分析咽喉反流(LPR)与咽喉常见疾病的关系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5月因咽喉不适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部或喉镜室的2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需完成反流症状指数(RSI)和反流体征评分(RFS)量表。根据RSI>13分和(或)RFS>7分为LPR组,RSI≤13分且RFS≤7分为非LPR组。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组间咽喉常见疾病上呼吸道乳头状瘤、会厌囊肿、声带息肉、声带白斑、声带癌、下咽癌发生率的差异,对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饮酒史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80例因咽喉不适就诊的患者中,LPR患病率为70.0%(196/280)。声带息肉(χ2=4.228,P <0.05)、声带白斑(χ2=12.283,P <0.05)、声带癌(χ2=4.103,P <0.05)和下咽癌(χ2=4.907,P <0.05)在LPR组和非LPR组中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上呼吸道乳头状瘤(χ2=0.183,P >0.05)和会厌囊肿(χ2=0.556,P >0.05)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χ2=20.403,P <0.05)、饮酒(χ2=7.704,P <0.05)在LPR组和非LPR组中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性别(χ2=0.01,P >0.05)、年龄(χ2=8.147,P >0.05)、BMI(χ2=2.060,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3.390,95%CI:1.761~6.526,P <0.05)是LP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PR与声带息肉、声带白斑、声带癌及下咽癌有较高的共患病率,因此在治疗咽喉相关疾病时应评估LPR情况,必要时也应该积极治疗LPR。此外吸烟、饮酒是LPR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在治疗LPR时戒烟戒酒很有必要。
2024, 31 (1): 45-.
Select
弥散峰度成像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脑白质变化的研究
翟曜耀, 刘晓霞, 孟婵, 李树华, 吴大海
摘要
(
234
)
PDF
(710KB)(
155
)
可视化
目的 应用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diffusional kurtosis imaging,DKI)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脑白质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21年6月行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为OSAHS的患者38例(OSAHS组),另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非OSAHS者32例(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DKI扫描,通过比较两组各脑区的峰度各向异性分数(kurtosis fractional anisotropy,KFA)找出差异性脑区并分析OSAHS组患者差异性脑区的KFA值与PSG结果中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saturation oxygen,LSaO2)、血氧饱和度小于90%时间占监测总时间的百分比(the percent of the total record time spent below 90% oxygen saturation,TS90%)的相关性。结果 OSAHS组在胼胝体、双侧放射冠、扣带回以及右侧小脑上脚、下脚区域白质纤维束的KFA值均低于对照组(P <0.05)。在控制年龄和体重指数(BMI)两个指标的前提下行偏相关分析得出:OSAHS组患者的AHI与胼胝体、左侧后放射冠、右侧前放射冠、扣带回的KFA值呈负相关(r =–0.344、–0.380、–0.406、–0.537,P <0.05);LSaO2与胼胝体、左侧后放射冠、右侧前放射冠、扣带回、右侧小脑上脚的KFA值呈正相关(r=0.366、0.406、0.446、0.404、0.342,P <0.05);TS90%与胼胝体、左侧后放射冠、右侧前放射冠、扣带回、右侧小脑上脚、右侧小脑下脚的KFA值呈负相关(r =–0.414、–0.352、–0.355、–0.336、–0.456、–0.360,P <0.05)。结论 OSAHS患者夜间的反复呼吸暂停和低氧血症会导致部分脑区白质纤维受损,从而引发对应的脑功能障碍。
2024, 31 (1): 49-.
Select
低温等离子治疗儿童鼻咽部第二鳃裂囊肿分析
温鑫, 黄爱萍, 张爱英, 许敏, 宋英鸾, 崔莉, 耿江桥, 史静
摘要
(
261
)
PDF
(650KB)(
164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儿童鼻咽部第二鳃裂囊肿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式,提高诊治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4例儿童鼻咽部第二鳃裂囊肿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症状、影像学资料和治疗过程。总结分析病变部位特点,B超、CT或MRI特征,术后病理结果及治疗方式。结果 4例鼻咽部第二鳃裂囊肿患儿均表现为鼻咽侧壁咽鼓管咽口与腭咽弓后上方连线上的囊性肿物,囊壁较厚,影像学检查结果均为囊性病变。4例患儿选择内镜下低温等离子病变切除术,其中2例为内侧囊壁大部分切除术,将囊腔充分敞开,2例为囊肿全部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衬覆纤毛柱状上皮或复层上皮,周围淋巴组织增生。术后随访1.5~3年无复发。结论 儿童鼻咽部第二鳃裂囊肿临床罕见,诊断主要依靠病变部位及术后病理结果,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切除病变组织是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2024, 31 (1): 54-.
Select
突发性聋患者中枢敏化因素分析及临床干预
陈元星, 甄全胜, 孙悍军, 张清华, 杨萌, 孙勍
摘要
(
254
)
PDF
(421KB)(
187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突发性聋的可能机制,以及中枢敏化因素临床干预在突发性聋患者中的应用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治疗且合并偏头痛或其他中枢敏化因素的37例突发性聋患者作为治疗组,随机选取同期无偏头痛及其他中枢敏化因素的30例突发性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参照突发性聋指南进行规范化分型治疗,对合并偏头痛或其他中枢敏化因素的患者进行抗偏头痛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1%(30/37),其中痊愈13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7例;对照组总有效率66.7%(20/30),其中痊愈6例、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10例。治疗组痊愈及显效比例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364,P>0.05)。结论 偏头痛是中枢敏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中枢敏化可能参与到一部分突发性聋患者的发病机制中,对突发性聋患者进行中枢敏化评估,合并偏头痛或其他中枢敏化因素的突发性聋患者可以考虑配合抗偏头痛药物进行治疗,有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2024, 31 (1): 57-.
Select
自制工形鼻额部冷敷包与传统冰袋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的应用比较
屈永平, 杨晓璐, 雷燕萍
摘要
(
239
)
PDF
(479KB)(
175
)
可视化
目的 比较工形鼻额部冷敷包和传统冰袋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的冰敷效果,以期为鼻部手术患者提供一种更加有效的冰敷方案。方法 本研究以2021年1月~2022年6月间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西陵院区接受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12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2例。两组分别采用自制工形鼻额部冷敷包(实验组)与传统冰袋(对照组)冰敷。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48 h疼痛情况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肿胀程度评分和舒适度。结果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冷敷24 h和48 h后,实验组的VAS评分及肿胀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的舒适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工形鼻额冷敷包能够减轻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鼻腔填塞引起的疼痛和鼻部肿胀,能提高患者舒适度,有利于加速患者的术后康复。
2024, 31 (1): 60-.
Select
超声辅助与纤维支气管镜辅助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对比研究
郭龙飞, 张冬泉, 王全红, 李浩
摘要
(
245
)
PDF
(782KB)(
169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超声辅助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患者56例,均经口气管插管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根据不同的辅助方式分为超声辅助(超声组)31例和纤维支气管镜辅助(纤维支气管镜组)25例。结果 与纤维支气管镜组比较,超声组术中氧合指数(PaO2/FiO2)增高[(157.3±19.2)mmHg vs.(145.4±22.8)mmHg,t =2.117,P =0.039],分钟通气(MV)量增高[(7.3±0.8)L/min vs.(6.1±0.7)L/min,
t =5.278,P <0.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降低[(39.1±4.8)mmHg vs.(44.3±5.6)mmHg,t =-3.709,P <0.001],术后出血例数减少[0例 vs. 4例,χ2=5.246,P =0.022]。结论 超声组较纤维支气管镜组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手术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2024, 31 (1): 63-.
Select
高锰酸钾致鼻腔腐蚀伤1例
摘要
(
271
)
PDF
(616KB)(
168
)
可视化
2024, 31 (1): 66-.
Select
儿童鼻源性眶壁骨膜下脓肿1例
赵玮
摘要
(
277
)
PDF
(575KB)(
178
)
可视化
2024, 31 (1): 67-.
Select
本期封面
摘要
(
252
)
PDF
(249KB)(
148
)
可视化
2024, 31 (1): 69-.
Select
本期目录
摘要
(
242
)
PDF
(1104KB)(
140
)
可视化
2024, 31 (1): 70-.
Select
缺氧环境下GAPDH通过抑制铁死亡增强喉鳞状细胞癌恶性生物学行为和顺铂耐药性研究#br#
岑瑞祥, 刘丹, 彭聪, 万浪
摘要
(
48
)
PDF
(2487KB)(
19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缺氧环境下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调控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癌)铁死亡、恶性生物学行为和顺铂耐药性中的作用。方法 人喉癌细胞系Hep-2和TU212在体外进行培养,分别在缺氧(1% O2)和常氧(21% O2)条件下进行无血清培养。Hep-2细胞分为5个实验组:DMSO对照组、Erastin组、缺氧+Erastin组、缺氧+Erastin+NC-GAPDH组和缺氧+Erastin+si-GAPDH组,以研究细胞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反应。使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B)分析各组细胞系GAPDH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细胞计数试验(CCK-8)、集落形成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用于评估各组喉癌细胞活力、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CCK-8实验用来测定细胞对不同浓度顺铂(5、15、20 μg/ml)的耐药性。试剂盒法评估细胞内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的水平。WB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和4-羟基壬烯醛(4-hydroxynonenal,4-HNE)蛋白表达水平。同时,使用Fe2+探针和活性氧簇(ROS)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Fe2+含量及ROS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用于观察线粒体形态变化,以评估铁死亡发生情况。结果 与常氧条件相比,缺氧显著增强Hep-2和Tu212细胞中GAPDH mRNA和蛋白的表达(P 均<0.05),在缺氧条件下,细胞的集落形成数量、迁移数量以及在15 μg/ml和20 μg/ml顺铂处理下的细胞活力显著上升,均高于常氧组(P 均<0.05)。GAPDH被沉默后,缺氧引起的这些增强效果得到逆转。在常氧条件下,与DMSO对照组相比,Erastin处理显著降低Hep-2细胞的集落形成数量、迁移数量以及在15 μg/ml和20 μg/ml顺铂处理下的细胞活力(P 均<0.05),但在缺氧条件下,Erastin的抑制作用有所减弱。此外,缺氧+Erastin+si-GAPDH组的集落形成数、迁移数以及在15 μg/ml和20 μg/ml顺铂处理下的细胞活力显著低于缺氧+Erastin+NC-GAPDH组(P 均<0.05)。结论 在缺氧环境下,沉默GAPDH能够逆转喉癌细胞铁死亡抑制过程,进而抑制其恶性生物学行为和顺铂耐药性。
2024, 31 (10): 613-.
Select
27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治分析
杜银娟, 黄志纯, 王丽芬, 冯旭
摘要
(
41
)
PDF
(1038KB)(
6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提高诊疗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16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27例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特点、术前诊断、外科治疗方式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血钙和甲状旁腺素(PTH)升高,均于术前确诊。27例患者均行颈部低位切口甲状旁腺探查手术,19例行单侧甲状旁腺切除,8例行双侧切除。术中切除病变腺体后10 min快速检测PTH,27例均在PTH下降50%以上后终止手术。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声嘶、饮食呛咳等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甲状旁腺腺瘤20例,甲状旁腺增生7例。术后15例患者出现短期低血钙,经骨化三醇和钙剂治疗2~4周均改善,血钙恢复正常。1例略高于正常值,术后1周左右血钙恢复正常。余患者术后血钙正常。术后27例患者PTH在6个月内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甲状旁腺切除术是PHPT的最佳治疗手段,术前影像学定位、术中PTH检测,有助于缩小探查范围,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等。
2024, 31 (10): 620-.
Select
BRAFV600E基因检测对TBSRTC Ⅰ类、Ⅱ类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探讨
曹丁方, 马东林, 朴颖实
摘要
(
39
)
PDF
(1554KB)(
6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BRAFV600E基因检测对TBSRTCⅠ类、Ⅱ类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21年8月~2024年6月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结果为TBSRTCⅠ类和Ⅱ类甲状腺结节同时具有BRAFV600E基因检测结果的病例,其中Ⅰ类176例,182个结节;Ⅱ类492例,503个结节。以有手术组织病理结果做“金标准”的结节为研究对象,包括Ⅰ类26个,Ⅱ类37个,分析BRAFV600E基因检测对TBSRTCⅠ类、Ⅱ类结节良恶性鉴别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结果 26个TBSRTCⅠ类结节中有22个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4个为良性病变;37个Ⅱ类结节中有18个为PTC,19个为良性病变。BRAFV600E基因检测对TBSRTCⅠ类、Ⅱ类结节良恶性鉴别的灵敏度分别为100%(22/22)、83.3%(15/18),特异度分别为100%(4/4)、94.7%(18/1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22/22)、93.7%(15/1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4/4)、85.7%(18/21),准确性分别为100%(26/26)、89.2%(33/37)。重复穿刺的3个甲状腺结节FNAC结果一致率为0%(0/3),BRAFV600E基因检测结果一致率为100%(1/1)。结论 BRAFV600E基因检测对于TBSRTCⅠ类、Ⅱ类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是有效的辅助诊断手段,除对TBSRTCⅢ~Ⅴ类结节进行BRAFV600E基因检测之外,TBSRTCⅠ类及Ⅱ类结节也建议纳入常规BRAFV600E基因检测以减少患者重复穿刺的必要及降低对PTC的漏诊率。
2024, 31 (10): 626-.
Select
耳内镜下镫骨手术29例疗效分析
潘沈洁, 田沛然, 崔翔, 施云斌, 张建
摘要
(
39
)
PDF
(853KB)(
5
)
可视化
目的 评估耳内镜下镫骨手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3年5月行耳内镜下镫骨底板开窗+人工镫骨植入术的29例患者,术中确诊耳硬化症,收集患者的病史资料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在研究期间进行44例镫骨手术,其中29例符合纳入标准。所有手术均在耳内镜下进行,术后29例患者骨导听阈无显著性变化(P >0.05);术前气导听阈为(59.91±10.25)dB,术后为(38.92±11.37)dB,显著低于术前(P <0.05);术前气骨导差为(37.37±7.65)dB,术后为(18.71±8.38)dB),显著低于术前(P <0.05)。29例患者无感音神经性聋、面瘫等严重并发症发生,22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眩晕,经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 耳内镜下镫骨手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具有较低的围手术期及术后并发症风险,且能提高耳硬化症患者气导听力。
2024, 31 (10): 631-.
Select
基于GBZ 49-2007与GBZ 49-2014职业性噪声性聋诊断标准的临床实践对比分析
周彩玲, 李勇, 胡祖应, 朱赛群
摘要
(
37
)
PDF
(465KB)(
3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基于GBZ 49-2007和GBZ 49-2014职业性噪声性聋诊断标准的临床实践差异。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3年11月在杭州市职业病防治院申请职业性噪声性聋诊断的265例噪声劳动者。依据GBZ 49-2007与GBZ 49-2014噪声性聋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结果 (1)依据GBZ 49-2014标准职业性噪声性聋诊断率为43.77%,明显高于依据GBZ 49-2007标准的27.55%(P <0.05);(2)依据GBZ 49-2014标准与依据GBZ 49-2007标准职业性噪声性聋诊断一致性κ值为0.656,诊断一致性较好(P <0.05),诊断一致率为82.64%;(3)工龄≥10年接噪工作者依据GBZ 49-2007和GBZ 49-2014职业性噪声性聋诊断率分别为38.10%和3.33%,相比工龄<10年接噪工作者的20.63%和37.50%高(P <0.05)。结论 相比较GBZ 49-2007标准,依据GBZ 49-2014标准会使职业性噪声性聋诊断率提高;无论是依据GBZ 49-2007还是GBZ 49-2014标准下,职业性噪声性聋诊断率及严重程度都与工龄有关。
2024, 31 (10): 635-.
Select
前庭功能联合眼震视图检查在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王颖东, 李巧玉
摘要
(
43
)
PDF
(451KB)(
11
)
可视化
目的 探究前庭功能联合眼震视图(nystagmus view,VNG)检查在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比较裸眼检查和VNG对BPPV患者的检出率,并采用冷热试验检测BPPV患者前庭功能异常情况。结果 VNG和裸眼检查原发性BPPV总检出率分别为91.18%、67.65%,两种检查方法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70,P =0.000)。水平半规管型、后半规管型BPPV患者VNG和裸眼检查检出有明显差异(χ2=4.457、11.942,P <0.05)。不同类型的BPPV患者凝视检测、扫视异常数和平稳跟踪检测结果异常无明显差异(P >0.05);冷热试验显示BPPV异常患者与正常患者分别为66.67%和33.33%。结论 前庭功能联合VNG检查对原发性BPPV有一定临床诊断价值。
2024, 31 (10): 639-.
Select
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与慢性鼻窦炎的鉴别诊断要点
董怿, 崔顺九, 黄谦, 孙炎, 刘云福
摘要
(
53
)
PDF
(1283KB)(
9
)
可视化
目的 对比鼻型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淋巴瘤(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NKTL)及慢性鼻窦炎(CRS)的临床特点,分析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和对比29例鼻型NKTL及54例CRS病例资料,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结果 NKTL组症状出现时间较短(P <0.001),更常见涕中带血症状(P =0.002),鼻甲及鼻中隔黏膜弥漫肿胀(P <0.001)和鼻腔内结构破坏体征(P =0.024),MRI更多见下鼻甲(P =0.034)、鼻中隔(P <0.001)、鼻咽部(P =0.002)及颅底(P =0.024)受累,“铸形样”改变或鼻外浸润。CRS组更多见嗅觉减退症状(P <0.001),中鼻道肿胀及鼻腔内肿物(P 均<0.001),CT更常见鼻窦骨质增生(P =0.002)。结论 鼻型NKTL与CRS比较,症状持续较短、常见鼻腔弥漫肿胀伴鼻腔内外结构破坏,MRI多见下鼻甲、鼻中隔、鼻咽部和颅底受累,“铸形样”改变和“跳跃式”浸润。
2024, 31 (10): 642-.
Select
10 μm超高分辨率CT显示眼眶内壁筛孔的可行性研究
王锡文, 王平, 张永县, 康月, 施玥, 刘云福, 刘兆会
摘要
(
33
)
PDF
(1488KB)(
5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10 μm超高分辨CT(ultra-high resolution CT,U-HRCT)显示和评估眼眶内壁筛孔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9个(眼眶18侧),应用U-HRCT和常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helical CT,MSCT)采集眼眶CT图像。两位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和主观评价,记录筛孔显示情况,并测量筛孔间距离。结果 两位医师客观和主观评价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且一致性较好。U-HRCT和MSCT的信噪比(signal-noise ratio,SNR)分别是43.09±8.87和11.04±0.66,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CNR)分别是2.13±1.45和0.55±0.13。U-HRCT的CNR和SNR均明显高于MSCT(P <0.05)。U-HRCT和MSCT的主观评分分别是10.00分(9.00分,10.00分)和6.00分(5.75分,7.00分),U-HRCT主观评分明显高于MSCT(P <0.05)。18侧筛前孔U-HRCT和MSCT均能显示。U-HRCT和MSCT分别显示筛后孔18侧和17侧,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 >0.05)。U-HRCT和MSCT分别显示副筛孔9侧(单孔7侧,双孔2侧)和2侧(单孔2侧),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副筛孔至筛前孔、筛后孔以及筛前孔至筛后孔距离分别是(9.43±1.13)mm、(4.75±1.09)mm、(14.18±1.14)mm。结论 U-HRCT对眼眶内壁筛孔评估明显优于MSCT,能够准确显示筛孔部位、数量并进行距离测量,为临床术前提供更加精准的个体化信息。
2024, 31 (10): 647-.
Select
沧州市气传花粉检测与过敏性鼻炎就诊情况研究
刘卫卫, 温博深, 苏小明, 黄艳, 申梦梦, 贾玉静, 王斌
摘要
(
45
)
PDF
(463KB)(
5
)
可视化
目的 探究沧州市气传花粉的分布情况,分析花粉特征、气象因子和过敏性鼻炎(AR)就诊率间的关联性,为沧州市AR的精准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重力沉降法收集2022年3~10月沧州市监测点每日气传花粉并记录花粉的种类及数量。收集同期就诊于沧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AR患者的信息及同期气象数据(每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最大相对湿度、最大降水量、地面最大风速),并分析AR患者就诊量、花粉量和气象因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1)2022年3~10月共收集到花粉曝片229张,共计花粉19 368粒,其中18 750粒花粉可鉴别出19个科属,有618粒难以鉴别科属。(2)期间花粉出现2个高峰期,分别是4月和9月。春季花粉以树本类为主,以松科、杨柳科柳属、木犀科(白蜡属)最多见;夏季花粉量有所下降,但仍以树本类为主;秋季花粉以草本类为主,以菊科蒿属、桑科、禾本科最多见。(3)沧州市花粉浓度与最大湿度、最大降水量、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均呈负相关。地面最大风速与花粉浓度呈正相关。(4)花粉浓度与就诊人数呈正相关。对6~10月的每日就诊量与空气花粉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显著正相关,而3~5月的结果显示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沧州市气传花粉播散高峰期为4月和9月。春、夏季花粉以树本类为主,优势花粉为松科、杨柳科柳属、木犀科(白蜡属);秋季花粉以草本类为主,优势花粉为菊科蒿属、桑科、禾本科。气象因子是影响花粉浓度的重要因素。一定范围内,最大湿度越低、最大降水量最少、最高或最低温度越低,花粉浓度越高,且花粉浓度受最低温度影响更大。6~10月花粉浓度与AR患者就诊人数存在相关性,可作为AR患病的环境预警指标。
2024, 31 (10): 652-.
Select
全身麻醉下I型甲状软骨成形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远期疗效观察
石军, 肖洋, 王军, 奚春花, 宋佳露, 马丽晶
摘要
(
31
)
PDF
(449KB)(
6
)
可视化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下Ⅰ型甲状软骨成形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所致声门关闭不全的远期效果。方法 对2017年1月~2023年6月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并于全麻下接受Ⅰ型甲状软骨成形术治疗的52例单侧声带麻痹患者进行1年以上长期随访,分析其嗓音学参数变化。结果 52例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声嘶均改善,饮水呛咳消失,患侧声带内移,声门闭合改善。术后1年患侧声带位置较术后1周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的嗓音障碍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依次减小(80.28±13.49 vs. 37.78±19.15 vs. 26.26±21.29,P <0.05),术前及术后1年的嗓音主观听感知评估(GRBAS)除发音过度紧张程度(S)外,总嘶哑度(G)、粗糙声程度(R)、气息声程度(B)及发音无力程度(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70±0.47 vs. 1.09±0.66、2.52±0.54 vs. 0.85±0.67、2.85±0.36 vs. 0.67±0.65、2.74±0.44 vs. 0.61±0.80,P 均<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基频(F0)和振幅微扰(shimmer)明显下降(4.61±2.61 vs. 3.05±2.37、9.52±3.91 vs.7.11±2.78,P <0.05),最长发声时间(maximum phonation time,MPT)明显延长(5.87±2.70 vs. 14.50±4.30,P <0.05)。无患者出现围术期不良事件。结论 Ⅰ型甲状软骨成形术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的外科有效手段,全身麻醉下进行该手术,患者手术时没有痛苦、安全,而且能够达到显著改善患者声音嘶哑症状的治疗效果,疗效稳定、持久。
2024, 31 (10): 657-.
Select
氢吗啡酮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分析
李书庭, 李皓谆, 刘敬, 汪婷婷, 孙巧玲, 胡惠英, 李斌, 罗紫苏
摘要
(
32
)
PDF
(453KB)(
1
)
可视化
目的 观察氢吗啡酮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6月于中部战区总医院90例择期行UPP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PCIA给予舒芬太尼2.0 μg/kg,A组术后PCIA给予氢吗啡酮0.2 mg/kg,B组术后PCIA给予氢吗啡酮0.3 mg/kg。三组患者镇痛参数均为背景输注速率1.2 ml/h,PCIA量2 ml,锁定时间10 min。记录术后2、6、12、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术后48 h内按压次数,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术中药物使用情况和手术相关指标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B组VAS评分术后2 h(2.0±0.3、2.2±0.4),6 h(1.8±0.4、1.9±0.4),12 h(1.8±0.4、1.7±0.4),24 h(1.6±0.3、1.5±0.4),48 h(1.1±0.3、1.2±0.4)均低于对照组(2.8±0.5、2.3±0.5、2.1±0.4、2.0±0.5、1.7±0.5)(P <0.05),但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B组术后2、6、12、24、48 h Ramsa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A组和B组术后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B组患者在术后12、24、48 h的总按压次数及有效按压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 <0.05),但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组和对照组(F =7.2,P <0.05),而A组与对照组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氢吗啡酮可以有效用于UPPP患者术后自控镇痛,效果优于舒芬太尼,但0.2 mg/kg氢吗啡酮较0.3 mg/kg氢吗啡酮安全性更佳。
2024, 31 (10): 661-.
Select
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
毛向清
摘要
(
35
)
PDF
(380KB)(
7
)
可视化
目的 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联合盐酸氨溴索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2月~2024年2月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诊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4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与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对照组为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炎性因子、纯音听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40/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7%(33/42),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126,P <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在两组治疗前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治疗后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纯音听阈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治疗后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4/42),对照组为7.14%(3/42),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265,P >0.05)。结论 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改善患者的炎性水平并提升听力,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2024, 31 (10): 665-.
Select
吸入性烧伤导致的喉气管狭窄疗效分析
邢园, 郭志华
摘要
(
39
)
PDF
(373KB)(
3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成年人吸入性烧伤导致喉气管狭窄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22年3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由吸入性烧伤导致的16例喉气管狭窄患者临床资料,男10例,女6例,年龄17~57岁,平均38.4岁。支撑喉镜下喉剪或激光切除瘢痕并球囊扩张4例;气道前壁加宽喉气管重建术9例,其中肋软骨加宽4例,肌皮瓣2例,甲状软骨翼板3例;气管-气管端端吻合1例,环气管吻合1例,甲状软骨气管吻合1例。结果 拔管13例,拔管率81.25%(13/16),失败3例,失败率为18.75%(3/16)。T型硅胶管放置时间为9~24个月,平均12.5个月。随访3个月~10年,所有拔管者均未见复发,进食、呼吸正常。结论 对于成年人吸入性烧伤导致的喉气管狭窄患者进行气道重建选择好恰当的手术时机及对应的手术方法,效果满意,T型管放置时间要长。
2024, 31 (10): 668-.
Select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育龄期前庭性偏头痛伴位置性眩晕患者疗效分析
朱建建, 张显军, 马霄, 毛庆杰, 孙培丽, 范红梅
摘要
(
30
)
PDF
(347KB)(
1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育龄期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伴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收集如皋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耳鼻咽喉科门诊育龄期VM伴位置性眩晕患者57例,进行一般情况、量表评价。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rTMS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予以规范非甾体止痛药物、抗眩晕药物治疗,rTMS组给予低频(1 Hz)rTMS作用于枕叶。分别采用SRM-IV眩晕诊疗系统、眼震电图行位置试验、温度试验评估前庭功能,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头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以及头痛影响测评量表(headache impact test-6,HIT-6)对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3个月疗效评估。结果 育龄期VM伴位置性眩晕患者发病年龄23~49(38.72±7.93)岁,52.63%(30/57)患者以后半规管受累为主,33.33%(19/57)患者温度试验异常。组间比较,治疗2周时对照组情绪(DHI-E)优于rTMS组,治疗3个月时rTMS组VAS、HIT-6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其余时间段VAS、HIT-6、DHI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组内比较,治疗2周、治疗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rTMS组和对照组VAS、HIT-6、DHI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治疗3个月与治疗2周比较时,rTMS组除躯体(DHI-P)外其余各评价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仅HIT-6评分、DHI-P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低频rTMS能有效改善VM伴位置性眩晕患者头痛症状,改善眩晕症状并不优于单纯口服药物,随治疗时间延长,rTMS对头痛及眩晕改善越明显。
2024, 31 (10): 672-.
Select
声门下异位甲状腺1例
林春兰, 陈十燕, 王茂鑫, 黄燕秋, 龚宏勋, 杨帆, 陈贤明
摘要
(
43
)
PDF
(716KB)(
8
)
可视化
2024, 31 (10): 675-.
Select
颈部钝性外伤致甲状腺巨大血肿1例
马旭, 张瑾, 李德民, 董念, 吴允刚
摘要
(
43
)
PDF
(471KB)(
10
)
可视化
2024, 31 (10): 677-.
Select
成人水痘引起咽喉部黏膜溃疡1例
原晶晶, 刘思溟, 吴文丽, 闫占峰, 车昌文
摘要
(
83
)
PDF
(645KB)(
8
)
可视化
2024, 31 (10): 679-.
Select
本期封面
摘要
(
36
)
PDF
(262KB)(
44
)
可视化
2024, 31 (10): 680-.
Select
本期目录
摘要
(
41
)
PDF
(1052KB)(
1
)
可视化
2024, 31 (10): 681-.
Select
早期声门型喉癌CO2激光切除术后术区暂时性异常上皮内乳头样毛细血管袢的变化特点分析#br#
刘小红, 谢萌, 石瑶, 曹楠, 杨皓楠, 任晓勇, 罗花南
摘要
(
54
)
PDF
(1733KB)(
22
)
可视化
目的 分析早期声门型喉癌接受CO2激光切除术后,术区暂时性异常上皮内乳头样毛细血管袢(intraepithelial papillary capillary loop,IPCL)的变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2023年11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且接受支撑喉镜CO2激光切除术的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在术后1、3、6个月复查电子喉镜的无复发者,包括普通白光内镜和窄带成像内镜(NBI),系统收集患者病史、治疗方式、治疗前后喉镜图片、影像学资料和病理结果,分析其术后不同随访时间喉镜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 本研究纳入接受支撑喉镜CO2激光手术的无复发早期声门型喉癌55例。术后1、3、6个月,术区表面出现伪膜覆盖(72.73%、25.45%、7.27%)、肉芽形成(60.00%、34.55%、1.82%)和异常IPCL(23.64%、7.27%、0.00%)的比例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01)。术后1~3个月内术区表面伪膜覆盖、肉芽形成,NBI内镜下可出现异常IPCL(主要为Va型粗大斑点和Vb型扭曲血管),至术后6个月内伪膜脱落、肉芽消退、瘢痕形成,异常IPCL均消失。结论 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在接受支撑喉镜CO2激光切除术后3个月内可出现暂时性异常IPCL,但术后6个月内异常IPCL可消失,故术后6个月内可考虑密切观察,不急于活检。
2024, 31 (11): 681-.
Select
利用泛癌分析SDHB基因在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患者中的作用
王璞, 高立明, 张文阳, 夏寅
摘要
(
34
)
PDF
(1940KB)(
8
)
可视化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分析SDHB基因在泛癌中的表达及预后,并深入探索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 and paraganglioma,PPGL)患者中SDHB基因突变导致信号通路的改变以及与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 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型-组织表达(GTEx)数据库中分析SDHB基因在泛癌中的表达以及与生存预后的关系。通过分析TCGA数据库和TARGET数据库,了解PPGL患者中SDHB基因突变影响的其他基因的表达变化并对相关性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和信号通路分析,并探索PPGL患者中SDHB基因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结果 SDHB基因在21种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相应的正常组织,包括膀胱移行细胞癌、乳腺浸润性癌、宫颈鳞状细胞癌和宫颈腺癌、结肠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食管癌、多形成性胶质细胞瘤、头颈鳞状细胞癌、脑低级别胶质瘤、肺腺癌、肺鳞状细胞癌、卵巢浆液性囊腺癌、胰腺癌、前列腺腺癌、直肠腺癌、皮肤黑色素瘤、胃腺癌、甲状腺癌、胸腺瘤、子宫内膜癌和子宫肉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1),而在包括PPGL在内的其他7种肿瘤中表达低于正常组织,包括肾上腺皮质癌、胆管癌、肾嫌色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肾乳头状细胞癌、急性髓细胞样白血病和PP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1)。分析SDHB基因的表达与生存预后的关系,发现在胃腺癌、肾透明细胞癌、间皮瘤、骨肉瘤和肾乳头状细胞癌中,SDHB基因表达降低预示预后不良;而在子宫内膜癌、胶质瘤、头颈鳞状细胞癌、急性髓细胞样白血病、口腔鳞状细胞癌和肾上腺皮质癌中,SDHB基因表达增高预示预后不良。在相关性和富集分析中发现SDHB基因表达主要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库欣综合征、皮质醇合成和分泌、肽受体活性、G-蛋白偶联肽受体活性、神经肽受体活性、突触膜内在成分、突触膜组成部分、突触后特化膜组成部分、环核苷酸介导的信号通路、神经肽信号通路、糖皮质激素代谢过程等信号通路相关。在肿瘤免疫浸润分析中发现在SDHB基因低表达组中,浸润性最高的免疫细胞是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和调节性T细胞(TReg),提示pDC细胞和TReg细胞在PPGL肿瘤患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结论 SDHB基因在多种肿瘤中存在异常表达,并且与肿瘤的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在PPGL患者中,SDHB基因影响的信号通路和高浸润的免疫细胞为未来的机制研究和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2024, 31 (11): 682-.
跳至
页
第1页
共6页
共217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2025
第32卷 / 第2期
创刊:1994年
刊期:月刊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主编:韩德民
公告
更多
下载中心
更多
作者利益冲突公开声明
推荐编委意见调查表
编委(审稿人)信息登记表
论文专有使用权授权书
相关链接
更多
作者投稿
主编审稿
专家审稿
远程编辑